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建设越来越高的重视,各地的园林绿化建设也随之逐步的进行发展,许多好的园林景观不仅能够很好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能准备的把握植物之间的选择以及配置,审核的体会到历史文化的有效内涵。本文主要对城市园林中植物造景技术的运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城市园林;植物造景;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造景;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向自然、绿化的方向发展,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以亲情化、多方位的园林创作题材,不断的探索生活气息浓重的原理景观内容,这样能够不断的提高城市景观的绿化水平,充分展示生态风景园林的艺术美,愉悦观赏者的身心,调节人们的情绪。
一、植物造景的概念和重要性
1、概念
植物造景是在园林造景艺术的指导下,在满足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园林植物如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材料,再配合建筑、山石、水体等其他点缀,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仔细选材和合理配置,建造出符合规划要求的自然景观,以达到发挥其不同功能,形成多样化景观的作用。
2、意义
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园林建设的根本,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和综合效益的发挥,而且与城市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樣性密不可分。吸收中外造园艺术的精华和生态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科学地进行园林植物造景,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工业、商业贸易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会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景观的创造已成为一个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因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城市环境中,要创造生命之绿,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是唯一的途径。
(2)园林植物造景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在尊重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为缓解环境恶化的现状,结合生态学原理而产生的。由于温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气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同的自然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正所谓“草木之宜寒宜暖,宜高宜下者,天地虽能生之,不能使之各得其所,赖种植位置有方耳!”即只有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才能营造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化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从而大大提高绿化成活率,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并且节约成本,是对生态学原则的进一步阐述和应用。
二、植物造景的美学
1、按实用美的规律配置植物
公园是供人们休息、娱乐、观赏的场所。植物应按照实用美学的原则来配置。在公园里为了遮荫,创造一个凉爽的环境,就在广场旁种植浓荫植物;为营造一个芳香扑鼻的环境,在绿洲景区大量种植月季等花木;为了划分空间,掩蔽墙体,在湖水景区采用黄杨、小叶女贞、冬青等植成绿篱;种植些果树,既有果实,又有观赏价值,可采用群植、孤植等进行配置。这些配置都能引起游人的实用美感,形成实用美。
2、按形式美的规律配置植物
植物的配置形式,如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就是按形式美确定的造景方式;用姿态优美的大树木,孤植在大草坪的构图重心,构成园林主景,这又体现了一种均衡的形式美。园林绿化讲究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植物造景作为园林绿化的一部分,理应遵循这一道理。然而,在现实绿化中常见到有人一味地追求绿化率,追求绿化视觉效果;将本已狭小的活动场地改建成草坪;将承载力高的林地树木砍掉,换成承载力低的草坪……,凡此种种,无不是植物造景中形式与功能的冲突,其结果常常是好看不中用,其原因是在植物造景中缺少以人为本的思想。
3、树群的群体美
许多树木组合栽植便形成树群。这种形式既能体现树木的群体美,又能体现树木的个体美。为了增加绿色效果,形成上、中、下立体绿化,多采用乔、灌、花草共同组成的自然式树木群体,以充分显示植物群体的效果。这种群落配置不仅增加叶面积负数,从而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而且相对减少了占地面积。
4、花坛的艺术美
花坛是以草木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图案纹样的模拟造型,以花卉植物的色彩来吸引众人。
5、园林植物创造意境美
植物不仅能创造舒适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含有深刻的寓意,人们常借物抒情,寓情于景。在公园中最重要的景观点种植设计能体现生态效应的设计主题。此外,园林植物按照自然生长规律形成的春花、夏绿、秋叶、冬枝的不同季相变化会使人因景生情,产生物质与人们意识之间交织的美感。
