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赋能乡村建设的实践价值与启示——以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为例

来源 :创意设计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pop1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全面脱贫的2021年,回顾过去,多种形式协同开展的乡村建设已经在脱贫攻坚中体现出其作用.重塑乡村文化价值,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是振兴乡村的重点.以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为例,从多学科视角研究分析艺术节推动乡村建设的经验与范式,以期探索修复乡村文化观念、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创建优势文化产业的参考路径.通过艺术节创立乡村文化品牌将会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新时代语境下振兴乡村的必要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兴起的一股艺术设计潮流,“装饰艺术运动”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股席卷全球的世界性流行时尚。当以法国及美国为首的“装饰艺术运动”在西方因经济萧条而正行衰落之时,该潮流在中国却仍然十分兴盛。这一潮流不但对建筑设计大有影响,而且扩散至家具、雕刻、绘画、招贴、服装、陶瓷、玻璃器皿及珠宝首饰设计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上海作为其时“装饰艺术运动”在中国的流行中心,至今仍保留着
摘 要 新零售是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交通工具的能源补给亦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行为。将“新零售”模式深入加油站服务,促进加油行业转型和发展。通过 GEIST 因素分析法与 Kano 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并基于现有加油站发展的现状分析其不足。最后提出并构建环境与用户需求共同作用的新零售模式下“多途径、多层次、全过程”的能源补给服务系统,为未来“新零售”模式下加油站服务设计提供新的思考和启示。
[摘 要] 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农民参与能力是维护农民环境权益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农民有效参与农村治理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文章通过分析农民参与能力结构,从制度、组织、文化、意识和渠道五个维度探讨农民参与能力提升的主要瓶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可从健全公众参与激励制度、支持农村环保组织发展、培育农村参与型治理文化、提高农民环境主体意识、发挥新媒体渠道优势等方面提升农民参与
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和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成本粘性普遍存在于不同国家、行业的成本项目中,需要在实践中关注其变动规律及产生的经济后果.选择我国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对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进行新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成本粘性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增强成本粘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管理层持股减弱成本粘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从企业层面而言,需要完善成本控制和治理体系,约束管理者行为和自利动机,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从
摘 要 现代人类可通过各种人造符号进行信息地传递与总结,这也是人类理解掌握已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由于文明的累加和丰富,符号的意义随之不断进行更新和添加,新的符号也层出不穷。从电子时代初期的设计语言入手,立足时代、造型与概念化的角度分析如今早已被科技和市场淘汰的早期电视,其造型于技术变迁颇巨的今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符号概念领域内依旧拥有深远的影响。以现代标志为切入点,基于其造型、功能与概念的角
摘 要 无论是世界设计组织命名的“世界设计之都”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这些城市本身就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伴随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同城市的产业模式与分工也会遭遇冲击乃至重组。在这一背景下,通过设计政策打造新的产业模式、构建新的城市及国家形象显得至关重要。从当下的“设计之都”的评选,可以看到不同城市设计政策制定的社会转型的背景、设计政策的宏观勾画等特点及设计政策
进入新时代,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人民的美好生活期望值日渐提高,对乡村生活环境整洁度有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建设美丽乡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由于各方行动主体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侧重点不同,导致农村社会仍然存在一些矛盾没有解决。乡镇政府部门作为责任主体,在应对上述矛盾变化时也会依势而变,进而在落实上级指令和政策规定时往往采取理性化思维模式,呈现出多重行政样态。乡镇政府环境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既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及风貌特色的空间载体,又是体现城市空间品质及活力特色的重要场所.历史文化街区常面临着保护与更新同步规划的问题,公共艺术的专项规划可为传统历史街区提高街区空间品质,激发街区文化活力.立足服务设计的视域,以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艺术为例,对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艺术规划中人、行动、目的 、场景、媒介等要素进行分析与整合,为公共艺术系统设计提供新颖视角,使公共艺术为社会公众和旅游者提供更愉悦的游憩体验.
摘 要 四川省古镇旅游业凭借其建筑特点和特有文化迅速在国内掀起一股旅游新风潮,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游客体验好感度较差等问题,由此展开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古镇旅游路径研究。将服务设计理念融入古镇旅游开发,从古镇和游客的实际需求角度切入,构建面向家庭单位群体的古镇旅游服务框架。根据古镇旅游地和家庭单位群体的构成要素特征形成两条发展主线,并在两者的沟通渠道中体现服务设计理念。构建古镇旅游发展路径可有效提升
[摘 要]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和协同发展带来契机,保持能源、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对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的区域经济布局至关重要,对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打造珠江—西江绿色生态走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9年珠江—西江经济带11个城市能源-经济-环境的发展度、协调度、耦合度及2005—2019年珠江—西江经济带3E系统时空演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