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治课和学生更亲近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enze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认为政治课就是枯燥的理论,学生感觉它晦涩难懂,教师也不容易把课讲出彩。尤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行新课改后,有些人更是对政治课感到无所适从。其实政治教师只要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政治课“活”起来,让学生感兴趣。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在下与同行一起交流一下。
  
  一、让政治理论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就要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原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在政治课上构建活动课,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内容时,笔者采用了让学生“现身说法”的形式。课前先让学生调查其祖辈、父辈的生活经历,请他们谈谈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兴致勃勃,各抒己见,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谈了改革开放的变化,此时得出结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学生也容易理解,更具有说服力。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论,若从正面讲解,学生有时难以接受,但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讲解“谈社会理想,树坚定信念”时,.采用了辩论的授课方式。事实证明,通过辩论,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论的传授。通过课堂授课方式的调整,使政治道理生活化,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政治课自然受欢迎了。
  
  二、政治课道理通俗化
  
  古诗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名诗常常寓意深刻,给人启迪,令人深思,把这些诗句运用于政治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的政治道理。比如在学习“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知识点时,选用学生熟悉的诗 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并设问导致这一现象 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再请学生 回答,最后总结出原因。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做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不仅名诗可以用,名句也可以信手拈来,巧助政治课教学。例如,在讲“艰苦奋斗”这一知识点时,先让学生搜集不同时代关于艰苦奋斗的名言,然后上课时让学生发言,同学们列举了“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等。通过这些名句,学生深刻领悟到了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当代中学生更要发扬这种精神。在政治课堂引用名句名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而且提高了教学实效。
  
  三、让政治课活泼化
  
  为了强化政治理论教学,在上课时适当引入音乐,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科学理论的共鸣,可以使政治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例如,在讲“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些知识点时,笔者先让学生熟悉并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并及时补充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业绩,同学们听得严肃认真,群情激昂,其豪迈心情也是油然而生。在歌声中,党的形象高大起来,神圣起来。又如,在讲《中国环境问题》时,又播放了《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曲,这些歌曲不仅激发了学生珍惜、热爱美好环境的热‘隋,而且也让学生有了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行为做斗争的坚强决心。
  
  四、让政治课教学手段现代化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也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人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知识点时,播放电视记录片,让学生欣赏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牧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再让学生聆听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最后再结合画面的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党的英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伟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其他文献
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其核心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历史探究学习也是一个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期刊
班主任是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更要更新教育观念,采取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深入学生,深入班级,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期刊
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及其实践,逐渐暴露它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它导致我们的基础教育逐步演变成一种“适应升学”“教育至上”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教育模式。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阔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
期刊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要更新教学观念,解放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同时要认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要认真反思,看是否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进行有效教学。  一、转换教学观念  课程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形势下中学生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
期刊
课堂的导入,是语文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成功的导人,具有艺术性、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入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下面谈谈几种常用导入方法的艺术处理。    一、设置疑点引发思考的导入    孔子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运
期刊
新编初中各年级社会教材,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活动内容,增加用于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课时,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显著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营造恰当的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课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也应体现自主探究、实践创新。所谓自主性,[2]是指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指独立、自觉、自由、自尊、自强的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这既不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标准,也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阅读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
期刊
“差生”也有人称之为后进生、困难户。相对于优秀生、尖子生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而且他们也并非不可改变的。转化中差生,消灭特差、特困生,自然而然成为高中数学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也是会考高考的问题。改变他们不仅要多讲、多练,更重要的是要从身心上关心他们。  1、轻视数学系统性,导致差生的形成。数学的系统性很强,有的学生会由于一点困难没有解决而造成以后学习上更大的困难。随着学习内容的不同,随着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然而在当今的教育中,有不少时候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特别的恰当。爱祖国是孩子人生画布上应该染上的底色,这种颜色应该在孩提时代去着,爱国的种子应该洒在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上。    一、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英雄主义也要强调对生命的尊重。提到爱国主义,往往就与战争联系起来,语文教材关于战争题材的课文不少,爱国主义好象总是与“牺牲”、“断头”等紧密联
期刊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到了七十年代,生态学已从纯粹的生物学研究踏上了与人文学科沟通的坦途。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系统”普遍指生命有机体与环境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把生命的有机体与其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作为一整体来看待,其精髓是“普遍联系与和谐发展”。  语文“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