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课是教学活动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基于学生对部分知识与技能进行的一定程度的建构后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形式.活动开展的目的是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巩固、完善、拓展、应用、提升,以促使学生对相应内容构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达成更深的认知深度,提升更灵活的应用技能,最终促使学生提升相应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素养.而在复习课中,如何提升复习课的效能,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实践与研究。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复习课堂中,我们仍然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地达成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复习课堂中有较高的参与度和较深的思维度.具体来说,笔者进行了如下的实践与思考。
1情境创设,激发复习兴趣
学生参与复习的动力源是复习目标能否达成的最为重要的关键点.情境驱动,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的情境在复习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情境所特有的趣味性、熟悉性在复习背景中激发学生外在的学习兴趣,而情境中的内容、知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复习的内在兴趣.内外兴趣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参与复习的情趣,以此达到激趣入境的目的.而启发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又会结合所创设的情境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问题的启发,用设问、引问、追问、曲问、反问、驳问等多种形式,就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那样,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启动学生的思考。[HJ1.55mm]
案例1在进行苏科版教材《机械能和内能》的复习中,很多教师在复习课堂中会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的采用填空题的形式,有的采用框架完善的形式,还有的是采用提问的形式进行知识与框架的逐一构建.而以上的构建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不足:(1)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从表象特征中吸引中学生的眼球,也不能从内在魅力中诱发学生的思维;(2)无法全面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简单提问建构知识框架,参与的学生往往是被提问的学生,思维的深度也仅仅局限于知识本身,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也很难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在复习过程中的再提升;(3)呈现过程具有的单一性、不变性、应试性,很容易让学生对这些应试式的往复单调的复习模式感到厌倦,对复习的内容感到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不但不会主动参与复习活动,还会让学生对物理的复习失去兴趣。
笔者则是采用“一滴小雨滴的故事”作为探究主题,下载一个FLASH动画,来逐一展现机械能和内能的知识体系,小雨滴从高空中先加速下落,再匀速下落,其中涉及到机械能、内能的变化,等等.结合一个熟悉的情境,将运动过程通过动画慢动作一一突破、建构.充分迎合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交流,碰撞自主思维[HJ1.5mm]
在复习过程中,笔者认为团队合作、交流互动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活动形式,每个学生个体的智慧是有限的,而学生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在科学合理的引导下,就会创造出无穷的力量和智慧的光芒.而这需要教师引导小组展开交流互动,启发智慧差异,激发智慧摩擦,甚至是碰撞与轰击,以此建构新的认知,塑造新的智慧.在整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经历以下五个思维过程。
2.1自主思维
在小组合作、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的思维历程,通过自己的思维总结出一套符合自己的知识基础与思维建构的结论,这是每个学生自主思维的产物。
2.2交流思维
在参与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结合自己的思维成果,用自己的语言、符号、文字进行表述和传递,这个过程学生需要再次经历思考和整合,交流思维的过程也是再思维、再提升的过程。
2.3融合思维
交流的过程,学生还会做一个聆听者,在接收小组同伴观点的同时还要思考同伴的观点,对观点认同的会表示认可和融合.这个过程可以弥补学生原先思维中的缺陷和不足,在聆听的过程中进行再思维,再整合,达成再次提升的效果。
2.4碰撞思维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肯定还存在观点不一、思维差异的现象.有时同一个小组内不一定存在差异,但是不同小组间一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而无论是否存在差异,教师都要把握好这份差异,启发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让学生重审自己的思维和同伴的思维,并进行思维的摩擦、碰撞、轰击,最终达成思维成果的再建构。
2.5再建思维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师生、生生、生本、自我等多层面立体化的对话碰撞,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合作与探究的各种能力,由已知生成新知,由差异引发再思考.促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进行再建构、再提升、再应用。
[TP11CW85.TIF,Y#]
案例2在苏科版《电功率》的复习中,教师呈现给学生如图1所示的图标,并提问道:这是自动感应式干手机说明书的部分内容,你能对说明书中所给的信息进行解释吗?你能结合这个说明书求出哪些物理量吗?问题一提出来,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有的解释说明其中的物理量,有的要求解释额定的含义,而此时教师就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总结他们的收获,并让代表上来展示。
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创设一个可以足够交流和思考的空间,能激发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思维度,充分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学以致用,提升应用能力
复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复习已学知识,还是为了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不仅仅服务于应试能力的提升,更服务于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不能仅仅开拓于纸上谈兵,还要创设于学生的实际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训练、提升与延伸,同时还可以暴露学生中的问题与不足.比如,在中考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在复习好《物体的浮与沉》以后,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不一定是繁琐的题目训练和变式延伸,而是让学生去制作一个液体密度计,题目是开放式的,学生可以结合书本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利用铁丝、 吸管、 石蜡、 小铁块等做出如图2(a)所示的密度计,[TP11CW86.TIF,BP#]
[LL]也可以结合杠杆平衡条件,利用杆秤和浮力的知识制作成如图2(b)的密度计.而无论学生制作成哪种密度计,学生都可以达成下面三个明显的复习效果:
(1)深度温故浮力、物体的浮与沉、密度的知识,因为学生从密度计的刻度标注中就会充分应用到相应的知识,而且应用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2)充分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无论是哪种密度计,要让密度计可以测量相应的数据,必须经过多次实验操作,而且每次制作都需要分析仔细、小心。
(3)深入分析实验测量的误差,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由于学生选用的器材比较粗糙、简单,所以制作的密度计在测量的过程中误差是比较大的,这时摆在学生面前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误差分析,学生结合自己的密度计进行分析和交流,或是咨询老师,以此达成对误差的分析和解剖。