三、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具体应用
1、独特法
奇形怪状的泪竹、紫竹、罗汉竹、方柱、一树成林的榕树、树干白如霜雪的白桦、树叶皱折的银杏、枝桠扭曲的龙爪槐与龙爪柳、匍匐横生的地柏、高耸入天的龙柏等,这些各具特色、风采独特的园林植物,能够为园林景观增添独特的色彩。此外,将各具特色的植物进行人工美化,增添某些“天桥”、“藤缠树”、“自塔桥”、“连理枝”、“和合树”等在传统园林景观中看不到的景观,帮助园林景观增加独特的雅趣,并赋予景观特殊的艺术美感。
2、回春法
花木的开花结果通常一年一度,并且多为春花秋实,在冬天通常很难见到花与果实。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造景技术,应该巧夺天时的利用各种植物的特性,能够使花木在秋季回春。例如运用白般季早结果、春季早开花的花果树种,例如紫荆、花桃、梅等,在开花之前进行植物枝干的环割,促使花芽提前分化,或者在早秋摘除植物的全部叶片,并追加氮肥,促使花芽在农历十月小阳春时节提前发芽,并再次开花。此外,昙花、石榴、扶桑、杜鹃花、茶花等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光等条件,能够定期定时的促进植物开花。
3、陪衬法
古诗有云:秋水共长天一色,这种蓝天陪衬秋水,就是植物造景技术陪衬法中的一种。例如,根据园林景观的山形,在两行分段的白色围墙前面,种植高矮不同的常绿松柏树种,并根据实际的状况进行修剪,实现有的与围墙等高,有的悬挂在墙头,有的矗立墙头,有的只有墙高的一般,这种以蓝天和白墙为背景的园林景观,更能彰显景观的逼真感。
4、形象法
园林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造景技术能够在绿化的基础上,模拟各种自然景观形象以及动物形态,例如在大型的花坛中应用铁丝、竹木等道具,将藤本花卉缠绕在道具上,构成“伏地长龙”、“波涛汹涌”、“盘龙出洞”、“前浪推后浪”等景象,以及“万马齐鸣”、“快马加鞭”、“生龙活虎”、“雄狮怒吼”等场面,这种植物造景技术能够在绿篱与花坛锦上添花,美上加美。
5、隐喻法
隐喻的设计手法是为了体现自然理想或基地场所的历史与环境,在设计中通过具有认知、感知的植物空间来创造具有一定情感和主题的植物景观化。植物的色、形、叶、香等物理属性在特定的场合经过艺术的种植都能散发出一定的情感语言,激发观赏者的联想,反映出场所的精神内容和性格。如松、竹、梅可代表坚强不屈、高风亮节、不畏风雪的精神。
结束语
总之,园林景观不是简单的栽树,随便在某个草丛或者亭台边放置几块石头,而应在植物造景的原则上,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群落以及植物群落中,通过各种花卉、草、灌木、乔木之间的搭配,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功能。总之,这种充分的利用了植物造景技术的园林景观绿化,能够营造群芳斗艳、姹紫嫣红、植被森茂、林冠霸日等充满艺术美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兆岩.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张予西,刘长宝.浅谈在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方法和原则[J].现代园艺,2012.
[3]姚双彦,牛政.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水运,2013.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造景;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向自然、绿化的方向发展,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以亲情化、多方位的园林创作题材,不断的探索生活气息浓重的原理景观内容,这样能够不断的提高城市景观的绿化水平,充分展示生态风景园林的艺术美,愉悦观赏者的身心,调节人们的情绪。
一、植物造景的概念和重要性
1、概念
植物造景是在园林造景艺术的指导下,在满足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园林植物如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材料,再配合建筑、山石、水体等其他点缀,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仔细选材和合理配置,建造出符合规划要求的自然景观,以达到发挥其不同功能,形成多样化景观的作用。
2、意义
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园林建设的根本,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和综合效益的发挥,而且与城市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樣性密不可分。吸收中外造园艺术的精华和生态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科学地进行园林植物造景,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工业、商业贸易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会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景观的创造已成为一个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因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城市环境中,要创造生命之绿,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是唯一的途径。
