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由印入,印由书出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wang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格的形成
  明末清初,随着文彭、何震印风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印坛没有了绝对的权威,篆刻家们自由发挥,标新立异,流派纷呈。丁敬的浙派已经基本形成,但只限于杭州一带。邓石如便是在这個时期成长起来的。
  邓石如的篆刻初承家学,其父便擅刻石。由于家境窘穷,自17岁开始邓石如便靠刻印糊口,游走南北,在乡中颇具名气,并且得到文人士大夫的青睐,他此时的创作与实践为其印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0岁以后,邓石如印章艺术上出现了转变性的飞跃,为寿春书院学生刻印时,得遇书法鉴赏名家梁山献,获得称誉。梁山献将其举荐到江宁梅锣家,他遍观梅锣所藏金石善拓,篆志临习,寒暑无间,客梅氏八年,书艺大成。
  梅锣曾说:“留六阅月,刀篆既造古人之堂,其摹秦相唐监书,复有一日千里之效”。此后邓石如遍游各山,寻觅古迹,以书刻自给。到京师,刘墉将邓石如延为宾客。当时大多数的篆刻家都是由篆刻写篆书,受浙派“印外求印”的影响,难以表现出篆书的气度和气势。邓石如在这個时期基本确立了他的篆刻风格,朱文借鉴梁山献之法,主要得力于他的篆书和宋元人印;白文借鉴程邃,主要得力于他的隶书和汉印。
  邓石如将篆书融会到篆刻当中,参入汉碑额篆,吸收《祀三公山碑》和《禅国山碑》的流动姿态,又将汉印之笔引入到书法中,使其篆书含有隶书的体势,所以其书法和篆刻都别开生面,既追求了传统,有进行了创新。故魏稼孙评他的书法篆刻为:“其书由印入,印由书出”。邓石如在朱文印和白文印上充分展示出了他的造诣。
  邓石如的朱文印创作有其独有的风格,因为他的篆书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用之于篆刻,使他的印作有别人难以企及的沉着痛快的笔势。他的朱文印,讲究呼应挪让、穿插承接,又字字分开、相对独立,很好的代表了其朱文印的风格。如“白门倦游阁外史章”印是其后期所作,印中六個字穿插承接,线条间紧密连接,流动自然并且非常有力度,使整個印章看起来十分完整,充分说明他的篆刻已经十分成熟。
  邓石如还尝试方圆结合的印风,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性的吸取了汉封泥印的意趣。如“宣城梅氏”印中,“宣、城”二字方笔较多,“梅、氏”二字均用圆笔,字与字之间穿插避让,使得整個印章并不显得矛盾。这些印作,表现了他在篆法上方圆兼施、布局互用等方面的思考,体现出了邓石如朱文印创作的独特之处。
  篆刻思想
  众所周知,篆刻的发展有很长的历史,随着朝代的变迁,篆刻也经历过兴盛与衰落,随着金石学的勃兴、碑派审美思想的出现,清代的篆刻成为篆刻史上又一次的高峰。清朝中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的文化冲击着中国的封建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所要求的重视個体、强调自我、解放思想的这些观点为篆刻家提供了新的视野。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邓石如经过自己不断的学习,融古汇今。既继承了古人的优良传统,又不为成法所囿,通过不断的创新,使其书法很好的贯通于篆刻中。可谓是:“出新意于法度,不践古人”。邓石如的篆刻启蒙和兴趣得益于家学渊源,后来他又深入研究古法。他的朱文印广泛临习宋元人印,而白文印则出自汉印。他自己曾说:“刻印白文用汉,朱文必用宋”。
  邓石如篆刻思想的形成首先源于邓石如一生布衣,出身贫寒,少年时靠采樵、贩饼为生。艰苦的生活磨砺出了他的刻苦、坚毅、豪放。他毕生负笈远游各行省,饱览大好河山,在游览中陶养了他的广阔情怀。邓石如中年时代教书,生活清贫,这更磨砺了他坚毅、刻苦的性格,使得他拥有广泛的生活基础,培养出了高雅的性情。他为自己改字为顽伯,就是为了表示他“人如顽石,一尘不染”。因此,从邓石如的個性和经历来看,他对遍游塞北的何震、志在复国的程邃等人印风的偏爱和效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邓石如不断受到名师高人的指点和公卿名士的帮助。对邓石如产生重要影响的首先是梁嵫。梁嵫为当时还只是刻印糊口的邓石如指明了发展方向,将邓石如引向了艺术道路。36岁时邓石如遇到程易畴,帮助他定位了风格,在师友们的指导和提示下,邓石如不断的求学深造,逐渐使其认清了整個印坛的风貌。他在篆刻眼界上的逐渐提高,使得他愈来愈不能满意当时诸多印家既有的成就,于是经过长期的反复探求,他自觉的扬长避短,逐步运用三代以及秦汉的金石文字于篆刻上,建立起了适合自己的篆刻风格。
