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征程一路歌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f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次上高原搞保障虽然是几年前的事了,可现在想起那段经历来还是历历在目。上高原,最辛苦的还数咱保障兵。汽车兵辛苦,要克服一路缺氧谨慎驾驶,将人员和物资安全无误地送达目的地;修理兵辛苦,一路要将车辆和各类机械装备“护送”到演兵场。那年,那月,在路上的经历,令我今生永难忘怀。
  “嘀……嘀……”200多台铁骑鸣着喇叭,开出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南大门。雄师征战昆仑“集结号”在这一刻吹响。
  那是2008年8月7日清晨,在师参谋长谢增刚雄师出征动员完毕后雄师出征了。透过车窗玻璃,笔者看到这样一幕——和大部队一起出征的3位以及在家留守的6名师常委,一个不落地站在雄师大门口,为通过大门的每辆装备车辆,都郑重敬一个送行的军礼。这是每次雄师部队大型装备出征首长们必做的一件事,以期战友凯旋。就这样,为期两个多月的征战高原行动在首长们的军礼和战友们的威风锣鼓声中踏上了征程。
  军礼伴着战友们的祝福锣鼓,送战友出征。车行高原路,7天7夜。保障兵在路上“坚守”,是他们的精心、尽心和辛苦,换来了高原行官兵们顺利到达。
  车行在高原路上,官兵们没有刚开始的那股兴奋劲,伴随他们的只有越来越强烈的高原反应,头晕伴随着浑身酥软,脸色逐渐变得发青,嘴唇也慢慢开始发紫,渐渐的驾驶员们顶着高原反应带我们来到了3150米的库地达坂。
  上山容易下山难。第一次险情也随之而来。路面向山涧倾斜,转弯时,我坐的运输车左后轮居然翘了起来,离地大约有一两厘米,我禁不住惊叫了一声,下意识地向驾驶员那侧倾斜坐了一下,下意识的去“找平衡”。
  天公作美,有惊无险,让我感受了上高原的第一次“心跳加速”。高原路难行,这只是我的“道听途说”。看着前面突遇的车祸:一辆地方拖挂车侧翻在公路一侧,把我们的车队死死地堵在了路上,货车驾驶室被挤扁贴在了座位上。好在工兵营装备及时赶到,将车辆拖开,我们才可以通行。上高原,驾驶员一刻都容不得马虎,我们车上的2名驾驶员,交换着休息和驾驶。没过1小时,两起车祸,一辆车侧翻,另两辆车由于追尾而挡在了悬崖边……驾驶员紧绷神经缓缓向前驶去。
  稍加留心,你都能在一路上看到这样的警示牌:“滚石路段,请勿停留”“车行高原上,一路要当心”“事故多发路段,请减速缓行”……
  车行第4天,我们到了海拔4640多米的麻扎达坂。在交叉路口,一辆高原施工的翻斗车突然从对面向我们冲了过来,与笔者搭乘的车擦肩而过。由于惊慌,猛一用力,“咔!”的一声,把车窗边的安全扶手给拽掉了。吓得一声冷汗。驾驶员刘宝川再次安慰我:“不用怕,只管系好安全带,有我在放心好了!”本来就有高原反应的我脸变得更加黑青,通过观后镜,看到自己被吓得发紫的脸。
  主驾驶王忠伟看到我神情紧张,就和我搭讪,开起了玩笑:“在一次上山时,一个‘90’后小兵见自己前面的车轮是悬空的,吓得死死拽住车拉手不放。带车干部笑着告诉他:没事的,心情放松点!把生命交给驾驶员好了。假若车真的掉下去了,即使你拽得再紧也无济于事——‘车下悬崖’,就连螺丝钉也会摔变形!”
