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改变人生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有人说:阅读改变人生。阅读究竟能改变人生的什么?在我看來,主要不是改变人生的外在境况。阅读给予你的不一定是外在的成功,而且我认为,以外在的成功为目的去阅读的人,动机首先就不纯,所以他是读不好、读不懂的,最后他会失望、会放弃。
  阅读改变的是人生的境界和格调
  那么阅读改变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改变的是人生的境界和格调。哪怕你在外在世界中的生活并没有改变,仍然做着原来做的事,意义也不一样了。比如说作家,如果仅仅把写作当作谋生的手段,仅仅是为了赚钱,这也是一种做法。但是还有另一种做法,就是“我有我的内心追求,写作是我的精神生活,我一定要写出真正让自己满意的、能够体现我的灵魂追求的东西”,这样的人就不会只为了市场畅销去写东西。
  所以,人和人最主要的区别不在于职业,而在于内心的境界,在于你的价值观,你是为什么活着的,你把什么看得最重要。同样职业的人可能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因为他们的心灵不一样。我跟很多不同行业的朋友非常谈得来,因为有共通的心灵。人应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老天让你到这个世界上来,不是要你专门来做某一件工作的,而是要你来过人的生活,要你活出人的光彩。
  阅读能让人内心丰富而安静
  我自己感觉,阅读不但能让人内心丰富,而且能让人内心安静。我很少参加社会活动,我的时间主要用来读书和写作,我感觉那是最令我愉快的状态。老是参加社会活动,心就會变得浮躁,整个人就散了,所以我不愿意。我觉得阅读是特别大的享受,甚至比写作还享受。写作是一种支出,需要把自己的储藏往外掏;而阅读是纯粹的收入,是在增加自己的储藏,让人感到很充实。内心充实,心自然会安静。名利当然也是好东西,但只是次好的东西。如果你已经得到了最好的东西,同时物质生活还过得去,你对那个次好的东西就不会太在乎了。
  阅读能养生、养颜
  阅读不但能养心,而且能养生。一个人生病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心态不好。忧虑、苦闷、焦躁、纠结,这些是最容易让人生病的。所以,心态好是最重要的养生。长寿这个东西,你太在乎的话,心里纠结,反而会不健康。多读点书吧,从读书中获得快乐,或许可以尽你之可能长寿。大学者中寿星相当多,就是这个道理。我的主要养生之道就是读书和写作,这让我经常保持着愉快的心态,如果没有读书和写作,可能我早就是一个看不得的老头了。
  阅读除了能养心、养生,还能养颜。一个人读不读书,从他的面容就能看出来。一个人美不美不只在于外表,还在于气质,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气质就是不一样,从表情、神态、风度都会表现出来。许多学者老得非常美,让你惊叹:
  “人老了,还可以这样光彩照人!”
  (摘自高考阅读微信公众号,王传生荐)
其他文献
相声这东西很奇怪:有的人说半天,声嘶力竭就是没人乐;有的人一句话、一个包袱,全场就乐不可支。这是为啥呢?  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相声的吧。当然,當时这个不叫相声,叫“戏谑”。戏谑发展到后来,就是南方的滑稽戏、北方的相声。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里讲了这么两位:一个叫郭忠恕,一个叫聂崇义。哥儿俩都是五代末、北宋初那一时期的画家,爱好就是戏谑。有一天郭忠恕挤对老聂:“近贵全是聩,攀龙即是聋。虽然三个耳,其
期刊
人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夫妻两人面容相像,连表情都有些相似;或者结婚时虽然并不相像,但是相处几十年后,成了老夫老妻,外貌也逐渐趋同。大家把这种现象叫作“夫妻相”。为什么会这样呢?  爱的最初选择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更欣赏那些与自己相像的人。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两张合成照片交给受试人员比较,一张照片是用受试者自己的头像与陌生人的头像合成的,另一张是用该陌生人的头像与其他陌生人的头像合
期刊
