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安全治理机制:未来在何方

来源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核武器诞生以后,国际社会就开始探索如何管理和控制这种能量巨大,却可能带来毁灭性后果的技术。其间,国际社会就核问题形成了一定共识。首先,核能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科技进步,如果使用恰当,核能可以为人类增添福利。因此,国际社会并不禁止为民用目的开发核能,发展民用核能甚至被用作激励机制。其次,核技术具有军用、民用两面性。核能的军事運用可能给国际和平和安全带来重大风险,应该加以控制。为此,国际社会要求1967年1月1日以前没有发展核武器的国家不再开发核武器,以无核武器国家的身份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第三,鉴于无核武器国家放弃了开发核武器的权利,《核不扩散条约》要求核武器国家帮助无核武器国家发展核工业,同时核武器国家应该进行核裁军。
  基于对核技术的以上认识,国际社会在过去几十年间构建了一套防止核武器扩散的体制机制。其中,《核不扩散条约》是基础,它从法律上否定了更多国家拥有核武器的合法性,并且搭建了防止核武器扩散的框架。《核不扩散条约》要求无核武器国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保障,以防止无核武器国家将和平利用核能转化为发展核武器的便利。此外,国际上还形成了多种核出口控制制度,比如桑戈委员会、核供应国集团以及瓦森那安排等,以防止核材料、核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等敏感物项落入不适当的接受方手中。
  通过这些机制和手段,核武器扩散在一段时间里得到了遏制。冷战结束时,公开的核武器国家被维持在五个。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核武器扩散的状况有所恶化,从南亚、中东到东北亚,亮起了一系列红灯。
  面对国际力量对比快速而重大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全球核安全治理机制暴露出不少“短板”。尤其是对非国家行为体的管控,完全超出了现有全球核安全治理机制的初始设定,成为全球防扩散体系中最薄弱、最不确定的一环。为此,21世纪以来,要求更新和改进全球核安全治理机制的呼声不断高涨。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09年提出“核安全峰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呼声。
  “核安全峰会”的基本设定是严格管控可以制造核武器的核材料,因为在掌握核科学原理的门槛已经大为下降、国际行为角色多元化的今天,掐断核材料供应犹如釜底抽薪,可以成为防止核武器扩散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核安全峰会”的理论构想可谓非常专业,但是其在实践中的效用却不能估计过高。首先,美国提出的“核安全峰会”的目标是在四年内确保所有易流失核材料的安全。2012年,奥巴马总统获得连任,这一目标自然又延长到八年。但是,八年以后怎么办?奥巴马总统提出了“全球框架”的概念,但是,如何构建这套“全球框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核安全峰会”将其议题严格限制在管控核材料和防止核恐怖主义方面。它有意绕开了伊核、朝核等热点问题,对国际社会应对这些问题的帮助有限。第三,奥巴马政府在强化其他全球多边核不扩散机制方面的进展不大。奥巴马政府没有向美国国会提出《全面核禁试条约》的批约问题,《禁产公约》谈判依然没有启动,2015年的
  《核不扩散条约》审议大会首次没有通过最后文件。
  因此,回首过往八年,奥巴马总统虽然以“无核武器世界”和“核安全峰会”赢得了比较高的人气,但是美国却未能就改进全球核安全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社会在全球核安全治理方面需要新思路、新动力和新共识。
  首先,全球核安全治理机制应该超越“大国主导”模式,探索更加均衡、更加民主的管理方式。核武器国家应该更加充分地考虑和吸收无核武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意见,以使全球核安全治理拥有更具共识的议事日程。


  其次,全球核安全治理应该更加注重发展议题。国际社会应该通过进一步提升核安全保障能力来降低和平利用核能中的风险。为此,提升发展议题在全球核安全治理中的地位就变得十分重要。
  第三,全球核安全治理还应该与区域核安全治理相衔接。全球的核安全离不开每一个区域的安全。
  总之,在全球和地区层面,当前的核安全治理都面临很多改进需求。中国应积极参与这一进程,提出中国方案,为本国人民和世界创造更加安全的环境。
其他文献
大家现在很关心这个问题,我也很关心这个问题。我在许多报纸上都写过文章。我说咱们现在汉语的水平在降低,已经没法办了。把简体字还原成繁体字以后,笑话百出。“王后”,就是现在这个“王后”,他干脆还原成繁体字双立人那个“後”,就是后边的“后”了,王后成了国王后边的。用错了的字是一塌糊涂。国家语委规定的字,“出妖蛾子”,北京话,我不知道山东有没有。出幺鹅子这是从推牌九上来的。牌九里头有一张牌,就像后来麻将牌
期刊
有分析认为,由于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2016年降息降准的空间有限。谈及2016年的降息预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表示,不会像预想得那么密集,但还会保持平稳的大致中等水平的降息速度。  袁钢明分析说,如果降息,会对人民币贬值增加压力,而现在人民币再贬值会造成很大冲击,所以可能减缓降息的进度;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降息的要求也很强。”  降息要求强  袁钢明分析说,整个经济下行
