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育背景下的功能型班会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ngta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智慧”期待您的参与
  2011年,《北京教育》“育人经纬”栏目特为班主任开辟一方园地,分享班主任在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中的智慧。班主任的智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您处理班级建设中一件件小事的过程中,体现在您成功解决一个个棘手的教育问题之后所做的反思和提炼里。班主任、曾经的班主任、未来的班主任朋友们,奉献出您的故事和思考吧,一段时间后,您将收获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欣喜!
  本期“班主任智慧”关注——班会的实效
  
  班会课是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素质、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努力提高班会课质量,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是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首先,具有灵魂的德育应是一个发展变化即运动着的过程;其次,具有灵魂的德育不仅强调社会契约,更关注社会成员主体性的协调发展,个体的灵魂是德育灵魂的源泉;第三,具有灵魂的德育应能体现所有人类社会普适思想品德传统的共同特征和最一般本质,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完成吐故纳新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认为,功能型班会应该成为功能型德育的模型。
  
  功能型班会的特点
  功能型班会作为大德育背景下的一种班级德育尝试,所关注的不是局限于预设的德育目标,更关注实现相关目标的过程;功能型班会所强调的不执着于说教,更强调主体灵魂的激活与主体意志的体验;功能型班会所实践的道德理念不拘泥于既有传统,更呼唤来自不同意识形态的有益补充。功能型班会在充分认识班会功能的基础上强调实现功能的过程,强调在过程中实现德育的系统性、辐射性、实效性。
  要开好功能型主题班会,首先要明确对于既有班会功能的认知。在班级教育链条中班会所具有的首要功能就是德育功能,在此基础上细化为两种功能:一是满足社会需要(由阶级性与社会契约决定)的功能,二是满足个体需要(由人文性决定)的功能。传统班会的功能通常由教育者决定,班会承载的德育目标决定了班会功能项目的偏侧,或者只注重满足社会需要,片面强调社会规范的要求,而忽视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或者教育者主观想象臆测,以偏概全,盲目观照受教育者的外在表征。实现目标往往拘泥于课堂,往往存在集中灌输多于启发引导、抽象理论多于社会实践、消极应付多于解决问题、政治教育多于品德内化的现象。课堂形式主要是教育者对德育或者心理知识的宣传、灌输,不注意受众实际,不研究受众心理,不思考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变通主观预设的教育程式。
  功能型班会强调实现以上德育功能的过程,强调一个不断发展运动的德育过程。它要求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实现全员参与,全员不仅包括班级全体学生,还包括与学生相关的其他社会成员,所谓“其他社会成员”包括学校成员(教师、职工、其他班级学生)、家庭成员。“其他社会成员”相对于目标班级的学生构成了微型社会环境,对他们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反之,目标班级的学生自身也是“其他社会成员”所存在社会的组成部分,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改变着他人。这样调节并利用学校、家庭构成的小气候将德育内化到学生的灵魂中,经过心灵内化的德育理想将有更大希望借助学生灵魂的激活而反诸社会,影响并可能改变社会大气候,最终在过程中满足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协调性发展。
  
  功能型班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如何调动目标班级的学生全力参与
