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引进FDI的作用和效果的再认识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tom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的经济在经历了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以来,现实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国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经济的负面效应也日渐凸现。在新形势下对跨国公司在华的竞争、吞并、垄断行动,甚至对我国工业核心体系的威胁,要提高警惕,有一个清醒认识。本文对我国引进FDI的作用和效果进行重新思考,并提出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引资政策应该与时俱进,在完善国内相关法规的同时,注重引进外资的质量,引导外商投资在地区结构、行业结构和单位面积投资密度的优化。
  [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 并购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之一,为了能尽快地融入到这一发展趋势之中,我国曾经制定了一些“超国民待遇”的政策和法规,吸引了相当多的外资进入我国投资。联合国贸发会议的《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目的国,流入量增至724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分为新建投资(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1995年,全球跨国并购的投资数额以1866亿美元首次超过了绿地投资,尤其在近几年中,跨国并购的浪潮愈演愈烈,大型、超大型的跨国并购频繁发生。2004年,我国首次成为了发展中国家中跨国企业购并投资的最大受资国,并且这一年我国吸引外国企业直接投资达606.3亿美元,从而一举超越美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引资国。我国的低劳动力成本和巨大的市场吸引了许多的跨国公司,他们在我国市场的直接投资也还在不断的增加。面对着不断增长的外国直接投资,是应该来者不拒,还是应该加以选择和限制呢?同时回顾发生在我国的跨国并购案例,跨国公司看中的多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并购后迅速的占领我国的广大市场,形成外资垄断的局面。这些严峻的现实,都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新形势下对于FDI的重新认识
  
  1.FDI的负面效应开始凸显。
  (1)我国对FDI的依赖性变强,而国民收入并未同步增长。著名学者John Whalley的研究显示,FDI主宰了我国出口额的50%,进口额的60%,FDI对我国GDP的直接贡献度高达20%。2005,2006年,FDI对我国GDP增长率的贡献度高达40%。但是我国的国民收入并没有取得与GDP同样的增长,甚至出现“增产不增收”、“繁荣不富裕” 的后果。
  (2)在内部消费能力远远跟不上快速膨胀的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国际市场是过剩的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我国超级出口能力在近几年来已经引起国际经济体系的极大关注。
  (3)削弱我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FDI的进入在短期内的确提高了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长期有可能削弱本土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使我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低层次,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
  (4)外资企业难以有效的吸收社会就业。外资企业仅雇佣了我国劳动人口的3%,这同它在GDP里的控制力极不成比例。
  (5)影响我国未来资源和产业安全。FDI看重的多是我国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空间。FDI进入挤占了我国有限的资源和市场。FDI收购我国骨干企业的优质资产、独有品牌、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对我国的产业安全造成威胁。
  2.“双缺口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引资环境不再适用。钱纳里和斯特劳特依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分析和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双缺口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储蓄、投资、出口和进口四个要素的影响,面临着三种形式的约束:储蓄约束、外汇约束和吸收能力的约束。其中最重要的是储蓄约束(即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持投资的扩大)和外汇约束(即有限的外汇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进口),因此发展中国家只有大力引进外资,才能使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在既不削减国内投资和进口,又能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平衡。“双缺口理论”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初期存在问题的关键,基本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的实际情况。1979年我国城乡居民存款只有200多亿元,在1979年之前,我国外汇储备从来没有超过10亿美元,甚至在几个年头还是负值。在1980年,我国不仅没有外汇储备,而且还背负着外债,由此可见,我国的双缺口现象十分明显。
  当前我国经济环境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善。2001年我国民众的储蓄存款就已经超过7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高达2122多亿美元,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4万亿元,而同期各项贷款余额只有10.9万亿元,银行存贷差额近3万亿元。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8536億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时隔8个月,2006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一举跨过万亿美元大关。现在不仅不存在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反而出现了大量国内资本外流的储蓄过剩现象,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的外汇过剩现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并不缺乏资金,再用“双缺口理论”指导我国对外资的吸收,已经显得不合时宜。
  3.我国吸引FDI的目的与实现差距。
  (1)吸引FDI的第一目标是弥补国内储蓄的不足。当前国内储蓄过剩,现在引入FDI,不但更加剧了国内资本的过剩,而且会出现国外投资取代国内投资,国内的资金只好购买美国国库券,将获得较高回报的机会让给外国投资者的不利局面。因此,当前我们对引入FDI应该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2)吸引FDI的第二目标是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技术、管理和市场网络。《2005跨国公司在我国报告》的主要执笔者,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在该报告指出,我国长期奉行的“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不很成功且将难度越来越大。我们出让国内市场份额较大,但真正得到的先进技术却不多。一些发达国家把过时的、落后的技术设备转让给我国,即使转让的是较为先进的技术,发达国家仍然控制着关键技术,或者已经有了更新的技术。从我国目前的技术态势中不难发现这一点。我国和东南亚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资金和劳动力的高投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5%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50%,日本为60%,美国高达70%。
  (3)吸引FDI的第三目标是减轻国内的就业压力。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并购规模和数量的增长速度很快,被并购企业中广大普通职工下岗,这些下岗人员的安置和再就业给我国政府带来一定的难题,对地方经济发展留下长期的损害。相反地,跨国公司雇用的大多数都是国内的“精英”人才,跨国公司并购带给我国的失业和就业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根本不成比例。
  
