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消失的“中”“西”纠葛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新航路的开辟为标志,19世纪中叶之前的“一带一路”上的中西关系,也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前一个时期中西交往主要是中国与西亚、中亚及南亚的交往,后一个时期中国与欧洲的交往变得最有影响力,西方文明的东渐和中国文化的西传仍然保持一个互惠和平等的格局。
  但是,将中国的地理轮廓和文化轮廓独立出来,不仅仅是亚洲或东方其他部分与欧洲核心文明追溯同源性后的自然剩余的结果吗?恰恰相反,欧洲人在地理上认识中国的同时,一直努力在文化和宗教上界定中国,正是在认识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欧洲人认识到了欧洲文化自身的独特性。中国人是以一种 “独特”的方式参与了“现代世界的兴起”。

能走出二元对立思维吗?


  这种界定的基本路数,就是我们常见的二元对立,只要有一组看作是正面价值的词汇,与之相反的就是一组负面价值的词汇。由此还有了大量关于所谓“中国人的性格”的论述。这种思考方式影响太深了,一直到今天都不能说有了根本改观。
  回顾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史就可以发现,这是由“中国是欧洲的他者”决定的。西方宗教中善恶对立的观念显然也会强化这种思考方式。只要互为“镜像”,相互把对方作为加强自我意识的对立文化实体,这样的思考方式就不会终结。
红色路线为陆上丝绸之路,蓝色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不过,这样的思考方式,逻辑上本来并不一定就是贬低中国。事实上,在18世纪的法国,那些开明君主派人士,从耶稣会士介绍的儒家“理想君主”—我们所谓之明君中找到了共鸣。而伏尔泰在洞察到了社会巨变过程中的道德困境时,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他改编的《中国孤儿》,就是讲征服者如何放弃仇恨,服膺于伟大的道德。在《风俗论》中伏尔泰称中国人是最懂得道德和法律的民族。
  显然,这样的看法充满了美好的想象。至少我们可以说,随着双方接触的增多乃至越来越密切,这样的看法肯定会露馅,正如我们同样对西方充满各种想象,实地接触之后也会有不同看法一样。
  用张国刚教授的总结,17世纪的欧洲护教者以最大的宽容心来挖掘中国文明中符合基督教教义中善与美之要求的内容,而到了18世纪中国在启蒙学者们眼里则有各式各样的可爱面目,用来攻击教会、用来巩固自己的观点理论、用来证明自己社会改革理想的合理性等等。也就是说,这个时代是欧洲借助中国来确定自己发生历史转型的合理性,只不过有的把中国树为同盟,有的则把中国看作对立面,是具体手法的差异。
今天如果再去看伏尔泰改编的《中国孤儿》,你仍然会感动,这是为什么?莫非这里面隐藏着超越二元对立的可行之道?

