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客之道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你去医院看病,工作人员告诉你需排队等待10分钟,当你仅等待了8分钟时,你会有多开心?但是如果你等了12分钟还没排到,你又会有多郁闷?如果以满分10分计,前者的开心程度为几分?后者的不开心程度又为几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多等待两分钟的厌恶程度要比少等待两分钟的快乐程度更为强烈。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与阿摩司·特沃斯基(Amos Tversky)两位教授早在1979年就通过一系列实验总结出前景理论:个体凭借参考点来处理信息,并依赖价值函数对信息进行判断。价值函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如图所示,r代表顾客的参考点,f是价值函数。价值函数受参考点影响表示顾客存在“参考效应”;另外,图中反映出相等强度的“损失”比较相等强度的“获得”而言,对价值函数的影响更大,该函数表明:顾客存在“损失厌恶”。一般说来,人们在作决策时,“参考效应”和“损失厌恶”会同时存在。
  参考时间如何形成
  人们如何形成参考点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并且经常要区分具体情况。在过去的研究中,参考点形成或是基于产品价格,或是基于服务质量,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关于参考时间如何形成的重要启示。


  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参考点是时间性质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参考点是情境性质的。举个例子,假设一个顾客要购买麦片,如果参考价格是时间性质的,那么该顾客对于某种麦片(比如西麦)的参考价格就由以前购买的价格决定,可以是以前购买价格的加权平均;如果以前没有买过,或是忘记了以前的价格,那么参考价格可以是对于未来价格的预期。如果参考价格是情境性质的,那么顾客对于麦片的参考价格就由购买时货架上各种麦片品牌(如西麦、桂格等)的价格共同决定。现在后一种观点越来越流行,是因为对于每一种商品或是服务,消费者都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并且当前情境的价格相比于以前的价格,在人脑中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那么,情境性质的参考点又是由当前情境中的哪种商品/品牌决定的呢?研究发现有两种情况:顾客会把最好的品牌当作参考点,叫作“最佳参考点”(best brand norm);也可能把相似品牌的平均表现作为参考点,叫作“平均参考点”(product type norm)。以餐饮业为例,对于餐馆质量的参考点,顾客可以选择同类型餐馆中质量最好的那个作为参考点,也可以把同类餐馆的平均质量作为参考点。有学者发现,在考虑快餐店时,顾客会把平均质量作为参考点;而在考虑高端餐馆时,则会把最佳质量的餐馆作为参考点。
  引申到服务行业中等待时间的参考点,我们可以推测,对于那些等待时间非常重要的服务(比如飞同一航线的不同航空公司),顾客会把这些航空公司中的最短延误时间作为参考点;对于等待时间不太重要的服务(比如快递公司),顾客会把它们的平均递送时间作为参考点。
  另外,研究发现,当不同服务企业提供的等待时间差异比较大,而且等待时间的信息比较容易获取时,顾客会倾向于选择最短等待时间作为参考点。
  控制顾客的心理基准
  实际情况中,一般有多个企业提供同一种服务,顾客要在这些企业中做出选择。我们考虑一个简化的情形,有两家航空公司(比如国航和南航)经营同一个航线。假定机票的价格不变,它们通过设置延误时间来竞争顾客。当有参考效应时,顾客的参考时间取决于两家公司的延误时间。损失厌恶则表现为:与参考时间相比,较长的等待时间对顾客产生的负面效应,要比较短的等待时间产生的正面效应更为强烈。
  每家公司作为独立的个体面临着一种权衡:实现一个更短的延误时间,直接影响是缩短了顾客的等待时间,顾客更愿意来;可是其间接提高了顾客的心理基准(缩短了参考时间),使得更多的顾客有“损失”的感觉,而顾客厌恶损失,所以会有负面效应。
  更进一步考察两家公司的竞争关系时,如果一家公司实现了较短的延误时间,那么它不但直接从竞争对手那里争取来更多的顾客,而且间接地通过提高顾客的心理基准,让竞争对手看起来更差,从而吸引顾客。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到,能够控制顾客的心理基准是个竞争的优势。
