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在上课时,在难点、重点或枯燥无味处,恰如其分地设置、制造悬念,能使学生感到惊奇、刺激,产生兴奋和热情,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如在教授《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一课前,我先制作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填写家庭、学校内及周围的环境状况、成因及危害,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教学效果很明显。政治课不单纯是圈圈重难点,背背知识点,而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学习兴趣。
二、巩固学习兴趣
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使他们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组织同学们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同时,还组织了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班歌创作评比等活动,还成立了“求索”课外活动小组,专门学习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和才干,而且感受到无比的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来了,上课睡觉、做其他学科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今日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此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课始五分钟,我让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发展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如在学习“环境状况”这一主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活动,看看自己生活的社区有哪些环境问题,想一想这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解决,并设计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通过这样一个参与体验的过程,一方面将社会的鲜活材料请进了学校小课堂,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从而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统一。
在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再走以前的教育老路是行不通的,教师应该在同学生的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寻找适合彼此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这才是课改对我们的要求——在发展中求得生存!
(责编 袁 妮)
一、激发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在上课时,在难点、重点或枯燥无味处,恰如其分地设置、制造悬念,能使学生感到惊奇、刺激,产生兴奋和热情,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如在教授《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一课前,我先制作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填写家庭、学校内及周围的环境状况、成因及危害,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教学效果很明显。政治课不单纯是圈圈重难点,背背知识点,而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学习兴趣。
二、巩固学习兴趣
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使他们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组织同学们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同时,还组织了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班歌创作评比等活动,还成立了“求索”课外活动小组,专门学习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和才干,而且感受到无比的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来了,上课睡觉、做其他学科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今日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此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课始五分钟,我让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发展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如在学习“环境状况”这一主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活动,看看自己生活的社区有哪些环境问题,想一想这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解决,并设计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通过这样一个参与体验的过程,一方面将社会的鲜活材料请进了学校小课堂,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从而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统一。
在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再走以前的教育老路是行不通的,教师应该在同学生的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寻找适合彼此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这才是课改对我们的要求——在发展中求得生存!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