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渔业协议得失评断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angt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何在钓鱼岛争端重新升级及中日为此对抗加剧之时,重启台日渔业谈判,且在短短数月之内迅速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显然是日本拉拢台湾、拆解两岸联合保钓的重要棋局。
  就在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之争陷入僵局及中国大陆极力维护钓鱼岛这一中华民族利益的关键时刻,也号称拥有钓鱼岛主权的台当局却与日本眉来眼去,打得火热,17年谈判无果的台日渔业协议随即于4月10日在台北完成签署。台湾当局将这一协议的签署视为台日关系的新发展、对外关系的重大成果,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因小失大”、“名赢实输”的协议,是对日本入侵占领钓鱼岛主权与管辖权的默认或承诺,是对中华民族利益的又一次伤害,也给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投下新的变数。
  台湾“得不偿失”
  台湾方面对台日渔业协议的签署及达成的目标十分满意。首先,台当局将这一协议的签署视为台日关系的重大突破,视为外交上的一大胜利,认为“台日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依协议规定,北纬27度以南、冲绳县石垣岛、宫古岛以北为“协议适用海域”,台湾渔船在此区域内作业,不受日本公务船的干扰或驱离;台湾渔船作业范围较过去扩大了1400平方海里(约4530平方公里),区内年捕获量估计超过4万吨。同时,台湾坚持在协议中写入“免责条款”,确认各项规定不损及我有关主权及海域主张的国际法立场与见解,“确保我对钓鱼岛主权”,并以此表明台湾在主权问题上没有任何让步,而且视为台日关系的重大突破。台湾媒体也以“两大加分,台外交突围”与“台日新局”等字眼给予高度肯定。可见,在台湾内部“重渔权轻主权”与“重名轻实”的气氛已非常严重。
  尽管搁置了钓鱼岛主权争议,但日本从来不认为钓鱼岛主权有争议,而且已“国有化”,而台湾当局却对此没有提出严正交涉,而且不顾大陆在这一问题上的严正立场,不顾大陆与日本的交涉与斗争,在日本没有任何让步与妥协的情况下就与日本签署涉及钓鱼岛的渔业协议,本身就是不负责的,是错误的行动。台湾当局岂不知这一协议的真正得失与历史功过吗?台当局不仅仅是“因小失大”,“名赢实输”,而且注定写下“以主权换渔权”的耻辱。
  表面上台湾渔船作业范围扩大了4000多平方公里,但却遏制了台湾渔船更大的作业范围,仅只能在此范围内捕鱼,不能超越北纬27度以北的更大海域,否则仍会遭到日本公务船的驱赶。特别是日本强调虽然允许台湾渔船在其所谓的“经济专属区”作业,但不能进入“钓鱼岛12海里以内”作业。特别是协议确认台湾渔船在允许的“协议适用海域”作业不受日本公务船的驱赶,表面上是日本“让利”与“让步”,实际上是台湾承认了日本对这一海域的行政管理权,承认了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国有化”,可以说这一协议的直接结果就是台湾“以主权换渔权”,确保了日本对中国广大海域的占有。
  冲击两岸联合保钓
  在这次钓鱼岛争端出现之后,台湾与大陆对日本将钓鱼岛“非法国有化”均表达了抗议与不满,两岸及港澳民间也组织策划了联合登上钓鱼岛的保钓行动,中华大地,两岸民间呼吁两岸联合保钓的声音不断升高,对日本形成新的压力。日本最担忧出现两岸联合保钓,于是开始策划如何分化两岸联合保钓。
  曾占领台湾长达51年的日本非常了解台湾,也知道美国不希望台湾与大陆联合保钓,于是在美国的压力下,台当局不敢公开与大陆联合保钓,又在日本抛出重启台日渔业谈判等多种诱饵,台日关系在钓鱼岛争端升温之后不是紧张与对立,反而更加热络,更加密切。其中,日本放手台湾一直极力争取签署的台日渔业协议,就是拆解两岸联合保钓的关键手段。
  在“台弱日强”的格局下,长期以来,台湾渔民在钓鱼岛周边海域捕捞经常受到日本公务船的干扰与驱离,不断发生纠纷,影响台湾渔民民生。于是台湾当局希望与日本开展渔业谈判,以妥善解决这一问题。1996年,台日开始了首次渔业谈判,核心是商谈保护台湾渔民在钓鱼岛周边海域捕鱼的权益问题。然而,在过去长达17年的时间里,台日双方先后举行了16次渔业谈判,但日本态度强硬,坚决不让步,不允许台湾渔船在有争议的海域捕捞与作业,使得这一谈判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何在钓鱼岛争端重新升级及中日为此对抗加剧之时,重启台日渔业谈判,且在短短数月之内迅速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显然是日本拉拢台湾、拆解两岸联合保钓的重安棋局。
  不出所料,在日本对台湾略施恩惠,做出有条件的象征性让步,即台湾渔船在“协议适用海域”作业不受日本公务船干扰(其实这一海域本来就是中国台湾渔民的传统作业渔场),台弯就喜出望外,在日本不承认钓鱼岛有主权争议及非法将钓鱼岛“国有化”的情况下就完成台日渔业协议谈判与签署,不仅在事实上造成台湾承认或默认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国有化”,而且加大海峡两岸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甚至增加两岸新的矛盾,从而达到分化两岸联合保钓与破坏两岸政治互信的多重目标。日本媒体也回避日本政府的这一手段与目标,公开表示台日渔业协议在两岸间“打上楔子”,让日本避开“两线作战”的困境。
  尤其是中国大陆在反对与抵制日本非法将钓鱼岛“国有化”时,台湾当局不是与大陆合作,共同抗日保钓,反而不断表示“不会与大陆合作”,而在积极寻求与日合作公然重启台日渔业协议谈判,实质上就是配合日本牵制中国大陆,破坏中国大陆的和平抗日保钓行动。台当局的作为非常令人遗憾。
  伤害两岸政治互信
  钓鱼岛争议是涉及海峡两岸及日本的一个重大而复杂的敏感问题。
