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网球师资力量

来源 :网球俱乐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dy_gong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但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网球师资配备还远未达到我们所期许的水准。郑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体育教师,在取得PTR认证后的他希望凭借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善这一现状。
  Q&A
  Q=《网球大师俱乐部》杂志
  A=郑华
  Q:您是如何接触网球的?
  A:小时候我就很喜欢看网球比赛,尽管那时候一直没有机会打网球。因为喜欢看比赛,以前也会时不时地去看别人打球,然后就会跟别人一起玩一玩,之后进入体校,业余时间开始正式接触网球。要说全面地、系统地接触网球,还是在进入大学之后,强大的师资团队,先进成熟的训练理论、体系与手段,让自己大大的夯实了专业基础。总的来说,这大概就是我与网球的结缘之路。
  Q:您当初是怎么了解到PTR相关课程的?
  A:PTR总部在上海,上海本土的网球爱好者很容易就能接触到。当时我的一个朋友向我提起了PTR的教练员培训课程,然后我自己就主动去咨询了。
  Q:能与我们分享您第一次参与PTR课程的感受吗?
  A:最大的感受就是PTR整个课程都非常严谨,思路也十分正确。课程安排、教学要求都非常缜密、到位。所以通过学习,使我整个网球教学思路都开阔了,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Q:具体是哪些转变呢?
  A:网球课在大学里还属于比较大型的团体课,网球教学“一对一”及“小班教学”都不太现实,所以目前很多学校的网球课现状是人多(一个班四、五十人)、课少(一般每周一次)、场地少(平均一片场上10人)、师资缺(网球教师少,一个大班只有一位老师)。至于大课的教学,教师的能力和安排都需要更加合理,需要更多更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去把几十个人组织好,让他们井井有条,还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消化所学的东西……诸如这些方面,PTR都给了我非常多的启发。PTR要求不管课堂上人少人多,课堂氛围都要非常活跃,所以简单的颠球、挥拍等是无法达到我们所需的效果的,现在我会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师生互动,让每个人时刻都能够高效地活动,而非原地等待。
  Q:您加入PTR以后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A:是一直都有机会接触到国际上的大师级网球教练,他们会带来许多当今最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
  Q:谈谈您现在的网球生活?
  A:因为我是大学体育老师,从事网球教学工作,可以说每天都与网球为伴。除了在大学里面带队教学,私下我也是位于松江大学城的上海拉沃尔网球俱乐部的一名会员,这几年里通过打球认识了许多朋友,日子也过得挺快乐的。
  Q:您是上外贸的体育教师,网球在上外贸的发展情况如何?
  A:网球已经走进校园,几乎所有大学也都开设了网球选修课。在上外贸,同学的选课积极性非常高。大学生是引导朝流的先驱,传播新兴文化的重要载体,而网球作为一项非常阳光、时尚的贵族运动,直接使得网球在校园里面非常受欢迎。
  Q:在上外贸有没有建立专门的网球队?
  A:有!之前我们几乎每年都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也在上海市内参加一些大大小小相应级别的赛事,取得过许多非常不错的成绩。
  Q:您如何看待目前国内大学中网球体育教师的现状?
  A:在国内大部高校里,可能是因为好的网球师资非常缺乏,同时大学的网球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所以整个课程的教学确确实实达不到我们所要的效果。他们大多也苦于不堪的现状,如果没有采取更加丰富、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话,教学效果更为差强人意。我希望各大高校的网球教师能努力钻研、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更好地提高学校的大班教学效果,其实也是对学生负责。
  Q:简单介绍一下你所在的拉沃尔网球俱乐部?
  A:这个俱乐部是在松江区比较有名的网球民间团体,集聚了大部分松江的网球爱好者,俱乐部成员有上百个。俱乐部组建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以球会友、强身健体,大家通过网球这个平台结交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Q:作为俱乐部的一员,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A:我希望俱乐部会员及其他更多的网球爱好者都能一直和睦相处,俱乐部也能够顺利地发展下去。之前,我得知这个俱乐部搞过很多免费的网球普及教学,我希望俱乐部能够坚持多做些这样的网球公益活动及普及教学,让这项阳光、时尚的运动在松江地区普及开来,为推广网球运动做出应有的贡献吧!
