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之原告适格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hen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人们普遍将一些案件的审理结果不仅仅影响原被告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而且还会对社会上不特定多数人甚至是全社会的利益产生影响的案件界定归属于公益诉讼一类,新《民事诉讼法》的实行将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明确的界定在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排除了公民个人,那么之前由公民个人提起的影响社会整体的被认定为是公益诉讼的案件在当下的法律环境中显然是不恰当的,我们应当重新对其定性。
  关键词:公益诉讼;民事诉讼法;原告适格
  近年来,公益诉讼渐为人知,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条款的增设使我国公益诉讼制度迈出跨越性一步,使有关机关及社会组织发起公益诉讼,有法可依,但并未将公民个人纳入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范围中。因此,上述所列举出的案例在《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被普遍认可为公益诉讼的案件,现在,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理解与上述案例相似的案件,将其定性为只是带有公益性质的案件,其本质上还是《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普通的民事诉讼案件。
  一、公益诉讼的内涵
  学界关于公益诉讼的概念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公益诉讼制度在称谓上应当是“公益诉讼程序”,即公益诉讼是指在公共利益受到非法侵害或者减损时,或者是特定的公共秩序受到破坏,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或者恢复、补偿受到减损的公共利益,或者为了保护特定的公共秩序,由一定的主体根据法律规定或者特别情形下的法院裁定,而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进行审理并做出判决的特别程序制度。[1]与之相反的观点则认为公益诉讼不仅是一个诉讼活动,也是一项社会运动,旨在优化社会正义结构,保障民权和建构民主政治,公益诉讼是法院及法院以外的各方面展开社会合作的一个表现形式,是理性解决纠纷的机制,而不能将之错误的理解为仅仅是一种对抗性的程序。[2]虽然学理上对公益诉讼作出了多种形式的界定,但根据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的规定可知,“公益诉讼是指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对违反法律规定,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的活动。”[3]
  二、公民个人不宜为公益诉讼原告的法理探析
  关于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问题,有学者呼吁民事诉讼法应当赋予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绝对不能排除其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否则即违反宪法,因为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而公民参与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起公益诉讼,如果把公益诉讼的希望只寄托于某些机关或某些团体,那么很可能会造成它们垄断公益诉讼资源而公益诉讼动力严重不足的局面。但我认为,宪法确实规定了每个公民都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并不意味着提起公益诉讼就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新《民事诉讼法》将公民个人排除在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范围之外主要依据:
  1.立法上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这表明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属于《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普通民事诉讼。据此,本文开篇所提及的几例案件中提起诉讼的原告均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所经历的事情,也就是与案件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该类案件只是具有公益性质,从现有法律的规定出发,其本质上仍是属于普通的民事诉讼案件。
  2.法学理论中
  一方面,如果将公民个人纳入到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范围之内,那么很可能就会造成案件数量的大量增加,甚至可能出现案件膨胀的现象,在我国目前司法资源极其紧张的背景下,新《民事诉讼法》对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限定做此种考虑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如果允许公民个人作为公益诉讼的原告,则担心公民个人在提起公益诉讼时带有私益成份,有可能出现公私不分的情形,由于在大多数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中,尤其是在食品、环境等关乎广大民众切身生命财产安全的领域,私益的损害是直接的,也是人们首先关注的,在这种情形之下,人们对自我私益的追求有时会凌驾于公益之上,进而有可能以损害公益来满足私益。[4]
  3.司法实践里
  首先,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此可见,在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又真正具有公共利益意识的公民个人限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虽不能提起公益诉讼,但可以寻求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获得支持,提起公益诉讼,如果其怠于或者不履行职权,公民可以针对其不作为的行为申请或者提起诉讼。
  其次,如果法律规定公民个人可以成为公益诉讼的原告,那么其在诉讼费用承担、举证责任能力方面将会存在很大的难度,通常不具备一般组织或者机关的实力,进而会延误案件的顺利进行,甚至是出现不利的后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公民个人提起的其案件审理结果影响当事人之外的不特定多数人的案件,但在新《民事诉讼法》实施之后,这类的案件从立法上、法理上以及司法实践中均不宜将其界定为公益诉讼案件,而仍是带有公益性质的普通民事诉讼案件。新《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公益诉讼原告主体限于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而将公民个人排除在外,基于司法资源、案件进展等方面的考虑来讲,并无不妥。
