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林类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必须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优化结构、推进内涵式发展。农林类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构建媒体、学生、家长、政府、社会、学术界、市场及用人单位多元主体参与的监督和评价体系;结合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改革创新教学质量保障模式,通过对教学质量保障关键点的监控和运行数据的分析,动态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 移动智能设备等方法和手段来总结和推广农林类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代模式。
农林类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农林类职业教育是为从事农林方面的企事业单位输送人才和服务的,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林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基于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原则上,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1.5 3个0.5”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本院特色的“主辅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即“内部保障为主,外部评估为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农林类新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
就目前来说,我国农林类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宏观导向力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薄弱,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资源建设滞后,教学管理不严,对学生的技能重视不够,忽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手段落后;信息化、智能化等教学资源欠缺,考核方式单一,学生职业意识不强,所以我国农林类职业院校急需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农林类新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1.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建立“定期研讨、专项培训、常态沟通”的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机制。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教师的师德师风、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注重创建优秀教学团队,培养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形成职称比例、学历比例、年龄比例合理的教师梯队。充分发挥优秀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 企业实训”的培养模式。建立教育硕士、专业博士等高层次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制度,引导和支持职业院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系统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师资。要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和职业指导教师、后期保障、辅导员、校企合作兼职人员的培训,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2.健全教材开发和质量监管制度。健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管理体制,加快完善教材开发、遴选、更新和评价、特色教材开发的编写、审定和出版机制。严格在《书目》中选用公共基础课教材,优先选用专业课教材。完善和发挥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要针对本校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设立专项教研教改课题,鼓励支持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专业培训、教师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建立完善教研教改成果遴选表彰、教育教学成果奖推广应用机制。
3.健全工作机制。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上来。加强督查落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对实施方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
4.加强教学组织,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指导机构。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上来。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定期主持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
5.加强质量监测与评价。要建立教学团队、系部、学院督导三级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要定期开展院校教学工作情况评价会,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行技能抽查、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及时上报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三、农林类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
加强学院教学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的建设,整合教学资源,综合运用现代化的评价手段,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实现。落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重点是科学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优化专业设置、革新教学方法、创新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
1.实行学分制以及弹性学制,打破传统的固定常年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观,即以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结合学校条件和相应的要求进行考核;推行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并重制度。
2.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拓宽“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途径,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以老带新,以传、帮、带方式带领年轻教师成长、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约束机制、在建设专业实训室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鼓励教师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和改造、大胆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充实专业教师队伍质量。
3.优化教学环境。对涉及教学工作的服务部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做到快捷、优质服务和物质保证;优良的硬件资源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从事岗位职业工作的真实环境和掌握专业技能的实训条件;加大校园网建设,实现校园无线网的全覆盖,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某些仿真的实验),来传授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动态,必须把校园网建设作为学院的最基本设施建设努力完成。
4.构建多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构建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各教学环节的监控、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监控、评价;对教师的监控、评价与教育对象的监控、评价。 (1)引进用人单位与社会参与评估,构成对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社会主体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传统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的评价与学校的自我监控、评价。成立教学督导组,形成对教学过程的日常巡视检查,特别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其它教学环节的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加以纠正;对当天发生的教学责任事故进行认定,向教务处提出改进教学管理、监督方面的意见。
(2)发挥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作用,使教学对象成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主体。通过各班级学生干部如实填写“班级课堂教学记录表”,对教师的课堂及实习教学的教学纪律、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作业、课后辅导等常规性教学环节进行纪录。通过学生座谈会或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评分来对教师做出某些方面的评价或综合评价。
5.评价要与时俱进,指标要改革创新。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体现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ISO9000体系,HACCP和GMP管理体系的融合,将质量标准分为过程和终结标准,执行过程以监控、预防为主,根据监控评价结果,发现问题对关键教学环节及时纠偏,使复查结果在评估指标的正常值内运行。
6.建立信息系统,反馈质量信息。建立校内教学活动信息系统即以教务处为核心,建立一条教务处、系部、教师、学生之间的纵横交叉的信息跟踪、反馈网络和学校、社会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双向信息跟踪、反馈系统。
建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全新的、有挑战性的工作。当前的主要工作是更新教学理念,优化师资队伍和教学环境,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必须注意的是,理论和实践存在差异,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只能在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建立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怀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方鸿琴.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构建与质量审计.华东师范大学报,2011,(5).
