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魅力德育课的思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nimm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德育课面临巨大课改空间,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怎样使德育课获得其应该拥有的魅力,走出一条德育课教学的新路,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有魅力的德育课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学生有现实的帮助,并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特征,惟有如此,德育理念才能真正渗入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 德育课 魅力 改革
  
  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可见道德素质对个人的一生起到基石性的支撑作用。教育工作者通常也持有一个共识,即教育的意义即教化一个人的人格,教学生做人应以德为本。我相信,诸多学科中,德育课是最有魅力的,因为德育面对的是人,是人心,而不是物,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和冷冰冰的道理,它倡导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人到人心,再从人心到向善之心,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有魅力?可如果德育背离了人自身、背离了人心,宣讲的是抽象的概念、空洞的道理,提出的是不可企及的要求,规定的是违反身心发展的制度,则其就会变得不现实,或者说即使现实也不一定合理。德育课是德育的主阵地,怎样使德育课获得其应有的魅力,以符合时代的要求、社会的期望、学校的理念和学生的需要,走出一条德育课教学的新路?我认为,及时的反思和积极的尝试尤为重要。
  一、有魅力的德育课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若用心理学的眼光来审视传统的德育课,我们就会发现其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即过于偏重社会文化取向,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过于偏重于社会文化的德育课教学成为了一种外铄式教学,大量的说教难以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学效果不佳。反之,若是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发式教学则更易引发学生的心灵颤动,教学效果随之彰显,即所谓教学的“人本主义”。
  1.改革教学模式,注重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动力,它可以促使学生把学习任务变为自觉的需要和行动。当前德育课教材内容陈旧枯燥,由此带来的新颖性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违理论联系实际的核心要求。为此,德育教研组组长应牵头倡导教学模式改革,培育组员教学改革意识和理念,推动组员在各自教学过程中进行尝试,充分运用电教资源,在情境达标、学案导学等教学模式中用贴近实际和生活的教学资源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想上德育课。
  2.改革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满足学生的赏识需求。
  每个人都存在着希望被他人认可和赏识的内心需求,高职生尤为明显。由于种种原因,高职生所获得的社会评价较高中生和大学生低,但渴望被赏识的心理世人皆有,高职生甚至更为强烈,而在吸引人心方面,德育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相对于其他课程,德育课教学无需学生掌握太多知识与技能,而更注重情感的渗透与态度的培养。少了刚性的考核指标,学生更易在德育课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德育课的评价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心愿直接影响到德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我建议将德育课的评价方式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块,看似平淡无奇,但这种评价方式一直贯彻着这样的理念:“因为我的评价而让学生感到开心。”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评价俘获学生的心,使学生爱上德育课。
  二、有魅力的德育课应当对学生有现实帮助
  传统意义上的德育课之所以不受欢迎和其与现实生活的严重脱节有密切的关系。高职学生绝非一张白纸,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在上课之前,已或多或少地受到或正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已形成或正在形成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对所学的知识与头脑概念中的现实作对比,进而作出自己的主观理解和反应,有时还会作出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甚至错误的认识。实事求是讲,德育课以知识形态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教材的有些观点、有些思想品德要求虽不一定过时,但在论证和说明时,部分内容显得简单化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上述情况,使学生对社会现实尽可能有一个较完整而非零碎、较深入而非肤浅的了解,教会学生用全面、发展的观点去分析现实,引导学生将对现实的认识逐步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只有本着直面现实的态度,德育课教学才能走进学生内心,并对其正常人格的形成与理性的处世之道提供最实际的帮助。
  1.倡导德育课教师多与专业课教师与班主任的交流,了解所教班级的专业信息,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培训,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有相当的“功利性”,往往更关注与其专业有关的学科,忽视其他基础学科,对于这类学生,专业化包装的德育课往往是一针强心剂,能够迅速引起此类学生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从而带动其全面发展。
  2.鼓励德育课教师整合教材内容,使其符合最新时势和最真现实。
  教研组须倡导一种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教研环境。德育教材枯燥陈旧是固有的问题,教研组全体成员应共同努力,在严格参照教育部德育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编写校本教材、课程标准和新的考核评价方案,将最新、最实用、最贴近学生的内容写入其中,此外,还应借鉴专业课教学改革成果,在模块化教学上作有益的尝试,为德育课教学改革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三、有魅力的德育课应当具有开放性与拓展性特征
