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 连绵不绝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to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来,莲以其美丽的花形、芬芳的气质,不染纤尘的品德深受世人喜爱。因此,古人在生活中也喜欢以莲纹装饰日常用器。在古代瓷器的装饰纹理中,就有大量以莲花为装饰题材的器物出现。
  暗刻生姿
  东晋晚期,瓷器上开始出现简单的莲瓣纹。至唐时,莲纹装饰逐渐进入成熟阶段。而真正令其走向世俗化道路的,则是宋代。这时期,文人雅土多好托物言志,莲纹作为一种品格的象征,被陶瓷工匠们刻画进单色素雅的瓷器上。
  宋代花乌画以工笔为主流,追求高度写实性,而瓷器上的莲纹装饰绘画也受这一风格影响。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定窑刻花莲花螭文洗,通体采用“绘画法”的表现手法,以瓷做底,以刀代笔。洗内心与内壁统一为一个平面,左右满饰盛开的莲花大小各一朵,辅以茎叶若干,部分花叶采用双线刻画,层次感突出。外壁采用二方连续构图法,刻画莲叶,叶上用篦状工具划出筋脉,更增精致。内外刻画线条流畅自然,花叶装饰布局严谨、工整素雅、完整生动,承袭了宋代花鸟画气韵,极具写实性。
  缠绵生趣
  到了元、明、清三代,纏枝莲纹盛行起来。它被大量运用在陶瓷器面上,盘、碗、瓶、壶、杯、炉、洗等器物上皆可看到它的身影。其广泛适用性使其与各种器型完美地结合,受到从皇室到百姓的一致喜爱。
  如故宫博物院藏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莲纹玉壶春瓶,通体内外为釉里红装饰,从上至下的纹饰有六层之多。主题纹饰为缠枝莲纹,下腹部是一周仰开的变形莲瓣纹。缠枝莲纹采用器心绘画的装饰手法,双钩填色,填色用小笔触,故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莲花呈螺丝状,花心外以双线描花廓花瓣两层,里层不填色,外层每个花瓣的顶端和一侧留有白边,用以表现花瓣之间的间隔。除器心大花外,叶茎上的花苞也都采用此法,使得花叶上每一层花廓表现得很清楚。此器整体风貌承袭了元代遗风,层次繁多,主次分明,不同之处是在风格上较元代纹饰更加大气率真。其结构渐趋疏朗俊秀,绘画向抽象工整转变,日趋图案化,线条比元代更加纤细,笔意自然生动,画意瞻远雅洁,体现出洪武瓷器着意于摆脱元代厚重的风格,向秀美飘逸的永乐瓷器过渡的趋势。
  清代缠枝莲纹向更加繁密、规整、对称发展。经过抽象变形的花头和枝叶姿态万千,图案装饰性更强。广东省文物总店收藏有一件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赏瓶,作皇帝赏赐之物,其暗示“为官清廉”,应该说深合雍正帝秉性。此缠枝莲纹以团花为中心,以曲线穿联展开,在曲线上缀以小花、叶子,形成枝茎缠绕、花繁叶茂的花纹样式,然后以二方连续的方式平行展开,形成满画面构图,产生一种连绵不绝、生生不息的视觉张力。而缠枝莲纹遇上青白瓷器真是幸甚至哉,两者的结合完美表达了此器用途所需的道德规范,完美呈现了陶瓷与纹饰相得益彰的艺术之美,完美契合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写实生辉
  清代是中国彩瓷艺术的最高峰,青花、斗彩、五彩、珐琅彩等各个品种五彩斑斓,争奇斗艳。以莲荷为纹饰的器物品类更加繁多。
  除了缠枝莲纹,清代康雍时期的写实莲花也颇值得关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康熙五彩加金鹭莲纹凤尾尊,其颈部和腹部满绘两幅完整的莲荷图。图上莲瓣丰腴饱满,荷叶舒张自如,莲丛中点缀着芦苇、茨菇、浮萍。水乌呜叫、彩蝶飞舞,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色彩浓艳的红莲绿荷与一朵用金彩描绘的莲花交相辉映,整个画面以写实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一幅自然恬静、生机盎然的夏日荷塘美景。整器采用釉上彩料绘制,画面彩线兼施,摹写细腻,空间感很强,没骨渲染法的运用,更突出了所画形象浓淡、深浅的立体感。
  一件莲花题材的瓷器,藏于皇家不显奢侈、放于百姓家不显落魄、置于商贾之家不显庸俗。它是那样平和包容,静静地在那里,将所有人的思绪引向美好。
其他文献
终于等到你——嘉德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将于10月5日至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中国书画、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瓷器工艺品、珠宝钟表尚品以及古典家具等各式精品,让来自四面八方的藏家蠢蠢欲动。又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本季秋拍将捧出哪些宝物呢?最近,嘉德香港公布了一小部分重磅精品名单,让大家一睹为快。  据悉,本季秋拍部分精选拍品将率先于9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精品展,全数拍品将于