期刊
从3月5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分别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团审议,已经“走遍”全部35个团。常委们的讲话不仅涉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维度,也包括施力重点。  创新怎么创?  “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首要的是创新。”习近平3月5日参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连续第四年强调“创新”。习近平还道出了破题方式: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
期刊
3月16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两个多小时,释放出十大政策信号。  一、改革金融监管体系,力争今年开通深港通  对于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李克强透露,不论是股市、债市、汇市这些金融市场,本质上是市场,还是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  另外,对于市场关心的深港通,总理透露,现在内地和香港正在密切磋商,力争今年开通深港通。  二、中国经济不会击穿底线,政府可以稳定经济运行 
期刊
美国著名的“中国通”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David Shambaugh)2015年3月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中国即將崩溃”的文章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美国与沈大伟进行了一次真诚和坦率的沟通。沈大伟教授表示,愿意公开发表澄清其对“中国即将崩溃”的看法。以下是双方对话部分内容:  “我必须要澄清,说中国崩溃不是我本意”  王文:我的确没有想到,在《中国走向全球:
期刊
2016年我国价格变化总体形势好于去年,主要表现是CPI涨幅略有扩大、PPI降幅有所减小、通缩压力减轻。但是价格下降的累计幅度仍在增加,价格下降的商品范围仍在拓展,价格运行的不确定性和波动加大。  2016年我国价格运行将呈现如下七方面变化趋势。  CPI呈低位温和上涨  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必需的食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以及政府调整公共服务价格、去产能、去库存等政策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经济运行或供
期刊
美国把日本视为“天然盟友”,甚至某些西方国家自以为对日本抱有“天然好感”的原因,除了战略利益的考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自以为日本与自己“价值观相同”,认为日本“最像西方”,日本最愿意向西方学习。但是,日本的历史观存在着重大问题,这不仅是对日本自己的历史认识有问题,日本对于世界历史的认识,问题则更大。  今天,全世界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日本这个犯下了战争罪的国家为什么不肯悔罪,而是长期推卸战争责
期刊
国务院常务会议6日确定2016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专家认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建设、推动药品价格“透明化”等医改重点体现了深化改革和创新并举并重的改革思路,有利于让医改红利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推行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  “两票制”,使中间环节加价透明化。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
期刊
最近一段时间,不断上涨的菜价引发广泛关注。菜价一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菜园子”,两头都是大民生。保持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是一道考验管理者智慧的民生必答题。  深层次观察菜价上涨,反映出蔬菜供给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呈现出“大生产、大流通”的格局。从生产环节来看,蔬菜产区由城市郊区向农区集中,生产方式由露天向设施转变,生产组织结构也趋向专业化和规模化,這些都带来蔬菜成
期刊
过去说中美之间的“制度竞争”主要是指国内政治制度的竞争,即哪一个国家的制度更有优越性的问题。然而最近以来,中美之间的“國际制度竞争”正在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刚刚达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被一些媒体认为是美国将中国排除在外、夺取新的国际规则制高点的标志性成果。而在另一边,中国近来也在多边外交中频频发力,“金砖国家金融机制”“亚投行”等由中国推动创建的新国际经济机构不断出现,未来以东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