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和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题”纲挈领,激趣导向
笔者以为,要想向课堂要质量,上课伊始就得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平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注重从题目入手,抓住“题眼”,让学生产生悬念,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
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手拿一段爬山虎说:“同学们,人有脚,许多动物有脚,这爬山虎是植物,它也有脚,它的脚究竟是怎样的?”面对着实物,学生都睁大双眼,愿意把所看到的爬山虎的脚的样子说给大家听。随后,老师让同学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述的。于是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寻找相关的内容,他们渴求了解知识的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又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一位老师故意把课题中的“游”写成“画”字,一些细心的孩子看到了,就急于提醒老师写错了。我故作惊讶之态说:“鱼儿离不开水,哪能‘游’到了纸上呢?”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也正是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解开悬念的渴望开始认真地研读起了课文。
当然,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题目,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但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执着探索。在探索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开发。曾记得一专家就此举过一个实例,很多老师在执教写景的课文前,都会有一段大同小异的开场白,以此来导入新课。比如:
师: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都去过哪里呀?
生:我去过上海。
生:我去过桂林。
……
师:你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五彩池》看一看。
说实话,这些都是“废话”,耗时无效。教师应在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多加思考,把谈话变成一次语言训练,教孩子如何运用语言,如何表达得更生动、更精彩,使之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如:
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跟大家说说,你都去过什么地方?
生:我去过上海。
师:你能在“上海”前面加上一个词吗?
生:我去过繁华的城市上海。
师:瞧,添上一个词,就把特点说出来了。
生:我去过风景如画的桂林。
师:好,把“风景如画”换一个词,会说吗?
生:我去过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
师:你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旅游也能增长学问呢!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领略一下神奇的《五彩池》好吗?
同样是引题谈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同时,摒弃一些无效“废话”,关注学生语言训练,这样的“题”纲挈领,激趣导向,也就促成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读”当一面,调动情感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时,引导激情朗读则是最佳方法了。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以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导学、情趣共生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按照新课标要求,每课都重视朗读练习,研究朗读艺术,以高超的朗读技能驾驭教材,也是充分化解课文内涵、激发学习语文的有效手段之一。
例如: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我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课文的精彩片段,教师先配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比朗读,体会塞特凯斯达瀑布昔日的壮观和如今的奄奄一息。学生在朗读实践中入境,读中悟情,读中激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读中想,想中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深化了他们的情感,以至于学生从内心强烈发出了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呼喊!这样,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学习激情被调动起来了,达到了入境动情,之后与作者的认识才能达到和谐统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过程。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尊严》一文时,先让学生感知杰克逊大叔和年轻人的情感变化,感受年轻人既虚弱又坚定的语气是因为什么,年轻人为什么不肯吃东西,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后,基本上都能体会出文中人物的情感脉络。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活动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让课堂成为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生动的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成果。这样,通过加强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体验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旁敲侧“激”,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还要懂得激励学生,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
如:“你这个词用得太妙了!”“你懂得的比老师还多!”“老师读得不如你呢!”相信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后是多么开心,又会有多少学生也在争抢表现的机会得到老师的赏识呢!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会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专家指出:考查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所以说,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自始至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自己与学生、与课标一同成长。
(责任编辑:符 洁)
一、“题”纲挈领,激趣导向
笔者以为,要想向课堂要质量,上课伊始就得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平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注重从题目入手,抓住“题眼”,让学生产生悬念,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
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手拿一段爬山虎说:“同学们,人有脚,许多动物有脚,这爬山虎是植物,它也有脚,它的脚究竟是怎样的?”面对着实物,学生都睁大双眼,愿意把所看到的爬山虎的脚的样子说给大家听。随后,老师让同学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述的。于是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寻找相关的内容,他们渴求了解知识的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又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一位老师故意把课题中的“游”写成“画”字,一些细心的孩子看到了,就急于提醒老师写错了。我故作惊讶之态说:“鱼儿离不开水,哪能‘游’到了纸上呢?”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也正是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解开悬念的渴望开始认真地研读起了课文。
当然,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题目,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但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执着探索。在探索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开发。曾记得一专家就此举过一个实例,很多老师在执教写景的课文前,都会有一段大同小异的开场白,以此来导入新课。比如:
师: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都去过哪里呀?
生:我去过上海。
生:我去过桂林。
……
师:你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五彩池》看一看。
说实话,这些都是“废话”,耗时无效。教师应在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多加思考,把谈话变成一次语言训练,教孩子如何运用语言,如何表达得更生动、更精彩,使之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如:
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跟大家说说,你都去过什么地方?
生:我去过上海。
师:你能在“上海”前面加上一个词吗?
生:我去过繁华的城市上海。
师:瞧,添上一个词,就把特点说出来了。
生:我去过风景如画的桂林。
师:好,把“风景如画”换一个词,会说吗?
生:我去过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
师:你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旅游也能增长学问呢!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领略一下神奇的《五彩池》好吗?
同样是引题谈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同时,摒弃一些无效“废话”,关注学生语言训练,这样的“题”纲挈领,激趣导向,也就促成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读”当一面,调动情感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时,引导激情朗读则是最佳方法了。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以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导学、情趣共生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按照新课标要求,每课都重视朗读练习,研究朗读艺术,以高超的朗读技能驾驭教材,也是充分化解课文内涵、激发学习语文的有效手段之一。
例如: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我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课文的精彩片段,教师先配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比朗读,体会塞特凯斯达瀑布昔日的壮观和如今的奄奄一息。学生在朗读实践中入境,读中悟情,读中激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读中想,想中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深化了他们的情感,以至于学生从内心强烈发出了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呼喊!这样,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学习激情被调动起来了,达到了入境动情,之后与作者的认识才能达到和谐统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过程。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尊严》一文时,先让学生感知杰克逊大叔和年轻人的情感变化,感受年轻人既虚弱又坚定的语气是因为什么,年轻人为什么不肯吃东西,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后,基本上都能体会出文中人物的情感脉络。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活动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让课堂成为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生动的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成果。这样,通过加强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体验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旁敲侧“激”,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还要懂得激励学生,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
如:“你这个词用得太妙了!”“你懂得的比老师还多!”“老师读得不如你呢!”相信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后是多么开心,又会有多少学生也在争抢表现的机会得到老师的赏识呢!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会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专家指出:考查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所以说,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自始至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自己与学生、与课标一同成长。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