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患儿的TECTA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l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例耳聋患儿的分子遗传病因,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提取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用芯片法富集纯化127种耳聋相关基因,以>100×测序深度进行二代测序,通过数据库分析比对,寻找致病突变。用Sanger测序法进一步验证疑似突变,排除二代测序错配误差。

结果

先证者TECTA基因发生c.1893C>A纯合突变,该突变使TECTA蛋白翻译提前终止,丧失功能;USH2A基因存在c.13010C>T和c.12790G>A复合杂合突变,前者疑似致病突变,后者临床意义不明。家系分析证实先证者的突变均遗传自父母。

结论

TECTA基因c.1893C>A纯合突变可能是先证者耳聋的主要原因,该位点遵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其他文献
期刊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存在较大差异。根据MM的预后因素进行危险度分层,进行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减轻治疗相关毒性。遗传学异常是MM危险度分层的基础。近年来,虽然遗传学检测对于MM的重要意义在国内已经取得共识,但存在检测方法不规范、阳性阈值混乱、临床价值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亟需规范。为此有必要制订MM的遗传学检测专家共
期刊
目的鉴定一例Penta E基因座的罕见大片段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分型标准外(off ladder,OL)等位基因的序列构成。方法用PowerPlex○R 21检测系统对一对父女进行STR分型。用Chelex-100法提取其DNA,进行Penta E基因座的PCR扩增,纯化回收扩增片段后进行克隆测序。结果Penta E基因座检出OL等位基因,根据其片段大小
目的调查23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 STR)基因座在中国南方汉族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应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331名中国南方汉族无关正常个体23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CSF1PO、FGA、TH01、TPOX、vWA、D1S1656、D2S1338、D2S441、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0S1248、
期刊
目的探索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染色体制片的最佳条件,以满足扩大生产以及临床应用的质控需要。方法常规染色体制片,从MSCs细胞的培养浓度、秋水仙碱作用的时间以及低渗的时间等方面对现有的制片技术进行优化。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将MSCs染色体的最佳制片条件确定为T25培养瓶的40%~50%[约(1~2)×106个细胞],秋水仙碱作用的时间为2 h 10 m
目的对一个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进行NF1基因突变的检测和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标本,应用PCR-Sanger测序方法进行NF1基因外显子区域以及侧翼序列分析,鉴别可能存在的突变。采用Polyphen-2和Provean等软件对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先证者检测到两个突变,分别为c.702G>A(同义突变)和c.1733T>G(杂合突变),先证者父母并未检测到
目的分析苏北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117例NSHL患者的GJB2基因编码区、SLC26A4基因的IVS7-2A>G和2168A>G突变以及线粒体DNA 12S rRNA的1555A>G、1494C>T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对未发现突变的患者用靶向捕获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检测。结果Sange
目的分析5例伴t(12;22)(p13;q12)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MN1双色断裂重排探针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该基因重排;应用多重RT-PCR技术检测ETV6-MN1/MN1-ETV6融合基因及测序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4例为急性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