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副面孔之异曲同工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irl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虽然魔幻现实主义与结构现实主义在文本内部上存在着主题表达、文体表现、组织结构、描写手法等差异,但是相同的历史渊源、觉醒的民族意识以及西方文学流派对作家的影响还是造成了他们在人道主义观念表达、美丑对照原则、情节切入角度、故事悲剧色彩等方面的相似性与联系性。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 结构现实主义 马尔克斯 略萨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独特的“魔幻”色彩和“结构”框架犹如蒙在魔幻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脸上的神秘面纱,虽然吸引了无数读者去接近,却又模糊了大家的双眼,使其难以感受到最真实的音容笑貌。其实,这种模糊感除了他们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外,笔者认为更多的还是他们的联系性所决定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在差异分析之后找到这两副面孔之间的联结点,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一 两副面孔的联系表征
  1 人道主义观念
  魔幻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的作品都体现了人道主义价值观,他们通过表现形形色色的百姓生活,揭示各种社会矛盾关系,以此寻求人的心灵自由和价值地位的认可。在《百年孤独》中,每一个成员都渴望得到真正的幸福,可他们与生俱来的孤独精神使得亲人之间、情侣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毫无信任可言,这种令人窒息的孤立冷漠最终导致整个家族的彻底覆灭。马尔克斯正是感受到空前严重的民族精神危机,所以决定用笔唤起世间迷失已久的真善美。而结构主义代表作——《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也表现出作者对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思考。潘达雷昂原是一名本分老实的军官,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对亲人也疼爱有加,可他的愚忠让自己失去理性,致使人生价值在异化的过程中变得畸形扭曲。我们在为主人公感到惋惜悲哀的同时,也会感受到作者对军权统治的嘲讽和对人性回归的呼唤。这种至高无上的人道主义精神成为现实主义永不褪色的信念。
  2 美丑对照原则
  美与丑总是相对存在的,就像社会中的善与恶构成现实生活的正反两面。魔幻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在表现人道主义观念时都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让读者在赏析作品的过程中对美产生向往,对丑进行深思。《百年孤独》里的雷梅黛丝天真纯洁,像天使一般毫无尘世污染,可她却有一种神奇魔力,能致人于死地。俏姑娘象征着美丽善良,而那些心怀不轨的男人象征着一种丑陋无耻的欲念,马尔克斯通过这一对比,阐述了崇高贞洁的爱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哲理。《城市与狗》中的阿尔贝托生活在两类现实极端的夹缝中,既看清了上层社会的糜烂生活,又目睹了贫苦百姓的悲惨境遇,因无法忍受军事学校的腐败污秽和弱肉强食的人际关系,便选择躲在远离喧嚣的文学世界里。相对于“圈子”之间的打架斗殴、金钱交易等丑恶行为,他无疑是善良、正义的,希望借助文学力量对“城市”的黑暗与“狗”的癫狂进行强烈抨击,作为一个“中间人物”,作者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反抗不公、捍卫平等。马尔克斯和略萨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的美丑对照原则,不仅再现了人生百态,更体现出他们对社会现实揭露的勇气和魄力,这正是现实主义作家义不容辞的职责。
  3 情节切入角度
  虽然魔幻现实主义注重“魔幻”手段的表现力,结构现实主义热衷用“结构”阐述文学内涵,但两位拉美现实主义作家都擅长选取社会生活的具体图景作为情节切入角度,以此关注现实、审视现实、剖析现实。马尔克斯童年时期看到的人和事构成了《百年孤独》丰富精彩的片段,《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则取材于青年时代一段亲眼目睹的惨剧,这两部小说不仅保留了作者所处年代的生活印迹,还体现出他本人对各种社会现象的鲜明立场。《城市与狗》、《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等作品的创作素材也是略萨直接把自己的亲生经历和所见所闻融入小说,无论是少年时期沉痛压抑的学校生活还是成年后目睹的军权腐败,他都敢于说真话、写真事,不顾政府反对,极力抵制伪现实,用戏谑幽默的文思让广大百姓看到拉美社会的真实面貌。
  4 故事悲剧色彩
  不论是马尔克斯还是略萨笔下的小说人物都是生时悲,死时亦悲。《百年孤独》布恩迪亚家族每一代人继承下来的孤独特质,让所有成员与美好生活无缘,从第一代的在栗树下老死,到第七代的被蚂蚁吃掉,他们的结局已是命中注定。作者通过叙述不同人物的悲剧下场,暗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孤独的民族必将落后灭亡,只有团结一致,才能为祖国赢得尊严和独立。《家长的没落》中的尼卡诺尔总统,阴险狡诈、蛮横虚伪,丧尽天良的他最终把自己锁在密室里,等待死亡到来,这意味着军事独裁者是永远令人唾弃和厌恶的。《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的主人公潘达雷昂作为一名忠于职守的军人,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机密任务,不顾家庭和良心,恣意妄为、自欺欺人,无奈之下成了可怜的替罪羊。《绿房子》的鲍妮法西娅也是一个苦命人,因生活所迫不得已当上妓女,她诠释了当时秘鲁社会贫困妇女的悲惨命运。两位现实主义作家通过展示小说人物的结局,用鲜活的例子昭示了现实主义文学所具有的“现实”感,以此揭露社会的本质与真相。
