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z1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离不开城乡有效性融合发展,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工作内容,随着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也逐渐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为促进乡村振兴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如何有效推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是目前各相关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对策
  1  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现状
  1.1  城乡发展不平衡
  开展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国实现两个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国家要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需要从短板进行入手。虽然在近几年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目前的农村和城镇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山区贫困农村经济发展更加落后。因此只有充分的解决相关问题,才能实现我国民族的伟大复兴重大战略。其次,城乡融合发展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客观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广大民众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也有了质的提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城乡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降低城镇和乡村的发展矛盾缩小差距,需要在城乡融合发展当中重视起资源以及缩小经济差异,通过解决当前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当中不平衡问题,使得农村经济能够快速的增长,促进广大农民和乡村能够更多的享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缩小农村差距。
  1.2  社会资源配置不均
  随着我国的发展,社会面临新的转型时期,国家经济增长速率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发展,在这个新的经济发展大环境下,社会整体经济增长放缓也带来了新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例如目前的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污染较大的企业数量过大,新兴产业相对较少,造成目前的城镇化进程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农业人口的吸引程度相对较低,同时不合理的结构性产业对于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其次是在城乡和农村的基础设施资源分配不均匀,目前国家大力在推行农村道路建设,但是在部分的农村还存在一定的道路建设滞后性,民生基础保障建设不完善,进而影响到城乡基础建设的发展。其次,在城市当中城乡结合部是外来人口以及农民工的主要居住场所,这些居住环境相对较差、人均公共资源占有率较低,极大地影响到城乡的均衡性发展,甚至在一些贫困落后的山区,无论是农村和区县都普遍存在教育水平资源不足,医疗水平不够的现象。
  1.3  乡村持续发展在后劲不理想
  放眼未来,我们要使得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推动经济水平在飞速发展,这个发展应该是长期的、良性可持续的,不是只顾当前,不考虑将来,“昙花一现”不是我们在目标。但是,实际调查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实际调查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因为我们发现,不少乡村都存在一个共有的问题,那就是:发展后劲不够强劲,或者说后劲不足。究其原因,不外呼下边几个:一是资源的匮乏,二是人才的流失,三是缺乏资金支持。要发展乡村经济,首先需要有一定的资源做为后盾,诸如土地以及其他特色资源有等。当前,不少乡村的资源都严重不足,甚至可以用“匮乏”来形容。就拿土地资源的角度来说吧,尽管我国幅员辽阔,地形也是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不一而足,但是,资源的分布也极度不均衡,有些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便于耕作,农业发展就比较好,比如东北地区,土壤肥沃,黑土资源丰富,与东北相比,有一些其他地区,土地资源则相对就比较贫瘠,比如广西,山区所占比例就大于平地。不仅如此,在乡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比较普遍,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田地荒芜,大量土地资源浪费,利用率低。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乡村,虽然盛产,或者拥有特色资源,但是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级状态,小规模开发,尚未形成规模,更别说产业链,产生在价值有限。再说一下人才的制约。不管哪个行业的发展,不管什么样发展规划,最终都是由人来实施。乡村的振兴,也不例外。调研发现,当前我国不少乡村,发展现状不佳,暂且不谈耕作,即便是乡村操作的新兴行业,也是如此。就拿旅游开发来说吧,有些乡村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些乡村则拥有如画般的景致,为发展旅游业鉴定了基础,但是,其从业人员绝大多数由本地农民组成,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学习,因此专业技术相对比较欠缺,导致组织能力、宣传能力,以及经营能力受限,最终导致产业项目的效益,盈利水平自然也不理想。我们都知道,我国经济发展区域联平衡,东南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这些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吸引着一批有一批的劳动力,不断的给这些地区注入新在血液,促进其更好的发展,而中西部地区乡村的青壮年,像大学生这些高学历、高能力人才,流失严重。最后说说资金的影响。一蹴而就的搞好乡村经济,那是不可能的。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实际中,政府虽然也会在政策上给与支持和优惠,比如农民创业,则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提供免息贷款,或者一次性给与补贴等形式。但是,这些优惠政策在实際应用时,会有一些多条款的限制,贷款、补贴获批难度比较大。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