[3]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2015,(3).
[4]吴霓.ISO9000族质量认证体系应用于学校教育管理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2,(5).
本课题由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提供资助。
农林类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农林类职业教育是为从事农林方面的企事业单位输送人才和服务的,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林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基于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原则上,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1.5 3个0.5”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本院特色的“主辅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即“内部保障为主,外部评估为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农林类新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
就目前来说,我国农林类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宏观导向力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薄弱,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资源建设滞后,教学管理不严,对学生的技能重视不够,忽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手段落后;信息化、智能化等教学资源欠缺,考核方式单一,学生职业意识不强,所以我国农林类职业院校急需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农林类新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1.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建立“定期研讨、专项培训、常态沟通”的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机制。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教师的师德师风、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注重创建优秀教学团队,培养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形成职称比例、学历比例、年龄比例合理的教师梯队。充分发挥优秀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 企业实训”的培养模式。建立教育硕士、专业博士等高层次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制度,引导和支持职业院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系统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师资。要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和职业指导教师、后期保障、辅导员、校企合作兼职人员的培训,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2.健全教材开发和质量监管制度。健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管理体制,加快完善教材开发、遴选、更新和评价、特色教材开发的编写、审定和出版机制。严格在《书目》中选用公共基础课教材,优先选用专业课教材。完善和发挥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要针对本校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设立专项教研教改课题,鼓励支持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专业培训、教师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建立完善教研教改成果遴选表彰、教育教学成果奖推广应用机制。
3.健全工作机制。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上来。加强督查落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对实施方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
4.加强教学组织,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指导机构。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上来。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定期主持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
5.加强质量监测与评价。要建立教学团队、系部、学院督导三级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要定期开展院校教学工作情况评价会,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行技能抽查、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及时上报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三、农林类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
加强学院教学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的建设,整合教学资源,综合运用现代化的评价手段,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实现。落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重点是科学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优化专业设置、革新教学方法、创新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
1.实行学分制以及弹性学制,打破传统的固定常年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观,即以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结合学校条件和相应的要求进行考核;推行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并重制度。
2.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拓宽“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途径,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以老带新,以传、帮、带方式带领年轻教师成长、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约束机制、在建设专业实训室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鼓励教师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和改造、大胆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充实专业教师队伍质量。
3.优化教学环境。对涉及教学工作的服务部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做到快捷、优质服务和物质保证;优良的硬件资源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从事岗位职业工作的真实环境和掌握专业技能的实训条件;加大校园网建设,实现校园无线网的全覆盖,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某些仿真的实验),来传授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动态,必须把校园网建设作为学院的最基本设施建设努力完成。
4.构建多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构建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各教学环节的监控、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监控、评价;对教师的监控、评价与教育对象的监控、评价。 (1)引进用人单位与社会参与评估,构成对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社会主体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传统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的评价与学校的自我监控、评价。成立教学督导组,形成对教学过程的日常巡视检查,特别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其它教学环节的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加以纠正;对当天发生的教学责任事故进行认定,向教务处提出改进教学管理、监督方面的意见。
(2)发挥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作用,使教学对象成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主体。通过各班级学生干部如实填写“班级课堂教学记录表”,对教师的课堂及实习教学的教学纪律、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作业、课后辅导等常规性教学环节进行纪录。通过学生座谈会或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评分来对教师做出某些方面的评价或综合评价。
5.评价要与时俱进,指标要改革创新。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体现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ISO9000体系,HACCP和GMP管理体系的融合,将质量标准分为过程和终结标准,执行过程以监控、预防为主,根据监控评价结果,发现问题对关键教学环节及时纠偏,使复查结果在评估指标的正常值内运行。
6.建立信息系统,反馈质量信息。建立校内教学活动信息系统即以教务处为核心,建立一条教务处、系部、教师、学生之间的纵横交叉的信息跟踪、反馈网络和学校、社会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双向信息跟踪、反馈系统。
建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全新的、有挑战性的工作。当前的主要工作是更新教学理念,优化师资队伍和教学环境,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必须注意的是,理论和实践存在差异,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只能在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建立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怀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方鸿琴.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构建与质量审计.华东师范大学报,2011,(5).
[3]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2015,(3).
[4]吴霓.ISO9000族质量认证体系应用于学校教育管理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2,(5).
本课题由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提供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