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生死线

来源 :航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ushi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禁飞区又称禁航区,是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飞行器飞入或飞越的某一特定地理空域。主要以军事干预为手段,阻止被制裁的政枞(政府)打击平民,最终达到人道主义救援的目的。要有效执行禁飞区行动,就必须派遣军用飞机在该区域进行空中巡逻,并且有权击落未经授权便进入该区域的任何飞行器。禁飞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对于为什么要建立禁飞区,什么时候建立禁飞区,在哪里建立禁飞区,如何建立禁飞区,禁飞区表现如何等等问题,不少读者仍是一知半解。
  禁飞区的历史渊源
  随着飞机的发明及广泛应用,一些发生动乱或叛乱的国家政权也开始认识到可以充分利用空中力量来彻底镇压反政府武装或恐吓平民,达到巩固其统治的目的。其中,一个最令人不寒而栗的例子就是西班牙法西斯1 937年攻击格尔尼卡镇事件。在长达3个小时的攻击行动中,各种轰炸机和战斗机暴雨般朝格尔尼卡镇空投了高达10万磅的高爆炸药和燃烧弹,几乎将整个小镇夷为平地,同时疯狂扫射四处逃窜的平民,最终造成了1600多人死伤的惨剧。对于这种灭绝人性的暴行,当时的国际社会极为震惊和愤怒,但各种国际组织能力过于软弱,一直无法采取有效手段来阻止此类流血事件的发生。时代发展到今天,以联合国和北约为首的各种国际组织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已完全有
  能力和手段可以阻止再次发生此类空中暴行。20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国
  际军事联盟就开始实施禁飞区制度。通过在那些发生内战或叛乱的国家建立禁飞区,限制当权政府的空中力量,从而阻止其对反叛部队和平民实施攻击。
  但是,20世纪90年代在伊拉克和巴尔干地区及2011年在利比亚建立的禁飞区,却一直备受争议。事实上,建立这些禁飞区的实质就是允许国际组织进入一个主权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偏向内部冲突的一方即叛乱方,支持其推翻合法政府。为了实现有效禁飞,在当权政府的空中力量违反禁令的情况下,介入方可以动用包括飞机、地基或海基导弹等空中力量,击落对方飞机,实质上等于与对方直接交战。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打击对方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介入方的飞机被击落、机组人员被抓或被击毙。而且,为了保证禁飞效果,介入方通常还会直接攻击和摧毁当权政府的机场、雷达设施和防空武器装备等。因此,原本是基于人道主义建立的禁飞区,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了介入方主导的一场战争,而对方由于军事行动受到严重限制,永远也不可能有取胜的机会。航空史上的四个禁飞区
  1991年春天,美国及其盟国动用武力将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驱逐出去后,在美国的极力煽动下,长期受压迫的库尔德少数民族在伊拉克北部地区揭竿而起。萨达姆政权马上动用装备了凝固汽油弹和化学武器的武装直升机对叛军武装实施镇压。那时,成千上万的库尔德平民四处逃离那场惨无人寰的大屠杀,但却被困在靠近土耳其边境附近的大山里,饥寒交迫,情况十分危急。这时的美国政府及其欧洲盟友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既不愿意立即推翻萨达姆政权,又不希望看到因为自己的煽动而导致一场人道主义大灾难。
  这样,他们就想出了一个折衷的解决方案。1991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促使联合国通过决议,谴责萨达姆对库尔德人的镇压,并呼吁成员国协助展开人道主义救援工作。该决议警告萨达姆政府不要干扰救援工作,但并没有直接授权建立禁飞区。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却以这个决议为基础,强行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禁飞区。该禁飞区位于北纬36度以北,面积约49200平方千米。1992年,又在北纬32度以南建立了第二个禁飞区,目的是保护叛乱的什叶派穆斯林。禁飞区建立后,美、英和法空军部队马上开进伊拉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补给与救援行动。当时,只要萨达姆政权违反禁飞区禁令,立即就会遭到联军的武力惩罚,要么是将对方飞机击落,要么是用导弹摧毁伊拉克的军事目标。这个人类历史上最早建立的禁飞区一直持续到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才结束。
  20世纪90年代初,南斯拉夫的解体从而导致大规模流血冲突,之后北约牵头于1993年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建立了一个禁飞区。这次代号为“拒绝飞行”的禁飞区行动的目的是阻止当时实际上控制了该地区几乎所有军用飞机的波斯尼亚塞族从空中攻击他们的穆斯林邻居。之后,禁飞区的任务进一步扩大,北约袭击了波斯尼亚塞族的防空导弹设施、炮兵部队和装甲部队,以迫使他们停止侵略。
  2011年春季,利比亚突然爆发了一场针对卡扎菲政府的大规模叛乱。之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1973号决议,禁止所有飞机飞经利比亚领空,同时授权联合国成员国单独或集体行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