  众所周知,德育倘失去了对象,则无的放矢;班会没有学生真实投入,没有知情意行相结合,则变成了花俏的表演,热闹过后,德育的实效性变成了空谈。所以,必须调动目标班级的学生全力参与,而启动这个过程要从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开始。将心理引导与德育相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标班级是刚刚组建不到3个月的新集体,是新高二的新文科班。班里女生占大多数,普遍心思细腻,富有感情。青春期特有的躁动,渴望理解与交流,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大展身手的兴奋,使学生普遍表现出对集体与他人的关注。而女生特有的相处方式,比如敏感、内向、排斥、小团体等,又常常会阻碍着日常的和谐交往。把握住这些特点,顺应学生此阶段的心理需求,将“理解与交流”定位为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与手段,奠定了活动真实有效的心理基础。
  2.如何调动“其他社会成员”形成德育小气候
  功能型班会倡导的是心理引导为基础,德育实效为目标。通过心理引导,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积极体验内化并逐步积淀为品质,使学生最终可以“悟”出“道德”,让德育最终水到渠成。
  活动设计:一次针对全校教职工的访问
  活动过程:目标学生被要求采用非直接提问的委婉方式,对学校教职工进行不涉及隐私的访问;访问结果以调查统计表、访问总结报告、与访问对象合影等形式在班会上进行展示。学生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这一步不仅是调动目标班级的学生全力参与的重要一步,更是解决如何调动“其他社会成员”参与,形成德育小气候的关键手段。
  “穿越陌生,走向阳光”主题班会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际交往,体验“和谐”、“合作”、“理解”、“交流”,同时训练交流技巧为基本目标,如果要有效地进行这一过程,即达到真实锻炼、有效提高、全员参与的目标,调动“其他社会成员”形成社会小环境,进而营造德育小气候也是关键之一。利用活动将访问对象(教职工)引入过程,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既亲切又陌生的对象(因为通常学生都只认识教过自己的教师,而对不熟悉的教师比较陌生;并且,独生子女相对封闭的性格、少年的羞怯也会使他们和社会人群产生陌生感)。特有的职业素质使教师基本上会在不必准备的前提下,给陌生的学生热情接待,应该说这对于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降低了采访的难度,可以让他们集中精力于沟通技巧的把握。但由于教职工个人性格因素,及工作繁忙程度不同,使各组学生在访问中遇到了不同的难题:部分采访对象拒绝采访;采访对象因被多次访问而产生了烦躁情绪;由于知道了预设问题,不少采访对象企图敷衍了事等。这些作为社会中“人”所产生的正常反应,又恰恰使采访具有了真实性,学生必须通过设计一些交往技巧,克服一些障碍来解决问题,进而完成任务。因此,通过这一活动达到了真实锻炼、有效提高、全员参与的目标。
  3.如何将偶然的意外转化为德育过程的一部分
  在与几个核心班委策划的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在过程中体验的原则,笔者将自己的活动草案向他们公布,并反复申明是个人想法,让他们各抒己见,有必要可以随时推翻,趁着他们争论的时候,笔者(此时我更愿意称自己为主导者)则暂时淡出加以观察。
  结果令人吃惊,结合“正确理解人际交往,训练交流技巧”这一基本目标,班委们自己设定了班会的现时德育目标——加强班级凝聚力。应该说,在设定基本目标的时候,我已经将“和谐”、“合作”、“理解”、“交流”等关键词埋设在活动过程中了,要等待学生们去“悟”。如果明确将加强班级凝聚力设定为目标,则有可能淡化“悟”的过程,班会将重返“灌输”的老路。怎么办呢?
  此时笔者并没有直接指出问题所在,而是承认其与基本目标的相同点,并且积极设想相关的活动内容,随着班会流程的逐渐细化,班委们也逐渐发觉立意的重复,开始调整,并最终设计了“相知——古老的藤”这一体现同学温馨友情的环节,将现时班级德育目标与预设目标融合在一起。
  “领唱风波”可以说是策划过程中比较有趣的环节。班会尾声的合唱是4个班委(包括男女生班长、团支书、文艺委员)的创意,但在是否应有领唱上产生了严重争议,相持不下。作为策划人员,他们本身没有参与访问体验,这次班会的德育目标又如何在他们身上实现呢?如何在他们中间实现“和谐”、“合作”、“理解”、“交流”呢?
