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英国皇家学会发布报告称,中国在国际科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总数已跃居全球第二位。英国皇家学会同时表示,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正在科学领域对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等传统“科技强国”发出挑战。
  其实,近年来我国受到的类似关注并不鲜见。每每我国科研人员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世界各国总是抱以关注的目光。虽然这种目光中包含着崇敬、羡慕、嫉妒乃至惊恐等复杂的情绪,但这种关注本身就表明,我国的科技正日益受到世界的瞩目,我国科技正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科技的国际影响力,表征着一种国际关系状态,即一个或多个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基于自身所拥有的科技资源,根据其自身的需要和意图,综合采取多种手段影响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的行动倾向和行动能力。一个国家科技的国际影响力大小,是其综合国力特别是科技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外在反映。分析我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进一步认清我国科技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发展环境,继而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更好地发挥科技的力量,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外交工作两个大局。
  
  我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摸索,中国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利用科技为我国发展提供支撑、服务我国整体外交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
  1.部分打破了国际科技资源的现有流动格局。有更多的国际资本、跨国企业和研发机构进入中国,例如2008年世界500强企业在华研发机构从2000年的不足100家发展到2008年的340多家,中国已成为62%的跨国公司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的首选地。而异军突起的新兴经济体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使流入发达国家的高层次人才开始加快回流。此外,中国科技型企业加快了赴境外上市、赴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开展海外技术型企业并购步伐,获取国际资本、技术、人才的能力大大提高。统计显示,1999年以来先后有130多家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仅次于美国和以色列。
  2.加快了高科技产品在全球的推广和使用步伐。中国大量质优价廉的高科技产品走向国际,加速高科技产品在全球的普及,并为国外消费者减少了大量开支。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国,占全球的份额超过20%。同时,中国正成为高科技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据统计,2008年我国消费的进口和国产高新技术产品分别达3419亿美元和3510亿美元,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高科技产品消费国之一,极大地带动了国内外企业的科技创新。
  3.提高了先进国家对后进国家科技的重视程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引起了世界发达国家的重视,促使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调整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战略和对策。而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它们所提出的国际标准也更多地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例如由中国向ISO、IEC提交或制定的国际标准已达64项,初步摆脱了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的smile、silence、sleep的三“S”代表形象。
  4.推进了“南—北”和“南—南”科技合作进程。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许多发达国家主动加强同中国的科技合作,迄今已有97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订了103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美国制定了专门的对华科技合作战略,日本和英国先后建立了科技合作机构北京代表处。同时,中国非常重视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根据自身能力广泛开展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外交,加快了“南—南”科技合作进程,例如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合作就堪称是其中典范。
  5.增强了后进国家加快科技发展的信心和能力。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科技发展模式受到国际社会的更多关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科技现代化树立了信心。中国政府还十分重视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在中国的带动下,西方国家也加大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的力度,试图通过科技援外的形式与中国争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心,让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竞争中受益颇多。
  
  我国科技国际影响力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尽管我国在提升科技的国际影响力方面成效显著,但仍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阻碍着其巨大潜力的释放,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不对称上。
  1.缓慢提升的国际科技话语权与快速扩张的科技成果产出量严重不对称。尽管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国和第二大制造国,第二大SCI论文产出国及第四大专利产出国,但中国对国际科技相关议题的主导能力仍然偏弱,主要体现为主导国际组织话语权和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引领国际科技前沿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能力不足。例如,2001—2007年间由中国提交或主持制定的ISO、IEC标准不足1%且集中在非关键性标准领域,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仍高达50%,而美国、日本等仅为5%左右。
  2.极端匮乏的高端人才群体与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严重不对称。虽然中国的科技人才资源总规模、在读研究生规模和大学生规模居世界第一位,研发人员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国却极度匮乏高端人才群体,特别是世界级科学家、国际复合型人才和世界级创新型团队,这导致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我国入选TOP10科学家数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10,入选TOP10研究机构数量相当于美国的1/7,国际一、二流科研机构的研究带头人仅2.26%具有中国籍,其负责人不足1%是华人。
  3.弱小的科技“走出去”能力与强大的国际资源“走进来”能力严重不对称。中国本土的创新能力大量为国外所利用,包括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投资于中国的研发机构、购买中国技术、并购中国科技企业、利用中国科技人才等,但中国对国际科技资源的吸引力却不强。无论是战略型“走出去”、发展型“走出去”,还是合作型“走出去”和援助型“走出去”,中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以国科联理事会为例,其所属委员会、联合会有秘书长以上职位1200余人次,中国担任副主席和执委职务的不足40人次。
  4.有限的科技国际影响力与盛行的中国科技“威胁论”严重不对称。当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限,科技实力并未对发达国家构成威胁。但中国科技“威胁论”却已甚嚣尘上,不仅西方国家政府和主流媒体对此大肆宣传报道,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媒体也参与其中,对中国构建更加有力的外部科技发展环境非常不利。
  
