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路径之一,在提升小学审美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上起到的作用十分显著,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没有利用美术教育契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识,造成美术课程教学有效性不足。基于现阶段小学美术课程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本研究将集中分析借助小学美术教育契机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97-02
  引言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和获得学科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段,养成小学生的美术素养、提升其审美能力,可以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体现现代美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基于这样的小学美术教育目标,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改革需求创新教学模式,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美术学科的欲望,为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助力。
  一、丰富理论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生的年龄层次较低,缺乏生活经验和鉴赏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帮助小学生夯实知识基础,为其审美能力培养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美术理论教学,掌握好基础夯实和审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1]。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能全面掌握线条、色彩的明暗度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了理论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厚积薄发。如,颜色系列知识,最基础的是三原色,即红、黄、蓝。此外,学生还要掌握三间色,即橙、绿、紫;三原色最基本的颜色生成规律:红+黄=橙色,红+蓝=紫色,蓝+黄=绿色。学生还要根据颜色区分色调的冷暖:暖色调的颜色有红、橙、黄等;冷色调的颜色有蓝、绿、紫等。这些基础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
  二、深化美学思想,完善审美能力培养观念
  美学思想观念能够为教师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是审美能力培养的理论先驱[2]。从美术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该在自身的美学思想支撑之下,对小学生的美学思想理念进行完善,通过具体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作力,帮助学生对“健康审美”建立完善的印象,建立一个客观、艺术、丰富的审美眼光。例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想通过线条的组合使用,进行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首先我用一段歪歪斜斜的线条画出一只小白兔,然后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到这只小兔子时的心里感受。他们有的说“别扭”,有的说“丑”,这时我顺势导人,画一只线条流畅、曲线,再让学生来说出心中的感受。在这时,学生的答案已经变成了“很漂亮”“很可爱”等词汇。通过两只不同兔子之间的对比,教师可以向学生灌输“美”和“丑”之间的区别,让学生理解美存在的形象和价值,帮助小学生树立先进的审美理论体系。
  三、促使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美术来源于生活,亦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小学美术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时候,教师要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生活和自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3]。如在“丰富多彩的玩具”一课教学时,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确各种各样的玩具,然后引导学生对每一种玩具进行观察,如观察玩具的外形、颜色等。再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玩具,它们分别是怎样的颜色与形状。最后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如:在进行有关“雨”的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下雨天花草树木的变化,如路面积水,汽车碾过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等。若不下雨,教师便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如利用喷壶往地面洒水、往雨伞上浇水等方式。尽可能让学生感受下雨天的情境,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保证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发地应用,并且凭借其技术优势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还能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充足的活力。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很好的动手能力,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利用视频、音频的配合,强化美术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奠定重要的基础,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的审美能力。例如:“四季的色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与季节相关的音乐或视频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理解美的含义,有效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4]。同时,教师的有效交流和教学指导也非常重要,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进而为教学方法的采用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提供参考,促进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结语
  综上,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路径之一,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的审美观念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审美能力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者耐心引导和指导,逐步促进小学美术教育质量提升。但是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要揠苗助长,而是要遵循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习作为基础,逐步引导、提升,达成学生的审美能力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仁银.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6,32(02):256-257.
  [2]庄喜燕,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6,11(10):139-140.
  [3]左媛媛.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16):127-128.
  [4]周红叶.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16,21(02):208-209.
其他文献
LC术后如未及时复查血糖、补充葡萄糖,则很容易造成患者术后低血糖而并发低血糖综合征。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皮肤、瞳孔等,已清醒病人应询问有无饥饿感,一旦确诊低血糖,应立
【摘 要】新时期下,在小学教育中,国家倡导以素质教育为教育主体,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此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因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低下,教师仍以传统教育方式为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意义难以充分发挥。在语文教学中,想要保障教学意义,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实现高效课堂,互动教学被诸多教师引进课堂,文章对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采用创新、高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在高中历史的复习课过程中,由于历史知识比较繁琐,如果采用传统的复习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很难记忆繁琐的知识,复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可以在复习课中采用主题式教学方法,可以将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化,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从而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 高中历史 复习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病人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米索醇400-600μg分成小块放入宫腔出血最明显
【摘要】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样子,有形形色色不同的人,还有老师、厨师、邮递员、医生……各种各样的职业,他们从心里向往自己变成这些角色中的一员,从而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个性,满足自我成长的需要,而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无疑是最能让孩子获得这种身心满足的一种游戏形式。在文中从幼儿园社会角色游戏区域的实施谈起,对幼儿园社会角色游戏区域实施中的各种联动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社会角色游戏,联
探讨肺大疱症并发自发性气胸(SSP)的诊治效果,从中吸取经验及教训。对1974年至2000年7月间的14例肺大疱症并发SS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4例皆有自发性气胸的症状及体征。术前X线检
在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中,用血细胞快速染色法进行血抹片常规染色,作血细胞分类计数有唾虫检查,经与瑞氏染色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染色效果基本一致。但本法具有简便、染
摘要:201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有效应对了长江上游区城性较大洪水,成功应对了金沙江、雅鲁藏布江4次堰塞湖险情,特别是全力做好了“11·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险情应急处置工作,展现了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生动诠释了“团结、奉献、科学、创新”的长江委精神。目前长江流城防洪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已初步形成,以三峡工程为核心的流城水库群逐步建成并投入运行,流城防汛抗旱能力有所提高
采用酶法测定1,6-二磷酸果糖的含量,且对该法进行了回收率试验和干扰物质试验,并与卫生部试行标准二苯胺-比色法进行对比。认为酶法专属性好,能较好地反映产品本身-的纯度。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