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西方生态思想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冲突激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主要论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在实践中的关系、生态经济观、生态社会观。直到今日,它仍然具有巨大的价值,不仅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更成为了我国始终坚持的思想指导方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0-0011-02
“生态”是指存在于地球上的所有动物和植物生产、生活和活动的状态。“生态思想”是人基于对生态结构的理解,在头脑中形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内容。“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力求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的关系中寻找到一种平衡,既使得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又可以使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向标
从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到目前的中央领导集体,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作为建设生态国家的指导思想,不断地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已经变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态思想,指导着不断发展的中国进行生态建设,不断的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维持政策上的平衡与稳定。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指明道路,解决了是要经济还是要环境的发展难题。不仅对刚成立的新中国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而且是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重要思想支撑之一,到现在依旧以其智慧为中国今后的建设指明道路。
2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中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們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我国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生产垃圾及时有效处理的观念,保护好生态环境,改变不良的习惯,建立起对自然的敬畏意识。政府要加强监督,使强力的外部监督与人们的内心环保意识相结合,制定长期有效的措施,使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努力使建设成果惠及几代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自然的承载力,我们身在自然中,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对环境施加影响,全球的生态链条是一个整体,中国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是积极履行全球生态治理的职责,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也应该树立全球生态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中国合理利用资源提供指导
人的数量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而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生活不会越来越艰难,历史证明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我们要积极的发展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回收技术,使能源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对耕地要注意养肥保护,保持土壤肥力;对水资源要合理利用,回收处理;环保不是一个被动的不作为方式,而是一项积极采取能动措施的有目的的改造行为,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技术,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环保,满足发展需求的同时更能促进生态保护,目前中国正积极的推进创新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技术创新通过改革,使得经济与环境保护实现共赢。在发挥能动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尺度,不能脱离环境的真实约束,注重现实发展的情况,对生态建设进行持续而有效的改造。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就变成了唯心主义的观点。那种脱离现实的生产发展,而一味的追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激进思潮是与人类发展相违背的,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对待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
4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中国建立生态整体规划布局提供指引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出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要有统一的大局规划,不能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问题分割开来。城市工业,农村农业,西部内陆,东部沿海各个地区的生态建设内容不一,但是都是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地区制定其相对具体的发展策略,对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耕地资源的保护,过度的城市化肯定会占用土地甚至是耕地资源,因此要协调城市建设与环境的关系,做到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还要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建设要注重提高生产技术,建设集约型环保型的企业,工业发展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是最直接和严重的,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合理适度,不可过度的消耗和掠夺自然资源,在污染物排放上,要对废气废水废物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农村农业建设尤其要加以重视,改善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农民建立起生态保护的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农业,保护资源,减少浪费,使乡村成为美丽家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
5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中国人口控制提供导向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关于社会人口问题上认为,人口数量应该契合社会发展。目前中国正在实行二胎政策,鼓励家庭合理生育,相较于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这也是我国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对人口的控制政策,使人口的增长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又要合理地控制人口数量。人口控制理论不是一味的减少人口,不单纯追求人口负增长率,二胎政策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的措施,将有助于解决中国发展人才储备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我国广大家庭的期望,生育两个孩子将较好的满足现阶段我国家庭对完美家庭建设的愿景。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部分家庭收入水平足以满足养育两个孩子,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调查和研究下,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实行二胎政策的决议,这也是我国结合马克思人口控制设想和具体的国情做出的改变。
6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制度自信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关于生态危机的根源问题上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环境危机的源头,真正的原因是人们对待生态的方式,也即资本主义的掠夺性和唯利性使得自然被破坏,造成了当时的生态危机。而我国在生产建设中始终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从科学发展观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国家的发展方针,也是我国的方针政策,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将会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协调利益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关系。我国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制度有助于听取各方面的呼声,人民憧憬的居住环境是绿色优美的,我国发展的历史任务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较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是能够听取和反应人民的呼声,在生态建设问题上,中国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把生态建设放到国家发展的战略中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关于对生态危机根源的研究表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性,将激励我国始终沿着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7 结 论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一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我国发展过程中不可抛弃的一部分,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重视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世界共同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惠及全人类的伟大事业和工程,中国矢志不渝的推动生态改革与发展建设,实现治理生态的世界化、普及化。这是新时代下我国发展的伟大战略远景,这也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开放、和平、有作为的大国形象。
参考文献
[1]思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0.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5]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1989:26.
[6]邓 强.论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10):23~24.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8.
[8]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
[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1.
[10]陈 智,王立媛.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02):28~33.
