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书神侠倚碧鸳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loonMan_Ag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9月21日至10月1日,金庸先生入川参加“人文四川·名家论坛”活动。10天的四川之行,深厚的巴蜀文化令金大侠流连忘返。三星堆、熊猫基地、九寨沟、峨眉山、青城山、乐山大佛、都江堰、杜甫草堂等,都留下了先生的足迹。
  大侠金庸,国字脸,中等身材,儒雅谦和。他爱笑,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与天真可爱的孩子无异。这位慈祥的长者,是老少咸宜的朋友。现在年已八旬。金庸是江南人,1924年生于浙江海宁,本名查良镛,笔名“金庸”系“镛”字一分为二。
  金庸先生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参观时,有人捧着金庸的书请求签名,但他看到的,几乎都是盗版书。为了不让“金迷”们扫兴,他签了,说:“除了签名,其他都是假的。”
  先生自称垂垂老矣。“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实金庸宝刀未老,正如《射雕英雄传》中的周伯通,晚年的功夫更胜早年。目前,金庸正在编撰一套白话版《中国通史》。先生虽然年事已高,社会事务繁多,但对于写作编撰,却从不肯假他人之手,一向亲力亲为。此次参观三星堆,喜爱考古的金庸获得了很多的撰写资料。
  很早的时候,金庸就有写作《中国通史》的念头,因为现存的中国通史古文太多,青少年难以阅读。他写《中国通史》,是想改变一下写作手法,用白话文、小说体写历史,使青少年容易阅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陈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民族融合史观,诠释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金庸白话文的标准是不欧化。用纯中国的文法,用中国的传统文字来写。他说现在很多人写文章写的不是中文,是欧化的,用中国的文字写西洋化的语言,这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字。他的作品,绝对拒绝欧化。金庸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每撰写一个篇章,都要查阅大量史料和典籍,力争言之有据,内容翔实,而且还会参考史学家们的意见,所以进度很慢。还有一点是,他在写作《中国通史》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来自史学权威的不同声音,因为他坚持民族融合的史学理论和历史观与某些史学权威有别。
  先生的观点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民族融合史,战争和阶级斗争并不能给国家带来发展和强盛,民族融合才是国家发展、强盛的动力。先生说古代外国的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时,习惯做法是将对方斩尽杀绝,被征服民族的文明亦自然中断。在中国则不然,在征服的过程中,吸收对方的文化、技术,遂使各民族的文明得以延续。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民族融合,便使中华文明出现一次发展高潮。从区系文化来说,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云南的元谋文化、浙江的河姆渡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形成融合。
  迄今,金庸的14部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除了《鸳鸯刀》,其他13部全被改编成了影视剧,有的作品一部版本就有五、六个。先生本人觉得香港剧作家卢景文将《天龙八部》改编成《乔峰》改得最好,因为他的长篇小说改话剧最难。CCTV改编投拍的《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他也比较满意。
  “三国”是金庸钟情已久的题材,而且还曾表示过很想写三国故事。可是目前大侠却说不愿再写了。因为《三国演义》写得太好了,他不可能推翻,也不可能超过,再说戏也上演了千百年,不能超越就没有必要再写了。但雄心仍在的金庸表示,有可能写“蜀汉”。
  人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金庸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老先生编织故事和古典文学非常有功底,当今文坛无人能比。他的小说,常涉及历史、地理、人文、风俗、艺术、医术、美食等各个方面,其取材之博,描写之精,刻划之深,充分表现了作家本人的知识结构。人们在读他作品的时候,无形中会学到很多知识。
  大侠金庸,多才多艺。他作过编剧,写有剧本《王老虎抢亲》、《兰花花》、《午夜琴声》、《绝代佳人》、《有女怀春》等,也作过导演,后两部电影就是他担任导演的。他创办《民报》(日报)、《明报月刊》、《明报周刊》及明河出版社,他在办报办刊之余一边写小说,一边写社论,20年如一日。他政见犀利,基本上每年都要出版一本时事政论集。他的小说与社论都属一流,处处透露出学者风范。其实,他的骨子里就是一位学者。在宁静的黄昏岁月,他也许会将多年的佛经研究心得形成文集,令广大读者分享一份智慧。
  作为香港文化界的“擎旗人”,金庸被称为身处文学、新闻、政治三大江湖,应付自如。言及此事,先生笑言:“我写政论,那是写真,写小说,那是写美,而佛学,是揭示善的。真善美,才是一个完整的精神追求。”
其他文献