  原本钓鱼岛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是由台湾宜兰管辖的,海峡两岸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致的。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将暂时由美国特别管理的中国钓鱼岛交由日本代管,引发了海峡两岸与全球的保钓爱国运动,影响深远,但没有改变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占有,形成一个历史性问题。尽管如此,长期以来,海峡两岸当局均一直坚持对钓鱼岛的主权,不承认日本的非法占有。但在去年日本挑起事端,将钓鱼岛“非法国有化”之后,海峡两岸对日本的这一非法行动却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与立场。大陆态度明确,立场坚定,并采取对日本的反制措施,海监船与公务船在钓鱼岛执行公务常态化,以宣示中国对钓鱼岛主权的明确立场;但台湾方面对日本的态度则十分温和,虽然也表明台湾拥有钓鱼岛主权,但并没有坚决反对日本,反而积极发展与日本的关系,加强台日全面合作。台当局的这一做法,不仅完全破解了两岸联合保钓的可能与想象空间,而且是对两岸政治互信的最大伤害,让大陆对马英九更加失望,这一事件对未来两岸关系形成新的挑战。
  海峡两岸关系问题本来就异常敏感与复杂。在涉外问题上,海峡两岸本应积极合作,共同对外。尤其是在涉及中国或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与主权问题上,更应立场一致,密切合作,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但台湾当局却逐渐走上另一道路,不仅一直在中国大陆与美、日之间搞平衡,而且“亲美”、“友日”立场逐渐超越“和中(大陆)”。在最为重要的钓鱼岛问题上,马当局在美国压力下不敢支持两岸联合保钓,而且不顾中国大陆的立场与感受,公然与日本商谈涉及钓鱼岛问题的渔业谈判并签署协议,在庆祝台日关系大改善、大发展的同时,却正在伤害两岸关系,伤害两岸政治互信。
其他文献
京九铁路大西野营遗址发掘报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衡水地区文物管理所1992年秋,为配合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京九铁路施工,在考古调查时发现大西野营遗址。该遗址位于衡水市郊大西野营村东
两岸签署经济协议,目的是要实现互惠互利、实现共同发展与共赢双赢,而不是让一方得利、不让另一方发展,更不能将两岸经济协议的安排、优惠措施与大陆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签署的协议
天津蓟县白马泉晚唐墓天津历史博物馆考古队蓟县文物保管所白马泉村位于蓟县城关镇西北,1992年3月该村因烧砖取土,在村东南挖出一些绳纹砖。闻讯后天津历史博物馆考古队会同蓟县文保
燕下都半瓦当均为模制。模范是一个圆形,由两个相同且对称的图案构成,两图案中间留有一条较窄的切割线。制作时,将模范在当面泥坯上压制纹样,然后粘接于筒瓦坯的母口一端,再沿割线
李大钊纪念馆收藏着一张由李大钊亲笔题字的照片,这就是"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风景"照片.照片长13.6厘米,宽9.6厘米,因年代久远而发黄,边角亦有磨损,但图像和李大钊的题字依然清
有一种力量叫坚持,有一种伟大叫承受,有一种希望叫等待.有一种情怀叫责任爆管历经磨难,但他始终不屈不挠,敢于梦想,勇于超越,不断学习,力求进步。他用坚强的意志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自
6月14日晚,76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代表欢聚在夏日风情迤逦的松花江畔,揭开第23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开幕式的序幕。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省长王宪魁、省政协主席杜宇新和加蓬共和国参议院议长罗贡贝、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第一副总理谢马什科、俄罗斯外贝加尔边区州长根尼亚杜林等中外嘉宾等在主宾席就座。  王宪魁在致欢迎词时说,哈洽会既是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的舞台,也是展示黑龙
馆藏竹质文物在保管当中,容易遭受霉菌和昆虫的侵袭.霉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和生物内,活动范围广.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超过20℃、湿度高于65%,加上通风不良
初次见到多吉次旦是在拉萨德吉南路的林廓转经路上,这是一位非常和蔼的老人,近一米八的身高,两鬓斑白。84岁的他腿脚有些不灵便了,但仍然坚持每天转经。转累了就坐公交回去,“有老年证,坐公交车都免费”。  作为一名归国藏胞,多吉次旦老人从1959年离开西藏,一直到1999年才回拉萨定居,在印度经历了长达40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国后,又度过了15年安逸的晚年生活,可谓西藏历史见证人。  在离开西藏之前,多
从1996年南海岩第一次去甘南创作了大批以藏民生活为主题的绘画开始,去甘南到藏民生活中去就如同他的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每年春节过后,正月十五之前,大半时间在甘南会会老朋友,积累创作素材,至今已经20余次。在南海岩的作品中,通过藏民形象的转变,同样也见证了藏区的发展与变化。  对比这些年来的创作,南海岩表示,早期的作品画面表现比较压抑,2000年后的作品则显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面貌。“早期作品里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