  2.1  着重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确保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确保城乡要素流动畅通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突破城乡在人才、土地以及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紧贴城乡发展实际情况,着重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大力推动优质要素流向乡镇地区。重点打造特色产业,构建以城乡要素融合为载体的创新创业生产体系,在此基础上来达成城乡要素跨界配置与产业有机融合的目标;为加快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应着力创建一些优质的城乡融合典型项目,充分考虑城乡地区农业、种植业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此来不断优化与提升各产业园区,促使城乡地区经济效益增加的同时,也能有效盘活并提升当地资源资产利用率,缩小城市与乡镇发展差距。   2.2  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势在必行,建立健全的“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机制,并对发展不均衡的城乡教育和城乡医疗加大投入。为提升基层教育水平,不断加强与完善基础教育设施的同时,也要重视基层学校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将名师、名校发展理念融入基层教育,打造城乡特色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教育质量,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为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重点培养全科医生,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基层实际医疗需求,解决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等相关问题。
  2.3  开放财政等激励政策,大力支持人才返乡创业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当地政府与财政部门可适当为这一类人群开放税收优惠,制定财政、金融以及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以此来激发乡镇地区发展活力。同时,鼓励原籍地区高校优质人才与职业院校毕业生返乡创业,让大学生参与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引导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任职,重点培养年轻干部,发挥年轻干部在行动、思想方面的长处,以此来保障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中乡镇基层各项工作的衔接,促使乡镇基层工作质量提升的同时,也能为快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调整乡镇地区教师、医护人员等岗位结构,适当提升基础服务岗位薪资福利待遇,将大量人才留在基层。文化,提升乡村文化附加值,积极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2.4  开拓乡村新发展的新思路
  乡村地区和城市相比,虽然基建、经济等明显处于弱势,但其环境上要优于城市,所以,要抓住契机,选择优势领域,发展优势产业。例如,基于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上,可以考虑开发农家乐市场、采摘、劳动体验、旅游等等,选择并建立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链,这样能够迅速形成特色 ,大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另外,也可以考虑种植一些特殊的农产品,经深入研究,选择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可以以合作在方式,生产,加工,然后形成专业的农产品产业结构,不断扩大规模,这些都是乡村地区发展过程便于掌控的产业方向,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现状,还可以挖掘更多的发展道路。
  2.6  加快农村的产业转型
  产业转型,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生活水平的提升,促进人们对新事物、新产品的向往。一成不变的产业,抗击打能力会逐渐走低,甚至衰退,被淘汰。产业转型,关键是思路在转变,因此,需要人才的引入,要能够站在更高在角度分析问题,既要把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好,还要懂得如何去利用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实现价值、效益的最大化。比如要围绕农业,研发出更多新的农产品,要能够分析市场,确保输出,进而形成稳定且专业的产业线,逐步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
  3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之间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在新时代需要更加注重农民的发展,只有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才能将两个100年奋斗目标落实,在这种背景下各级政府需要不断地推出新举措,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好全面落实,带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妍,张翠玲,魏绍朴.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带动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21(4):59-62.
  [2] 王晓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阜宁城乡融合发展 ——从农业现代化视角看城乡融合[J].各界,2018(12):52-53.
  [3] 曲延春.从”二元”到”一体”:乡村振興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理论学刊,2020,287(1):99-106.
  [4] 黄丹.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治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5):34-35.
  [5] 刘爱梅,陈宝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对策——基于城乡共享体制建设的视角[J].学习与探索,2019(11):66-72.
  [6] 王颂吉,魏后凯.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背景与内在逻辑[J].农村经济,2019,435(1):7-13.