  5 作品空间维度
  魔幻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在小说结构与表现手法方面的创新,有效增强了作品空间维度。传统的文学形式大多采用平铺直叙的原始方法进行讲述,其结构形态呈现出静止的四方形或三角形,没有立体感。而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采用的圆环式结构,犹如一个韧性十足的齿轮不停运转,时间、空间的相互交错让接受者的思维也不由自主地转动着,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生动具体。略萨的代表作《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虽是由不同的线条组成,但独特之处在于线条和线条之间并不是封闭交叉的,而是平行开口的。也就是说,无论从线条上哪个方位的点作为阅读起点,即可选择不同的阅读顺序,都可以让作品无限延长,充分挖掘小说内涵。显然,两副面孔所具有的立体空间感来源于文学结构呈现出的动态图形效果,它的延伸能力给予了我们广阔的选择空间和想象空间,让读者体会到不一样的阅读享受,尽情畅游在惊喜不断、精彩无限的文学世界里。   二 联系性产生的原因
  1 相同的历史渊源
  拉美现实主义的形成离不开拉丁美洲长期以来遭受殖民统治的历史背景。众所周知,拉丁美洲曾是一个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美洲殖民地,在长达数百年的残酷战乱和军阀独裁下,这片原本就贫穷落后的大地更显得满目疮痍,动荡衰败的局势引起了拉美作家的沉重思考,于是,反映拉美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应运而生。阅读魔幻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的小说,不难发现他们描述的故事情节都取材于拉美最黑暗时代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例如《百年孤独》写到的内战纷争,《家长的没落》讲述的独裁暴政,《绿房子》描绘的妓院景象,《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抨击的军政腐败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贫苦百姓的生活环境可谓是肮脏混乱、民不聊生。这样一来,魔幻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在情节切入角度和环境氛围描写方面产生联系,也就合乎情理了。
  2 觉醒的民族意识
  拉美现实主义作家所具有的批判意识离不开民族意识的觉醒。虽然马尔克斯和略萨出生地不同,但拉美各国遭受的殖民统治以及外来侵略却具有极大相似性,因此,在反抗压迫剥削和维护民族权益的斗争中,他们慢慢地形成了一种“拉美民族意识”,即通过文学手段把拉丁美洲的真实面目公之于世,斥骂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社会的病态脆弱。这股不可冲击的思潮使得二者在创作目的上达成一致,所以,不管作家采用何种表现手段,“魔幻”也好,“结构”也罢,揭露拉丁美洲黑暗如磐的专制社会将成为拉美现实主义文学永恒的主题。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国家和民族陷入重重危机之时,两位作家并没有表现出对生活的厌恶和排斥,而是用最能深刻反映拉美真实、最容易让整个民族达成共识的方式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以此呼吁祖国人民团结起来,奋起反抗,争取应得的独立和自由,这正是人道主义观念产生的根源。
  3 西方文学流派的影响
  马尔克斯和略萨之所以在人物形象塑造、作品结构形态、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做到信手拈来、匠心独运,离不开西方其他文学流派的影响。例如,浪漫主义惯用的夸张手法、美丑对照原则,现代主义的象征手法和批判意识在《百年孤独》、《城市与狗》中都有体现,而《家长的没落》、《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等作品也留下了后现代主义荒诞深刻性的痕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丰富的表现手法无不为他们打开了创作思路,无论是情节内容、小说框架,还是叙述方式、语言风格,魔幻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都吸取了外国文学艺术的精华,但两位作家并没有盲目复制,而是采取兼收并蓄的积极态度,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并融入本土文化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拉美现实主义文学奇观。
  三 联系带来的影响
  1 小说整体风格
  这两副面孔同属于拉美现实主义,所以在小说整体风格上明显呈现出浓郁的拉美特色,其主要表现有如下两方面:一是情节内容上,马尔克斯和略萨的文学作品都取材于拉丁美洲不同国家的社会现象,例如,军事独裁的腐败、外国资本的掠夺,贫困地区的落后等,这些故事素材不仅真实地还原了拉美现状,还具有反封建、反霸权、反殖民的批判意义;二是艺术手法上,他们善于从小说叙事时间、作品结构框架入手,通过运用新颖灵活的表现方式增强作品的空间感与时代感,呈现出的动态效果不仅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力量,还预示着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国家胜利的希望。
  2 社会批判价值
  魔幻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带来的最大影响力莫过于作品的社会批判价值。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对美国人把马孔多变成香蕉园、罢工者集体被杀害等情节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外来侵略、政府行为的不满和谴责。相比之下,略萨的文学语言更显直白犀利,他的《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曾被列为“禁书”,因为小说过于露骨地展现了军政统治下的腐败污秽,所以遭到“封杀”。两位作家在思想上达成一致,离不开拉丁美洲长期以来遭受殖民统治的历史背景,更离不开他们对祖国本土文化的忠诚热爱以及对现实的关注审视。由于马尔克斯和略萨都流着拉美的血液,有着共同的民族意识,才如此默契形成了这股现实主义批判力量,去揭露现实、反抗暴政、唤醒民众,这种力量代表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自尊和团结,足以撼动人心。