  不管怎么样,我们要认识到,19世纪之后,将中国作为对立面无疑成为西方世界主流的意见。张国刚教授对此的一段总结非常重要,有助于认清真实的历史:“西方的中国观不能说是在19世纪后半叶随着中国的屡次战争失败而发生重大转折,也不是马戛尔尼访华才形成欧洲对中国的认识新起点。”
  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也是再次说明,近代开启以前中华文明的封闭落后是一个客观事实。无论怎样的误读,总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的基础,否则也不会长久存在。事实上,就拿一直骄傲的瓷器贸易来说,根据张国刚教授的研究,明清時期中国瓷器的大量外销,只是传统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一抹晚霞,这个时期,看上去中国对于欧洲的瓷器销售规模巨大,但获利最丰厚的是欧洲商人,中国人只是打工仔而已。并且,欧洲本土掌握了陶瓷制造技术之后,也逐渐发展出高档瓷器,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反观中国产品,由于官府控制等体制弊端,逐渐沦为低端:一味迎合对方提出的低价,利润微薄,产品质量也无法提高。
  联想今天的出口业,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马戛尔尼访华最有趣的一幕,不是围绕磕头礼展开的,而是在献给乾隆皇帝的礼品中,就有英国韦奇伍德工厂生产的碧玉瓷,敢于向瓷器的故乡进献瓷器,反映的是英国制造的自信。
  也就是说,在刻意突出的中西区别的背后,是古今之变,是前现代和现代的区别。这正是处理“中”“西”纠葛最大的难题之所在。
  那么,在面对西方文明的时候,如何可以做到既要有中西之分,又要有古今之分?不可否认的是,西方文明在相当一段时间代表了现代文明的主流。也许,我们应当是在古今之变中克服中西之变,而不是在突出中西之变过程中去追求古今之变。
  如何超越中西对立的二元思维?我们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这可能是一个实践问题。比如,你今天如果再去看伏尔泰改编的《中国孤儿》,你仍然会感动,这是为什么?莫非这里面隐藏着超越二元对立的可行之道?
其他文献
雷墨主笔  对于世贸组织来说,2018年或许会是一个历史转折点。这一年,特朗普政府接连挑起多起贸易战,并开始对世贸组织直接“动刀”。  根据世贸组织官网的数据,截至今年8月15日,该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已经受理29起贸易纠纷案件,其中美国提出的多达16起,双双创历史纪录。2016年、2017年全年,受理的案件都是17起,其中美国提出的分别是5起和4起。也就是说,世贸组织所受理案件在2018年出现暴
2019年10月2日,深圳市福田区上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版灯光秀。  在中國现代化道路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注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次全会作出的决定规划了中国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路线图,给出了一个“操作原则指南”。  其关键词是“制度”。正如邓小平早在1980年就指出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好的制度首先是约束作恶的可能
“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以英语为母语的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在媒体镜头面前用普通话对中国说这样的话,对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意味着什么?  不能过度解读,但也别以为只是茶壶里的风暴。要客观理解特恩布尔这句话的意图,有必要弄清他的“中国观”的脉络。要判断此话对中澳外交有何影响,更需要看清两国关系正在经历转型这一事实。目前来看,认为澳大利亚“翻脸”或许言过其实,不过堪培拉在对华外交上的确很“焦虑”。 
世界霸权从英国向美国转移,被普遍认为属于和平过渡。这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假象,即美国是“和平崛起”的。这并不符合事实。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精心策划并漂亮地打了一场关键的战争,即1898年针对西班牙的战争。  美国的工业实力在1890年就已经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一,并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马汉的“海权论”也是在那个时期诞生的。自那以后10年内,美国几乎同时与英国、日本和西班牙出现对抗。从当时的国际局势看,对
福特汽车公司近40%的收入来自北美以外的地区以及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工厂 ,这家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很担心特朗普政府的无数谈判和关税计划的结果  “通过像《美墨加协定》新条款这样的举措,在很多人看来,美方试图瓦解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11月7日,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在新加坡的演讲中表示,如果中美两国不能就经贸争端达成一个可行共识,会有“经济铁幕”降临世界经济的风险。  保尔森所说的《美墨加协定》,
往年的11月,日本都还处于秋季临时国会会议期间。然而,由于安倍晋三首相在9月28日第194届秋季临时国会召开伊始,就宣布解散众议院,以往的政治传统被打乱。此后,安倍晋三率领执政党赢得第48届众议院选举的胜利,以及特朗普对亚太长达12天的访问,又使得日本内政与外交迎来重要的转换时节。  依笔者观察,今后数年,修宪与“安倍经济学”将成安倍内政核心,“印太战略”将成日本外交新旗帜,而中日关系将进入“新时
2019年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马云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继任者是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右)  今年是公元2018年,算起来,1964年的马云,54岁;1968年的李彦宏,50岁;1971年的马化腾,47岁;1973年的刘强东,45岁。以BATJ为代表的中国新一代互联网巨头,正在知天命之门内外徘徊。按照现有的法律,尽管60岁并不是互联网巨头们的“法定”退休年龄,但“头号玩家”的接班新困境
城市发展,电力先行;智慧城市建设,电力技术升级先行。  当下,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革命袭来,可以预见的是,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电力革命的竞争将是全球发展的另一个战略制高点,如何抢占这一轮竞争的制高点,技术创新是突破。  广州电网是全国供电负荷密度最大的城市电网之一,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对这种竞争的感知力更强,主动扛起了技术创新的大旗。从自主研发的中国
2017年8月10日,北京,51信用卡投资战略发布会  近日,51信用卡有限公司被杭州警方突然调查,让非法爬取个人隐私数据用于暴力催收的行业做法,浮出水面。  “别人在用(个人敏感数据),你不用就是落后。”事实上,受业务竞争的驱动,个人敏感数据的使用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2017年开始,《网络安全法》等法规都对非法爬虫等数据收集和使用行为早有规范,但一直屡禁不止。  直到《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
1991年,我得到了第一份教学工作,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政治学理论讲师。3年后,我被要求离开,因为我不能“融入”。事实是,我没有试图去融入。我非常不喜欢新加坡的政治体制,更不喜欢该体制的创立者李光耀。  20多年后,我又回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当客座教授,这时我逐渐意识到,我之前的判断是建基于西式自由民主是唯一合理的政府组织方式这一教条化认识的。一旦放下这个教条,就清楚地看到,李光耀先生—正如美国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