  建立禁飞区无标准可依
  禁飞区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即使将利比亚禁飞区算进去,人类历史上也只在三场冲突中建立过禁飞区,各个禁飞区持续的时间和目标各不相同。而且,禁飞区本质上就是一种侵略行为,因此要建立禁飞区必须达到共识,并遵守国际法的标准。不过,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尚没有制定如何建立禁飞区及如何执行禁飞区行动的统一标准。
  通常来说,由于联合国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也是最权威的国际组织,因此禁飞区应该根据联合国决议而建立,但有时也并不完全这样。1993年,北约就未经联合国授权,直接就在科索沃强行建立禁飞区,以对塞族军队发动空袭。但不管怎样,建立禁飞区的法律权力仍主要来自联合国。“联合国宪章”第7章第42条规定,如果外交努力不能成功解决对国际和平构成的威胁,那么联合国可以授权“以空中、海上或陆上力量进行示威、封锁及其他行动”。建立禁飞区的第一步是获得由15个成员国组成的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五个常任理事国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任何一国都有权行使否决权,从而阻止决议通过。因此,要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建立禁飞区的授权,通常需要采取一些灵活的外交手段。对于在利比亚建立禁飞区,中国和俄罗斯本来也持反对意见,后来通过各方的努力斡旋,表决时才投了弃权票,决议最终才得以勉强通过。   建立利比亚禁飞区的联合国决议只是简单说明了一些最基本的参数,规定除了执行运送医疗用品、食物补给等人道主义任务的飞机,或从冲突地区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其它任何飞行器在利比亚领空活动。决议还授权联合国成员国执行这一禁令,前提是他们必须提前照会联合国,每月详细报告行动进展情况,并提供任何违反禁令的信息。
  当今社会,只要有了联合国的授权,肯定会有国家或国际组织愿意主动组织和执行禁飞区行动。利比亚禁飞区的决议通过后,北约各成员国立即磋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紧急与英国、法国、土耳其等国首脑召开电话会议,最终决定由北约牵头执行禁飞区军事行动。
  而要建立禁飞区,获得联合国授权只是第一步。要真正执行禁飞区行动,还有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联合国和提供飞机、导弹和兵力的出兵国还必须一致同意一个交战规则。这个交战规则除了详细说明其它事项外,还必须详细说明什么时候、采取何种方式、动用多大兵力、谁授权采取行动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违反禁飞区规定的意外情况。对于利比亚禁飞区,联合国决议这样规定:禁止所有飞机飞经利比亚领空,采取包括海上和空中打击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阻止卡扎菲政权针对平民的袭击。
  如何防止飞机进入禁飞区
  执行联合国禁飞区决议的国家或国际联盟采取哪一种措施或手段来强制执行禁飞区行动,阻止飞机进入禁飞区呢?针对不同情况,也有很大不同。
  在伊拉克,联军空中力量就必须遵循相当严格的交战规则,这就迫使他们与公然违抗者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导致只能逐步削弱伊拉克的空军力量,而不可能一步对位达到摧毁的目的。相比之下,在利比亚,基于联合国“一切必要措施”的广泛授权就给了北约非常大的回旋余地。
  因此,“奥德赛黎明行动”的第一步并不是一次巡逻行动,而是一次攻击行动。行动开始第一天,美国海军舰船和英军就发射了11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重点打击了20多处利比亚政府军的军事、战略目标,从而瘫痪了卡扎菲政权的雷达、指挥和控制设施、防空导弹装置等。第一步就采取攻击行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安全的作战空间,以尽量减少北约飞行员位禁飞区执行巡逻任务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之后,美空军派遣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对第一天行动造成的损害进行了评估:美海军雷达干扰飞机也开始飞越利比亚,作为打击卡扎菲政府军剩余的空中防御系统、阻止政府军战斗机升空的一种辅助手段。与此同时,来自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的飞机继续疯狂轰炸利比亚政府军的军事目标,目的是进一步打击卡扎菲部队攻击叛乱分子和平民的作战能力。
  军事打击行动之后,最后才是防止飞机进入利比亚领空的巡逻行动。执行利比亚禁飞区巡逻任务的北约部队机组人员担负的工作非常复杂而繁重。飞机升空前,机组人员必须花费4个小时时间,听取最新的情况介绍、研究气象资料和其他联军飞机的位置,并检查和准备好执行任务的飞机。一旦升空,他们还要从侦察机接收最新情报,然后沿着禁飞区四周巡逻飞行,以发现任何进入禁飞区的飞机。一旦发现,他们必须首先确定对方是敌机还是友机,或只是误入禁飞区空域的飞机。在对“入侵飞机”采取任何行动之前,他们通常还必须获得地面指挥官的批准。每次巡逻任务,持续时间通常为4至5小时,必要时还要进行空中加油。
  禁飞区遭遇的重重挑战