  笔者认为,还是要坚持“相信学生”的原则。笔者规定了时间与地点,要求他们必须得出一致的意见,这以后我退到了隔壁。类似的情况持续了两天,最后,在班长发来的短信中这样写道:老师,都解决了,一切都很好,大家都没留下心结。我没有再问最终结果如何,因为合唱的最终版本很成功,个人领唱变成了群体领唱,班级气氛显得更和谐,更自然。
  笔者将组织功能型班会又称为组织相关内容的德育过程,是想说明这里所呈现的不是一次课堂活动,而是一组连环相套的过程。虽然强调体验中内化,但应避免由以往的教师教育学生变成学生教育学生。在坚持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教育者是过程中有形或是无形的主导,指明过程发展的方向,减少过程发展中的消耗,并且要随时应对新问题,加以权变,并最终确保过程的实现,功能的有效。这一点在功能型班会的实施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功能型班会的设计思路
  1.尽量体现出德育覆盖的全面性
  德育不仅应覆盖所有的教学活动,也应覆盖所有的教育管理活动,要将“德言、德行、德风”贯穿于对教师、学生的各种活动体验中。主导者通过访问的形式将学生置于必须同时满足社会(主导者)需要和个体需要(交流)的过程中,访问所遇到的情形变化万端,为了完成相应要求,学生必须在知情意行等诸多方面作出努力。
  2.体现全员参加的德育
  访问的过程实际上通过交流将第三方——社会人群(教师扮演)引入德育过程中,不少教师将自己的交流经验告诉学生,也有教师结合访问内容与学生相互交流,建立了良好融洽的关系。在班会结束后的周记中,有的学生写道:“通过这次访问,我相信自己的胆量更大了,与人交往更有信心了。”也有学生写道:“我从不知道,自己对别人的认识竟是如此主观,他(她)其实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啊。”尽管每个学生得到的答案不尽相同,所经历的过程各有差异,但他们都是成功的收获者。相信每个接受采访的老师在这次特殊的交流活动中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一位接受采访的老教师事后回忆说:“学生谦和的态度,甚至让当时因烦乱而拒绝访问的我感到惭愧。”让所有人参与德育过程,使每个人既是德育过程中的实施者,又是德育过程中的参与者,同时成为德育的受益者。
  3.体现全过程的德育
  古人云:法无定法,处处皆是。本次活动的全程策划对班干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锻炼,会后他们兴奋地告诉我,应该再总结,下一次我们会做得更好。而紧张短暂的课间采访则让全体学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懂得了分工与协作,懂得了理解,学到了知识。课堂上学生们的现身说法和交流总结是他们亲身体验后的思想升华,整个活动过程中德育思维无处不在。
  4.体现德育方法的全面性
  班级德育乃至学校德育常常会遇到学生参与力不足的问题,这是社会形式与学生思想意识发生了深刻变革的必然结果。要深入研究现今社会学生的实际情况,工作方能具有着力点。本次活动的原动力应该是迎合了学生渴望交流、渴望接触社会的内心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空前参与热情,而小组竞赛的模式促进了团队分工协作,限时使过程具有压力,提高了过程的效率。各组总结的要求,迫使学生及时反思、沉淀经验教训,相互交流的模式使过程的效果呈几何数字增长。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化媒体手段演绎渲染气氛,提高了班会的效能。
  从事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在实现共同的德育目标的过程中,不同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的学生在过程中所关注的实践和汲取的体验是不同的:有的关注自身交流素质的提高;有的则从团队意识中找到自身的归属感;有的通过访问交流更加体会到教师的艰辛,对教师更加理解了;有的在采访交流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变通,设计出全新的体验方案并获得成功。承认个体在德育活动过程中的差异性,尊重并整合一切德育实践过程中个体所产生的有益体验,将其纳入大德育的序列中,使之成为下一阶段中受教育者进一步提升的契机。这是功能型班会在探索德育实效性问题上的基本立足点。
  总之,笔者认为,本次班会的实践意义并不仅限于那一场45分钟的课堂小结,更在于过程中学生行为心理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复合体验。相对于一次完美的结果,过程或者显得比较松散,但是人的成长不正是伴随在过程之中吗?如何在新形式下探究德育工作的新契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此种尝试刚刚开始,还很幼稚,如能激起智慧的碰撞,所愿足矣!■
  □编辑 江泓
其他文献
范锦荣: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北京市第二中学。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人民教师、北京市金牌教师等荣誉称号。从教30余年,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文学教育”之路,其“课本剧编演”、“创意学诗”等教学形式已经成为北京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学的特色。    “讲述学生改编的诗经三句半时,指尖情不自禁地在桌子上敲打节奏;看着平日口吃焦急的学生在话剧中不出任何差错地背诵诗句而热泪盈眶;