期刊
法国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1840年至1926年)的一生可谓高低起伏。他前半生的作品多与妻子卡米耶有关,发乎挚爱深情,是其灵感的来源,同时又融入了他对自然光色的迷恋、对视觉所见的精准观察。1879年,卡米耶罹癌早逝,画家一度灵感暂失。直到1883年,43岁的莫奈乘坐火车途经巴黎近郊的吉维尼小镇,才找到了抵达创作巅峰的另一种可能。也正是晚年久居于此,为后人留下了举世瞩目的“
期刊
右手执笔、左手持卷,身着汉服,书童侍立一旁……  这样的描绘肯定能让你的眼前马上浮现出一个经典的古代文人形象。他悠闲自在、怡然自得,陶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好不快活。  但,这样的时光并不是他每天可以享受的,因为他不是别人,而是坐拥万里江山的一国之君—乾隆皇帝。  在清人绘《乾隆是一是二图像轴》中,乾隆帝一腿半趺坐于床榻之上,脸扭向右侧,一派文士装扮。身后点缀室内环境的山水画屏风上,悬挂了一幅与乾
期刊
黄金,因其历久弥新、令人炫目的魅力,干百年来受到人们的追崇,既是装饰圣品,也是财富象征,在中国不仅广受欢迎,并且早已以饰品的形式融人民间生活之中,形成特有的金饰文化。  但金饰的种类繁多,款式新旧、铸工好坏、重量大小、成色高低各有不同,分属不同的消费形态,满足装饰、实用、炫耀、保值等需求。长久以来,客户依据其性别、身份、财力、动机等,各取所需。  小资女的佳选  民国以前,待嫁闺女筹备嫁妆,必须在
期刊
120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可谓石破天惊,改写了中国历史,也为汉字书法艺术开辟了新的路径。目前发现的带字甲骨有15万片,但甲骨上的书辞数量远远不如用刀契刻的刻辞。如何解读甲骨上的书辞?本刊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孙亚冰女士撰文,为您揭开书辞的秘密。  《尚书·多士》云:“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说明3000年前的商代已经有典册记录商人的历史了,典册上的文字是用毛笔书写而成的,当时用
期刊
乾隆为它题诗五首,六十年间进贡800余件,并将其布置在宫廷各个书房桌案之上,珍之重之,感叹“相较不如伊”;并非五大名窑之属,却令宫廷内外争相把玩,四海五洲一路畅销,成为欧洲人眼中浪漫的代名词……  想知道它是什么?且去故宫看看吧,一片葱葱郁郁的“梅子林”就藏在东六宫深处,那里有全世界都为之沉醉的青色倩影——龙泉青瓷。  倩影——龙泉青瓷。2019年7月15日,“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展览在
期刊
《毕卓盗酒》是一把超大规格的书画成扇。其尺寸为41.5厘米×75厘米,香妃竹骨,十八方,书法与绘画均出自白石老人之笔。  “毕卓盗酒”故事出自《晋书·毕卓传》。说的是东晋太兴(318年至321年)年闾,一天,吏部郎毕卓因为酒醉,夜至官舍附近的酒坊盗饮被主人所缚。因为是晚上,酒坊主人没有看清盗饮者何人,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才知道被缚的是毕吏部,于是连赔不是,当即松绑。毕卓却没有在意,还邀请主人一起在
期刊
“百家姓”干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姓氏百科手册,它不仅是一本蒙学读物,更是中国老百姓心中寻根意识的最朴素呈现。中华文明在公元前1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已经深深埋下姓氏文化的基因,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直到今天形成了枝繁叶茂的各大姓氏族裔。  不久前,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的“问祖寻根:姓氏文化主题展”上,通过展示国家图书馆深藏千年的甲骨遗存,湖北随州、河南襄阳和南阳出土的商周时期青铜器铭文以及历
期刊
600余年来,昆曲历经了兴盛、衰落和复兴,传承不绝,始终与发源地苏州维系物质和精神的紧密关联。吴地文人学者传扬昆曲的清雅风尚,精巧秀丽的苏州园林成为婉转细腻的昆腔不可或缺的演绎场所和景觀依托,以“精细雅洁”的苏绣技艺闻名全国的苏州,也历来是戏衣制造业的中心。  19世纪晚期 大红缎团龙蟒  蚕丝缎面 袖通长200厘米身长120厘米  蟒衣是明代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赐服”。式样为右衽交领,衣袖至胸口绣
期刊
黄敬那张在电车上的照片,已成为研究“—二·九”运动的重要史料。这张照片实际上是1935年12月16日在北京前门外的电车上拍摄的,拍照者为斯诺,即后来到延安采访毛泽东、写出《西行漫记》的那位美国记者。那天,黄敬是游行的总指挥,我父亲王林骑着僧帽牌的自行车在前面探路,始终保持着和黄敬的联系。  现在流传的照片都来源于网络,很不清晰,我估计都是从《“—二·九”回忆录》(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上翻拍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