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做好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研究当前国际国内背景的变化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才能开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新理论,构建新体系,拓展新内容,探索新方法,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时代背景
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研究当前影响人们思想状况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研究当前的国际国内背景的变化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1 后现代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奇特文化背景。在对社会所进行的现代化改造中,我们正遭遇着奇特的文化交融与冲突。一方面,我们要完成由近代思维向现代思维方式的转换,提倡主体性,呼唤科学精神,以建立一个理性的社会;另一方面,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理性的反思和批判又使我们目睹了现代理性的危机。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这种奇特的文化交融与冲突表现在学校道德教育领域,一方面,我们要从近代走向现代,必须大力提倡理性精神和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对理性的过分强调又使人们走向了它的反面,它从根本上否定了道德教育中的情感号召,从而使道德教育失去了生动的特性进而演化为“僵死的思维游戏”。
1.2 世界性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多元价值共存。随着全球各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地域界限已逐渐被打破,各国家、民族与地域之间的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发生相互影响、碰撞和冲突。在我国,我们曾经历了由传统社会的“惟我独尊”到近代以来的以借鉴西方文化而图自强的“西方化”两种极端的道路。实践证明,固执于任何一端,都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功。由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多元价值共存的局面也是必然的。
1.3 以人为本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的潜能和主体性的发挥。每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基础性的知识和一般能力,更需要有对环境变化的判断能力;在多种可能性面前的选择能力;把握时机,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决策能力;积极适应环境变化,主动改造环境和不断超越自我局限性的意识发展与决策能力。可见,倡导人的主体精神是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最本质的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因此,通过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教育不断提升人的主体地位,已成为新世纪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1.4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导向。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1]
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原则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要的是首先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正如列宁所说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其次,是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切实掌握教育对象思想发展变化的脉搏,真正抓住根本,做到有的放矢。再次,还要注意解决受教育者的实际问题,如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人际关系、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如果离开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关心和了解,不注意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许多思想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2.2 教育者示范引导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施于人的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作用的过程,其核心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和“学”的主导,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因此,教育者的示范引导极为重要,“人不率,则不众;身不先,则不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靠真理的力量,又靠人格的力量。邓小平对人格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威力感叹颇深,“那时,你打仗不勇敢,怕死,你不同战士心连心,不联系实际,不联系群众,做政治工作就没有人听。政治干部不能是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2]如果你言行不一,无论你说得再好听,也不会有多大的威力和效果。
2.3 教育对象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展人的主体活动能力,已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坚持教育对象主体性原则,进行主体性教育,就是教育者要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3 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单调、雷同,这是制约创新的重要瓶颈,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任务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师生员工,切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3.1 努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
思想敏锐、接受新事物快的大学生是我国互联网主要的利用群,这些年轻的“网民”、“网虫”在思想、学习、生活交往各方面受其影响也日益显著,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第一,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第二,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弱化了青年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意识;第三,网络交流自由性和平等性导致的网上各种思潮使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比以前更大的冲击。虽然,网络既不姓“资”,也不姓“社”,但客观现实是,与网络发展相伴随的是西方文化的侵略和渗透。因此,我们的网络应如何阐释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并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和理论方式滋养青年人的主观世界,这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基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网络平台的认识,我们必须调整工作思路,制定和实施适合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第一,主动出击,建立主流网站和网页,特别是要有目的地组织、帮助一些德育工作者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网页,提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与热心网友的沟通、对话、辨论、答疑、咨询活动。第二,合理利用技术手段,引导学生登录主流网站和网页,即通过对现有的、学生乐于登录的网站和网页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通过一定的程序设置,引导学生登录我们的主流网站和网页。第三,发挥人才优势,建立一支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快速的反应能力、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第四,开辟交流空间,让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入“聊天室”、“BBS”或者公开他们的QQ号,让他们参与学生们的聊天,洞察学生思想脉络,因势利导。
