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探索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ersonv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有效手段,在实验中观察和探索是重中之重.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1.激发兴趣,有目的地观察.央视有一些科学节目,学生喜欢看,其中很多都是一些课堂上常讲的理化知识.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那些电视节目却能吸引他们看下去呢?这是因为电视片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观察活动时,教师要创设种种情境,使观察活动带有较强的神秘感、趣味性和新奇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色彩鲜艳的画面、具体生动的形象、活动多变的事物、奇异罕见的现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例如,将NH3与HCl的化合反应改为“空杯生烟”;将CO2与NaOH的反应改为“变色喷泉”;在讲解浓H2SO4的脱水性时,增加“黑面包”实验;等等.这些新奇、有趣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2.调动感官,全面地观察.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运用视、听、嗅、触等各种感官、感知方式进行协同活动,通过手、眼、耳、脑的配合来感受、体验观察的现象.在观察实验时,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奇的、有趣的、现象明显的地方,而忘记了观察的任务.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按合理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观察,可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以利于观察到实验的全貌而不至于顾此失彼,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探其本质,精确地观察.观察的精确性表现在,不只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更重要的是精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本質特征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观察精确性的过程.例如,在讲“SO2-4的检验”时,我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有关SO2-4的检验的内容,即在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Cl,沉淀仍不消失.话音刚落,有的学生就插话道:“这种方法不对.”我随即表扬了他的回答是一种创见.这时,多数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满脸疑惑,课本上的话怎么会错?于是“对”和“不对”的矛盾摆在了学生的面前.我让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说说为什么.他的回答(因为Ag 起干扰作用),使全体学生恍然大悟.这时,我追问:如将检验试剂改为Ba(NO3)2溶液和稀HNO3,又怎样呢?学生七嘴八舌,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结果认为此法仍不严密,因为SO2-3将起干扰作用.如何消除以上两种干扰呢?师生进一步讨论、争论,直到得出SO2-4检验的最佳方法:先加足量的稀HCl无沉淀产生,然后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这样,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观察,学生发现了这个实验的本质,并总结出检验方法.
  二、让学生在观察中探索知识的真谛
  1.运用已知的现象探索其原因.在化学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的目的是为了探其原因.教师要在实验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从而实现实验目的.例如,在演示“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钠是浮在水上还是沉入水下? 最后变成了什么状态? 钠是在水面上安静地不动吗?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会怎样?通过边看边想,学生认真观察和仔细分析,得到正确的结论——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和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能量,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这样,顺理成章地得出这个化学反应的原理.
  2.运用已知的知识探索未知.已知的知识是学习的工具,也是探索的钥匙.在学习化学时,经常要用到新旧关联的知识,所以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是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方法.例如,在讲“铵盐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复习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然后选择氯化铵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疑问: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能否用其他铵盐来代替氯化铵?这个问题就像敲门砖一样,敲开了疑问之门,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3.运用反常现象来探索结论.在化学实验中,无论事前准备工作做得如何充分,难免会出现一些“反常”的实验现象.教师要把这些“反常”当作一次机遇和挑战,趁机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例如,在做“乙醛与Cu(OH)2反应”的实验时,有的学生由于不注意控制CuSO4的用量而出现黑色沉淀.面对这么大的“反常”,教师要反问学生:为什么得到的沉淀物是黑色而不是红色?该黑色沉淀是什么?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要使该实验成功,操作应如何改进?通过讨论、分析,学生成功地完成实验,并从中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总之,观察与探索是化学实验的生命线,而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本手段.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观察和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其他文献
摘要: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成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绊脚石.将生物科学史有效地利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传统教学模式下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使用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合理引入 充分
高考是大规模选拔人才的一种途径,直接影响考生的教育前途.在此期间令我最兴奋的事情就是第一时间拿到高考题,看看考查了哪些知识、方法、能力,同时检验一下自己处于哪个层次级别.新颖、别致的题总会发人深省,2018年理综全国I卷第21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点曾几次出现在近年来的考题中.下面我谈谈对此题的理解.一、题目呈现  图中虚线a、b、c、d、f代表匀强电场内间距相等的一组等势面,已知平面b上的电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迁移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解高中数学题时我们经常用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能够熟练运数学思维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迁移理论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迁移能力非常重要.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应该积极学习迁移理论,熟
香菜又名芜荽,是一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有特殊的香味,是调味蔬菜,在黑龙江省栽培比较普遍。香菜的主根较粗大,白色。子叶披针形,根出叶丛生,长5~40厘米,1~3回羽状全裂,羽片数1~11,卵圆形,有缺刻或深裂。花茎上的茎生叶3至多回羽状裂,裂片狭线形,全缘。伞形花序,每一小伞形花序有可孕花3~9朵,花白色,花瓣及雄蕊各5,子房下位。双悬果球形,果面有棱,内有种子2枚,千粒重2
板块问题是高中物理学中一类较复杂的问题,往往伴随着多个力做功、多过程、能量转化、动量守恒等一系列的问题.用到的方法也比较多,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图像法等,正因如此,这类问题思维含量较高,对能力的要求也较高,下面以一道典型的板块问题为例加以解析.  例题如图1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0.5kg,大小可以忽略的物块,以速度v0=6
初中化学教材中广泛渗透对比实验的思想,但是教师在教学中演示实验时往往忽略对比思想,通常只在临近中考进行实验探究复习时提出对比思想,这对学生掌握化学实验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对比思想,让学生熟悉对比思想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面对实验探究胸有成竹,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对比思想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原  则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对比思想时,教师要明确对比实验的难易程度.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高中化学知识内容比较烦琐,抽象性强,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是值得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营造生动有
摘要:随着社会对理科创新型人才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教学方法也逐渐有了革新,逐渐重视在教授学生高中物理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锻炼和培养.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种有助于学生学科素质培养的新式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就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展开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实施策略  高中物理是一门同时具有高度逻辑性和实践性的学科,高中生在进行物理方面的学习时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运用到数学知识.数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思想是整个教学的基础.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学生不只是要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还要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充分把握数学思想,学会举一反三.本文研究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教学策略  数学思想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中考应试能力以及学生的做题能力,在长期的应试压力之下,学生逐渐养成被动思维习惯,导致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阻碍,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大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数学新题型频繁出现的新型教育模式之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明显出现退化的现象,在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明显不足,数学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亟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