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语文海量阅读活动,能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因此,在语文海量阅读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的海量阅读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重视海量阅读后的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海量阅读;引导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海量阅读的实践意义
首先,從课外海量阅读的内容来看,海量阅读的内容涉及及其广泛,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文化知识,还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文化等知识。学生在海量阅读中能够得到多角度、多方位的提升。其次,从海量阅读的方式来看,课外海量阅读相对于课内阅读来说,阅读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课内阅读主要以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为主,其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有限。而学生在海量阅读采取的方式就非常多样、灵活。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的任何地方进行阅读,可以是家、图书馆、文化宫等等。其阅读媒介也是多方面的,包括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等。最后,从课外海量阅读的兴趣来看,课内阅读的材料是根据课程标准设置的统一的、不可选择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选择并没有从学生阅读兴趣的角度出发,因此学生会存在倦怠、不感兴趣的情况。而海量阅读则是一个广阔的大世界,其中包含着各式各样的图书,学生具有选择的权利,根据个人特点和喜好,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学生对阅读更加积极主动,并能够投入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小学生语文海量阅读引导路径
1、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对于阅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促使学生在兴趣的动力作用下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形成自觉性与主动性。因而,教师在阅读指导中,亦不可忽视兴趣培养的效力,在此期间,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兴趣的培养激发指导,以促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加积极主动。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则可借助于课堂文本的教学进行渗透培养。
例如,在《金字塔》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放映关于金字塔相关的图片,讲解相关传说,这样,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以及教师绘声绘色的故事讲授中,逐渐提升对于金字塔的好奇心。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如“你们知道金字塔的有多大吗?它是怎样建成的?金字塔的大小全都一样吗?最大的有多大?除了老师刚讲述的故事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吗?”等等。如此一来,学生的好奇心则被充分调动,诱使其主动阅读教材文本,搜集相应的资料展开阅读学习。再如在四年级《女娲补天》中,则可播放相应的动画片,引导学生在思考与想象中了解更多关于神话的传说,如“你认为人类是怎么发展而来的?除了这个故事之外,还有哪些神话故事说明了人类的发展?”在调动学生探索欲与好奇心的基础上,使其阅读兴趣得以被充分调动。亦能够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展中,有效实现课堂内外的延伸,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以良好的指导。
2、合理安排时间
充足的阅读时间是课外海量阅读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中,则需注重阅读时间及空间的营造,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下具备充足的时间及空间进行阅读,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至阅读文本当中,从而提升阅读的质量及成效。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自习课进行课外阅读,或者在每周下午学习负担相对轻松的日子,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课外阅读活动,并定期维持,以营造具有长期性的浓郁课外阅读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充分的时间里进行阅读。而针对小学生缺乏主动阅读的意识与动力的问题,教师则可据此为学生设定“强硬”的阅读任务,以引导并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意识。例如教师可依据新课标的阅读要求,以及课文中提及的相应书目推荐给学生,以此为学生“必须”阅读的内容,进而设计具体的阅读任务,要求其如期完成任务要求。
例如,在五年级四大名著学习完毕之后,教师则可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名著读本,进而依据读本篇幅的长短,为学生设计并安排阅读的期限及任务,如一个月读完儿童版《西游记》,要求其进一步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每天、每周分别阅读多少内容,阅读每个章节或是计划每周写下当期的阅读感想,记录阅读笔记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渐融入课外阅读的活动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依据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计划调整,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此期间有效进行课外阅读,高效率地完成阅读任务及要求。
3、优化评价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要求是“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在拓展海量阅读中,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始终坚持学生评价为主体、弱化纸笔、多展示不定优劣等原则,指向学生阅读数量、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态度的科学评价,从最大限度激励学生的海量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阅读的兴趣,那么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1)过程性评价