党领导的人民文艺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重要篇章。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党引领人民文艺发出反侵略反压迫的怒吼;在蒸蒸日上的新中国,党推动人民文艺讴歌建设者的豪情;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继续把握人民文艺为人民的方向,指导文艺事业不断开拓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志,党领导的人民文艺事业,在高扬中国精神、足踏中国大地、服务中国人民的征程中继续创造着新的辉煌。 
期刊
非文学新书榜上类别更加丰富    对比前几月新书榜单,本月上榜新书类别增加。以往职场励志、经管、心理自助、素质教育类图书在非文学畅销书和新书榜上占绝大多数席位的局面有所改变。两本生活类图书《生活中来7》和《麻辣诱惑四川菜》以贴近生活的姿态赢得市场的初步肯定,分列榜单第3位和第13位。社科类新书《道德经——老子和小子图说八十一章》及《哲学的故事》也出现在榜单的第14、15位。  图书类别增多的深层原
期刊
2003年上半年,“非典”突如其来地侵袭中国大地,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冲击。“非典”过后,人们都在反思人类在这场灾难面前应吸取什么教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以后可能出现的其它传染性疾病,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本书作者搜集了人类历史发展中曾经出现过的十大瘟疫资料,希望能为以上问题作出答复。  事实上,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类似“非典”这样的传染病曾经多次发生,像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流感,在一战期间,就曾席
期刊
导语——审计之后是问责    一年前的6月25日,一批违规大案在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报告中曝光,一场严查乱管理、乱投资、违规挪用资金的“审计风暴”随即席卷全国。  一年后的今天,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李金华再次提交了一份让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中央一些部委赫然在榜。  长达22页的审计报告中有19页都是关于对各级财政审计后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不仅披露了国
期刊
     
期刊
说到房龙,读书界几乎人人都听说过。自1913年出版第一部作品直至去世,房龙这个名字总是和历史联系在一起。难怪他去世的当天,美国《星期日快报》刊登讣告时用了这样的标题:“历史成就了他的名声——房龙逝世。”房龙是历史学博士,但他并不以深入细致的研究见长,而是善于把历史通俗化、个人化,能将深奥晦涩的历史内容描述得令一般读者乐于接受,他使读历史成为读者的一大乐趣。   年轻时的房龙,因经济拮据,像一头大象
期刊
我们生活在危机四伏的环境里,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你读了金磊先生的新作《中国城市安全警告》,一定会马上清醒地意识到。  不要以为我们生活在和平宽松的年代时就没有任何危险;不要以为有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就可以高枕无忧。不断发生的灾难,频仍出现的事故,使我们丧失了安全感,每时每刻我们都处于危险的威胁之中。  一次较大的地震就使美丽的城镇几近瘫痪;一场狂风暴雨就让我们的家园成为水乡泽国。
期刊
学者马文·奥拉斯基(Marvin Olasky)的《美国同情心的悲剧》(The Tragedy of American Compassion)是美国政要正在热读的图书之一,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关于福利和社会政策的最重要的一本书”,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小布什制定福利政策最重要的参考读物。通过分析美国救济穷人的历史——从17世纪欧洲人开始大批移民美国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该书认为,政府只有减少救济
期刊
黄集伟先生最近推出了他的第四本“语词笔记”——《冒犯之美》。所谓“语词笔记”,其实是黄先生对当代社会各种流行语词的研究记录,涉及内容既有在社会上口口相传的“段子”,也有民间新创的名词,媒体常用的时尚用语,同时还包括虚拟网络中形形色色的网名,以及网友的“签名档”等等。当今社会可说是一个世俗文化大行其道的年代,在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之下,民间语文自然也会与时俱进,以一拨又一拨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语言泡沫和
期刊
梦与健康    在一般人看来,梦更多的是与心理状况和情感状态有关,其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在本书中,精神治疗专家露丝·温泽女士试图唤醒的,正是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在她看来,生理与心理之间存在着神秘的联系,梦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身体的诠释,对梦的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疾病,并由此治疗它。书中有大量真实的案例,包括作者本人的经历,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美]露丝·温泽著 桂琳,蔡传喜译 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