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那么就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将学科与德育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标。就我本人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来谈一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结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好习惯终身收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建构其道德品质的主体,德育所要做的就是要创造具有道德影响力的德育环境,引导并促成教育对象道德的发展。在工作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套鞋套进机房;刚上完课的机房桌椅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书本和笔;正在运行的电脑有的显示器已关闭了。这样的状态对下一节来上课的学生将造成不良的影响。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计算机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营造这个场所。如要求学生进入机房时用鞋套套在脚上;按照学号对应机号入座,每台机器配有一本登记簿,进入机房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正常;上课过程中责任到人,如因人为因素引起机器故障的则全校通报并照价赔偿;上课时对吃零食或乱扔垃圾的同学进行全校通报;上完课后正常关机并把板凳安放整齐,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为文件取个好名字(便于识别)的好习惯。如果老师随便给文件取个名字之后,又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每一节课结束时,我都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四件事情:填好上机记录、关机并且摆好键盘、鼠标和桌椅,以准备给下一节课的同学上课。虽然这些都只是小事,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行为习惯。
二、结合网际交流,强化学生网络道德
对于青少年来说,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看的内容,并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开展讨论,设立网上咨询站;另一方面,教师上课时可以适当多投影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要注意通过一些实例进行必要的教育,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使之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与诚实人友好交流,不欺诈不侮辱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轻易相信传言;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此外,我们可在校园网上设立论坛,学校的校园网的论坛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自由讨论的场所,我们为学生开设一个论坛区,在这个BBS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一个倾诉的空间,在虚拟的环境中拉近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学生有许多心里话不愿当面倾吐,在BBS中可以畅所欲言,老师、家长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更好地对症下药,提供最佳最有效的网上德育教育方式和方法,共同配合教育,使网络成为熏陶学生成长的最佳环境。
三、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共事和团队协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不可想象的。作为一名中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太强,不易与人相处。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共事和团队协作精神,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又一使命。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与人共事和集体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时,让学生自行分组组成一个个小集体,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每个小组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评比,每个组员同样可以从中获得荣誉,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种形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使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做有心人,充分发挥学科特长,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方面的渗透,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每一个教师的使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结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好习惯终身收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建构其道德品质的主体,德育所要做的就是要创造具有道德影响力的德育环境,引导并促成教育对象道德的发展。在工作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套鞋套进机房;刚上完课的机房桌椅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书本和笔;正在运行的电脑有的显示器已关闭了。这样的状态对下一节来上课的学生将造成不良的影响。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计算机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营造这个场所。如要求学生进入机房时用鞋套套在脚上;按照学号对应机号入座,每台机器配有一本登记簿,进入机房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正常;上课过程中责任到人,如因人为因素引起机器故障的则全校通报并照价赔偿;上课时对吃零食或乱扔垃圾的同学进行全校通报;上完课后正常关机并把板凳安放整齐,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为文件取个好名字(便于识别)的好习惯。如果老师随便给文件取个名字之后,又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每一节课结束时,我都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四件事情:填好上机记录、关机并且摆好键盘、鼠标和桌椅,以准备给下一节课的同学上课。虽然这些都只是小事,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行为习惯。
二、结合网际交流,强化学生网络道德
对于青少年来说,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看的内容,并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开展讨论,设立网上咨询站;另一方面,教师上课时可以适当多投影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要注意通过一些实例进行必要的教育,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使之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与诚实人友好交流,不欺诈不侮辱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轻易相信传言;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此外,我们可在校园网上设立论坛,学校的校园网的论坛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自由讨论的场所,我们为学生开设一个论坛区,在这个BBS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一个倾诉的空间,在虚拟的环境中拉近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学生有许多心里话不愿当面倾吐,在BBS中可以畅所欲言,老师、家长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更好地对症下药,提供最佳最有效的网上德育教育方式和方法,共同配合教育,使网络成为熏陶学生成长的最佳环境。
三、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共事和团队协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不可想象的。作为一名中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太强,不易与人相处。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共事和团队协作精神,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又一使命。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与人共事和集体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时,让学生自行分组组成一个个小集体,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每个小组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评比,每个组员同样可以从中获得荣誉,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种形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使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做有心人,充分发挥学科特长,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方面的渗透,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每一个教师的使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