其他文献
张奔斗  《体坛周报》网球记者从UE到WINNER  一晃竟已五年,当年的创刊酒会,似乎还历历在目。老实说,五年前,我对杂志的前途心存疑惑——都已有两本较为成熟的网球类杂志了,《网俱》又如何能寻觅到别样的风格与生存空间?如今,这种疑虑早已不再,杂志不仅活了下来,且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如果将杂志比作一名网球选手,五年来,我眼见其犯下过不少次非受迫性失误;如今,则是越来越多的直接得分与Ace球。与此
期刊
克里斯特尔斯、罗迪克、费雷罗,当这三位球迷宠儿在2012挥手向职业网球作别时,用时下这段热播的广告词来表述他们与网球的关联再合适不过了:“这不是一段旅程,旅程总有终点,但我们会继续。世界在转,我们也随着改变。当计划消逝,梦成为主宰,无论我去哪里,都有你。我的幸运,我的命运,我的未来,无可替代。”  甜妈新传  曾被誉为比利时甜心的克里斯特尔斯有过两段辉煌的职业生涯:1998-2007年,以及200
期刊
刻板,严肃,不知变通,是德国男人身上最明显的标签……大多数德国男人都喜欢去传承这种制式化的性格,但是,千遍一律下总会生出意外,弗洛里安·梅耶尔就跳出了上述范畴,腼腆而善于卖萌的他,是一辆“非典型德国战车”。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梅耶尔,笔者首先想到了“蹉跎”,无关乎褒贬,纯属感慨。2004年,当年仅21岁的梅耶尔在温布尔登连克科里亚和乔西姆·约翰森等名将闯进男单8强的时候,整个德国都在为他欢呼,
期刊
台北小巨蛋,这座室内舞台曾响起过无数首脍炙人口歌曲的前奏,见证过无数歌坛巨星的激情谢幕。不过在10.27-11.1这一周的时间中,她的耳畔却只听得见“砰砰”的击球声,她的霓裳只为网球而发光发亮。
期刊
很难仅用一个词去清楚地描绘年终总决赛,正如伦敦这座城,多元和包容中,却又透着矛盾与排他。你热爱她,你说,她亲民,在岁末的冬日,她带来暖暖温情:你厌恶她,你说,她徒有其表,英国人骨子里的固执和散漫从未消失;你漠视她,你说,与温布尔登相比,她不过是个舶来品。无论态度几何,有一点毋庸置疑,在那一周,她是网坛当仁不让的焦点。  这一年,英国人可谓过足了网球瘾。在经历了温网和奥运两次草场之旅后,年终,在城市
期刊
成功的赛事离不开赞助商的大力支持,作为连续两届海硕杯的赞助商,CITIZEN十分愿意为台湾网球的推广发展尽一份力,而通过海硕杯这个平台,更多的网球爱好者也记住了CITIZEN。  Q&A  Q=《网球大师俱乐部》杂志  A=谷洋一  Q:CITIZEN为什么会赞助本次台北海硕杯WTA挑战赛呢?  A:其实CITIZEN去年就赞助过海硕杯,今年已经邁入双方合作的第二年。之所以赞助本次比赛原因有三点:
期刊
有人把张凯贞比作“小李娜”,她们进攻型的球风、爽直的个性的确有几分相似。不过若不是亲眼近距离看到凯贞,很难想象她居然这么瘦弱,然而她在场上释放出的小宇宙又是如此具有威力。小小的身躯裡怎会蕴含着如此之大的能量?从凯贞的回答中,我们明白一切都源于不怕失败的坚持。  Q&A  Q=《网球大师俱乐部》杂志  A=张凯贞  Q:你的网球生涯是如何开始的?  A:一开始打网球是受两个哥哥影响。我小时候一个人在
期刊
韩骏铠的语速很快,短短十几分钟的访谈,整理录音后竟然高达5,000字。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24岁的海硕运动创意总监有很多东西想表达,但同时他的逻辑和思维又很清晰,六届海硕杯,他对这项赛事的了解和感情太深,十分渴望把这项全球首站WTA挑战赛介绍给更多人知道。  Q&A  Q=《网球大师俱乐部》杂志  A=韩骏铠  Q:谈一谈台北海硕杯升级為WTA挑战赛背后的过程吧。  A:其实差不多从两、三年前我们
期刊
从本期杂志开始,我们将连续三个月为球友介绍三种不同发球(上旋发球、侧旋发球、平击发球)在技术细节上需要注重的地方,并力邀PTR资深教练和国际考官Louis为大家做技术示范。本期,我们所介绍的是上旋发球,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内容均是针对右手握拍的球友。  1 在发球前的预备动作中,重心应该是放在后脚,前脚可以选择轻微地抬起,帮助随后肩膀的转动。把球放在你的指尖上,抓球的手自然而然地伸直。  2 这是发
期刊
身材高挑的詹皓晴,在众多台湾选手中,格外醒目。她外型亮眼,球风强悍,被台湾媒体封为“台版莎娃”。从小看着教练父亲训练姐姐詹咏然打球,令詹皓晴立志要向姐姐看齐。身为今年台北海硕杯WTA挑战赛女双头号种子,詹皓晴与法国新秀米拉德诺维奇搭档,成功将冠军留在台湾。  Q&A  Q=《网球大师俱乐部》杂志  A=詹皓晴  Q:你最初是如何走上网球之路的?  A:小时候,我在场边看姐姐和爸爸一起训练,觉得很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