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上的书辞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ue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0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可谓石破天惊,改写了中国历史,也为汉字书法艺术开辟了新的路径。目前发现的带字甲骨有15万片,但甲骨上的书辞数量远远不如用刀契刻的刻辞。如何解读甲骨上的书辞?本刊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孙亚冰女士撰文,为您揭开书辞的秘密。
  《尚书·多士》云:“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说明3000年前的商代已经有典册记录商人的历史了,典册上的文字是用毛笔书写而成的,当时用毛笔书写应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甲骨文中指毛笔的“聿”字刻作,像手握毛笔书写之形。但是,典册和毛笔是竹木质,在黄河流域干湿交替的环境下很难保存下来,所以商代考古至今未发现一件简牍和毛笔。幸运的是,商人也在玉器(图1)、陶器、甲骨上书写文字,我们今天还能欣赏到商代的书法艺术。
  少数刻辞是先书后刻
  目前发现的带字甲骨有15万片,但甲骨上的书辞数量远远不如用刀契刻的刻辞,过去甲骨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刻辞都是先书后刻。这种说法如果成立,书辞数量就和刻辞一样多了,不过现在已经证明,只有很少刻辞是“先书后刻”(图2)的,绝大多数为径直契刻。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一曼先生1991年的统计,殷墟出土了74件书辞甲骨,其中卜骨26件、卜甲48件。2012年出版的《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又公布了三件书辞卜骨,分别为436、471、488号(参考:刘一曼《试论殷墟甲骨书辞》,《考古》1991年第6期)。卜骨上的书辞多书于反面,书写方向与正面刻辞方向相反,即倒书;卜甲上的书辞也多在反面,方向与其他刻辞方向相同,即正书。书辞主要分朱书、褐书和墨书三种,褐书是朱书褪色后的颜色。朱书、褐书的颜料取自朱砂。
  书辞的字体粗大,笔道浑圆,与一般刻辞字形小、多折笔有明显的区别。比如,《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第488号(图3)上的朱书“辛”字长约4厘米,而正面的刻辞“辛”字只有0.6厘米(图4);488号“辛”上的“祖”字、《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第436号上的朱书“申”字(图5),写得圆转流畅,转折处不像大多数刻辞文字那样有犀利的折笔(图6)。
  记事性书辞
  按性质划分,书辞有记事性的,内容与卜骨或卜甲的来源有关;也有占卜性的,与其他卜辞性质相同。
  记事性的书辞,比如:《殷虚文字乙编》6795(《合集》18899反,图7)右甲桥上的朱书“自古乞百四十”,是说从古地求取了140件龟壳;《殷虚文字乙编》701(《合集》14208反)右甲桥上的褐书“画乞四十”,意为画交付了40件龟壳;《殷虚文字乙编》7652(《合集》18905反)右甲桥上朱书“画入乞三十”,说明画此次交付的是30件龟壳;《殷虚文字乙编》3217(《合集》1780反,图8)右甲桥上的朱书“唐来三十”,记载了唐贡纳30件龟壳,龟甲顶端右边朱书“王占日:惟害”和左甲桥的朱书“其得”,则是卜辞。
  以上三例均属龟甲,牛肩胛骨上的书辞,如:《殷虚文字甲编》870(《合集》35260)“甲申十乡乞小甲二十一”;《合集》35259“……妣庚……”;《合集》35256(图9)“……乙五”;《合集》35257(图10)“癸酉……”;《殷契拾掇二编》400(图11)“……辛母甲羊”;《合集》35258(图12)“……牛二,在四月,王……”。
  由于甲骨残断或墨色褪却,这些书辞只剩只言片语,从残余的内容看,记的多是某日祭祀某祖,用牲若干。这些记事为什么会写在牛骨上?我们知道,占卜用龟甲多由外地贡纳,牛骨则大都取自本地。殷人祭祀完毕,留肩胛骨作卜材,其他骨骼则会被运至骨器作坊,另做他用。牛骨上的记事,就是为了说明此骨来自那次祭祀。
  占卜生书辞
  占卜性的书辞,都在卜甲上。1936年中研院史语所第13次发掘的YH127坑中,出土了大量武丁时期的占卜性书辞。一条完整的卜辞,应包含前辞、命辞、占辞、验辞、用辞或孚辞、兆序、兆辞七个部分。现在能辨别出的书辞,主要属前三个部分。