[11]贾永灵,黄文江.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传承,2010(33):28~29.
收稿日期:2018-9-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0-0011-02
“生态”是指存在于地球上的所有动物和植物生产、生活和活动的状态。“生态思想”是人基于对生态结构的理解,在头脑中形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内容。“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力求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的关系中寻找到一种平衡,既使得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又可以使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向标
从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到目前的中央领导集体,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作为建设生态国家的指导思想,不断地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已经变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态思想,指导着不断发展的中国进行生态建设,不断的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维持政策上的平衡与稳定。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指明道路,解决了是要经济还是要环境的发展难题。不仅对刚成立的新中国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而且是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重要思想支撑之一,到现在依旧以其智慧为中国今后的建设指明道路。
2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中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們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我国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生产垃圾及时有效处理的观念,保护好生态环境,改变不良的习惯,建立起对自然的敬畏意识。政府要加强监督,使强力的外部监督与人们的内心环保意识相结合,制定长期有效的措施,使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努力使建设成果惠及几代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自然的承载力,我们身在自然中,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对环境施加影响,全球的生态链条是一个整体,中国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是积极履行全球生态治理的职责,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也应该树立全球生态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中国合理利用资源提供指导
人的数量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而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生活不会越来越艰难,历史证明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我们要积极的发展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回收技术,使能源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对耕地要注意养肥保护,保持土壤肥力;对水资源要合理利用,回收处理;环保不是一个被动的不作为方式,而是一项积极采取能动措施的有目的的改造行为,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技术,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环保,满足发展需求的同时更能促进生态保护,目前中国正积极的推进创新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技术创新通过改革,使得经济与环境保护实现共赢。在发挥能动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尺度,不能脱离环境的真实约束,注重现实发展的情况,对生态建设进行持续而有效的改造。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就变成了唯心主义的观点。那种脱离现实的生产发展,而一味的追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激进思潮是与人类发展相违背的,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对待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
4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中国建立生态整体规划布局提供指引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出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要有统一的大局规划,不能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问题分割开来。城市工业,农村农业,西部内陆,东部沿海各个地区的生态建设内容不一,但是都是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地区制定其相对具体的发展策略,对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耕地资源的保护,过度的城市化肯定会占用土地甚至是耕地资源,因此要协调城市建设与环境的关系,做到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还要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建设要注重提高生产技术,建设集约型环保型的企业,工业发展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是最直接和严重的,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合理适度,不可过度的消耗和掠夺自然资源,在污染物排放上,要对废气废水废物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农村农业建设尤其要加以重视,改善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农民建立起生态保护的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农业,保护资源,减少浪费,使乡村成为美丽家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
5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中国人口控制提供导向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关于社会人口问题上认为,人口数量应该契合社会发展。目前中国正在实行二胎政策,鼓励家庭合理生育,相较于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这也是我国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对人口的控制政策,使人口的增长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又要合理地控制人口数量。人口控制理论不是一味的减少人口,不单纯追求人口负增长率,二胎政策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的措施,将有助于解决中国发展人才储备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我国广大家庭的期望,生育两个孩子将较好的满足现阶段我国家庭对完美家庭建设的愿景。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部分家庭收入水平足以满足养育两个孩子,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调查和研究下,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实行二胎政策的决议,这也是我国结合马克思人口控制设想和具体的国情做出的改变。
6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制度自信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关于生态危机的根源问题上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环境危机的源头,真正的原因是人们对待生态的方式,也即资本主义的掠夺性和唯利性使得自然被破坏,造成了当时的生态危机。而我国在生产建设中始终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从科学发展观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国家的发展方针,也是我国的方针政策,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将会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协调利益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关系。我国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制度有助于听取各方面的呼声,人民憧憬的居住环境是绿色优美的,我国发展的历史任务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较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是能够听取和反应人民的呼声,在生态建设问题上,中国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把生态建设放到国家发展的战略中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关于对生态危机根源的研究表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性,将激励我国始终沿着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7 结 论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一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我国发展过程中不可抛弃的一部分,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重视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世界共同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惠及全人类的伟大事业和工程,中国矢志不渝的推动生态改革与发展建设,实现治理生态的世界化、普及化。这是新时代下我国发展的伟大战略远景,这也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开放、和平、有作为的大国形象。
参考文献
[1]思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0.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5]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1989:26.
[6]邓 强.论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10):23~24.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8.
[8]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
[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1.
[10]陈 智,王立媛.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02):28~33.
[11]贾永灵,黄文江.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传承,2010(33):28~29.
收稿日期:20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