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業務掛“零”,風險重重
澳門是一個特殊的微型經濟體,土地供應量少,天然資源缺乏,並在其特殊的歷史和政治背景下,形成獨特的產業結構,主要依賴旅遊博彩業帶動經濟快速發展,其他產業則相對不振,產業結構單一化的問題在疫情等公共健康事件下顯得更加突出。因應防控疫情的需要,持續一段時間的邊境關閉和旅行限制,已經給旅遊業及相關旅遊周邊產業帶來沉重打擊。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各行各業都陷入停頓,大部分中小企不僅出現零收入的局面,而且還要承擔人工、租金等支出壓力,處境艱難。
會展產業作為新型服務業的典型形式,在疫情影響下,產業自身因為人流聚集而存在較大風險性,同時會展活動又作為具有社會影響力和公眾識別度的典型事件,受公共性危機的影響必然會更嚴重。疫情對會展企業造成的影響包括展會項目延期舉辦或規模縮減、業務量斷崖式下降;因會展項目延期或停辦,連帶對會展企業、酒店、場館等造成損失及經營成本增加;無工可開,導致員工流失等等。
此外,疫情期間,許多原本籌劃在近兩個月開展的展覽、會議活動,較早前不得不改期到年中,但是隨著疫情在世界各國持續發酵,又不得不延期到十一月舉辦,甚至是年底。可以說,整個上半年的會展會議活動都只能改期或取消。比如每年3月舉辦的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作為官方定期的國際環保盛事,牽涉面廣,最終也只能選擇取消今年的活動。其他的如大型會議、節事活動、展演賽事等也都相繼延期或停辦。由此可見,會展業受到此次疫情的不可抗力風險打擊,無論是上游中游還是下游,整個產業鏈的損失無疑是巨大的,產業發展也會滑進波谷期。
會展停擺,難掩羸弱
疫情爆發以來,新一屆特區政府領導班子在防疫抗疫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保障市民的防疫口罩供應,及時出臺防疫管控措施,全力救治病患及防控社區感染等,相關工作可圈可點,同時亦出臺一系列的經濟援助措施,以紓緩居民及各行各業的經濟壓力。這些措施對於疫情影響下的社會民生而言有積極的一面,但同時還應該看到當前經濟形勢的複雜性,就現階段而言,特區政府在促進經濟復甦方面的工作還不明顯,對市場缺乏一些導向性的行動措施。
政府雖然透過“中小企業援助計劃”、“中小企業貸款利息補貼計劃”等,為中小企業舒緩資金壓力,以及推出電子消費卡,但這些措施對於刺激市場活力和促進內需而言,未必有多大的成效,更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首先,六十萬額度的無息貸款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實屬杯水車薪;另一方面,澳門有著比較成熟的金融體系,企業要想獲得融資並不難,反而真正面臨的困境是沒有工開,沒有工開就意味著整個社會經濟活動都是停擺的。其次,電子消費卡對經濟的促進意義有多大呢?行政長官賀一誠呼籲“希望勿全部用於大型超市購物”其實只是一廂情願,可以預測,電子消費金最終必然多數流向超市或油站等,並不會給其他企業帶來什麼生意,也不會對提振內需有太多的利好。
近期,行政長官賀一誠強調暫時不會再加大對中小企的支援,認為做生意沒有理由讓政府兜底。這個問題需要一分為二來看:做生意固然有虧有賺,自負盈虧是自由經濟市場的必然要求,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今次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力度已經遠遠超過天鴿颱風災害,也超過“沙士”疫情的影響,沒有人能預測到何時被消滅,因此面對這麼大的危機,有多少企業能夠獨立面對呢?更何況澳門的中小企本身就很薄弱,倘真的沒有更多的政策措施來引領,最終倒閉潮和失業潮恐怕亦不可避免。
放眼內地,從中央到各省市都紛紛出臺多項有針對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助力企業渡過難關。在國家的宏觀大局,最高層工作會議更明確提出選好投資項目,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等。以此給整個社會的企業構建了明確的發展藍圖:面對疫情,有清晰的財政政策;面對發展,有清晰的戰略構思。這些都值得澳門作出相應的思考。
往屆政府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以及促進澳門多元產業發展的工作上,既出臺了很多支援措施,也投入了大量的公共財政,甚至不遺餘力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會展業,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就提出將會展業作為澳門服務業的重要發展目標,繼而成立會展業發展委員會,助力澳門會展業蓬勃發展;上屆政府更推出“會議為先”的會展業發展策略,以及由社會文化司主打推出文化創意產業。