  比如:《殷虚文字丙编》373(《合集》9791反,图13)左甲桥附近的朱书“辛巳卜,宾”,是前辞,记载了占卜的时间和贞人,此前辞与同版的“贞:关受年。王占日:受年”前后衔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卜辞;
  《殷虚文字乙编》778(《合集》18903反,图14)上有多条朱书卜辞,其中一条较为清楚:“贞翌丙亡其从雨”,是命辞,即要卜问的问题,这条命辞问丙日是否会下雨;
  《殷虚文字乙编》7285(《合集》14542反,图15)的“王占日:其雨”,是占辞,即卜问的结果或答案,王看完卜兆,判斷说会下雨。
  刻辞与书辞密切关系
  《甲骨缀合汇编》 586是一版龟背甲,正面都是刻辞(图16),反面既有刻辞,也有书辞,还有“先书后刻”的类型(图17),将相关卜辞分为以下四组,借以窥探刻辞、书辞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一组:
  庚午卜,古贞:呼肇王母来。(先书后刻,在反面)
  第二组:
  壬申卜,古贞:帝令雨。(刻在正面)
  贞:帝不其令雨。(朱书,在反面)
  第三组:
  贞:及今二月雷。(刻在正面)
  王占日:帝惟今二月令雷,其惟丙不吉,习,惟庚其日吉。
  (先书后刻,在反面,后一个“吉”字未刻)
  贞:弗其吉。(朱书,在反面)
  王占日:吉,其雷。(朱书,在反面)
  王占日:吉,其于今二月雷。(朱书,在反面)
  第四组:
  贞:有共于庞。(先书后刻,在反面)
  以上第二组的内容,是问上帝是否命令下雨,这是一对正反对贞卜辞,“正反对贞”是从肯定、否定两个相反的角度分别卜问,这组卜辞正问契刻在正面,反问书写在反面,互相补充,实为一体;第三组的内容,主要问二月份会不会打雷,“问题”契刻在正面,“答案”书契在反面。
  有意思的是,在“先书后刻”的占辞部分里,契刻并非全都依样画葫,比如“帝惟今二月令雷”的“惟”字覆盖的是朱书“其”字,“惟庚其日吉”的“吉”字未刻,“今二月”下还有一个朱书“今二月”,这可能是为了与记事刻辞“吴入二在鹿,彀”有意区隔,才将“今二月”往上刻,这条“先书后刻”的占辞与另一条朱书占辞“王占日:吉,其雷”之间,还有一条朱书界划线;第一、四组,都是“先书后刻”,仍残存朱痕。
  时代最早的甲骨文,称谓师组肥笔类,为武丁早、中期卜辞,其文字风格一般字形稍大,笔道浑圆,转折处多呈圆角,酷似书辞(图18),因此有人认为刻辞刚出现时,是模仿毛笔笔意的,后来刻辞逐渐发展,才慢慢脱离软笔笔意,形成了刀笔的特点。
  在刻辞中能找寻到毛笔笔意的,还有武丁时代的“双刀刻”大字卜辞(图19),帝乙、帝辛时代的骨栖刻辞(图20)、牛距骨刻辞(图21)、鹿角刻辞等,这些文字系多刀契刻而成,字大浑圆,起笔、收笔尖锐,中间肥阔,笔趣盎然。
  为什么要涂辞
  甲骨刻辞另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即在刻好的文字上填涂朱砂或黑墨,又称涂辞。一般情况下,大字涂朱(图22),小字涂墨(图23)。为什么要涂辞?一种解释认为,有些卜辞比较重要,涂辞是为了强调其重要性;另一种说法则以为,甲骨刻辞字口发白,与骨头本身的颜色差不多,文字不醒目,涂辞方能凸显文字。这两种解释都有道理。涂辞与“先书后刻”的书辞明显不同,也很容易区分,涂辞的字口有颜料,“先书后刻”的文字字口是没有颜料的,而且书写部分一般比契刻部分宽长。
  总之,殷墟甲骨上的书辞与刻辞虽然形成方式不同,但内容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书法界写甲骨文多模仿刻辞,了解了书辞,也不妨以书辞为蓝本进行创作。
其他文献
在佛教经典与佛教艺术中,莲花是常常可以看到的象征物。释迦牟尼佛坐像一般都是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阿弥陀佛接引像则是手持莲台垂手接引;观世音菩萨也是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净瓶,一手执莲花。佛教的回向偈中称道:“愿生西方净土,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足见莲花在佛教中的意义非凡。  汉传佛教金铜造像,作为中国佛教造像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南北朝的繁荣、隋唐的鼎盛、五代吴越的中兴三个
期刊
如花美眷,最需以那姹紫嫣红来衬。美人与花,从来都相依相伴。  古时的女儿家,供花、赏花、戴花、簪花,对人世间的一切花草都有无尽的绵绵情意。无论是头上青丝抑或深衣华裳,都少不了一派花团锦簇。而“莲”,便是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存在。  莲花,在《尔雅》中就有“荷,芙蕖。其实莲”的记载,古名芙蕖或芙蓉。三国时期才子曹植在他的《芙蓉赋》里曾日:“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极尽赞叹莲花的灵气独具。而莲花纹
