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慎用积分回馈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零售商招揽顾客越来越卖力,他们精心设计各种推广活动,尤其是用会员卡的积分回馈,试图加强与善变的顾客之间的关系。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积分回馈活动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经济低迷时期,市场资源尤其珍贵。零售商必须不断评估积分推广计划的效果,来判断这些活动是带来了实质性的价值,还是只沦落为成本负担。
  
  积分回馈有用吗?先问三个问题
  
  许多积分回馈活动本质上只是滞后的打折促销,并没有建立和加强长期的品牌亲和力。在一个针对2000户家庭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积分回馈计划是最不受欢迎的活动之一。研究中的一个测试要求消费者在实际上同等优惠程度的促销活动中进行选择,结果显示,顾客情愿选择传统的、更加简单直观的促销方式(图1)。
  


  因此在推出积分回馈活动之前,零售商需要特别叩问自己三个关键问题:
  1.我在加强顾客的忠诚度吗?
  2.我在着力改变顾客的行为吗?
  3.我在加深对顾客的洞悉吗?
  并不需要零售商对以上每个问题都回答“是”,但至少要在其中一个方面有足够的影响力,才能证明自身的有效性(能够自给自足并获得一定的回报)。否则,零售商就需要对这项促销活动重新斟酌、取舍。
  我在加强顾客的忠诚度吗我们将“忠诚度”定义为消费者对于零售商的正面积极态度,能够使得顾客关系更加稳固可靠,消费者会将某些零售商定为某类商品的固定购买处,还可能传播良好口碑。
  会员卡积分回馈,与打折促销最关键的区别在于:通过打折促销可能会“得到一笔买卖”,却不太可能“得到忠诚度”,而后者能加强持续的关系。因此,如果积分回馈活动的目的是真正获取顾客忠诚度,零售商必须对积分回馈活动中的某些方面下力气,自然地激发顾客的“意愿”,使消费者在店内停留更长时间、付出更多花销。更理想的是,使这家零售商成为顾客购买某类商品的不二选择。
  然而,大多数的积分回馈活动在这一点上是失败的——消费者依然显得十分随意。我们最近的调查显示,一个消费者平均保留着7张不同店家的零售促销会员卡。更有趣的是,作为消费生力军的美国,最富裕的前10%的家庭每户平均持有将近20张促销卡。会员被动地积攒着积分,但对这些促销活动本身并不太在意。
  在调查中,某家专业服饰零售商的积分会员中,将近70%的人并没把它选作相应商品类别的首选消费处。另一个数据显示,即使是那些将该活动列为“最喜欢的专业服饰积分活动”的受访者中,也有一半同时是其他专业服饰零售商积分活动的会员。也就是说,会员卡积分酬宾很难获取消费者的忠诚度。
  零售商管理人员也意识到解决这些难题的挑战性——一份针对600名市场人员的调查显示,只有15%的人认为自己的促销活动有效地驱动了会员的忠诚度/品牌偏好度。
  我在着力改变顾客的行为吗除了“忠诚度”之外,积分回馈活动更直接的目的是增加店内消费。主要有两种方式:吸引顾客增加光顾的次数,以及刺激顾客在店内的消费。
  我们的研究发现,如果与促销相关的酬谢奖励比较容易获得,70%的顾客会在零售商店里进行更多消费。例如,星巴克通过一种较低的门槛激励顾客更多地光顾,只要消费5次之后,每次光顾就有优惠(比如免费的加大杯)。此外,一些分级的促销活动鼓励消费者达到“金卡”的级别,然后就有额外的优惠。这种分级制度使顾客每次消费都能得到切实的优惠,有利于顾客减少在其他店内的消费。
  然而对于其他很多产品种类来说,通过积分回馈促销活动来增加每次光顾的消费就比较困难。例如,对于专业类服装,顾客会喜欢在不同的商店和渠道购买——许多购买行为具有随意性。对这样的产品种类,顾客不太会集中在某家特定商店里购买。但也有一些优秀的零售商,在关注消费者光顾频率方面做得很不错,比如DSW ShoeWa rehou se的双倍积分日,以及Victoria’s Secret的VIP会员邀请活动,然而大部分的促销活动都没能做到这一点。
  