會展會議產業在歷屆政府的有力推動下,得以逐步發展,並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其中會展從業人員由2001年的200餘人增至3000多人,會展場館的面積由2005年的1.5萬平方米增至19.3萬平方米,預計2020年將增至21萬平方米,形成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品牌。同時,會展會議產業能夠很好促進了旅遊服務業的發展,是旅遊產業深度化發展和新的增長點,業界的數據顯示,會展會議所吸引的參與者,平均在澳停留的時間為3日,遠比普通遊客平均逗留的1.2日要長,無形中產生的經濟活動非常可觀。但這並不意味著澳門會展產業就已經可以“獨立生存”,相比拉斯維加斯、上海等城市,澳門會展業仍然處於“嬰兒期”,如今又面臨疫情引起的整個產業鏈停擺,政府的政策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關乎產業鏈下各企業的生存,更關乎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成色。
損財損才,路在何方
面對眼下的困境,會展業僅僅開展著一些內部的優化工作,比如設施維護、硬體提升、品牌推廣、工作流程優化、對接流程優化等,但這些都不屬於業務性工作,會展活動暫停、收入銳減、現金斷流、成本支出增加,給企業生存、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但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最大的損失是人才的流失。會展業培養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至少需要三年,有些從事這個行業近十年的,更是難得。澳門企業也創造條件推動本地人向上流動,希望能夠維護澳門會展業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然而疫情持續數月之久,長期沒有工開,員工必然也會憂慮,甚至動搖繼續從事這個行業的信心。如果因此導致核心人才的流失,對行業和特區的發展都是莫大的損失。
會展業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有著複雜的業務要素,一個優秀的會展業人才往往具備較高綜合素質和專業知識,包括設計、統籌、組織、策劃、公關,甚至是燈光、音響等,同時需要大量的實踐沉澱。這樣的人才顯然不同於餐飲業、零售業等領域,可以很容易得到補充。因此,避免會展人才流失,是企業和政府都需要重視的問題,只有企業擁有更加專業的人才,才能夠讓企業發展壯大,從而去推動會展行業向更好方向發展。賀一誠特首早前多次提到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為提升澳門長遠競爭力和實現更好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這一理念之下,相信維護現有人才的穩定發展,同樣是其應有之義。
會展恢復期業務的不確定性很大。會展活動的籌備期長,產業鏈條複雜,參與人員的國別和地區面廣,涉及相關行業眾多。因此,不可能像旅遊、餐飲等行業一樣,一旦政策放開即可恢復運營。場館運營方在會展項目取消、延期後,面臨檔期的不確定性;會展主辦方面臨參展商、採購商意向的不確定性;會展服務商面臨甲方預算、價格等不確定性。況且,澳門的會展活動受全球疫情影響更為直接。
因此,期望政府和業界保持密切的聯繫,提前規劃,提前部署,出臺一些更貼地氣的政策措施,比如在疫情受控的前提下,能夠在兩三個月的時間裏及時推出一些活動來提振行業的信心。“沙士”時期,當時政府就曾資助過多種形式的社區活動,從而有效刺激社區經濟活力。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特區政府應該是時候作一些規劃了。業界也非常迫切想知道特區政府會否繼續支持會展業發展?如何協助業界更好發展?這些都需要政府向業界傳遞一些積極的信號,尤其在困難時期,信心顯得尤為重要。
此次疫情,使得許多行業的需求被壓制,同時也讓大家重新審視自己的實力和優勢在哪裡?未來的發展機遇是什麼?危機之下,企業和政府都面臨更大的轉型壓力,澳門是微型的經濟體系,市場空間也很小,融入大灣區是澳門謀定長遠發展的重要戰略,中小企業要把握好這個機遇通過城市協同、企業合作,共同走出去,利用好外面的資源,以此來開拓不同的空間,優勢互補,產生更大的競爭力,從而促進企業的壯大。同時,亦希望政府加快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推動澳門人、澳門企業融入大灣區的發展和建設,進而培育澳門發展的新動能、新空間。