期刊
莲花,总是给人一种翩翩然的端庄之美,美丽而不娇艳、惹目而不招摇、妩媚而不轻浮,随风舞蹈而不露半分放浪,那种洁身自好全身无处不在地散发出来。  走在城市里,看多了浓艳繁华,在各种膨胀的欲望中沦落,如果世间的人都如莲花般高贵、庄重地绽放,我们还会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吗?  因此,总不免对浩淼烟波上的莲花心驰神往,总情不自禁地想去池塘边、湖泊邊,静静地伫立,静静地观赏它。
期刊
醉其残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远照迎潮,行云节两。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北宋·贺铸《踏莎行·芳心苦》  您认真看过残荷么?  或许,您经常忽略池塘中荷花的第一片花瓣是从哪一天开始凋落的。秋来之时,满目繁华已无踪,看到的只是“半是萧条半如诗”的残荷清骨。  也有有心人,为了留住它清丽的样子,趁其怒放
期刊
2019年古代书画拍卖TOP10  古代书画市场由于没有太多人为因素在当中,所以近几年表现一直平稳,且稳中有升。从2019年拍卖结果来看,一旦有精品亮相,其表现往往惊人。尤其是像赵孟頫《致郭右之二帖卷》、王蒙《芝兰室图》手卷这样的作品,能够缔造佳绩,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藏家群体的认识在不断进步。他们更加注重藏品的学术研究价值,而并非为了投资或者投机。  Top 1赵孟頫《致郭右之二帖卷》  成交价
期刊
明宣德 青花海水云龙纹高足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直径:15.6厘米  估价待询(预期成交价逾6000万港元)  此碗是自1986年后首度再现市场。其撇口、弧壁,通体青花纹饰,淡描海水为地,似有若无;碗外壁绘皇家御用的五爪龙,下承江崖海水纹,高足胫部绘山峰海水纹;水波汹涌、双龙翔飞、神态各异、武耀威扬。  10月3日至8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深受藏家青睐的香港苏富比将率先拉开201 9年香港秋
期刊
终于等到你——嘉德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将于10月5日至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中国书画、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瓷器工艺品、珠宝钟表尚品以及古典家具等各式精品,让来自四面八方的藏家蠢蠢欲动。又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本季秋拍将捧出哪些宝物呢?最近,嘉德香港公布了一小部分重磅精品名单,让大家一睹为快。  据悉,本季秋拍部分精选拍品将率先于9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精品展,全数拍品将于
期刊
法国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1840年至1926年)的一生可谓高低起伏。他前半生的作品多与妻子卡米耶有关,发乎挚爱深情,是其灵感的来源,同时又融入了他对自然光色的迷恋、对视觉所见的精准观察。1879年,卡米耶罹癌早逝,画家一度灵感暂失。直到1883年,43岁的莫奈乘坐火车途经巴黎近郊的吉维尼小镇,才找到了抵达创作巅峰的另一种可能。也正是晚年久居于此,为后人留下了举世瞩目的“
期刊
右手执笔、左手持卷,身着汉服,书童侍立一旁……  这样的描绘肯定能让你的眼前马上浮现出一个经典的古代文人形象。他悠闲自在、怡然自得,陶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好不快活。  但,这样的时光并不是他每天可以享受的,因为他不是别人,而是坐拥万里江山的一国之君—乾隆皇帝。  在清人绘《乾隆是一是二图像轴》中,乾隆帝一腿半趺坐于床榻之上,脸扭向右侧,一派文士装扮。身后点缀室内环境的山水画屏风上,悬挂了一幅与乾
期刊
黄金,因其历久弥新、令人炫目的魅力,干百年来受到人们的追崇,既是装饰圣品,也是财富象征,在中国不仅广受欢迎,并且早已以饰品的形式融人民间生活之中,形成特有的金饰文化。  但金饰的种类繁多,款式新旧、铸工好坏、重量大小、成色高低各有不同,分属不同的消费形态,满足装饰、实用、炫耀、保值等需求。长久以来,客户依据其性别、身份、财力、动机等,各取所需。  小资女的佳选  民国以前,待嫁闺女筹备嫁妆,必须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