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战力榜新鲜出炉 擒住死神的弯刀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ra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大力弘扬“宝来精神”,培育一批警界公认、社会尊重的公安楷模,进一步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由市公安局、首都文明办和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7“北京榜样·最美警察”主题活动已正式启动。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从基层单位层层举荐,广泛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出一批群众信得过、业绩过得硬、社会叫得响、自身立得住,取得突出成绩、体现首都公安特色、具有时代特征的警察榜样人物。活动已组建评选委员会,每月评选出4至5名“最美警察”上榜人物,广大群众可以在“正警事儿”微信平台留言,以“姓名+单位+事迹简述”的形式,举荐身边您认可的“最美警察”候选人。
  近期,“最美”战力榜新鲜出炉,活动评审会通过对候选对象进行全面考量,综合评比后,竞选出了上榜人物,本刊将陆续刊登他们的事迹,本期刊登首都特警拆弹专家闫群。
  闫群 简历
  1976年4月出生,1994年4月参加公安工作,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五支队排爆大队副大队长。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局级荣誉称号1次、总队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次,个人嘉奖7次。
  对于首都人民来说,排爆工作既遥远陌生又神秘莫测。排爆工作简言之就是检查、甄别、排除爆炸物品。绝大多数市民都只在电影中看到过排爆过程——英雄无畏的男主角在炸弹即将爆炸的那一瞬间,满头大汗、沉着冷静、小心翼翼地排除炸弹,场面惊心动魄、紧张刺激、扣人心弦、耐人寻味。而现实生活中的排爆工作却不是一部写好的剧本,危险往往幻化于无形,谁都无法预知,炸弹一旦爆炸,支离破碎、满地狼藉……后果不堪设想!任何人在爆炸死神的面前都显得格外渺小,避之不及。但在北京市公安局却有一支敢于直面死神弯刀,迎面而上与之搏斗并在生死之间握住死神刀柄的队伍,这就是反恐怖和特警总队防爆安检支队排爆大队。作为全国第一支、北京唯一一支防排爆专业队伍的副大队长闫群,他参加工作23年来始终用忠诚做笔,责任为墨,在首都的排爆岗位上书写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华美篇章,他27次直面死神的弯刀,次次都成功地锁住了死神砍向人民群众的弯刀刀柄。
  直面死神无敌斗士
  每次当人民群众受到爆炸威胁的那一刻,闫群都忘记恐惧,忘记个人安危,穿上重达35公斤的排爆服,坚定地向爆炸物走去,勇敢地接受“死神”的挑战……从警以来,闫群同志始终战斗在排爆安检一线,先后参与处置各类涉爆现场200余次,成功手工拆除可疑爆炸装置27枚,有力确保了首都的安定祥和。很多人问闫群:当你面对炸弹时,你不害怕吗?闫群总说:“当接到警情时,说实话还真没想太多,就想着赶快处置可疑爆炸装置,把群众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又有人问:从事这么危险的职业,想没想过家人的担心?他说:“家人担心肯定是有的,每当成功处置完现场,看到群众满意的笑容时就觉得一切都值了。現在家人也特别理解我所从事的工作。”有人问闫群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闫群说:“排爆大队有一个传统,每当主排手穿上排爆服走向可疑爆炸物前,都要拍一张照片,以防不测。当我老了退休的时候,翻开排爆大队历年来拍的全家福相册,看到里面的兄弟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涉爆现场处置中伤亡,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和愿望。”闫群同志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圆满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巨的任务,排爆队员都称他为“死神面前的无敌斗士”。
  南征北战凯歌高旋
  排爆大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排爆队员要承担更多、付出更多。多年来,闫群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防爆永远要高于排爆。所以,只要有安保任务,他总是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细致入微地检查每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尽最大可能消除安全隐患,使犯罪分子无机可乘。多年来,他先后圆满完成奥运会等多项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同时,应公安部要求,先后代表北京市公安局参加了支援上海APEC和世博会、杭州G20峰会、广州亚运会等安保活动,为当地警方提供防爆安检技术支持,受到了国内同行的一致好评。
  诲人不倦授人以渔
  作为单位教育训练骨干,在培训工作中,他从实战需求出发,创新教学模式,提出“菜单式教学法”。规范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培训标准,明确考核办法,以最新案例开展针对性教学,一改传统枯燥乏味的灌输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现场实战操作,从对防爆安检基础知识、人身安检技能、X光机图像识别技能和车辆安检四个科目进行培训,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学员们都纷纷表示:跟着闫教官学习,与其说是上课,更像是一场真实的战斗,丰富、精彩、刺激!真是受益匪浅,受到了培训学员的高度好评。先后对局内民警进行专业培训77批次5500余人,对外省市排爆同行进行专业培训36批次260余人;对保安员、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95批次12万余人;对沙特、吉尔吉斯斯坦、斐济、印度尼西亚等7国外警排爆技能培训38次100余八次。
  孜孜以求不断创新
  为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他先后组织完成排爆器材深度研发专题成果9项,并在全国予以推广。同时,还及时收集国内外相关爆炸信息、最新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掌握先进爆炸装置的组装原理、发火机理、拆除方法,为北京乃至全国提供了相对应的处置支持。参与编写了防爆安检专业教材《安检与排爆》课本,为此领域今后的业务培训提供了教学蓝本。同时,作为从事防爆安检领域的新生骨干力景,先后在防爆安检专业杂志发表专业文章5篇;参与拍摄多部教学视频,为全国从事防爆安检工作人员提供了专业规范和标准。