海量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的动态评价,弱化学生海量阅读的目的性淡化对结果的评价,以长期日积月累的习惯为主。阅读记录表,指向阅读数量内容的评价,保证课外学生每天阅读的时间和每天独立运用阅读方法的强度。另外,及时根据每日量和每人积累的读书笔记,也让每位学生在自我记录中,直观感受到自己在海量阅读之路上的成长,从而养成习惯获得一种成就感。
(2)激励性评价
指向阅读兴趣的评价,直观的展示即评价,能带给学生海量阅读持续的动力。在每月的主题读书分享会上,教师先明确主题和内容,然后学生围绕主题选择相关文章、书籍进行阅读体验,最后会根据选择的文章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伴,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在班级展示。那么,有的学生喜欢绘画,用绘画展示,有的学生喜欢表演,就用表演展示......在教室的这个舞台上,他们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表达着对作品的理解。同时通过班级民意评选出“最具表现奖”、“最佳编排奖”、“最浓文艺奖”等等,让每一个参加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在每一次过程和掌声中深深享受着海量阅读带给自己、班级生活的快乐,也提升了阅读文化素养。
(3)分层性评价
海量阅读的评价,也要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经全班献计献策,民意投票决策出了“爱书达人”和“书香学生”两类荣誉称号,同时对评选资格进行了讨论,制定出了相应的当选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和态度的指引。同时集满十张“爱书达人”的称号卡就可以成为书香学生,每种荣誉不设人数限制。分层性评价,让每个孩子都能够着海量阅读的果实。他们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评价和反思,这是比教师、家长评价来得更难能可贵,更反作用于阅读质量的提升。
4、重视读后反思改进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课外阅读是否补足了“营养”,是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阅读空间,是否需要按照指定的方向进行阅读,都需要进行反思。只有不断进行反思,才能提高课外阅读效果,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为此,教师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调查、了解,对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改进,不断补充一些“营养成分”,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结语
开展海量阅读活动,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使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获得真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石妮. 在小学阶段让海量阅读走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J]. 时代教育,2018(10):153.
[2] 万里. 探究小学生海量阅读的有效途径[J]. 明日,2018(14):231.
关键词:小学语文;海量阅读;引导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海量阅读的实践意义
首先,從课外海量阅读的内容来看,海量阅读的内容涉及及其广泛,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文化知识,还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文化等知识。学生在海量阅读中能够得到多角度、多方位的提升。其次,从海量阅读的方式来看,课外海量阅读相对于课内阅读来说,阅读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课内阅读主要以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为主,其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有限。而学生在海量阅读采取的方式就非常多样、灵活。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的任何地方进行阅读,可以是家、图书馆、文化宫等等。其阅读媒介也是多方面的,包括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等。最后,从课外海量阅读的兴趣来看,课内阅读的材料是根据课程标准设置的统一的、不可选择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选择并没有从学生阅读兴趣的角度出发,因此学生会存在倦怠、不感兴趣的情况。而海量阅读则是一个广阔的大世界,其中包含着各式各样的图书,学生具有选择的权利,根据个人特点和喜好,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学生对阅读更加积极主动,并能够投入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小学生语文海量阅读引导路径
1、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对于阅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促使学生在兴趣的动力作用下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形成自觉性与主动性。因而,教师在阅读指导中,亦不可忽视兴趣培养的效力,在此期间,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兴趣的培养激发指导,以促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加积极主动。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则可借助于课堂文本的教学进行渗透培养。
例如,在《金字塔》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放映关于金字塔相关的图片,讲解相关传说,这样,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以及教师绘声绘色的故事讲授中,逐渐提升对于金字塔的好奇心。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如“你们知道金字塔的有多大吗?它是怎样建成的?金字塔的大小全都一样吗?最大的有多大?除了老师刚讲述的故事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吗?”等等。如此一来,学生的好奇心则被充分调动,诱使其主动阅读教材文本,搜集相应的资料展开阅读学习。再如在四年级《女娲补天》中,则可播放相应的动画片,引导学生在思考与想象中了解更多关于神话的传说,如“你认为人类是怎么发展而来的?除了这个故事之外,还有哪些神话故事说明了人类的发展?”在调动学生探索欲与好奇心的基础上,使其阅读兴趣得以被充分调动。亦能够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展中,有效实现课堂内外的延伸,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以良好的指导。