  三、外商投资过热的根源
  
  根据经济学理论的普遍共识,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消费。仔细观察我国这些年来的经济发展,不难发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实际上只有两个主要动力:投资和出口,而推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最为重要的消费,却始终萎靡不振。近十年我国最终消费占GDP比率平均为46.5%(图2),而世界平均水平却是79%,相差30多个百分点。显然我国大多数民众的收入水平远远没有跟上GDP的增长步伐(图1)。更值得注意的是,从1980年开始,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平均以0.5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持续下降。在这种消费持续下滑的态势下,我国要维持GDP的增长,便只能越来越依赖投资与出口。2002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51%,2003年增至60.2%,2004年更是高达80%。过热的投资又进一步减缓国民收入的增长,收入增长的缓慢又反过来降低人们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这就要求有更高的投资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四、引进FDI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资金、技术十分缺乏,当时给外资优惠政策,通过吸引FDI,繁荣我国经济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我国储蓄和外汇已经十分充裕, FDI的负面效应开始凸显,形势发生根本变化。本着吸收和利用FDI的政策应该服从于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体制结构,服从我国经济形势的需要的原则,我国引进FDI的政策也应该与时俱进作出调整。笔者认为,解决FDI过热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这是一篇大文章,本文不拟在这个议题上展开,本文仅就有关FDI的一些具体政策,提出以下的建议:
  1.在目前资金过剩、外汇储备过多的情况下,不应该对外资采取来者不拒的态度,而是应该由普遍式的“超国民待遇”向重点式的“超国民待遇”转变。
  2.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改变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大都以吸收和利用FDI的数量多少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指标之一,而忽略了吸收和利用FDI质量的做法。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引导外商投资在地区结构、行业结构和单位面积投资密度的优化。如积极引导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加大引进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力度。
  3.实现“过度对外开放”向“适度对外开放”转变。建立对等的贸易壁垒,制定和完善有关外商在我国境内投资的法律和法规,对外资并购行为进行约束,明确规定一些敏感行业和企业不能被外资控股。
  
  参考文献:
  [1]樊薇:提高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水平的策略研究[J].基建管理优化,2006,(3)
  [2]孙福全陈宝明: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J].我国软科学,2006,(5)
  [3]沈桂龙于蕾: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2005,(11)
  [4]陈继勇: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
  [5]江小涓:我国的外资经济[M].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白光:“引狼入室”多敌手[M].我国物价出版社,20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 供应链管理正逐渐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隨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市场的全球延伸加剧了供应链的不稳定性,这使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成为全新而又十分急迫的重要课题。本文以FMEA对失效事前预防的特性为基础,试图建构一套简单实用的供应链风险识别、评价和管理模式,以供各组织对供应链风险管理作参考。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
期刊
[摘要] 供应商管理是企业实施ERP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模块,文章重点介绍了在ERP环境中供应商管理的优化思路,从理论角度总结了ERP环境中供应商管理的新特点,并提出ERP环境中供应商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 供应链 供应商管理 优化方法 评价模型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简称:ERP )的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Gartner Group In
期刊
[摘要] 生鲜农产品超市经营这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却在发展中遭遇低谷的新型零售业态如何才能摆脱困境,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业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生鲜农产品超市经营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以规模经营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以品牌经营取得竞争优势;以产销直通减少物流环节等发展战略。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超市 SWOT分析 战略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未经深
期刊
[摘要] 产品电子代码EPC系统是一项新的基于网络环境的物流信息处理技术,以此为基础搭建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模式以物流客体的全球统一编码规则为核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基础物流信息的采集混乱和信息的无法共享和交换的问题,从而提高物流效率,促使传统物流管理产生重大变革。本文探讨了物流信息化过程中物流基础数据不能共享与交换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充分利用EPC系统是提升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在Internet时代企业的外部资源成为影响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传统ERP系统存在着不太关注企业的外部资源利用等局限性。本文通过分析ERP的不足,结合目前企业管理变革的趋势,论述了拓展的E-ERP模式特点及其与CRM、EC的融合,并提出了一种较有实践性的E-ERP系统模式框架,对未来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E-ERP 企业管理 模式    当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引
期刊
[摘要] 激励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它能有效地协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然而在实践中存在许多员工激励误区,本文提出矫治的对策以期完善激励机制,以达到提高员工积极性,创造更多的财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激励 误区 对策    面对当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激励己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协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之间的关
期刊
[摘要] 2001年11月10日晚6时38分(卡塔尔首都多哈当地时间),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请。中国将从12月11日起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在我国加入WTO 的5年时间里,国外企业大量进入我国,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样的困境里,很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施品牌战略将成为国内企业发展的必然,着力于品牌建设是应对挑战的最佳策略
期刊
[摘要] 中小物流企业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力军,但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基础管理能力薄弱,制约了其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小物流企业强化基础管理能力的必要性,接着阐明了用5S管理进行强化的可行性,最后总结出5S推进的基本步骤。  [关键词] 中小物流企业 基础管理能力 5S管理    一、中小物流企业强化基础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1.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内部环境  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部门联合颁
期刊
[摘要] 本文基于职能衍进的视角,从人力资源管理获取、开发、保持、评价这四个基本职能入手,试图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涉及自助式薪酬模式,对前人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自助式薪酬    在我国,民营企业是一个独特的企业群体。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中国经济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民营企业达8000多万户,从业人员达2
期刊
为了顺应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2006年10月25日,在巴黎举行的ICC银行技术与惯例委员会2006年秋季例会上,新的UCP600最终得以通过,并将于2007年7月1日正式生效。UCP600更加准确、清晰、易读易掌握,内容丰富、更加适合跟单信用证业务的实务操作,便于审核单据。对比UCP500,即将施行的UCP600条款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减少了条款数目    从结构安排上看,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