  制约我国科技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原因
  制约我国科技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因素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类。
  在客观因素方面,国家整体实力不足首当其冲。无论是经济实力、外交实力、科技实力还是文化实力,如果综合考虑人均水平等因素,我国的实力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家整体实力不足,必然制约了国家运用多样化的手段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能力。同时,我国极度匮乏提升科技国际影响力的人才群体,包括提升科技实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整合科技实力的管理人才、推介科技实力的交流人才等,导致引领科技发展、提升科技实力和促进科技国际交流的能力相对不足,继而使得我国的科技难以走向国际、影响国际。此外,发达国家多方牵制也阻碍了我国科技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进程,如发达国家所设立的技术贸易壁垒、知识产权和标准壁垒等等。这种反对和牵制固然阻止不了发展的态势,但却能在短期内造成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如果说上述三方面是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客观因素,那么两个主观因素则完全有可能迅速加以改观。首先是国家缺少战略上的认识。我国当前仍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对提升硬实力较为重视,而对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生态、环境等软实力重视不够。因而,尽管《 “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等专项科技规划对发挥科技在“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但仍未上升到国家最高层面,各部门、各地方之间难以凝聚形成共识,更妄论共同谋划提升科技国际影响力的战略问题。而与战略认识不足相伴的是相关推动力量分散。我国直接的科技部门就有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教育部、自然基金委等,再加上其他部委中的科技部门,各地方政府的科技相关部门,以及大量的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它们在提升科技国际影响力方面还未形成合力。同时,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的推动步调也并不一致,特别是科技部门没有充分参与外交、国际政治等领域的活动,都不利于推动科技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提升科技国际影响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战略上确定推动原则,并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责任主体,在此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具体政策措施加以贯彻。具体来说,可重点考虑不断完善与发达国家之间形式多样的科技合作,加快我国各类企业和科研机构“走出去”步伐,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援助和合作研发力度,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组织和会议中的影响力,继续积极地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工程和计划,进一步加强科技领域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以及有针对性地扩大形式丰富的对外科技宣传活动等内容。
  提升中国科技国际影响力,有益于中国科技,也有益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通过提升中国科技国际影响力,可以消除“中国科技威胁论”论调并确立中国科技的国际正面形象、为中国科技“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实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而推动全球科技开放式发展,创造更合理的国际经贸环境,促进民生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世界多极化,创造更加和平的国际安全环境。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学习的最基本的方式,是学生参与语言学习和实践的最主要途径。要想有效、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很重要。本文根据小学
在历史的教和学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历史概念非常重要,有时一字之差,意思就大不相同。比如“剧变”的意思是“剧烈的变化”。如,形势发生剧变。“巨变”的意思是“巨大的变化”。如,这几年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变。“东欧剧变”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的政局发生急剧的变化,政权相继更迭,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东欧巨变”则是指东欧国家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和2
以笔为枪斗顽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暗夜,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正是敌人严刑审讯革命者的时刻。楼五室里,一个宽厚的男低音充满激情地唱起了叶挺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当代教育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中段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因此,本文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自主阅读,促进独立思考;课外拓展,增加学生阅读量三方面对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策略展开了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研究  众所周知,阅读是小学中段语文的重点和
股东以通讯方式行使表决权无论对股东还是公司而言,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国实践中对通讯表决适用范围作出的限制不利于其优势的发挥。重构股东通讯行使表决权制度,应当允许其适用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可以通过作文能力的提升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于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没有做到全面的关注,在教学课堂上对于写作教学的知识传授减少,片面地认为作文能力提升可以依靠增加写作量来提升,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无法全面地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策略  一、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
摘 要:无论学生处于哪个学习时期,都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是人们和谐健康发展的一重要基础,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萌发期。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技能的培育,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让小学生从根源上树立人生价值观,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思维意识  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它具备九种核心素养:1. 数感;2. 运算;
云计算是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又一次飞跃与提升,它以即插即用、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等新的应用理念,为数字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的更新与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的解答思路和路径。积极探索云计算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模式,探求其服务策略尤显可行和重要。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运用云计算  从目前湖南省高职院校的现状来看,整体上已具备了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条件,具有可行性。但各级数字化的程度差异性比较
摘 要:高中是一个人生重要转折点的阶段。而对于刚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在教学上教师很难做到统一性教学。分层教学作为现阶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了解学生入手,从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分层”,真正的将知识以不同层次的教学传授给学生。本文就从高中分层教学具体的应用方法做简单的分析概述,目的是让不同层次段的学生做好相关工作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
由天津市委统战部、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市政协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今晚传媒集团《今晚报》联合举办的“纪念《天演论》翻译110周年——严复与天津国际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