  我在加深对消费者的洞悉吗
  
  积分回馈能给零售商带来极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即使活动没能间接地带来忠诚度或直接地改变消费行为,它仍然可以提供关于消费者的丰富信息。
  不幸的是,很少有零售商将这些信息数据转化为可行的分析,用来指导业务决策。最近的研究表明,虽然零售商在将近75%的积分回馈活动中能收集到顾客的基本数据,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活动有效跟踪了会员的产品偏好、满意度或忠诚度。我们发现,零售商渴望创新地利用这些数据信息,却不知具体该如何着手。而有时虽然假设了如何有效地使用数据,但缺乏足够的数据来加以证明。
  零售商如何从积分回馈活动的宝贵数据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有如下几种方式。
  个性化的微型营销:针对会员的促销活动经过定制,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例如一些零售商(如CVS/药店)开始基于顾客的购买模式,有针对性地提供打折促销。零售商可以使用这种方式来推销高利润产品,或通过预测来增加促销收入。
  更深入的顾客细分:零售商可以从许多细节处得到启发。比如,从收银台得到的小票分析、从信用卡合作伙伴处获得的数据、从不定期调查中获得的基本研究等。但很少会同时深入分析三个主要的消费者维度:基本资料、偏好和消费行为。许多非零售市场的企业(如Harrah’s)已经非常成功地利用积分计划,激励顾客为它们建立更强大的营销引擎。零售商需要精心设计它们的促销活动,让消费音知道,如果他们分享更多信息,也可以获得更多奖励。
  电子商务销售驱动:积分回馈计划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提供更好的洞察分析机制,解析多渠道的消费行为,这反过来可以促进全面的客户关系管理(CRM)。喜达屋和另一些旅游业公司成功利用特定的邮件发送,以及精心设计的促销积分,一方面增加业务,同时也通过更高利润的网上渠道提升销售。
  交流与团体发展:基于促销活动的成效还包括在消费者中培育出一个群体,秘诀在于:要明确你的消费者所坚持的生活方式,看你能提供什么,将二者相互结合,然后酬谢奖励那些参与其中的顾客,这是一种强化机制。最为先进的模式是利用积分促销活动创建一个持续的线上用户群体,他们可以提供基本的研究,或在出现突发事件时站出来拥护品牌。
  
  如果答案都是“不”……
  
  如果对于积分回馈的三个关键问题回答都是“不”(或者是“可能”、“不完全是”),那这最多是一种低效的促销投资,甚至是纯粹的成本负担。若你发现情况是这样,通常有两种选择:
  重新设计积分回馈活动重新审视促销活动的创立,并明确首要的活动目的,这样做往往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图2)。
  