  在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强制建立禁飞区本身就是一种干预他国内政的军事手段,因此,很可能会激怒执政当局。禁飞区的建立导致执政当局的空中力量已不可能发挥作用,取而代之,他们就会变本加厉地利用地面攻击,加大对叛乱分子或平民的打击力度。
  而执行禁飞区行动,介入方往往需要动用空袭行动打击执政当局的军事力量,这也就不可避免会危及无辜平民。而且,建立禁飞区就算不会导致全面战争,也非常有可能会导致更深层次的冲突。第一次海湾战争后,在伊拉克建立的两个禁飞区持续了十多年,最终还都是以大规模入侵而告终。
  建立利比亚禁飞区之前,就有专家称长时间执行利比亚禁飞区行动将是北约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主要原因是利比亚面积比较大,约176万平方千米。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2011年3月的一份分析报告还认为,如果在利比亚全国实施一次为期6个月的禁飞区行动,费用至少要达到31亿至88亿美元,这对于经济严重不景气的欧洲经济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此外,执行禁飞区行动必然会对执行任务的机组人员带来不可预见的各种风险。1995年,在波斯尼亚,美空军上尉斯科特·格雷迪驾驶的F-16就被一枚地对空导弹击中。格雷迪被迫弹射跳伞逃生,后来掉入塞尔维亚控制的区域。格雷迪凭借丰富的生存经验,靠吃蚂蚁果腹,用塑料袋接雨水解渴,并随时躲避波斯尼亚塞族的追兵,度过了惨不忍睹的6天。幸运的是,最后他成功与一架美军搜索飞机建立了无线电联络,最终由海军陆战队艰难救出,才幸免于难。
  20世纪90年代末,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曾开出一个非常诱人的悬赏,条件是任何人只要击落一架联军飞机,就可以拿到14000美元的奖金。值得盟军庆幸的是,一直没有人能够拿到这笔奖金。而在利比亚,盟军虽然摧毁了政府军的防空设施,但各种肩扛式导弹仍可能对北约飞机带来机毁人亡的威胁。当时,利比亚政府军曾拥有600至1500挺这类武器,并分发给了支持者,以对北约飞机实施袭击。
  禁飞区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纵观历史上禁飞区的建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被制裁一方的军事实力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尤其空军方面。原因很简单,禁飞区本质上就是一种游走于战争边缘的封锁手段,属于攻势战略,所以介入方必须留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行动的节奏和规模,并随时将自己的政治姿态传达给对方。
  禁飞区作为空中攻势作战的一种新模式,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以绝对优势的空中进攻力量为基础。二是集空中战略战役威慑和空中战术打击于一身。这样,不仅能随时向对方传递威慑信息,还能根据情况变化对敏感目标进行打击。三是规模可大可小,进程可快可缓,程度可紧可松,部署、展开、空中巡逻和截击、对敏感目标进行打击、回撤等,均可快速有效地进行。
  对于建立禁飞区持反对意见的批评者一直质疑,这些禁飞区是否能真正实现预期目标,阻止被制裁的政权(政府)残杀平民。波斯尼亚禁飞区就未能阻止波斯尼亚塞族部队围攻斯雷布雷尼察,并屠杀了7000名波斯尼亚穆斯林男子和男孩。对于建立利比亚禁飞区,当时也备受争议,因为无法确定能否有效阻止卡扎菲政府军对叛乱实施镇压。当时,卡扎菲政权的地面部队包括坦克、火炮和外国雇佣军等,其实力远远胜过那些基本上未受过任何训练、装备原始、管理松散的反对派。有人认为建立禁飞区只能作为一种折衷方案,要真正阻止卡扎菲政府屠杀人民,唯一办法就是美国及其盟国的地面部队直接入侵利比亚,推翻卡扎菲政权。但这个建议遭到奥巴马总统的否定,认为这样做越出了联合国的授权,不会得到邻国的支持,而且会置美军的生命于危险之中。因此,当时唯一的选择还是建立禁飞区。
  在伊拉克建立的两个禁飞区,都没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的合法授权。批评者也认为,美英盟军的军事介入明显违反了国际法。后来,法国认为禁飞区对结束地面紧张局势毫无作用,坚决退出了对禁飞区的支持。最终,两个禁飞区还是以美英盟军的大规模入侵而结束。
  对于波黑禁飞区的影响,外界一致认为禁飞区的建立成功阻止了塞尔维亚的空袭行动,但随着盟军转向大规模轰炸塞尔维亚的关键目标,最终还是导致建立禁飞区的初哀完全变了味。
  当然,对于任何军事行动,成功的定义都是相对而言的,不可能有绝对意义上的胜利,也不可能有绝对意义上的失败。建立禁飞区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胜利与失败之分。成功或是失败,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解读的结果也可能完全不一样。
其他文献
记 者:作为北京市政府支持北京师范大学首批建设的高精尖中心之一,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在北京市和首都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发挥怎样的功能和作用?  余胜泉:高精尖创新中心服务于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及“高精尖”产业结构调整,是以教育科技创新为核心方向的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平台,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桥头堡。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核心使命是推进互联网时代教育公共服务从数字化转型到智能化,基于大数