  高职学生处在人一生中最具活力的年龄,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与表现欲。若德育课仅拘泥于书本,受限于课堂,则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德育课教学应尝试着在开放性、拓展性上下功夫,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诠释“大德育”的理念。
  1.教研组推广小组合作教学、案例教学等教育方法,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锻炼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法,空洞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小组合作教学、案例教学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控得当的话,完全可做到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最大程度地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2.以学定教,为学而教。
  德育课教学绝不是仅仅利用正常的德育课课时,选修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德育课拓展教学阵地。在选修课设置中,学校可以尝试采用“订单式”教学,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对自身成才的意愿为根据鼓励德育课教师开设诸如《生活中的法律》、《健康心理学》等多种门类的选修课,本着够学够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职业素养。
  3.充分挖掘德育课教师的潜力与专长。
  创设学术交流平台使其通过讲座形式向更宽受众面学生进行课外知识讲授与主旋律价值观的熏陶,以期德育效应最大化。
  尽管本文围绕打造魅力德育课这个目标阐述了很多尝试手段,但不可避免地仍存有困惑:其一,德育课教师大都是政教专业,对学生所学专业不够熟悉,在德育课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中明显不足;其二,在目前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德育课教师大都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直观认识,这种视野的局限使其在从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时力不从心;其三,部分高职学生知识结构不能完全适应拓展性教学的要求,学习习惯较差,使得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效果打了折扣。
  总之,德育课的教改之路任重道远,这条路到底通向哪里?我不敢说已经找到了答案,但至少已处在寻找答案的途中。
  
  参考文献:
  [1]冯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J].教育科学,2003.
  [2]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者,2001.
  [3]子雄.谈谈如何保证德育课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J].时代教育,2008.
其他文献
慢慢地,慢慢地,从山那边升起来了。刚开始是淡淡的黄,照着树的枝权,婆娑、摇曳,朦朦胧胧,慢慢地,慢慢地,升得越来越高。它像一把弯弯的镰刀,把银色的光泼洒下来。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谁
摘 要: 心理健康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校园的和谐稳定,是新时期高校应该常抓不懈的基础工作。新时期高校心理辅导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高校心理辅导员要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和机制,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与学生建立和谐的朋友式关系,创新地通过多种教育形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不断开创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 心理辅导员 弱势群体 心理班会 心
我又想起了外公外婆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槐.外公过世后,外婆就一个人在打理.后来,外婆也过世了,这棵老槐就再也没人去打理了.
成功的班级管理应以关注班里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落脚点.班主任要运用“真教育”的理念.做好班级管理中的“三心”与“二义”:“三心”指师心、诚心、爱心.“二义”指仗义和情义。
摘 要: 导师的育人功能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提升自身的育人功能,研究生导师必须接受修炼。本文根据“五项修炼”模式,对研究生导师的修炼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育人功能 “五项修炼” 学习型群体    “学习型组织”由美国哈佛大学佛睿思特教授首先提出,其学生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
期刊
摘 要: 随着中国入世,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得到关注与发展,但对照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经验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亟待改革。文章作者根据在澳洲职教培训的亲身体验,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问题成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我国 澳洲 相关对策    即将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
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世界万物都要遵守一部自然法则,但总有个别想要违背的,终归……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有一天,黑猫小花去钓鱼,直到日落西山也没有一条鱼上钩,正当他失望地离开时,突然有一条鱼蹦
近日,由河南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承担的《PVC—U塑料管在浅层地热能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工程中应用与研究》项目,完成了全部生产性试验工作并通过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