其他文献
实力戏骨王刚多年后再战喜剧,与女星于明加结成老夫少妻的《吾儿可教》将于8月27日登陆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该剧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视影视制作、上海文广影视集团、大唐辉煌等单位联合出品。《吾儿可教》被称作中国版的《摩登家庭》,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高质景家庭喜剧,该剧幕后会集了众多业内精英,制片人刘娟曾打造过《我的父亲是板凳》、《漂亮女人》、《地道英雄》等大热剧集。而该剧导演綦小卉堪称最
期刊
本文作者是三毛的父亲,该文写于三毛回到台湾定居后的一段时间。再有名的作家,也就是父亲眼中的“老二”。父爱拳拳,尽在其中……毛的父亲陈嗣庆,是一位律师,勤奋、努力、谦卑、正直。他虽然不看三毛的作品,但却非常了解自己的女儿。对于三毛主动离世,陈嗣庆认为: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她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父爱拳拳,尽在其中。  “老二跟其他孩子有些不一样”  我的女儿陈平本来
期刊
【编辑推荐理由】  大概在两年前,我与陈燕有过一面之缘。当时,我是作为媒体评委参与录制了央视的节目《挑战不可能》,陈燕则是晋级总决赛的一名选手。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她是一名盲人调琴师,因惠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失明遭父母抛弃,被姥姥捡回到北京抚养成人。录制现场,陈燕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和导盲犬珍妮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通过这次采访,让我对陈燕加深了了解,也让我对导盲犬有了新的认识。  在《挑战不可
期刊
近年来,大多数的家庭剧主要是围绕着婆媳间或夫妻间纷繁复杂的矛盾关系展开故事,年轻人忙着谈恋爱,婆婆媳妇忙着开战,父亲这一角色类型一直处于绿叶地位,难有突破。韩童生却凭借《大丈夫》、《小丈夫》、《虎妈猫爸》等多部优秀作品中出挑的演技,开创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为中国家庭剧中的父亲形象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表演模式。正在北京卫视热播的《我的老爸是奇葩》用轻喜剧的基调讲述了以常宝童为首的一家四口酸甜苦辣的
期刊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著名作家。他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代表作有《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等。  不久,我又读到了余华发在《收获》上的《世事如烟》。我感觉,《世事如烟》明显是他在阅读古代笔记小说的背景下,对自己的又一次超越。  这个中篇中的角色都是用数字和其他符号命名的:7一病不起,算命先生说他是被儿子克的,只有离开儿子,病才能好。接生婆的儿子是司机,司机梦见轧了灰衣女人,
期刊
舒建新,山东省青州市人,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普洱市人民政府文化顾问。  1982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美术系。1983年调入扬州日报。1986年调入扬州国画院。1994年调入中国画研究院,1995年任院长助理。2005年任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院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07年-2010年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挂职,任政府副州长。2012年8月-2
期刊
她把《黄河怨》演唱到极致,至今无人超越。她在1957年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了歌唱比赛的金奖。她高徒众多,如今90高龄仍在培养歌剧人才。  进入人生的第90个年头,郭淑珍仍不知疲倦地奔走于琴房与剧场之间,年龄对她来说似乎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在北京鲍家街43号院的中央音乐学院校园里,这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每周要给7个本科生上两个下午的课,下半年要去至少6个国家和地区当声乐比赛的评委或交流访问。  比
期刊
警察戏或日公安题材电视剧曾有过辉煌时期,笔者16年前采访北京国际电视周、四川电视节时,就曾有业内人士“惊呼”:警察戏将占据荧屏“半壁江山”,其后几年,警察戏的产销热度不减……其中不乏上乘之作,对打击犯罪、鞭挞丑恶、伸张正义、宣传法制,展示公安干警的智勇双全,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社会意义。然而有些作品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细节失真、公式化严重、缺乏生活、局部“跑偏”、不当“渲染”等等。近
期刊
从电影《孙中山》开始,丁荫楠导演一直都在拍人物传记类的电影,《周恩来》《邓小平》《鲁迅》皆出自他手。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那份浓浓的伟人情结。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丁荫楠在事业上终究成就了自己,家庭却无暇顾及,如今他希望这40多年的累积能够给从事导演的儿子一些帮助。尽管时代已经变了,
期刊
14年前,她被确诊为乳腺癌,先后做过5次大手术、6次放化疗,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幸运的是,在丈夫的关爱与呵护下,她一点点摆脱了死神的威胁,并在创建了+“抗痛部落”……  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泽雅山半山腰上,有一栋民宿。这里住的全是乳腺癌患者,有30幾个人,平均年龄40多岁,除来自温州本地的,还有从吉林、重庆、辽宁、福建等地过来的。这栋民宿的主人是一位50多岁、梳着一头齐耳短发的干练女人。她叫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