2、合理安排时间
充足的阅读时间是课外海量阅读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中,则需注重阅读时间及空间的营造,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下具备充足的时间及空间进行阅读,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至阅读文本当中,从而提升阅读的质量及成效。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自习课进行课外阅读,或者在每周下午学习负担相对轻松的日子,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课外阅读活动,并定期维持,以营造具有长期性的浓郁课外阅读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充分的时间里进行阅读。而针对小学生缺乏主动阅读的意识与动力的问题,教师则可据此为学生设定“强硬”的阅读任务,以引导并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意识。例如教师可依据新课标的阅读要求,以及课文中提及的相应书目推荐给学生,以此为学生“必须”阅读的内容,进而设计具体的阅读任务,要求其如期完成任务要求。
例如,在五年级四大名著学习完毕之后,教师则可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名著读本,进而依据读本篇幅的长短,为学生设计并安排阅读的期限及任务,如一个月读完儿童版《西游记》,要求其进一步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每天、每周分别阅读多少内容,阅读每个章节或是计划每周写下当期的阅读感想,记录阅读笔记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渐融入课外阅读的活动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依据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计划调整,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此期间有效进行课外阅读,高效率地完成阅读任务及要求。
3、优化评价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要求是“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在拓展海量阅读中,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始终坚持学生评价为主体、弱化纸笔、多展示不定优劣等原则,指向学生阅读数量、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态度的科学评价,从最大限度激励学生的海量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阅读的兴趣,那么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1)过程性评价
海量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的动态评价,弱化学生海量阅读的目的性淡化对结果的评价,以长期日积月累的习惯为主。阅读记录表,指向阅读数量内容的评价,保证课外学生每天阅读的时间和每天独立运用阅读方法的强度。另外,及时根据每日量和每人积累的读书笔记,也让每位学生在自我记录中,直观感受到自己在海量阅读之路上的成长,从而养成习惯获得一种成就感。
(2)激励性评价
指向阅读兴趣的评价,直观的展示即评价,能带给学生海量阅读持续的动力。在每月的主题读书分享会上,教师先明确主题和内容,然后学生围绕主题选择相关文章、书籍进行阅读体验,最后会根据选择的文章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伴,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在班级展示。那么,有的学生喜欢绘画,用绘画展示,有的学生喜欢表演,就用表演展示......在教室的这个舞台上,他们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表达着对作品的理解。同时通过班级民意评选出“最具表现奖”、“最佳编排奖”、“最浓文艺奖”等等,让每一个参加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在每一次过程和掌声中深深享受着海量阅读带给自己、班级生活的快乐,也提升了阅读文化素养。
(3)分层性评价
海量阅读的评价,也要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经全班献计献策,民意投票决策出了“爱书达人”和“书香学生”两类荣誉称号,同时对评选资格进行了讨论,制定出了相应的当选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和态度的指引。同时集满十张“爱书达人”的称号卡就可以成为书香学生,每种荣誉不设人数限制。分层性评价,让每个孩子都能够着海量阅读的果实。他们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评价和反思,这是比教师、家长评价来得更难能可贵,更反作用于阅读质量的提升。
4、重视读后反思改进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课外阅读是否补足了“营养”,是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阅读空间,是否需要按照指定的方向进行阅读,都需要进行反思。只有不断进行反思,才能提高课外阅读效果,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为此,教师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调查、了解,对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改进,不断补充一些“营养成分”,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结语
开展海量阅读活动,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使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获得真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石妮. 在小学阶段让海量阅读走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J]. 时代教育,2018(10):153.
[2] 万里. 探究小学生海量阅读的有效途径[J]. 明日,2018(1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