  参考文献:
  [1]朱朝武,论公益诉讼的十大基本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
  [2]北京市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公益诉讼,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3]赵文婷、易萍,民事公益诉讼之范围探讨,法制博览,2013
  [4]颜运和,余彦.公益诉讼司法解释的建议及理由—对我国《民事诉讼法》55条的理解,法学杂志,2013
  作者简介:
  郝圆圆(1989.12~)女,沈阳师范大学 ,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硕士(法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任何一部成文法势必会有漏洞,要想正确使用法律,完美地解决现实问题,须借助一定的方法来弥补此种漏洞,法学方法便是法律适用的基本工具。从严格的“三段论”式的逻辑演绎方法到利益分析、目的分析、价值补充等多种方法的运用,从文义解释、扩大解释到目的解释等解释方法的多样性,及对竞合问题的处理,都是法学方法的逐渐丰富,也是法律羽翼不断丰满的体现。  关键词:法学方法;法律漏洞;法律解释方法;价值分析方法
期刊
摘 要:辩护制度的完善和加强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制化程度的重要尺度,直接关系到我国作为民主法治国家的形象。辩护律师诉讼权利能否得到充分保障,直接关系刑事诉讼三大基本职能之一——辩护职能作用的发挥。我国检察机关集控诉与监督于一体的性质决定了其作为保障辩护律师权利主体地位。本文以检察机关视角,从控辩平等原则着手分析我国辩护律师权利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解析辩护律师行使权利所面临的困境,以阐明辩护律师权利亟
期刊
摘 要: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主动创设的一项制度,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和培训、考核、奖惩等管理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提高人民监督员制度公信力,加强对检察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提升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对于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  关键词:人民监督员;检察机关;司法改革  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意见》要求,检察机关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人民监督
期刊
一、基本情况  2012年2月25日21时22分左右,驾驶人查某驾驶E**10*号大型客车至某县某路段,将行人朱某撞伤,朱某后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并于2012年4月19日死亡。该交通事故经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认定,查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朱某负次要责任。经公安局法医鉴定,朱某因交通事故胸部闭合性外伤,左侧肾脏挫伤并肾周血肿等。治疗期间并发肺部混合感染并脓毒性休克、双侧胸腔积液,败血症,急性消化道出血
期刊
摘 要:修改后刑事诉讼法从更加规范和全面的角度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了明确的规定。公诉环节是刑事诉讼的核心环节,公诉人员应当深入理解该规则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积极应对非法证据排除审查,提升非法证据的甄别能力和掌握排除非法证据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公诉环节;运用  一、强化证据意识,切实肩负起排除非法证据义务  新《刑诉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
期刊
摘 要:201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后实施,其中规定了经营者不得做虚假宣传,并规定个人在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但其承担的民事责任不应没有条件限制,应存在免责事由,以补充责任更加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  关键词:代言人;补充责任;惩罚性赔偿;不可抗力  一、代言人代言虚假
期刊
摘 要:回顾高速公路盘锦管理处从组建成立到稳定成长,从三处整合到平稳过渡,从职工磨合到和谐发展,历经了整整十四载。十四年间有成长的阵痛,也有发展的瓶颈,值得欣喜的是在十四年的今天纵观盘锦管理处:班子团结、群众支持、领导认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盘锦管理处为蓝本,可以深刻感受到我省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处和谐建设的深刻意义。  关键词:基层管理;和谐管理;管理方法  如今的发展现状,可以说是盘锦管理处领
期刊
摘 要:城镇化进程务必伴随着大量近郊农村的拆迁与集体土地的征用。近年来征地拆迁领域犯罪问题,影响恶劣,涉罪的主体法律身份、涉罪方式、涉罪主体法律关系都值得探讨。在司法实践中应重点厘清各类罪责,准确定性,严厉打击罪犯,维护农村经济稳定。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征地拆迁;法律适用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五篇第二十章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而城镇化进程是伴随着大量近郊农村的拆迁与集体土地的征用进行
期刊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古代《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格与行为。  当我们在非常愉快的时候,会一面唱着歌,一面手舞足蹈地跳着舞。当我们在非常郁闷时,忽然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飘至耳畔。烦恼、不快立刻烟消云散,无有踪迹。  一、基本乐理浅谈
期刊
摘 要:生态系统理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不只是出问题的个人本身,而是聚焦予个人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本文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分析出造成学生行为偏差的微观、中观、外部以及宏观系统因素,并由此提出德育工作介入学生偏差行为的理念、方式和具体工作模式。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学生偏差行为;德育工作  一、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概述  生态系统理论是用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关系的理论,它把人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