澳門是一個特殊的微型經濟體,土地供應量少,天然資源缺乏,並在其特殊的歷史和政治背景下,形成獨特的產業結構,主要依賴旅遊博彩業帶動經濟快速發展,其他產業則相對不振,產業結構單一化的問題在疫情等公共健康事件下顯得更加突出。因應防控疫情的需要,持續一段時間的邊境關閉和旅行限制,已經給旅遊業及相關旅遊周邊產業帶來沉重打擊。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各行各業都陷入停頓,大部分中小企不僅出現零收入的局面,而且還要承擔人工、租金等支出壓力,處境艱難。
會展產業作為新型服務業的典型形式,在疫情影響下,產業自身因為人流聚集而存在較大風險性,同時會展活動又作為具有社會影響力和公眾識別度的典型事件,受公共性危機的影響必然會更嚴重。疫情對會展企業造成的影響包括展會項目延期舉辦或規模縮減、業務量斷崖式下降;因會展項目延期或停辦,連帶對會展企業、酒店、場館等造成損失及經營成本增加;無工可開,導致員工流失等等。
此外,疫情期間,許多原本籌劃在近兩個月開展的展覽、會議活動,較早前不得不改期到年中,但是隨著疫情在世界各國持續發酵,又不得不延期到十一月舉辦,甚至是年底。可以說,整個上半年的會展會議活動都只能改期或取消。比如每年3月舉辦的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作為官方定期的國際環保盛事,牽涉面廣,最終也只能選擇取消今年的活動。其他的如大型會議、節事活動、展演賽事等也都相繼延期或停辦。由此可見,會展業受到此次疫情的不可抗力風險打擊,無論是上游中游還是下游,整個產業鏈的損失無疑是巨大的,產業發展也會滑進波谷期。
會展停擺,難掩羸弱
疫情爆發以來,新一屆特區政府領導班子在防疫抗疫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保障市民的防疫口罩供應,及時出臺防疫管控措施,全力救治病患及防控社區感染等,相關工作可圈可點,同時亦出臺一系列的經濟援助措施,以紓緩居民及各行各業的經濟壓力。這些措施對於疫情影響下的社會民生而言有積極的一面,但同時還應該看到當前經濟形勢的複雜性,就現階段而言,特區政府在促進經濟復甦方面的工作還不明顯,對市場缺乏一些導向性的行動措施。
政府雖然透過“中小企業援助計劃”、“中小企業貸款利息補貼計劃”等,為中小企業舒緩資金壓力,以及推出電子消費卡,但這些措施對於刺激市場活力和促進內需而言,未必有多大的成效,更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首先,六十萬額度的無息貸款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實屬杯水車薪;另一方面,澳門有著比較成熟的金融體系,企業要想獲得融資並不難,反而真正面臨的困境是沒有工開,沒有工開就意味著整個社會經濟活動都是停擺的。其次,電子消費卡對經濟的促進意義有多大呢?行政長官賀一誠呼籲“希望勿全部用於大型超市購物”其實只是一廂情願,可以預測,電子消費金最終必然多數流向超市或油站等,並不會給其他企業帶來什麼生意,也不會對提振內需有太多的利好。
近期,行政長官賀一誠強調暫時不會再加大對中小企的支援,認為做生意沒有理由讓政府兜底。這個問題需要一分為二來看:做生意固然有虧有賺,自負盈虧是自由經濟市場的必然要求,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今次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力度已經遠遠超過天鴿颱風災害,也超過“沙士”疫情的影響,沒有人能預測到何時被消滅,因此面對這麼大的危機,有多少企業能夠獨立面對呢?更何況澳門的中小企本身就很薄弱,倘真的沒有更多的政策措施來引領,最終倒閉潮和失業潮恐怕亦不可避免。
放眼內地,從中央到各省市都紛紛出臺多項有針對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助力企業渡過難關。在國家的宏觀大局,最高層工作會議更明確提出選好投資項目,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等。以此給整個社會的企業構建了明確的發展藍圖:面對疫情,有清晰的財政政策;面對發展,有清晰的戰略構思。這些都值得澳門作出相應的思考。
往屆政府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以及促進澳門多元產業發展的工作上,既出臺了很多支援措施,也投入了大量的公共財政,甚至不遺餘力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會展業,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就提出將會展業作為澳門服務業的重要發展目標,繼而成立會展業發展委員會,助力澳門會展業蓬勃發展;上屆政府更推出“會議為先”的會展業發展策略,以及由社會文化司主打推出文化創意產業。