(2)园林植物造景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在尊重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为缓解环境恶化的现状,结合生态学原理而产生的。由于温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气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同的自然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正所谓“草木之宜寒宜暖,宜高宜下者,天地虽能生之,不能使之各得其所,赖种植位置有方耳!”即只有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才能营造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化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从而大大提高绿化成活率,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并且节约成本,是对生态学原则的进一步阐述和应用。
二、植物造景的美学
1、按实用美的规律配置植物
公园是供人们休息、娱乐、观赏的场所。植物应按照实用美学的原则来配置。在公园里为了遮荫,创造一个凉爽的环境,就在广场旁种植浓荫植物;为营造一个芳香扑鼻的环境,在绿洲景区大量种植月季等花木;为了划分空间,掩蔽墙体,在湖水景区采用黄杨、小叶女贞、冬青等植成绿篱;种植些果树,既有果实,又有观赏价值,可采用群植、孤植等进行配置。这些配置都能引起游人的实用美感,形成实用美。
2、按形式美的规律配置植物
植物的配置形式,如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就是按形式美确定的造景方式;用姿态优美的大树木,孤植在大草坪的构图重心,构成园林主景,这又体现了一种均衡的形式美。园林绿化讲究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植物造景作为园林绿化的一部分,理应遵循这一道理。然而,在现实绿化中常见到有人一味地追求绿化率,追求绿化视觉效果;将本已狭小的活动场地改建成草坪;将承载力高的林地树木砍掉,换成承载力低的草坪……,凡此种种,无不是植物造景中形式与功能的冲突,其结果常常是好看不中用,其原因是在植物造景中缺少以人为本的思想。
3、树群的群体美
许多树木组合栽植便形成树群。这种形式既能体现树木的群体美,又能体现树木的个体美。为了增加绿色效果,形成上、中、下立体绿化,多采用乔、灌、花草共同组成的自然式树木群体,以充分显示植物群体的效果。这种群落配置不仅增加叶面积负数,从而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而且相对减少了占地面积。
4、花坛的艺术美
花坛是以草木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图案纹样的模拟造型,以花卉植物的色彩来吸引众人。
5、园林植物创造意境美
植物不仅能创造舒适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含有深刻的寓意,人们常借物抒情,寓情于景。在公园中最重要的景观点种植设计能体现生态效应的设计主题。此外,园林植物按照自然生长规律形成的春花、夏绿、秋叶、冬枝的不同季相变化会使人因景生情,产生物质与人们意识之间交织的美感。
三、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具体应用
1、独特法
奇形怪状的泪竹、紫竹、罗汉竹、方柱、一树成林的榕树、树干白如霜雪的白桦、树叶皱折的银杏、枝桠扭曲的龙爪槐与龙爪柳、匍匐横生的地柏、高耸入天的龙柏等,这些各具特色、风采独特的园林植物,能够为园林景观增添独特的色彩。此外,将各具特色的植物进行人工美化,增添某些“天桥”、“藤缠树”、“自塔桥”、“连理枝”、“和合树”等在传统园林景观中看不到的景观,帮助园林景观增加独特的雅趣,并赋予景观特殊的艺术美感。
2、回春法
花木的开花结果通常一年一度,并且多为春花秋实,在冬天通常很难见到花与果实。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造景技术,应该巧夺天时的利用各种植物的特性,能够使花木在秋季回春。例如运用白般季早结果、春季早开花的花果树种,例如紫荆、花桃、梅等,在开花之前进行植物枝干的环割,促使花芽提前分化,或者在早秋摘除植物的全部叶片,并追加氮肥,促使花芽在农历十月小阳春时节提前发芽,并再次开花。此外,昙花、石榴、扶桑、杜鹃花、茶花等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光等条件,能够定期定时的促进植物开花。
3、陪衬法
古诗有云:秋水共长天一色,这种蓝天陪衬秋水,就是植物造景技术陪衬法中的一种。例如,根据园林景观的山形,在两行分段的白色围墙前面,种植高矮不同的常绿松柏树种,并根据实际的状况进行修剪,实现有的与围墙等高,有的悬挂在墙头,有的矗立墙头,有的只有墙高的一般,这种以蓝天和白墙为背景的园林景观,更能彰显景观的逼真感。
4、形象法
园林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造景技术能够在绿化的基础上,模拟各种自然景观形象以及动物形态,例如在大型的花坛中应用铁丝、竹木等道具,将藤本花卉缠绕在道具上,构成“伏地长龙”、“波涛汹涌”、“盘龙出洞”、“前浪推后浪”等景象,以及“万马齐鸣”、“快马加鞭”、“生龙活虎”、“雄狮怒吼”等场面,这种植物造景技术能够在绿篱与花坛锦上添花,美上加美。
5、隐喻法
隐喻的设计手法是为了体现自然理想或基地场所的历史与环境,在设计中通过具有认知、感知的植物空间来创造具有一定情感和主题的植物景观化。植物的色、形、叶、香等物理属性在特定的场合经过艺术的种植都能散发出一定的情感语言,激发观赏者的联想,反映出场所的精神内容和性格。如松、竹、梅可代表坚强不屈、高风亮节、不畏风雪的精神。
结束语
总之,园林景观不是简单的栽树,随便在某个草丛或者亭台边放置几块石头,而应在植物造景的原则上,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群落以及植物群落中,通过各种花卉、草、灌木、乔木之间的搭配,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功能。总之,这种充分的利用了植物造景技术的园林景观绿化,能够营造群芳斗艳、姹紫嫣红、植被森茂、林冠霸日等充满艺术美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兆岩.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张予西,刘长宝.浅谈在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方法和原则[J].现代园艺,2012.
[3]姚双彦,牛政.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水运,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