启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一生建树颇丰,被誉为“书界泰斗”“画坛宗师”。与此同时,启功的婚姻也颇具传奇色彩。  包办婚姻竞得一知己  启功有清朝皇室血统,但到他这一辈时,家道早已不复昔日,只能靠典卖家藏书画过活,生活艰难。启功中学尚未毕业便辍学了,当时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找一份工作,挣钱奉养母亲和姑姑。但母亲觉得启功已经长大,应该先成家,所以要给他安排一桩亲事。启功当时并没有成家的念头,但他向来孝顺,
期刊
给孩子取名,中国父母通常要苦思冥想,俄罗斯人则省事许多——他们很少自己创造新名字,而是从已有的名字里面挑选。在俄罗斯,如果你问“娜塔莎去哪儿了”,得到的答复通常会是:“哪个娜塔莎?”因为重名的太多了。所以要加上姓,别人才知道你要找的到底是谁。  取名纪念大事件  为了纪念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叶卡捷林堡的一名新生儿取名为克里米亚·亚历山大罗维奇。事实上,俄罗斯人用大事件来为自己的孩子取名已经有数百年
期刊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第一章,上海富商吴荪甫派人开车去接父亲,原文这么写道:  汽车愈走愈快,沿着北苏州路向东走,到了外白渡桥转弯向南,那三辆车便像一阵狂风,每分钟半英里,1930年式的新纪录。  每分钟半英里,每小时就是30英里,换算成公里,时速只有48公里而已,怎么能创造同款汽车的最快纪录呢?难道茅盾在开玩笑吗?  没开玩笑。  民国时期堪称“慢车时代”,当时陆地上的一切交通工具都很慢。193
期刊
茄子最晚在西汉末期已经从印度传到了四川——四川和印度在上古时期就有商道相通,只是因为山路崎岖,而且沿途多有人抢劫,所以贸易规模不大而已。  西汉末期,四川资阳人王褒曾投宿在亡友之妻杨氏成都的家中。他让杨家一个叫“便了”的家童去街头的店铺给自己买酒,没承想却遭到拒绝——家童说按杨氏买他时的约定,他只有看家而没有买酒的任务。王褒一怒之下,从杨氏手中买下了这个家童,并订约要家僮负责采购酒菜,“种瓜作瓠,
期刊
环饼是一种很古老的干粮,南北朝时期就有,做法很简单:用加盐的水把面粉和成团后拍成饼状,然后在中间挖个孔,把手指伸进去转着圈儿地捏,捏成一个面环后烤熟就行了。很明显,那时候的环餅很像面包圈。  到了唐朝,环饼发生了明显变化:还是先捏出来一个面环,但接着要把面环拧成股,再搁油锅里炸。也就是说,唐朝的环饼已经从面包圈变成了麻花,但名字还叫环饼,也叫“寒具”(据说是因为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做饭,吃这种炸麻花
期刊
石涛(1642年—1708年),明朝皇室后裔,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画坛四僧”。存世作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竹西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  1644年,清军入关。突如其来的大变故改写了无数人的命运,不满3岁的石涛就是其中之一。那时他叫朱若极,是明靖江王朱亨嘉的長子。眼看崇祯帝自尽,清军又入了关,朱亨嘉按捺不住,于1645年自称监国,可惜次年他就被已称帝的唐王所杀,成了大时局里微不
期刊
上了年纪,许多东西还来不及转身就走了,也有许多东西还来不及转身就来了,比如白头发,比如老花眼,比如腿脚笨重。最有体会的是,夜里想一觉睡到大天亮,可是尿憋不住了,只好半夜起身。偷偷朝外面一看,天还暗着,却没有半点睡意了,只好坐等天亮。  坐等天亮还不算什么,有的人到了这个年纪就坐等死去了。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不晓得自己要做啥了。其实,天亮天黑是天的事,干什么却是你自己的事。我上了厕所回来睡不着,就干脆
期刊
漫画大师丰子恺青年时热衷于写生。一次,为了买个花瓶供写生用,丰子恺来到了瓷器店。他挑了好久,还是没有找到中意的。正在失望之际,他忽然看到柜台底下有一个积满灰尘的花瓶,感觉很入画,就向店主询问价钱。店主说:“这花瓶破了,会漏水,没用了,所以才搁在那里。”说完,从架子上取下一个金边彩绘的细瓷花瓶递给丰子恺,道:“这个才好看,你买这个吧。”丰子恺看了看,连连摇头:“不要这个,我就要那个破的。漏水不要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