【摘要】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而复习课是数学课型中一种重要的课型,对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其他课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自主整理复习不仅可以串联起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知识点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使所学知识形成整体的知识网络,还能加深学生的記忆,促使其对知识有更系统化的认识,更会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索、复习、反思,学会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从而为接下来在具体的问题中有
FBA公司借比赛发力  1914年4月,尽管欧洲的局势呈现日益紧张之势,第二届施奈德杯水上飞机竞速赛仍如期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举行。这项新鲜的赛事由法国富商和飞行爱好者雅克·施奈德出资创办。虽然一年前的首届比赛只吸引到4名参赛飞行员,但是其影响力仍然不断提高,到了1914年的第二届,便有诸多国家的选手报名参加。  法国人或者说法国飞机依旧被看作是夺标热门,法国飞行员是首届施奈德杯的得主,当然在那次参
捷克是原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解体后独立出来的一个国家,全称是捷克共和国,成立于1993年1月1日。捷克是工业发达国家,国防工业在捷克工业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该国也曾是世界著名的军工生产大国。在捷克的国防工业体系中,航空工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设计生产多种型号的军用教练机、轻型运输机和运动型飞机等,并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运用,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充分体现了捷克国防工业的技术水
F-8“十字军战士”战斗机是美国钱斯·沃特公司20世纪50年代末设计的,是美国海军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超声速舰载机,,也是最后一架舰载单发动机战斗机。由于这是美国最后一种以机炮为主要武器的战斗机,故此通常称F-8的飞行员为“最后的枪手”(The Last of the Gunfighters)。该型战斗机的操作非常复杂,飞行员要想精通掌握全部操作技术非常困难。投入使用后,由于F-8飞机的发动机、起落
古老的传说,灿烂的文化、徐徐的海风、洁白的沙滩,缤纷的花朵,以及神秘的岩洞探险。只要你能来到马来西亚兰卡威,所有的一切你都可以感受得到。如果是军事或航空爱好者,建议你把游览日期选在3月26日至30日之问吧,你可以亲历一幅在其他旅游胜地难得一见的画卷: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天盛会之一——2013马来西亚兰卡威国际海事与航空展(LANGKAWI INTERNATONAL MARITIME AND AEROS
2013年的远东格局,无疑被中日之间激烈的军事和外交斗争所笼罩。一味与中国对抗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奉行“烽火外交”和“价值观外交”,与此同时,急速推进“正常(军事)国家”的日本政府把所谓“朝鲜导弹武库”和“中国觊觎‘尖阁诸岛’(日本对钓鱼岛的称呼,下同)”视为两大“威胁”,并为此营造“统合防卫力”,甚至在最新版《防卫白皮书》中提出发展“攻击敌方基地”和“适合岛屿作战的两栖部队”能力,并将部分内容列入
折翼的“海鸥”  美国人伦纳德·伯尼早年曾在莱特飞行学校学习,后来到多家飞机公司任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还做过美军的飞行教员。按说这样一位老资格的飞行员对飞机的发展趋势应该颇有了解,但伯尼却坚信只有尽可能地模仿鸟类才是王道。他经常观察海鸥的飞行特性,认为符合“自然法则”的飞行器要比莱特式的机型更有效率。这样的想法并不新鲜,早在莱特兄弟之前就有不少人仿照鸟类的运动研制扑翼机,但都以失败告终。伯尼当然不
【摘要】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打开了生活化教学的思路。教师可以巧妙通过教材留白、组织课堂活动、寻找生活案例、创设生活场景等方式,构建生活化课堂,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低年级;道德与法治  “生活即教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角度地有效利用生物课程资源,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资源;课堂教学  广义上看,只要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服务和支持教学,并有助于教学开展的资源,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生物新课程的评价与资源》一书中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资源包含生物学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