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式教学在艺术类高校思政课中的探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y8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艺术类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出发,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指导下,寻求和探索一种适合于艺术类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并运用于思政课教学,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的“活”的学科。
  关键词:分享式教学;艺术类高校;思政课
  艺术类高校的学生作为普通高校中的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重任,同时还担负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艰巨任务。艺术生在思想政治动态和发展趋势方面与非艺术类的高校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价值取向多元,理想信念淡薄;专业学习氛围浓烈,公共课学习兴趣不强;自我意识强烈,集体意识淡薄;追求潮流和时尚,行为盲目;思想活跃,社会责任感弱化;个性突出,表现力极强。因此,为激发和提高艺术类高校学生对纲要课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他们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及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以分享式课堂拉近师生距离,共建“活”的课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分享式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激励和指导下,自主学习,分享思考和经验,互相认同和尊重,实现共同成长的互动过程。[1]它包括参与——分享式教学和合作——分享式教学。参与——分享式教学就是教育者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表现、体验和反思自己或别人的经验与观点,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2]参与——分享式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活跃了课堂氛围,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合作——分享式教学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3]合作——分享式教学是在合作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分享,它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促使學生通过合作——分享,进而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以合作——分享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中的应用为例,教师在讲第四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内容时,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制定分享——合作学习的计划和主题。教师以“我心中的马克思”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分享式学习、探索、交流、分享、反馈。首先,教师要明确合作——分享式教学的要求。合作——分享式教学在知识的构建方面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构建的,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发起者和传输者。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合作、探索、交流、分享,培养学生协作意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师生间、学生间的综合素质。其次,分组并确定合作的团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可以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进行分组,以8~10人为一组,其中一个为组织者,一个为记录员,每个组员都要参与组内分享,然后根据组内分享的情况推举一名思维敏捷、语言表达好的同学在班内进行分享。第三,要确立学习的主题和任务。在合作——分享学习之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定合作——分享学习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目标、任务、评价标准等,根据学习的主题,明确合作——分享的问题,小组内根据各个组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工与合作。第四,明确合作的原则。合作——分享式教学坚持自愿组合,民主推选的原则。遵循团体内部合作、团体之间竞争与分享的规则。教师针对各组学生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惑答疑,让学生准确把握合作——分享的重要性。最后,学生分享成果,教师点评。各小组根据每个组员在组内的发言情况推选出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分享,教师对每一组派出的代表的分享情况给予评价,并对上台分享的同学予以鼓励,对表现优秀的组给予赞扬,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艺术类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待专业学习氛围浓烈,而对于公共课学习兴趣不强,甚至质疑开设公共课的必要性。因此,针对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所呈现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实施教学,寻找一种适合于艺术生的教学模式,并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专业融会贯通,体现学生主体性、民主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分享式课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实践与应用,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对增强艺术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正确认识和深刻领悟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艺术类高校的学生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设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的“活”的学科。
  参考文献:
  1.薛忠慧.分享式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实施策略[J].辽宁教育,2015,(8).
  2.殷挺凯.“参与——分享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0,(9).
  3.谢念湘,赵金波.“合作与分享”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其他文献
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20号文件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而这些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期刊
“爱是教育的前提,沒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老师亲近学生,学生尊敬老师的基础。作为教师,只有真心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具有它真正的价值。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二十七年整,也一直担任班主任,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了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一直好评,其鼓励就是鞭策我的动力。如何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目标,如何才能使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文学习的基础是语言文字,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想在语文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得先打好字词句的基础,开始进行字词句积累和初步学会文字运用。而课堂上巧妙引导,更能有效提升孩子进行字词句的学习和运用。  一、课堂“妙导”,学习用字之精准  经典作品往往“语不惊人誓不休”。据传福楼拜曾告诉莫泊桑:我们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 的实效性。如何提高小學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浅显看法。  一、教学目标要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教学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价值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血肉和骨干,只有课前精心的准备,在课堂40分钟里才能经的起学生的考验,才
期刊
晓丹,今年22岁,一个腼腆内向的乖乖女,毕业时已经19岁,没有再继续读初中。因县里一家茶业公司是我们学校聋人职业教育的实践基地,所以六年级学业完成以后学校就推荐她到了茶业公司包装车间工作。在茶业公司工作期间,她经常和老师、同学联系,也常常到学校来玩,但在茶业公司工作了一年多后不顾家里的反对毅然和朋友去了广州,断了和家里、朋友的所有联系。家里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在广州一家发廊里找到她并强制将她带回,回家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协作水平”。这是新一轮课改对作文批改应以学生为主体作了明确的要求。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道理是明明白白的,许多教师批改作文却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依然是学生写作文,教师愚公移山般地改作文,其投入之大产出之低依然被语文界内外所诟病,那么,如何破解作文批改中的老大难的问题?下面就其成因及对策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期刊
一、基本概念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概念  学习习惯是让学生自身形成一种策略主动性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肢体和精神上的行为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创造的精神,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向上性和自主自觉性,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种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本能。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类型  第一,养成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第二,让孩子形成按点按时的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一个人良好学习习
期刊
语文学习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小学生刚入学就面对大量文字,在认知上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识字教学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当前的识字教学中,教师不能从学生的认知角度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导致识字教学枯燥乏味,小学生对识字教学没有浓厚兴趣,小学生的识字效率长期处于较低状态。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000个
期刊
《北京市贯彻实施细则》中指出:幼儿有着与人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幼儿在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驱使下,对周围世界中任何新颖、陌生或者难以理解的事物都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科学领域目标中,第一条就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说明部分中,也提到“要充分
期刊
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师生之间相互交往、和谐相处,才是教学的前提。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探究教学计划的设计者,探究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是探究过程的参与者、调控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而并不是一个传授、教导的角色。  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已经很难在专业的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