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中国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来源 :求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从历史的角度来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体悟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新中国史看新中国发展的逻辑和主线
   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建设、发展新中国的真实记录,是我们共产党人可以时时用来把握“三大规律”并能够从中获得深刻启示的“百科全书”。新中国史的“百科全书”的性质,既载明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同时也载明了新中国现代化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能够具备这种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历史思维,就可以拥有定力,相信自己是在沿着正确的历史发展方向前进,是在按照客观的历史发展规律办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奋斗史。只有深入了解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才能弄清楚党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新中国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才能弄清楚新中国和中国人民是怎样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贯穿新中国史的一条主线就是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
   70多年的砥砺奋进,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最根本的成就是創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确立和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经过这三次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基本标志,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得以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世界大势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不断创新党的理论,并将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用行动回答了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基本上实现了繁荣富强这一近代以来的民族夙愿,并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阔步前行。
   二、从新中国史看中国共产党人自信的来源
   新中国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历史。通过认真总结和深入挖掘中国人民所走过的70多年不平凡的历程,对于增强“四个自信”,更好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70多年的新中国史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大地上的开花结果,集中体现了一代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聪明才智,这极大地增强了“四个自信”,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用新中国史来涵养“四个自信”,不仅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内思想界弥漫着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冲击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批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明确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一般来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突出的表现是抓住人们所谓的“猎奇”心理,“从历史细微处着眼”,毫无客观精神地竭力贬损和否定中国革命,诋毁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些丑恶用心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中国史,增强“四个自信”,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形塑正确记忆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不可推卸的任务,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新中国史这一“历史教科书”的作用,为形塑正确的历史记忆贡献力量。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指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且孜孜不倦地通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将这种理论灌输给每一个党员并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以期有组织有计划地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我们党的历史证明,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赖以发展壮大的生命线,通过党的历次教育活动,实现了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和行动上的一致,从而保证了党的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但是,理论彻底为人民掌握并为人民所信服,是一个需要绵绵用力而又集中用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重从哲理层面上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解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要进行的种种伟大实践;又要注意从历史角度,用新中国史的伟大实践过程来灌输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新中国史的“清醒剂”和“营养剂”作用。因为历史本身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教育,更容易让人们理解和接受,更容易让人们认识到我们现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一些领域仍然存在着“卡脖子”的风险,但通过学习历史则可以让我们坚定信心、踏实干事,认识到没有任何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三、从新中国史看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对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社会抱负和自身的角色定位都有着清晰的认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加强调要自觉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经受住各种考验,有能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通过对新中国史的学习,可以激发和培育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
   纵览新中国70多年的光辉历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向前发展,根本在于我们党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创新发展党的理论的同时,非常强调共产党员的担当精神。凭着这种担当精神,中国共产党便始终能够带领着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也是凭着这种担当精神,中国共产党可以自信地宣称把自身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勇于和敢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由此,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取得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更加自觉地讲担当,才能更好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才能真正不愧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学习新中国史的根本意义在于以史为鉴,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规律,并自觉地做到按规律办事,做出来的结果才可能真正符合历史和人民的要求。只有学习了新中国史才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珍贵之处,才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性。只有不断从新中国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不断解放思想、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与时俱进,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涤荡自己的内心,使得自己的头脑不断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勇立潮头,改革创新,才能够从本源意义上、从自身做起,为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学习的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走出一条新路,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其中极为鲜明的一个特点是,在理论学习中重视历史的教育功能。这实际上与中国共产党对唯物史观的深刻把握,以及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着内在的关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植根于近代中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任务中。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了历史向前发展的主题,而中国共产党始终自觉地将这一尚未全部完成的历史任务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凭借着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的擔当精神,砥砺奋进迈向未来。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李 欣
其他文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主题、新方向、新目标、新
随着中国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建造这些高大的建筑物不仅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要更精密的工程测量。现代建筑物的兴起对工程测量
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形式。然而在今天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却不懂得提问的艺术,问得过细,问得过滥,问:得不巧,问得不精,问不到重点。结果一
期刊
<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一九八五年第五期发表了拙作《评<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九日该书作者魏子云先生在《台湾新闻报》发表答辩《学术研究与批评——请教大陆学人徐朔方先生》。“盈盈一水间”,脉脉而能语,这是令人高兴的事。不同学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的繁荣和发展。不同的观点有时称为论敌。与人为敌是坏事,唯有论敌值得欢迎。对一种新说,沉默和吹捧是最坏的反响,严格的验证和批评比前两者好得多。只有
<正> 康有为的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相对主义理论,是他哲学思想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改良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因此,在研究他的哲学思想时,不应忽视他的相对主义理论。但过去在学术界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的即使注意了,也是一提而过,没有展开,因而至今还没有看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写出这方面的文章来。本文试图就康有为的相对主义理论,谈点浅见,以求教于同志们。
<正> 毛宗岗是小说评点派的佼佼者。他和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但明伦并称为清代小说评点派的五大领袖。他修改、评点的《三国演义》,自十七世纪四十年代问世以来,迄今已逾三个世纪的历史。长期以来,人们对他评点的《三国》,尽管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既点头又摇头,但都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毛评本”一出,使所有版本的《三国》无不相形见绌,并一直为有关的专家、学者所重视。毛宗岗评点《三国》的理论和实践,何以
“生本课堂”属于一种新生的模式,它认为学生的发展非常的重要,而且如果学生做不到主动参与,那么就不存在成功的课堂。所以,对于老师来说,一定要不停的转变角色,变成学习的朋友,能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八专题指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
针对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弊端,要进行探究式的改革,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它还能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心理上和阅读的方法上获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