  虽然这个“笑话”一点儿也不好笑,但笔者还是笑了,那确实是被吓笑的。
  车行第6天午后,我们踏上了以黑色石头而得名的海拔4900米高的黑卡达坂。这里山高陡峭,巍峨入云,路段弯道颇多,驾驶员不得不谨慎驾驶。因为这里是新藏线上最险的达坂,也是最要命的路段。从车载台那头传来师作训科长陈健的声音,“各车注意,前方是上山最险路段,驾驶员谨慎驾驶、带车干部履好职、保障队认真搞好支前保障……”
  山势太险,以致于吓得大家不敢往下看。“驾驶员只管看好前方的路,开好自己的车,但绝不能回头!”一路上的几起事故还真验证了时任师修理营副政治教导员申伟联的话。他曾经就是一位高原汽车兵,由于高原坡陡路险,往后看,会一不留神弄个“人仰马翻”,再说心理素质也是一方面。
  一路上大大小小的装备保障也没啥,带个氧气瓶多吸两口氧气也就挺过去,大家最担心的事就是装备故障千万不要发生在这个路段。也怪,你越是担心的事也就是越会发生的事。
  昆仑山上的天,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好好的万里晴空,不一会就阴云密布,雨雪交加了。随之路面也越来越滑,各种险情也就接踵而至。傍晚7时许,“报告,前方一辆车辆出现故障,请求保障分队支援!”原来,通信营一辆通信牵引车突然由于‘缺氧’而熄火,迅即让前面一辆车辆把故障车辆拖着慢慢先前移动到能错开车的地方停下来进行抢修。担负装备抢修保障任务的该师修理营抢修组及时赶到,由于路况窄,抢修车很难跟上,所有抢修工具都得靠人力往上搬,就别说搬维修工具了,光一个人在高原上行走都很困难,何况还要搬运那么笨重的装备抢修工具了,再加上抢修组每个成员都背有氧气瓶,可是,修理工并没有让眼前的困难所吓倒。由于路滑,只能靠走一步退三步来坚持着向故障车辆挪去,一个在平原上30分钟能解决的问题,在高原上就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简单;一路上先后又有两辆车辆不同程度出现故障,直到凌晨一点才将故障排除,等抢修组赶到红柳滩兵站时,已经是5点多了,看见师装备部高级工程师王明文同志带领抢修组到达宿营地,副师长李中林一颗一直为抢修组官兵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李副师长紧紧握住王高工的手满眼含着泪花说:“王高工,你们终于回来了!赶快喝口热水,暖暖身子再吃饭,都快饿坏了吧!”
  ……
  “征战昆仑”的保障兵们,你们是最伟大的!巍巍昆仑见证了你们的艰苦卓绝的付出。如果你身居都市,或许很难得到这种感触;如果我没有这两次跟随部队上趟高原走这趟“天路”,我也可能会感到这样的话有点“大”。但是在今天,这只不过是对他们的一个真实的写照而已。
  听着宿营地传出官兵们的香甜的酣睡声,衷心祝愿我们可爱的官兵们能睡个好觉,第二天好踏征途。
  高原的天亮得早。在整理宿营地时在帐篷枕头下发现一个纸条“父亲,您保重,等孩儿下了高原时再为您尽孝!”我当时就愣住了,“怎么回事?”后来才知,刚从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分配到该营电站专业实习的中士马超父亲得了肺癌,由于医治无效而去世。马超在部队出征前就接到了父亲病危通知,母亲让他速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他还是强忍着悲痛,没有给组织添麻烦。上高原一路精心为上山部队保障电站。师首长和部首长得知这件事情后,再三要求他下山,处理后事,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家事是小事,部队的事情才是大事。一大早起来,他朝着河南老家的方向深深地举了三个躬后,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征程。这就是边防军人的情怀。
  一段平缓的下坡路过后,随着一阵阵长鸣的汽笛声,在一个拐弯处,一路上从未抽烟的驾驶员王忠伟逐渐放慢了车速,突然点燃了一支香烟,吸了一口就扔向窗外。正在我纳闷时,驾驶员老王看出了我的心事,“前面就是‘康西瓦烈士陵园’!”听到前行车队的汽笛声震耳欲聋,原来,那是在告诉英烈们,“我们来看你们了!”车队在烈士陵园不远处停了下来,所有上山的官兵整齐队伍后,走向陵园。在那里,我们默哀、鞠躬、点烟、敬酒,一一为英烈们送上我们从千里迢迢带来的鲜花和祭品。临行时,跟烈士们打招呼的喇叭声响成一片,在山谷中久久回荡,始终不肯散去……。雄师官兵纷纷表决心:“生于昆仑为祖国站岗,死在康西瓦为人民放哨”……
  笔者在和同行的副师长李中林聊到康西瓦时,他深情地说,“康西瓦是我们高原戍边军人的‘精神加油站’。也是一种催人奋进、坚不可摧的力量,她时刻在激励着我们每一名边疆军人为祖国站好岗、守好防。”
  走出了康西瓦,我们才真正走向了今天的演兵场,明天的“战场”……
  (摘自中国军网)
其他文献
一日玉帝早朝,唐僧俯首启奏道:“听说不少神仙不守仙道,把清心寡欲抛到九霄云天之外去了。他们不顾天规、屡犯天条、敛财无数,特请陛下圣裁。”  玉帝道:“确实有些不像话,上次我拉肚子,问太白金星讨颗金丹,他居然收了一两银子。还说吕洞宾的金丹要收十两。成天把钱挂在嘴上,还讲什么医德?”  唐僧道:“月老也在敛财,说是学习西方。丘比特射一箭开价十两,月老也一样,谁给钱就给谁牵红线。不少官员塞点银子,月老就