  运用前景理论,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来研究两家公司的竞争策略。我们发现,参考效应使得公司在竞争状态下更愿意提供较短的等待时间。并且,在最佳参考点下,两家公司即使服务的成本不一样,也会倾向于实现一样的等待时间。原因是,当存在参考效应时,一家公司如果比对手的延误时间长,在最佳参考点下就无法控制顾客的心理基准(顾客会把对手的延误时间作为参考点),在损失厌恶的作用下,已经较长的延误时间让人感觉更加不能忍受,导致顾客投向竞争对手的怀抱。所以每家公司实现的等待时间尽量不比对手长,这样就出现了均衡状态下一样的等待时间,我们称之为黏性效应。
  当顾客以两家公司(A和B)的加权平均时间作为参考点时,假设公司A的权重比较大(可能是因为A的市场份额比B大),表示A可以更大程度上控制顾客的心理基准,那么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形:如果没有参考效应,A实现的等待时间比B短;当考虑了参考效应和损失厌恶时,A的等待时间要比B来得长,我们称之为反转效应。原因是A在控制顾客参考基准上有更大的优势,使得A可以节省一些成本提供一个更长的等待时间。
  对商业的启示
  服务型企业竞争的工具主要有两个:价格和等待时间。对于有些行业来说,价格是比较确定和一致的,比如铁路、医院、餐馆(菜单上的价格无法经常变动)、邮寄服务;另一些行业价格甚至可以忽略,比如银行的柜台服务、信用卡呼叫中心的服务,等等。那么对于这些行业中的企业来说,等待时间的竞争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企业在作决策时则一定要考虑顾客对于时间的参考效应。
  首先企业应该考察顾客的参考点是如何形成的。如果这个行业中等待时间非常重要,等待时间的长短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顾客的多少(比如航空、铁路、医院、快餐店等),顾客的参考点会倾向于最佳参照(等待时间最短)。以快餐店为例,顾客选择去快餐店就餐的很大原因是节省时间(等待时间在这里很重要),所以顾客会把等待时间最短的那家店作为参考点。那么按照我们的理论,在竞争过程中,快餐店实现的等待时间应该和最好的那家保持一致,如果做不到就可能会丢掉很大的市场份额。
  另外,如果这个行业中等待时间不是那么重要(比如高端餐饮业、超市等),顾客的参考点会倾向于行业中所有企业的加权平均。以高端火锅行业为例,顾客选择去就餐的最重要原因是新鲜的菜品和优质的服务,等待时间并不是太重要,那么顾客会把行业中平均等待时间作为参考点。根据我们的理论,这时候那些市场份额大的餐馆就会有竞争优势(因为可以更好地控制顾客的参考点)。比如海底捞,因为已经占据了高端火锅业很大的市场份额,较长的等待时间已经不成为弱势(顾客觉得既然别人都愿意等,那么我等等也无妨);但是作为刚进入市场的小餐馆,因为没有这种竞争优势,就应该牺牲一些成本(比如增加雇员)来尽量实现更短的等待时间。
  前景理论
  它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过程。在编辑阶段,个体凭借“框架”(frame)、参照点(reference point)等采集和处理信息,在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weighting function)对信息予以判断。
  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有三个特征: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同,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其他文献
考察世界上最成功的组织,你会发现其中成功的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效的团队管理。马克斯韦尔说:“所谓团队领导者的成功,可以定义为对周围人能力最大程度的使用。”  对于团队的英文“Team”,有一个新的解释:T——target,目标;E——educate,教育、培训;A——ability,能力;M——morale,士气。  从团队Team所衍生出来的这四个单词,其实就是团队管理中所必须注意到的,
期刊
追求利己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的基础假设之一。但这一基础假设越来越暴露出不适应的一面。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西蒙斯通过研究发现,尽管成功的企业家关注利己主义,但是他们更加关注“4C”:竞争(competition)、消费者(customers)、责任(commitment)和控制(controls)。这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指导框架。  竞争  社会的财富创造引擎是受破坏性创新驱动的。因此
