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诗中情意浓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b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咏雨诗篇,在这些诗中,诗人把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倾注于“雨”这一自然事物之中,或表现出安闲自适的情怀,或表现出不尽的相思哀愁,或表现出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宽广胸襟。
  春雨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意象之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它最善解人意,在春天到来时悄然而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仅如此,它还总能勾起诗人的情思,引发他们对春天乃至人生的赞叹感慨,表现他们闲适恬淡的情怀。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就是一首赞美早春的绝句。诗的重点是写早春之景,早春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是什么?小雨中的草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小雨润物无声,小草萌动生机。诗人以“酥”为喻,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次句尤为精彩,草因雨而绿,初始时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蒙蒙细雨中的早春景色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诗人的悠闲雅趣得以充分体现。诗人将此诗送给张籍,也是为了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雨中早春的气息。
  夏日之雨也给诗人带来许多生活情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中年时代隐居上饶农村时所作,描写农村夜景很有特点。上片写晴,下片写雨,场景富于变化但过渡自然,“蛙声一片”已经透出天将有雨的信息,而尤其值得玩味的便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试想一下,月朗星稀的天气,漫步在清风中,嗅着稻花的馨香,耳畔传来鹊声蝉鸣和蛙声阵阵,溪水在脚边轻轻流淌,举头望去,星星似乎也沉醉在这美好的夜色里,连细雨都情不自禁的赶来凑热闹,迷蒙的雨丝悄然落下,闭上眼,是不是可以感受到那落在脸颊上凉丝丝的舒服的感觉?整首词都表现出轻松愉悦的心情。
  刘勰《文心雕龙》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春夏之雨带给诗人无限的遐想和情思,而秋雨则使骚客倍感孤独郁闷,更加激发起他们心中的孤寂之感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夜雨寄北》是诗人李商隐寄给妻子的复信。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像是一问一答“你问我何时能回家?我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日期”。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既写自然之景,又写诗人心中浓浓的思恋之情,巧妙地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发客愁旅况。第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从眼前遥想异日重逢,重话巴山夜雨情景,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情韵,融凄清与温馨、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丰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李清照的《声声慢》被词论家评为“千古破格,绝世奇文”。整首词读来愁肠百结、呜咽满纸。词的下片,李清照给读者勾画了一幅感伤的秋景图,满含了词人的家园之思,漂零之感。词人形单影只,独自一人在窗前空守,怎样才挨到天黑。时间凝固了,白昼是那样的漫长。然而窗前景物又总让人伤怀:“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值家仇国恨、孤独无助之际,秋雨却飘然而至,淅淅沥沥,缠绵不绝,滴打在枯萎的梧桐叶上,恰似叩击在词人的心弦上,他乡作客,那郁闷的羁旅之愁和欲归而不得归之苦,向谁诉说?“秋雨、西风、梧桐、菊花”等意象负载了词人悲愁哀怨的情感体验,它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积淀了词人悲愁体验的情感符号。
  萧萧风雨在多愁善感的诗人心中,并非只能引起个人命运的感慨,伟大的诗人总是将个人置身于历史的潮流之中。别林斯基说过:“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安史之乱”中流落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之下盖起一间茅屋。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给全家生活带来了很大痛苦。在此情此景之下,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狂风刚歇,大雨骤至,房屋漏床湿,夜不成寐,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但是,在这狂风骤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骤雨、暴风等意象有力地渲染和衬托了诗人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读者的心灵。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陆游年近七旬时所作。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诗人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了这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文,因“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到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联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因此幻化出一幅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景物无自主,性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天然的意象成了诗人抒发感情所凭借的最恰当的意象,附着了诗人的感情色彩,打上了诗人思想的烙印,满含着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阅读古代诗词,需要仔细品味诗人笔下那些充满奇思妙想、奇情异彩的意象,从而对诗人及其作品获得更加丰富、更加有趣的理解。
  (责编 雷〓艳)
其他文献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60分的作文占了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学生写出合乎高中生思想层面的作文,这不仅是每个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高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读书少、没积累,作文基础知识欠缺,怕写作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要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让他们年轻的心灵学会飞翔,体味快乐的读书生活。     
众所周知,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位教育家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说明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语文学习尤为如此,因为高中学生对母语早已没有了敏感性,长期一言堂式的教授也令学生兴趣缺乏,再加上高难度的理科强化,学生更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语言文字上。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是现在语文教学迫在眉睫的一件事了。其实这也正应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突出对人的关怀和培养,激活学生的创新意
一日,杜探长接到邀请,去给一批新晋的探员上课。学院领导给他下达的命令是,希望通过这节课,能考核出几名逻辑推理能力较强的探员晋升到加强班。杜探长思索良久,想到一个好办法,既能让新晋探员领略到推理的魅力,又能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  上课那天,杜探长来到教室里,看着一副副年轻的面孔,心生喜悦,对探员们说道:“今天,我不会给大家展示任何课件。我主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件。不过,我
“在聆听中交流,在交流中探询,在探询中求证,在求证中解读……面对面,传递真诚的声音。”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的这一导语常使笔者赞叹并产生联想:倘若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做到导语中所说的交流、探询、求证、解读,则无疑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模式”。本文试就此谈谈“语文交流合作学习”的随想。  “语文交流合作学习”是我们近年来研究并实验的课题。该课题的要点也可以用“在聆听中交流,在交流中探询,在探询中求
热点综述    1、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2、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表达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建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正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设和平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的心声。  3、北京2008年奥运
这一天,欢欢和乐乐结伴出去游玩,他们爬上了一座风光秀丽的大山,高高兴兴地眺望山下的风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脚下的大山突然震动起来——哎呀,不好!原来他们爬上的是一座火山。沉睡了几百年的火山眼看就要爆发了,通往山下的路如迷宫般复杂,欢欢和乐乐能顺利逃生吗?聪明的小读者,赶快来帮帮他们吧!
第六章 安小坏的自白  屋里黑漆漆一片,适应了黑暗之后,大家发现,安小坏和史多宝正站在窗边,无路可逃,惊慌失措。  “看你们往哪里逃!”猪壮壮挺着圆鼓鼓的肚子逼近窗边,却听耳边一声巨响,一个巨大的金属笼子从天花板上落了下来,将猪壮壮他们关在了里面。  “糟糕,掉进陷阱里了!”猪壮壮摇晃着铁笼子,可是铁笼子特别结实,怎么也打不开。  “哈哈,我早就告诉过你们,要抓我安小坏,那是做梦!” 安小坏臭美地
在城市郊区的学校,很多学生都是来自农村或小个体户家庭,他们普遍存在学英语难或不重视英语学习的现实问题。究其原因,并不是农村学生愚笨,主要是受他们生长环境的影响,家长对学生学习英语不重视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欲望,部分学生最后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英语,导致中考成绩的可悲后果:6-1=0。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只得从零开始——教他们识读26个字母,教他们正确的书写,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培养
议论文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文体,形式并不复杂。指导学生训练议论文一般在9年级上学期。刚开始写议论文,学生往往不能把握要领,写作时受记叙文的影响比较大,而且观点不明,游离于题意之外。我选用一种“中心句展开法”来指导,多年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可以作为写议论文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效果比较显著。  所谓“中心句展开法”,是以文章的段落首句为中心,围绕题意组织材料进行展开论证的方法。下面的文段
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与人们(包括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学校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当其冲的虽是立足课本,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但我们还应从课本、课堂以外的生活中找到丰富的教学资源,用以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兴趣,开阔视野,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笔者的具体做法。    一、要求学生收看新闻节目,引导他们关注现实和社会,关心和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    比如党的“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