3.2 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多样,大学生的压力特别是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这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思想政治教育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是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新理论,构建新体系,拓展新内容,探索新方法,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时代背景
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研究当前影响人们思想状况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研究当前的国际国内背景的变化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1 后现代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奇特文化背景。在对社会所进行的现代化改造中,我们正遭遇着奇特的文化交融与冲突。一方面,我们要完成由近代思维向现代思维方式的转换,提倡主体性,呼唤科学精神,以建立一个理性的社会;另一方面,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理性的反思和批判又使我们目睹了现代理性的危机。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这种奇特的文化交融与冲突表现在学校道德教育领域,一方面,我们要从近代走向现代,必须大力提倡理性精神和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对理性的过分强调又使人们走向了它的反面,它从根本上否定了道德教育中的情感号召,从而使道德教育失去了生动的特性进而演化为“僵死的思维游戏”。
1.2 世界性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多元价值共存。随着全球各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地域界限已逐渐被打破,各国家、民族与地域之间的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发生相互影响、碰撞和冲突。在我国,我们曾经历了由传统社会的“惟我独尊”到近代以来的以借鉴西方文化而图自强的“西方化”两种极端的道路。实践证明,固执于任何一端,都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功。由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多元价值共存的局面也是必然的。
1.3 以人为本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的潜能和主体性的发挥。每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基础性的知识和一般能力,更需要有对环境变化的判断能力;在多种可能性面前的选择能力;把握时机,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决策能力;积极适应环境变化,主动改造环境和不断超越自我局限性的意识发展与决策能力。可见,倡导人的主体精神是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最本质的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因此,通过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教育不断提升人的主体地位,已成为新世纪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1.4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导向。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1]
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原则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要的是首先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正如列宁所说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其次,是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切实掌握教育对象思想发展变化的脉搏,真正抓住根本,做到有的放矢。再次,还要注意解决受教育者的实际问题,如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人际关系、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如果离开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关心和了解,不注意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许多思想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2.2 教育者示范引导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施于人的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作用的过程,其核心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和“学”的主导,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因此,教育者的示范引导极为重要,“人不率,则不众;身不先,则不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靠真理的力量,又靠人格的力量。邓小平对人格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威力感叹颇深,“那时,你打仗不勇敢,怕死,你不同战士心连心,不联系实际,不联系群众,做政治工作就没有人听。政治干部不能是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2]如果你言行不一,无论你说得再好听,也不会有多大的威力和效果。
2.3 教育对象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展人的主体活动能力,已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坚持教育对象主体性原则,进行主体性教育,就是教育者要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3 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单调、雷同,这是制约创新的重要瓶颈,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任务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师生员工,切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3.1 努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
思想敏锐、接受新事物快的大学生是我国互联网主要的利用群,这些年轻的“网民”、“网虫”在思想、学习、生活交往各方面受其影响也日益显著,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第一,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第二,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弱化了青年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意识;第三,网络交流自由性和平等性导致的网上各种思潮使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比以前更大的冲击。虽然,网络既不姓“资”,也不姓“社”,但客观现实是,与网络发展相伴随的是西方文化的侵略和渗透。因此,我们的网络应如何阐释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并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和理论方式滋养青年人的主观世界,这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基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网络平台的认识,我们必须调整工作思路,制定和实施适合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第一,主动出击,建立主流网站和网页,特别是要有目的地组织、帮助一些德育工作者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网页,提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与热心网友的沟通、对话、辨论、答疑、咨询活动。第二,合理利用技术手段,引导学生登录主流网站和网页,即通过对现有的、学生乐于登录的网站和网页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通过一定的程序设置,引导学生登录我们的主流网站和网页。第三,发挥人才优势,建立一支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快速的反应能力、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第四,开辟交流空间,让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入“聊天室”、“BBS”或者公开他们的QQ号,让他们参与学生们的聊天,洞察学生思想脉络,因势利导。
3.2 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多样,大学生的压力特别是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这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思想政治教育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是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