  再次,当时的浙派已经形成并且流传开来,但邓石如丝毫没有受到浙派的影响。邓石如首先对明代末期何震、苏宣、程邃的印风进行学习并进行不断的实践,之后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篆法带入了篆刻中,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改变了当时浙派只重刀法来强调印章金石味的局面,并逐步形成了以讲求笔意,追求线条丰富变化与内在韵律的新风尚。正是在邓石如不断的探索、创新中,使邓石如形成了他的篆刻审美思想,形成了他不同与同时代人的艺术品位。我们从他的篆刻作品中便能体会的出他的美学思想:
  “铁钩锁”边款云:“两峰子写竹用此三字法,古浣子作印亦用此三字。”铁钩锁是指邓石如篆刻上独有的方法,包括刀法‘使铁如毫’,章法‘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字法‘圆转道劲’。将邓石如的“铁钩锁”与“刚健婀娜”联系起来,便是线条要像铁一样的刚劲坚实,笔法要圆转道劲。章法要疏密相生,浑成一体。
  “意与古会”这枚章是邓石如圆笔朱文章的代表作,从整個印看来邓石如强调了它的整体性,从字法来看它的线条十分有力度并且很流畅,从此不难看出邓石如篆书基础,从章法上说邓石如充分利用了篆书字形的圆势使“意”、“与”二字进行穿插,使得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又加大“古”、“会”二字,字内的笔画间的间距,从而造成了这枚章的整体感。这枚印章不仅表现了邓石如朱文印的特点,更是邓石如一生书刻的总结,他的书刻实践活动从这枚印章中得到了印证。邓石如可以说真正做到了“意与古会”。这枚章体现了邓石如入古出新、融古求变的篆刻思想。
  他正是以这些观点为目标,所以他的作品不论在线条上,章法上还是气韵上都呈现出另一番面貌,也正是由于邓石如成熟的书法篆刻审美意识才使得他能将书法与篆刻相结合,融会贯通,达到最后的统一,开拓出了篆刻艺术的新局面。不仅达到了一流的水准,并开一代之风气,为后人在艺术上的不断创新做了典范。
  邓氏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胡澍、黄士陵、吴昌硕等清朝晚期篆刻家的影响更为深刻。邓石如在篆刻上的创新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把篆刻艺术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其他文献
我热爱旅行,也去过一些国家,但真正让我看到一张明信片就决定出发的地方只有这里——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亚。据说卡帕多西亚地区是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而最终让我拍案而起去订机票的那张明信片上除了奇特的地貌外,还布满了花花绿绿的热气球,恰似动画片《飞屋环游记》中的场景一样。当下我就决定,一定要坐一次热气球。  我就这样一头热地确定了目的地,接着搞定了电子签证、机票,还在网上订好了热气球公司。这趟为了坐热气球
期刊
苍穹宇宙,瑰丽自然。大自然用智慧赋予生命成长的力量,并给予精神的滋养和生命的启迪。面对自然,人需要永保谦逊和敬畏的姿态,像山那样敦厚深沉思考,用心探索,积聚能量。这一切,与自然的和谐归一,让生命有了更深更厚的张力。
期刊
川藏亚青寺,始建于公元1985年,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昌台区阿察乡境内,海拔3950米。亚青寺在四面环山的草原湿地上,以河为界分为扎巴(男性修行者)、觉姆(女性修行者)两区。觉姆区面积约0.15平方公里,三面环水,聚集了上万觉姆,是世界上女性出家人最多的地方。每当清晨或黄昏,炊烟弥漫,河水闪耀着金光,诵经声随风远远传来,犹如天籁,动人心弦。  在亚青寺修学,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交通不便、物资