期刊
过去20年里,企业遭遇了两次大浪潮:一是20世纪末兴起的互联网大潮,二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时代大潮。在我们辅导的众多企业家中,面对移动互联时代的风起云涌既恐惧又期盼,一方面担心自己现有业务模式会被新兴竞争对手颠覆,一方面又期盼借助移动互联技术把企业更上一层楼。  移动互联到底是什么?  移动互联本质是一种技术的跳跃性突破。像电力发明一样,它是一种(信息)能源,对人类生活和企业经营带来巨大改变
期刊
作为营销人员,首先要具备传统营销和沟通部门的技能:市场调研、搜集情报、媒介规划等。但有时他们连这些基本能力都没有。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只是基础,远远不够。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和日本化妆品公司资生堂等全球最佳营销企业,都投资建立了内部营销学校,发展各自独有的营销语言和营销方式。企业的高级管理者会分享在消费者习惯、竞争对手战略和零售动态方面的知识,他们自身也能从中获益。数字营销,更是这些企业转换营销模式的重
期刊
如何抓住风口?如何管理团队?如何面对逆境?如何让你的企业更值钱?  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政策的推动,使创业风气盛行,各种资本也纷纷进入,一时之间,几乎所有的咖啡馆都涌动着创业者,无数厚积薄发或一夜暴富的创业故事挑动着人们的神经。然而,热闹之下,泡沫也日益膨胀,“资本寒冬”呼啸之下,极高的“死亡概率”之下,创业者如何过冬,如何坚挺,如何成功?本书作者艾问传媒
期刊
在传统工业时代,员工往往是弱势群体:被告知,被监督,被整合,被重组,被培训……系统给个体带来巨大的无力感和挫败感。互联网时代让组织的每个个体追问自己的身份感和存在感。一个边界越模糊的地方,社群性和自我身份感的诉求就越强烈。传统管理学往往把聚光灯打向指挥家,恰恰忽略了一曲壮丽的交响乐是每个乐手根据乐谱和当下做出最合适决策的呈现,让每个乐手的潜力绽放才是指挥需要修炼的终极功课。在互联网时代,员工作为个
期刊
创业创新这件事,在善用所有招数之外,最宜效仿的是阿甘精神。成功是熬出来的,只有像阿甘那样懂得坚持的人,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小公司颠覆大公司,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我最近在反复想一个问题,在中国,现在的创业环境怎样能够变得更好?中国的互联网,包括产业环境怎样能变得更加开放?中国是全球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市场,中国人聪明,又有创新能力,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我们的互联网产业才过了十几年就
期刊
Shock Clock是一个反人类的穿戴设备,没事就让你“触电”。有点吓人,不过它能有效的解决赖床问题,买还是不买呢,自己取舍吧。  只要在相应的App软件里设定好闹钟,Shock Clock第二天早晨就会以三种不同方式叫你起床,震动、铃声和电击。其中主打功能当然是电击啦,还有“强力版”和“温柔版”可供选择。  谷歌最新专利“穿戴式心电图设备”  由于心电图是通过在皮肤的多个点位测量电信号以记录心
期刊
眼下,企业之间的并购和裁员愈发成为常态。在这个转折路口,许多营销人的归宿和命运成为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事实上,作为一个营销人,如果你没有进步,结果就是淘汰。  在这个变数频繁的社会,在这个不确定因素笼罩的环境,许多营销人由于缺乏对自己的准确定位,没有对职业生涯的良好规划,而正在逐渐贬值。  事实上,在我们周围经常能见到做了十多年,还是个老业务员、老区域经理的例子,虽然单位换了,产品也有不同,但不要
期刊
面对谷歌Gmail和各种移动设备上的邮件应用,微软Outlook节节败退。现在微软尝试为Outlook注入新活力,从单纯的电子邮件产品转为平台,在用户与优步、Yelp和印象笔记等众多第三方服务间建立联系。从产品到平台的飞跃是否奏效,不仅对于微软,而且对于越来越多的围绕产品或平台发展起来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这样的做法之所以吸引人,原因不难理解。产品只产生单一收入来源,而平台可以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