  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如果积分回馈活动的目标是增加忠诚度,那么需要加强额外的优惠,比如特殊会员活动、VlP分级以及其他机制,来提升零售店的主题,并且让顾客觉得这种活动很特别。
  ◆如果目的是消费行为改变,例如增加光顾次数,一般的方法就不大管用。活动的重心必须是激发特定目标的消费行为,然后仔细评估他们的回应。
  ◆如果促销活动的目的是获取对于消费者的解析,那么重点应当是最大限度地扩大优惠卡持有者数量,激励会员分享更多他们本人的信息,然后提供必要的分析资源。基于这些数据促进业务改变。
  在建立起一整套清晰明了的目标之后,零售商应当梳理所有的活动细节,形成结构,使它们与整个计划保持一致,最后还要建立一套体系,来评估积分促销活动的长期投资回报率。
  减少甚至结束它如果你的积分回馈活动仅仅变成了另外一种促销手段,那么市场推广预算大概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这时零售商不应继续投入到这样的促销活动中,更合理的做法是重新评估哪些因素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顾客的兴趣——产品、服务还是商店布局或网上店面?以此取代低效的积分回馈活动。零售商可以继续通过调查和其他方法有效地得到顾客信息,并通过更为直接的促销手法来推动消费。但也不能轻易做出终止活动的决定,需要定量地对各种方法的利弊仔细进行正式评估。然而,“要不要停止”这个问题可能非常值得自问。
其他文献
随着荣氏家族第二代成员进入管理层,核心继承人与非家族核心成员对企业控制权的矛盾日渐显现。这种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问题,至今仍是中国民营创业者的隐忧。    上海滩青帮大佬杜月笙有言: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情面、场面。然事有例外,同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就有那么两位兄弟、一个家族、数十个朋友,动用了人面,铺开了情面,开创了大场面。更巧的是,他们正是做“面”起家的棉纱大王、面粉巨子,这便是荣宗敬和荣德
期刊
实用主义的微创新为360公司汇聚了海量用户。通过增值服务和对用户群体的开发,为公司建立多重结构的盈利模式创造了可能。    这是一家永远离不开口水的公司。它诞生不到五年,几乎和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发生过冲突。  这是一家“谦卑”的公司。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从臭名昭著的流氓软件、钓鱼网站到排名第一的收费杀毒软件,都倒在它的盾牌下。  这是一家“谦卑”的公司,你对软件有要求的时候,高管会在电话里老老实
期刊
常有这种现象:有人时常在DVD上观看垃圾功夫片和偶像剧,但前几天就租来的高品质纪录片却拖到后来才看:有人可能会在网上预订今晚就送到的高热量冰激凌(“想要”的食物),同时选择过几天才会到货的西兰花(“该要”的食物)。研究者让154名参与者对17种食品进行分类,不出所料,那些“想要”的食品包括高卡路里的巧克力及各种糖果;“该要”的食品包括新鲜的水果蔬菜、肉类和海产品。  有学者研究过网上购物模式,他们
期刊
现有搜索引擎过于宏大、僵硬、冷漠,代表了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不掺杂任何感情的答疑方式注定无法实现真正的解惑,只有活生生的人,才可能领会人脑中的隐秘需求,作出堪称精准的回答。  除了在少数国家,谷歌基本上做到了无往不利。那简约的页面,精妙的运算法则,酷炫至极的产品,还有一句“不作恶”的口号,都深深地成就了它——谷歌是企业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两位创始人的出身背景(谢尔盖出生在前苏
期刊
冲突太少会让公司昏昏欲睡,太多又会引发持续的摩擦和争斗。CEO如何才能把冲突、分歧和异议转变成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强有力的工具呢?    CEO常常是在一种高压的环境下工作。这种高压环境由两类矛盾或冲突构成。一是高管团队与生俱来的矛盾:这些发愤图强的英才们在一起工作的同时,又对业绩、权力和身份展开争夺。二是业绩矛盾:这由三对非常重要却完全相反的目标引发的张力造成——盈利和成长、短期利润和长期收益、组
期刊
为什么“拍脑袋”决策风险更大?为什么百事可乐口味占优,人们却更青睐可口可乐?在富士康“连环跳”的背后,是什么神经机制在起作用?这一切皆因人脑中无比复杂的“按钮”。神经管理学正是掌控按钮的密钥。    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到处都是“按钮”的迷宫。任何来自外界的刺激都会触碰到一些按钮,引发一个或一系列反应和行为,控制着我们行为的所有方面。  在管理中,一些营销活动已经找到了存在于消费者大脑中的神奇“购买按
期刊
慈善话题在商界渐热,然而人们为何捐赠?一个往往被人忽略,却又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身份:我是谁?我怎样看待自己?唤起他们的哪种身份,决定了他们是否捐赠、捐赠多少。    在美国,捐赠产业价值高达3500亿美元。然而,如何鼓励人们来捐献时间和金钱,是大多数慈善机构和慈善事业面临的最重大挑战。根据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捐赠产业正日渐式微。  捐赠对于人们的生活可以产生非常有益的影响。例如,捐献时间的志
期刊
判断一个人的心术,看他的眼神;判断一个人的身价,看他的对手;判断一个人的底牌,看他的朋友。或许也可以这样说:判断一个老板的深浅,看在他身边的人。  纵观历史,管仲之于齐桓公,伍子胥之于吴王夫差,孔明之于刘备,郭嵩焘之于曾国藩,辜鸿铭之于张之洞,徐世昌之于袁世凯,张群之于蒋介石……这些历史弄潮儿的背后,无不站立着一个或多个他们可以随时转身四目以对的人。曾国藩更把“成大事者,以多行助手为第一要义”作为
期刊
就这样,我们迈入了2011年。  朝鲜半岛炮声隆隆,全球经济复苏脆弱,中国经济面临“滞胀”风险,悲观的情绪萦绕在中国企业界的心头。独立财经观察人士吴晓波如此评价最近四年:2008非常意外,2009非常疯狂,2010非常纠结,2011恐怕将非常痛苦。  也有乐观者。潘石屹就对2011年抱了信心,他相信中国政府一定能调控好经济,当年银行那么多坏账都解决了,中央政府有这个能力。然而,这个由我及他的寻觅光
期刊
刚被金源食品提升为高级市场经理的傅天洋这几天有些烦。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促销大战,自己精心策划的整体促销方案虽然已经下发到各个地区,落实起来却屡出纰漏:“难搞定”的各地方销售主管、各怀小算盘的同事、微妙的人际关系……面对晋升以来第一次独当一面的促销大考,他该如何应战?    刚刚走出会议室回到座位前,傅天洋就被手机上几十个未接电话吓住了。本来就忙得团团转,这一下他更火大了,立刻冲着办公室文员小李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