2011年9月,北京142中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创办的全国首个中医药高中实验班——“宏志中学杏林班”将正式开班,首批招收30名具有北京市户口、对中医药文化具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初中毕业生。成绩合格的实验班毕业生将被推荐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测试。  北京142中是北京市东城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医药教育示范基地,北京中医药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且是唯一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
班级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是我这段时间以来感到最为苦恼的事情了。我也曾和任课老师一起尝试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可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还是很费劲,要想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还需要再想办法。为此,我专门召开了班委会讨论班级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帮一”的改进措施,从编排座位开始。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并以最快的速度排好了座位。  班会课上,我请班长把这项工作向大家作了汇报,请大家按新方案进行座位调整。也许是感
暑假之后,老师和学生都回到了学校,一连串的工作也随之而来:收费、交费、搞卫生、开大大小小的会……整整一个星期,我忙得脚不沾地,到晚上回家时已经筋疲力尽,要不是需要吃饭,我连嘴都不想动。幸亏我早就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趁假期备出了整个学期的课,现在只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对教案进行必要的调整,要不然,恐怕连正常的教学质量都很难保证了。  好不容易把忙乱的事务理出一点头绪,教师节来了。虽然这个节日我们不仅要
前几天听了某小学一节口语交际课。课上,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过几天学校开运动会,班里准备成立几个组织,要求竞聘上岗。老师上这节课前显然做了精心的准备,同学们对其中“宣传队干事”、“拉拉队干事”、“服务队干事”等职位争得很激烈,针锋相对的程度完全可以用“你死我活”来形容,以至于有的学生落聘后伤心地痛哭。听课的老师们大都为学生机敏的思维和流畅的表达点头喝彩,同时常常被学生近于成人化的“斗争”方式逗得大笑
学校通过导学、互学、自学的培训方式,为教师创新发展搭设平台。①开设名师专家讲坛,提升校本研修品质。在讲坛上,专家、名师传递教育理念,解读课改方向,诠释纲要任务,使教师及时了解教育发展的进程,明确自身职责,审视教学行为;在讲坛下,专家、名师全方位指导,面对面研究,答疑解惑。②开创智慧教师讲堂,激发教师校本研修热情。学校还举办了“学科讲座”、“骨干献课”、“经验交流”、“案例分析”等培训,定期召开教学
我刚刚走出了大学校园,在面对学生问题时非常缺乏方法和经验,需要一些实际教育案例以及相关的理论来指导我对学生的教育。读了丁榕老师的《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这本书后,我渐渐走出了对于班主任工作的迷茫。  丁榕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学会把握四种关系。    实与虚  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它既要求班主任立足现实,努力搞好实际工作,又要求班主任着眼长远,加强学习、研究与探索。所以,班主任要做
学校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特的生命,承认和尊重生命的独特性,促进其成长、发展,是教育对待生命最基本的态度。广渠门中学率先提出了“用生命影响生命,按照生命发展的规律来管理学校、发展学校,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园里自然成长,各取所需,各得其所,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育人理念,使做人、学习、生命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几年来,学校体育组也在不断地践行着这种办学理念,自2003年起,我校体育组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对传统
编辑导读:  这是一节班会课的实录,因为版面的限制,文字略有删节,但仍然保持着作者原稿中的白描风格。  只要稍加留意,您就不难看到,这节课从设计的初衷、情景氛围的创设、教师自身的角色、到学生情感的调动,无不体现着对学生的关注和尊重,体现着一个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编辑认为,这节课源自教师心灵,也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师生在心灵深处产生了共鸣,所以才会有教师的多次激动和哽咽,才会有学生的眼泪和掌
活动目的:本次天文辩论赛主要为展示学校天文教学特色,体现小学生对天文知识不断探究的热情,培养发掘辩论人才,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视听、演讲及团队的组织和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主题:“天文知识伴我成长,挑战未知你我同行” ——师生辩论会。  活动宗旨:抓住机会,展示风采,赛出风格,精彩有我。  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同学和班主任;全体天文教师  活动时间: 2010年4月2日  活动地点:芳草地国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