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单概述了高校就业信息化的现状,揭示了目前我国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相关优化对策,以期为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模式的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发展模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用人单位开始建立网络招聘平台,利用网络快捷、便利、高效、性价比高的优势,在网络平台上随时发布招聘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高校如何有效地将毕业生的信息与网络平台上的就业信息有机结合,及时并有针对性地将招聘信息提供给毕业生,提高学生的就业效率,已经成为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高校就业信息化概述
“信息化”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逐渐渗透于各个领域,概念和内涵也不断丰富。高校就业信息化,是指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校的就业信息管理和相关服务工作通过网络进行有效集成,对学生需要和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以此使高校的就业管理和服务相关工作的效率、调控力、决策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全面改进就业管理工作,并向大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提供优质、透明、规范的就业服务。
二、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缺少有效的信息网络建设方案
应发展需要,很多高校都快速开展了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但建设比较仓促,缺乏有效的建设方案,导致建设规划的整体感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强,常规就业工作和网络信息化平台难以实现有效结合是目前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除此之外,无法全面调动网络专业人员,技术跟不上、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使得整体工作漏洞百出,信息安全和诚信问题堪忧。
2.全程就业指导不足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阶段都应该得到学校关于就业的指导,但事实上,多数高校就业网站上关于就业指导的信息只有简单的政策说明、就业技巧、求职指导等相关内容,缺乏对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如明确各个专业学生在不同阶段应了解的就业问题,包括了解相关行业涉及的技术要求、职业市场需求、技能培训、面试技巧,等等。只有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管理,才能有的放矢,系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3.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就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硬件设备和管理软件的投入,目前,这些软硬件的价格相对昂贵。同时,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内容烦琐复杂,初期操作难度较大,很多高校起初对项目投入资金不足,有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短缺被迫中断,最终导致项目半途而废。
三、优化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整体设计就业信息化建设项目
即项目建设初期应从学校整体工作的总要求和就业工作的需求出发进行整体设计。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综合分析学校就业工作的全过程,分层梳理网络功能,并加大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协调力度,通过整体设计尽量保证就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成为一个结构合理完整、功能全面有效的网络系统。
2.健全就业信息化服务机制
高校内部关于就业信息化的运营机制及其服务体系,与国家、政府对就业问题的宏观管理、监控系统是就业信息化服务机制最主要的两个体系。健全就业信息化服务机制,加强二者在管理、服务、监控过程中的联系,不仅为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有效的服务信息,还有助于政府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及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变化。
3.完善就业信息化管理体制与支撑保障机制
首先,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及时了解信息化建设政策的落实情况,做好宏观指导和部署工作。其次,推进就业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妥善处理建设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保证就业信息化建设政策的合理、连续、稳定。最后,营造良好的政策实施环境,形成“点—线—面”的辐射效应,实现多方资源共享。
4.持续深入强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从知识结构、掌握就业信息化、综合教学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对就业指导人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实现各层次人员分工明确。相关教师还要熟练掌握就业信息化平台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平台的使用。
综上所述,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获取平台,不仅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技能和核心竞争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高校要正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王宏,叶心宇.对新时期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大学生就业,2015(8).
关键词: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发展模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用人单位开始建立网络招聘平台,利用网络快捷、便利、高效、性价比高的优势,在网络平台上随时发布招聘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高校如何有效地将毕业生的信息与网络平台上的就业信息有机结合,及时并有针对性地将招聘信息提供给毕业生,提高学生的就业效率,已经成为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高校就业信息化概述
“信息化”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逐渐渗透于各个领域,概念和内涵也不断丰富。高校就业信息化,是指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校的就业信息管理和相关服务工作通过网络进行有效集成,对学生需要和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以此使高校的就业管理和服务相关工作的效率、调控力、决策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全面改进就业管理工作,并向大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提供优质、透明、规范的就业服务。
二、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缺少有效的信息网络建设方案
应发展需要,很多高校都快速开展了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但建设比较仓促,缺乏有效的建设方案,导致建设规划的整体感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强,常规就业工作和网络信息化平台难以实现有效结合是目前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除此之外,无法全面调动网络专业人员,技术跟不上、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使得整体工作漏洞百出,信息安全和诚信问题堪忧。
2.全程就业指导不足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阶段都应该得到学校关于就业的指导,但事实上,多数高校就业网站上关于就业指导的信息只有简单的政策说明、就业技巧、求职指导等相关内容,缺乏对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如明确各个专业学生在不同阶段应了解的就业问题,包括了解相关行业涉及的技术要求、职业市场需求、技能培训、面试技巧,等等。只有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管理,才能有的放矢,系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3.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就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硬件设备和管理软件的投入,目前,这些软硬件的价格相对昂贵。同时,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内容烦琐复杂,初期操作难度较大,很多高校起初对项目投入资金不足,有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短缺被迫中断,最终导致项目半途而废。
三、优化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整体设计就业信息化建设项目
即项目建设初期应从学校整体工作的总要求和就业工作的需求出发进行整体设计。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综合分析学校就业工作的全过程,分层梳理网络功能,并加大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协调力度,通过整体设计尽量保证就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成为一个结构合理完整、功能全面有效的网络系统。
2.健全就业信息化服务机制
高校内部关于就业信息化的运营机制及其服务体系,与国家、政府对就业问题的宏观管理、监控系统是就业信息化服务机制最主要的两个体系。健全就业信息化服务机制,加强二者在管理、服务、监控过程中的联系,不仅为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有效的服务信息,还有助于政府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及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变化。
3.完善就业信息化管理体制与支撑保障机制
首先,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及时了解信息化建设政策的落实情况,做好宏观指导和部署工作。其次,推进就业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妥善处理建设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保证就业信息化建设政策的合理、连续、稳定。最后,营造良好的政策实施环境,形成“点—线—面”的辐射效应,实现多方资源共享。
4.持续深入强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从知识结构、掌握就业信息化、综合教学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对就业指导人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实现各层次人员分工明确。相关教师还要熟练掌握就业信息化平台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平台的使用。
综上所述,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获取平台,不仅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技能和核心竞争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高校要正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王宏,叶心宇.对新时期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大学生就业,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