期刊
越来越多的美国老人采用了更为有趣也更有意义的过生日方式——显露体质和意志。60岁的卡尔塔先生在过生日那天清晨即开始单枪匹马地跑起了马拉松,结果花了6个小时30分钟跑完了全程。他向亲友们展示了他的体质和意志,使所有到场祝寿的儿孙们感叹不已。此外,以跳伞、登山、骑车等方式来庆祝自己生日的老人也越来越多。  领养濒临灭绝的动物。利娜老太太尽管行动不便,但在90岁华诞那天还是驾驶着轮椅上了一家动物园,出资
期刊
长长的地铁通道里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清脆而略带哀伤的旋律漂浮在匆忙嘈杂的脚步声上空。循声望去,我看到一位灰白头发的俄罗斯老太太怀抱曼陀林,苍老的手指灵活地拨动琴弦。我驻足许久,想给她拍张照片。她看到我,停止了演奏,有些羞涩地摘掉眼镜,理顺凌乱的头发,善意地招呼我与她合影。  老人说,她是阿塞拜疆人,母亲葬在了莫斯科,她来给母亲扫墓。现在她住在俄罗斯黑海海滨城市索契,因为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300卢布
期刊
亲情是棵树,它满长着光阴的枝桠时光的叶,在这棵树上,往往有两根曾经沧桑的枝桠,这就是相互为对方遮风挡雨看着变老的夫妻。  有两根这样的“枝桠”其中之一折断了,他就是韦唯的父亲张玉。這年六月,已离婚多年的韦唯从香港演出回家,看见母亲独自坐在屋里,手捧着老伴生前的照片自言自语:“你脾气火爆,我都没嫌弃你,我们风风雨雨都走过来了,到老年你为何狠心抛下我?”  原来,父亲去世后,韦唯让母亲和自己住在一起,
期刊
对于伦敦,我的一个印象是,这城市到处是女王般仪表堂堂、高贵严肃又亲切和蔼的老同志。  老人依然活跃在沙龙、酒馆、剧院、教堂。我朗诵诗的那个下午,大厅里全是中年人和老人,提问踊跃而深刻。他们不仅是爷爷奶奶,更是教师、顾问和高人。老人不是包袱,而是那国家的活史书、精神容器、道德楷模、美食秘方,以及某种久经考验的生活品位。  伦敦有许多老人用品商店,不是凤毛麟角的一两家,老气横秋专为敷衍老人赚几个小钱的
期刊
让Gmail邮件直接插入Google Drive文档  文/大江东去  常规情况下,如果我们需要在新邮件插入来自Google Drive的文档,那么一般需要首先下载,然后将其作为附件发送。其实,如果你主要使用Gmail处理邮件,那么可以将Google Drive的文档作为附件直接发送。  按照提示切换到新的撰写界面,打开新邮件界面(如图)。此时可以看到底部工具栏上有一个名为“Insert file
期刊
民以食为天,爱吃是人的天性。那些特别爱吃的人,现在被称为“吃货”。想不到的是,近现代的学术大师也会有人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吃货,而且还吃出了名堂,吃出了趣味,留下了很多轶事。  国学大师章太炎,最爱吃的是带有臭气的卤制品。他特别爱好臭腐乳,直臭到满屋掩鼻。有一位画家,钱化佛,是章府的常客。一次,钱带来一包紫黑色的臭鸡蛋。章见到此物,欣然大乐。他深知钱的来意,就问:“你要写什么,只管讲。”当时钱
期刊
美国《哈佛家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这是12月里寒冷的一天。在纽约百老汇,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孩子,光着脚,隔着橱窗出神地往里面看,全然不顾自己已冻得瑟瑟发抖。  一位路过的女士看见了,走近孩子,蹲下身子,轻声问道:“孩子,你这么专心地看着窗子,到底看到了什么?”  “我在祈求上帝赐给我一双鞋。”  这位女士拉起男孩的手,走进店里,让店员给孩子拿来6双袜子。她又请店员打来一盆热水,拿来一条毛巾,接着
期刊
在这个春天,中国梦、强军梦,激发出无数学子的激情。作为国防生,我们又该怎样追逐梦想?  我想起了高中时的第一位语文老师。在她的电脑里有很多文件夹,里面是她从教24年来保留的每一届所教学生的优秀作文。她说这是一份珍贵的纪念,在她退休以后看到这些,她会知道她为了什么而奋斗终生。她的梦想就是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把教育做成一首诗。  3年前的夏天,在绥芬河的界碑旁,我认识了
期刊
最近恩师杨武能教授发给我杨绛先生写的《一百岁感言》,短短的一篇文字,我读后赞叹不已,佩服不已。它撞击着我的灵魂,使我深受震撼。我立即看出这是一篇充满智慧的经典篇章,虽然它才刚写出不久。它是权威的,也必将是永恒的,因为它是一位百岁智慧老人对于人生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其中凝聚着她的深刻哲思。百岁老人很多,但杨绛先生是一位百岁“智慧”老人,她的学识和修养众所周知。我读完《一百岁感言》后就想到了“经典”二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