上述的三种策略,都是基于以生为本的复习理念而开展的,从学生的表象兴趣的激发,到内在思维的激发,再到实践活动的温故,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点而创设的,真正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升,服务于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建构和能力的提升.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复习课堂中,我们仍然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地达成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复习课堂中有较高的参与度和较深的思维度.具体来说,笔者进行了如下的实践与思考。
1情境创设,激发复习兴趣
学生参与复习的动力源是复习目标能否达成的最为重要的关键点.情境驱动,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的情境在复习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情境所特有的趣味性、熟悉性在复习背景中激发学生外在的学习兴趣,而情境中的内容、知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复习的内在兴趣.内外兴趣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参与复习的情趣,以此达到激趣入境的目的.而启发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又会结合所创设的情境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问题的启发,用设问、引问、追问、曲问、反问、驳问等多种形式,就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那样,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启动学生的思考。[HJ1.55mm]
案例1在进行苏科版教材《机械能和内能》的复习中,很多教师在复习课堂中会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的采用填空题的形式,有的采用框架完善的形式,还有的是采用提问的形式进行知识与框架的逐一构建.而以上的构建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不足:(1)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从表象特征中吸引中学生的眼球,也不能从内在魅力中诱发学生的思维;(2)无法全面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简单提问建构知识框架,参与的学生往往是被提问的学生,思维的深度也仅仅局限于知识本身,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也很难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在复习过程中的再提升;(3)呈现过程具有的单一性、不变性、应试性,很容易让学生对这些应试式的往复单调的复习模式感到厌倦,对复习的内容感到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不但不会主动参与复习活动,还会让学生对物理的复习失去兴趣。
笔者则是采用“一滴小雨滴的故事”作为探究主题,下载一个FLASH动画,来逐一展现机械能和内能的知识体系,小雨滴从高空中先加速下落,再匀速下落,其中涉及到机械能、内能的变化,等等.结合一个熟悉的情境,将运动过程通过动画慢动作一一突破、建构.充分迎合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交流,碰撞自主思维[HJ1.5mm]
在复习过程中,笔者认为团队合作、交流互动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活动形式,每个学生个体的智慧是有限的,而学生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在科学合理的引导下,就会创造出无穷的力量和智慧的光芒.而这需要教师引导小组展开交流互动,启发智慧差异,激发智慧摩擦,甚至是碰撞与轰击,以此建构新的认知,塑造新的智慧.在整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经历以下五个思维过程。
2.1自主思维
在小组合作、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的思维历程,通过自己的思维总结出一套符合自己的知识基础与思维建构的结论,这是每个学生自主思维的产物。
2.2交流思维
在参与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结合自己的思维成果,用自己的语言、符号、文字进行表述和传递,这个过程学生需要再次经历思考和整合,交流思维的过程也是再思维、再提升的过程。
2.3融合思维
交流的过程,学生还会做一个聆听者,在接收小组同伴观点的同时还要思考同伴的观点,对观点认同的会表示认可和融合.这个过程可以弥补学生原先思维中的缺陷和不足,在聆听的过程中进行再思维,再整合,达成再次提升的效果。
2.4碰撞思维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肯定还存在观点不一、思维差异的现象.有时同一个小组内不一定存在差异,但是不同小组间一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而无论是否存在差异,教师都要把握好这份差异,启发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让学生重审自己的思维和同伴的思维,并进行思维的摩擦、碰撞、轰击,最终达成思维成果的再建构。
2.5再建思维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师生、生生、生本、自我等多层面立体化的对话碰撞,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合作与探究的各种能力,由已知生成新知,由差异引发再思考.促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进行再建构、再提升、再应用。
[TP11CW85.TIF,Y#]
案例2在苏科版《电功率》的复习中,教师呈现给学生如图1所示的图标,并提问道:这是自动感应式干手机说明书的部分内容,你能对说明书中所给的信息进行解释吗?你能结合这个说明书求出哪些物理量吗?问题一提出来,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有的解释说明其中的物理量,有的要求解释额定的含义,而此时教师就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总结他们的收获,并让代表上来展示。
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创设一个可以足够交流和思考的空间,能激发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思维度,充分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学以致用,提升应用能力
复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复习已学知识,还是为了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不仅仅服务于应试能力的提升,更服务于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不能仅仅开拓于纸上谈兵,还要创设于学生的实际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训练、提升与延伸,同时还可以暴露学生中的问题与不足.比如,在中考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在复习好《物体的浮与沉》以后,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不一定是繁琐的题目训练和变式延伸,而是让学生去制作一个液体密度计,题目是开放式的,学生可以结合书本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利用铁丝、 吸管、 石蜡、 小铁块等做出如图2(a)所示的密度计,[TP11CW86.TIF,BP#]
[LL]也可以结合杠杆平衡条件,利用杆秤和浮力的知识制作成如图2(b)的密度计.而无论学生制作成哪种密度计,学生都可以达成下面三个明显的复习效果:
(1)深度温故浮力、物体的浮与沉、密度的知识,因为学生从密度计的刻度标注中就会充分应用到相应的知识,而且应用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2)充分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无论是哪种密度计,要让密度计可以测量相应的数据,必须经过多次实验操作,而且每次制作都需要分析仔细、小心。
(3)深入分析实验测量的误差,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由于学生选用的器材比较粗糙、简单,所以制作的密度计在测量的过程中误差是比较大的,这时摆在学生面前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误差分析,学生结合自己的密度计进行分析和交流,或是咨询老师,以此达成对误差的分析和解剖。
上述的三种策略,都是基于以生为本的复习理念而开展的,从学生的表象兴趣的激发,到内在思维的激发,再到实践活动的温故,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点而创设的,真正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升,服务于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建构和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