會展會議產業在歷屆政府的有力推動下,得以逐步發展,並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其中會展從業人員由2001年的200餘人增至3000多人,會展場館的面積由2005年的1.5萬平方米增至19.3萬平方米,預計2020年將增至21萬平方米,形成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品牌。同時,會展會議產業能夠很好促進了旅遊服務業的發展,是旅遊產業深度化發展和新的增長點,業界的數據顯示,會展會議所吸引的參與者,平均在澳停留的時間為3日,遠比普通遊客平均逗留的1.2日要長,無形中產生的經濟活動非常可觀。但這並不意味著澳門會展產業就已經可以“獨立生存”,相比拉斯維加斯、上海等城市,澳門會展業仍然處於“嬰兒期”,如今又面臨疫情引起的整個產業鏈停擺,政府的政策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關乎產業鏈下各企業的生存,更關乎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成色。
損財損才,路在何方
面對眼下的困境,會展業僅僅開展著一些內部的優化工作,比如設施維護、硬體提升、品牌推廣、工作流程優化、對接流程優化等,但這些都不屬於業務性工作,會展活動暫停、收入銳減、現金斷流、成本支出增加,給企業生存、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但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最大的損失是人才的流失。會展業培養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至少需要三年,有些從事這個行業近十年的,更是難得。澳門企業也創造條件推動本地人向上流動,希望能夠維護澳門會展業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然而疫情持續數月之久,長期沒有工開,員工必然也會憂慮,甚至動搖繼續從事這個行業的信心。如果因此導致核心人才的流失,對行業和特區的發展都是莫大的損失。
會展業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有著複雜的業務要素,一個優秀的會展業人才往往具備較高綜合素質和專業知識,包括設計、統籌、組織、策劃、公關,甚至是燈光、音響等,同時需要大量的實踐沉澱。這樣的人才顯然不同於餐飲業、零售業等領域,可以很容易得到補充。因此,避免會展人才流失,是企業和政府都需要重視的問題,只有企業擁有更加專業的人才,才能夠讓企業發展壯大,從而去推動會展行業向更好方向發展。賀一誠特首早前多次提到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為提升澳門長遠競爭力和實現更好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這一理念之下,相信維護現有人才的穩定發展,同樣是其應有之義。
會展恢復期業務的不確定性很大。會展活動的籌備期長,產業鏈條複雜,參與人員的國別和地區面廣,涉及相關行業眾多。因此,不可能像旅遊、餐飲等行業一樣,一旦政策放開即可恢復運營。場館運營方在會展項目取消、延期後,面臨檔期的不確定性;會展主辦方面臨參展商、採購商意向的不確定性;會展服務商面臨甲方預算、價格等不確定性。況且,澳門的會展活動受全球疫情影響更為直接。
因此,期望政府和業界保持密切的聯繫,提前規劃,提前部署,出臺一些更貼地氣的政策措施,比如在疫情受控的前提下,能夠在兩三個月的時間裏及時推出一些活動來提振行業的信心。“沙士”時期,當時政府就曾資助過多種形式的社區活動,從而有效刺激社區經濟活力。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特區政府應該是時候作一些規劃了。業界也非常迫切想知道特區政府會否繼續支持會展業發展?如何協助業界更好發展?這些都需要政府向業界傳遞一些積極的信號,尤其在困難時期,信心顯得尤為重要。
此次疫情,使得許多行業的需求被壓制,同時也讓大家重新審視自己的實力和優勢在哪裡?未來的發展機遇是什麼?危機之下,企業和政府都面臨更大的轉型壓力,澳門是微型的經濟體系,市場空間也很小,融入大灣區是澳門謀定長遠發展的重要戰略,中小企業要把握好這個機遇通過城市協同、企業合作,共同走出去,利用好外面的資源,以此來開拓不同的空間,優勢互補,產生更大的競爭力,從而促進企業的壯大。同時,亦希望政府加快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推動澳門人、澳門企業融入大灣區的發展和建設,進而培育澳門發展的新動能、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