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转变了初中历史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指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初中历史的特点,教师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德育教育相融合,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的同时,学习到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品质,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历史;德育教育
在历史课堂,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探索和总结人类之前的活动,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沉淀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实现教学目标,还应该从情感、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入手,开展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本质,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一、初中历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
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还不完全,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知识与德育知识相结合,构建历史德育课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初中历史课本中蕴含的不仅仅是历史事件,还蕴含了德育教育的素材,如爱国教育、情感教育等,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并加强了对教育教学的重视。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精神开展德育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最后,初中历史在德育教育中有大的优势就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繁盛、衰败,又逐渐的强大,这些历史能够激发起学生艰苦奋斗、不畏艰辛的精神,树立起建设祖国的伟大志向,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德育课的融合策略
(一)渗透周易思想,开展历史德育教育
《周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记录了我国祖先的生活方式、对世界的认识和思想模式,总结了古人的实践经验,对现代的生活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且它从整体上直观的阐述了对世界的认知,又抽象的表达了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将周易思想融入历史德育课堂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有利于道德教育的开展。例如在《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周易》中的“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的人应该多学习前贤的言论和行事,才能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问,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总结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认识到“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两面旗帜,渗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应该效法天地,不断的前进,从而促进学生民主科学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勤劳、执着的精神,在学习总结中学习到先辈们在反封建斗争中勇于拼搏,大胆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顺利开展历史德育教育。
(二)分析历史史料,增强学生情感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教学课堂,挖掘历史实践背后的文化内涵,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历史成就,引发学生对历史文化和思想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学习到先辈们的智慧。例如在《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广大干部群众身上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提问学生在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我党做出了哪些工作,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在学习文化大革命时,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主动思考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经验教训。再为学生展示当时的十年成就一览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辉煌成就,在介绍光荣事迹和模范人物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模范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
(三)提高史实认知,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学生会从书籍、生活和网络中了解到一些史实、史料,但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降低了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史实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例如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诗篇《七律·长征》,带领学生分析全诗,了解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同时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接着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史事》,概括出红军长征的原因。通过观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了解到中国工红军面临的危机局面,通过一系列史实、史料的分析构建出真实的教学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体会到革命先烈们不畏艰辛、吃苦耐劳、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出学生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崇高的感情,在这些真实的案例中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本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历史德育课相融合,渗透《周易》的思想和精神,加强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向学生介绍我国历史上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对史实的认知水平,使学生感受到先烈们身上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促进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赵欣茹.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J].学周刊,2019(14):71.
[2] 陈祥彦.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46.
课题题目: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德育课中的融合研究
课题编号:SDJG13518309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历史;德育教育
在历史课堂,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探索和总结人类之前的活动,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沉淀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实现教学目标,还应该从情感、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入手,开展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本质,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一、初中历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
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还不完全,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知识与德育知识相结合,构建历史德育课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初中历史课本中蕴含的不仅仅是历史事件,还蕴含了德育教育的素材,如爱国教育、情感教育等,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并加强了对教育教学的重视。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精神开展德育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最后,初中历史在德育教育中有大的优势就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繁盛、衰败,又逐渐的强大,这些历史能够激发起学生艰苦奋斗、不畏艰辛的精神,树立起建设祖国的伟大志向,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德育课的融合策略
(一)渗透周易思想,开展历史德育教育
《周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记录了我国祖先的生活方式、对世界的认识和思想模式,总结了古人的实践经验,对现代的生活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且它从整体上直观的阐述了对世界的认知,又抽象的表达了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将周易思想融入历史德育课堂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有利于道德教育的开展。例如在《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周易》中的“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的人应该多学习前贤的言论和行事,才能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问,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总结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认识到“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两面旗帜,渗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应该效法天地,不断的前进,从而促进学生民主科学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勤劳、执着的精神,在学习总结中学习到先辈们在反封建斗争中勇于拼搏,大胆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顺利开展历史德育教育。
(二)分析历史史料,增强学生情感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教学课堂,挖掘历史实践背后的文化内涵,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历史成就,引发学生对历史文化和思想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学习到先辈们的智慧。例如在《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广大干部群众身上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提问学生在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我党做出了哪些工作,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在学习文化大革命时,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主动思考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经验教训。再为学生展示当时的十年成就一览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辉煌成就,在介绍光荣事迹和模范人物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模范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
(三)提高史实认知,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学生会从书籍、生活和网络中了解到一些史实、史料,但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降低了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史实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例如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诗篇《七律·长征》,带领学生分析全诗,了解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同时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接着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史事》,概括出红军长征的原因。通过观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了解到中国工红军面临的危机局面,通过一系列史实、史料的分析构建出真实的教学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体会到革命先烈们不畏艰辛、吃苦耐劳、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出学生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崇高的感情,在这些真实的案例中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本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历史德育课相融合,渗透《周易》的思想和精神,加强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向学生介绍我国历史上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对史实的认知水平,使学生感受到先烈们身上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促进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赵欣茹.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J].学周刊,2019(14):71.
[2] 陈祥彦.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46.
课题题目: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德育课中的融合研究
课题编号:SDJG1351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