其他文献
21世纪初,荧光激光光源技术诞生后,激光显示技术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近年来,激光显示技术相继突破了高亮度、低成本、长寿命、低能耗、小体积、超短焦等诸多技术难题,并在分辨率、对比度、色域范围等显示指标上快速进步,因而在电影放映、商业投影、家用显示和工程投影等产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正迅速抢占传统投影显示光源如氙灯、LED光源的市场额。作为荧光激光光源的核心部件,荧光色轮技术和陶瓷荧光体技术已经在激光显
期刊
聊城市地处山东省西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近年来,聊城市克服区位优势不明显、资源较匮乏等不利因素,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聚焦高性能金属、无机非金属和化工新材料,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较有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形成了“聊城现象”,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示范效应,也极大推动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期刊
本文以201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A股为样本数据,研究了IPO公司抑价水平对预期回报收益率的影响是否显著.目的是为国内IPO抑价现象提供见解,找出决定抑价的因素.结果表明,IPO公司可以通过考虑不同的风险因素来计算抑价水平.根据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当考虑到风险因素时,抑价率水平高的数量就会增加.并且利用五因子模型计算IPO公司的预期回报收益率为0.21%.结果表明,在衡量上市首日IPO公司的风险调整回报时,抑价率水平对预期收益率有显著影响.
在我国对外交流愈加频繁,国际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全新发展态势的情况下,纺织品服装领域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加快品牌国际化发展综合进程,就要对纺织品服装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系统的分析,有效推动产业建设实现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争取在发展实践中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本文从国际视野入手,对纺织品服装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制定进行了探究,力求为提升我国纺织品服装领域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供的理论支持.
自带板凳去上学人送外号开心果rn在一个简陋的乡村小学教室外,一名大约五六岁的小姑娘,正抬起脚,手把着窗台,聚精会神地趴在玻璃窗外,观看教室里的孩子们上课.恰在此时,被路过的校长看见,就关切地对她说:“小姑娘,你年纪还小,不到入学的年龄,等明年再来上学吧!”回家后,小姑娘就跟爸爸央求说:“爸爸,我也要去上学!”
期刊
1 前言  碳纤维是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和低密度等特点的高性能纤维材料,在航天材料、汽车零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80%的商业碳纤维由聚丙烯腈制得,其中聚丙烯腈原丝成本占碳纤维总成本的一半,昂贵的原材料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碳纤维在自动化工业领域的进一步推广[1]。  木质素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大量存在于植物基体中,是第二大自然界可循环资源。其分子骨架上包含较多芳香环,含碳量较高,因
期刊
摘要:村镇文化遗产是乡村振兴重要的文化资源,而且,每个村镇文化遗产都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可利用价值。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应正视这些可利用价值,在保护的基础上,以不断创新村镇文化遗产管理模式,通过利用村镇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利用优良传统文化发展教育基地、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经济、利用教育属性共建教育实习基地等方式,将这些积淀下来的村镇文化遗产发扬广发,流传万方。  关键词:文化遗传;乡
随着我国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形势日趋多元,消费金融也成为支撑金融行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消费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限制了消费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本文以消费金融为主题,在简要分析消费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消费金融限制因素予以剖析,并提出消费金融发展的应对策略.
当今社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室内装饰,然而大部分装饰产品都是可燃材料,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但是仍有很多企业对消防安全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给企业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的火灾事故甚至会危害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加强消防安全,提高企业的消防安全预防和应对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某企业为例,分析目前该企业的室内灭火剂的应用现状,以及预测某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使用室内灭火剂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某企业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提升某企业消防安全防火意识,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伴随着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时代,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融入我们的生活方式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进步。例如传感器的应用在许多领域已经不可或缺,并且对其性能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对表界面的研究工作做了大量的实验和分析,人们还对于超痕量待检测物的检测限度以及检测的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使得超灵敏、高稳定和普适性的传感器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得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