期刊
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内向东南方向约20公里处,海拔4000米上。色达佛学院创建于1980年,当时仅有30余人。1993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学院题写了校名,同年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佛学院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种,长期学制为6年,特殊学位却需要13年,学员通过各学科的单科考试,立宗论和口头辩论考试及格的,学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师)学位。  
期刊
无人区,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宁浩电影里那个有着捆绑营销的荒凉戈壁。无人区,对于越野人来说,却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神圣境地。那里的生灵、山川、雪地、冰河,都让无数越野人为之热血沸腾。我们的越野之魂,始终要在这一片无人之境绽放。在越野江湖中,我们的车就像是宝剑,它需要一片净土去展现它的无限可能。在无数次陷车与救援,翻山越岭,极限路况下,我们的宝剑有了他的价值。在这片人类生活的禁区里,天地之大,动物自由
期刊
我在西藏阿里军分区工作了11年,狮泉河流经我整个青年时代,它清澈澄净,洗涤着我的灵魂。  在这个物欲喧嚣的世界上,我怀念那种纯净的水。纯净而有力量,是很高的境界。复杂常常使人望而生畏,很多种因素混合在一起,叫人摸不着底细,以浑浊佯作高深。我不知道狮泉河是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但我想它的透明和清澈,该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当我默默地站在它的一侧,凝视着它的时候,我会感到一种伟大的包容和冲决一切的勇
期刊
海拔5300米的高度是生命的风景线。鹰平视着山脊,将湖色和雪光映照在翅膀上。  1996年7月25日12时59分,当我第104次站在这个高度上的唐古拉山口时,忽然觉得生活中许多可望不可即的事情,其实是人为变得神秘的。它们原本并不复杂,就像你想离太阳近一些,就站在世界屋脊上来。  山上比山下高,谁还不知道?  当然,唐古拉山巅离太阳近了,也离死亡近了!  山口屹立着一座汉白玉石的军人雕像,魁梧,凝重
期刊
这已经是电影导演Philip Grossman第五次到达此地,他花费了近40天来探索切尔诺贝利隔离区,以完成即将上映的纪录片的拍摄。  在这里,他们使用如影进入狭窄阴暗充满超量辐射的地下室,探索当年首批消防员的遗迹。同时利用小悟和P3P从空中俯瞰整个普里皮亚季……  而他与Elizabeth的爱情也开花结果:他们在切尔诺贝利一座18世纪教堂完婚,在切尔诺贝利10号酒店度过蜜月,接下来,他们将去更多
期刊
篆刻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是我国传统优秀的艺术遗产,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元、明以后,开始逐渐发展形成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尤其入清以来,更是名家辈出,各体竞秀,灿若星河。  清代中叶,丁敬、邓石如更是一矫恋古守旧、竞巧斗妍的习气,开创了崭新的面貌。其后蒋仁、黄易、奚冈对丁敬的印风多有继承与发展,史称浙派。因为他们都是杭州人,所以后世合称为“西泠四家”。  本期专题继上期之后,继续介绍中国近
期刊
《说文》篆刻自分驰,嵬琐纷纶炫所知。  解得汉人成印处,当知吾语了非私。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论印诗两首 丁敬  从明嘉靖、万历文人篆刻艺术体系的确立到清雍正时代,除了文彭以外,无人能拥有与何震、苏宣、朱简、汪关、程邃相抗衡的印坛地位。清乾隆初期,丁敬开始崭露头角。  入清之时,篆刻家往往把对金石文字的研究作为篆刻艺术实践的重点。固然,对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