  3 读者接受心理
  当今,许多大众读者都倾向于阅读层次相对单薄、内容清晰明了的小说,例如网络小说、言情小说、微小说等,它们一般只有故事情节,没有结构框架。而马尔克斯和略萨的作品明显表现出“深度文学性”,阅读群体倾向于专门做学术研究或偏爱拉美文学之人,第一印象带来的距离感无疑是两大流派的诸多联系给读者心理造成的影响,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旦接触这类小说,必定会爱不释手。虽然结构的创新和内容的庞杂给许多人造成强烈的神秘感,但越往下读,就越发觉文字间隐藏着一个广阔无边的世界,各种有趣的社会现象让你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们在感受拉美独特的文学魅力之时,还能在巨大的想象空间里培养自己的阅读思维能力,何乐而不为?
  注: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当代拉美现实主义文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04LX377)。
  参考文献:
  [1] 陈众议:《拉美当代小说流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2] 段若川:《安第斯山上的神鹰——诺贝尔奖与魔幻现实主义》,武汉出版社,2000年版。
  [3] 黎方、覃建军:《略萨的结构现实主义文学及其社会批判性特质》,《求索》,2011年第4期。
  [4] 刘长申:《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创作与魔幻现实主义》,《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6期。
  [5] 赵德明:《巴尔加斯·略萨的文学创作道路》,《拉丁美洲研究》,1987年第5期。
  [6] 刘才林:《〈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作者简介:
  梁毅,男,1982—,广西梧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工作单位:梧州学院。
  敬鹏林,男,1983—,四川剑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学批评、影视批评,工作单位:广西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在中国当代文坛中,王安忆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存在。从1981年的《雨,沙沙沙》到2011年的《天香》,三十年来,王安忆始终以安静执着的力量,快乐地书写着对生命的体验和人生的向往。作为一位“深具反思能力”的作家,王安忆虽然“也不免被各种观念冲击得摇摇欲坠”,被“寻根”的热潮所鼓舞以及被“马原式”的现代派的叙事技巧和手法所吸引;但她始终没有把自己真正地交托于哪个思潮和流派,而是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观念和形
期刊
摘要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通常跟当代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作家宗璞坚持为社会、为人生的写作立场,本文主要分析了宗璞“文革”前、新时期、转型期这三个时期的作品,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衍变轨迹相吻合,对知识分子进行自我审视,实现了对知识分子形象去除外表伪装、还原真实面目的描写。  关键词:宗璞 当代文学 知识分子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当代文学所指的题材一般指写作材料的生活内容
期刊
摘要 本文借助畅销于网络的更为自由和多元化的当代女性游记,审视诸多普通女性在更为广阔的世界中探索行游时的心历路程,尝试剖解聚合和隐含于当代女性游记里面的当代女性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自我意识的状态。  关键词:当代文学 游记 女性 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现在多数有关女性旅游问题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经济视角,将旅游活动中的女性看作构成市场的客体要素。而对于现象背后的女性主体
期刊
摘要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以其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为女性提供了交流思想和经验的平台。一方面,网络上自由的信息交流、弱化的权威注视为女性书写自我、表达个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更多女性有机会在社会公共领域获得一定话语权;另一方面,传统的男权意识并没有消失,有时甚至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渗透到网络文化的各个方面,使女性不自觉地遵循男性中心的审视标准,进而巩固了男权思想,消融了女性的主体性。
期刊
摘要 金庸塑造的疯癫人物带有社会性、时代性、复杂性、多面性,是艺术自觉和创新的产物,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过渡意义,体现了其努力实现文学即人学的企图及自身潜藏的欲望企图。  关键词:金庸 小说 疯癫人物 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金庸在自己的武侠小说中不仅塑造了郭靖、任我行等或正或邪的人物,还塑造了诸多迥异于常人的疯癫人物,而且这些疯癫形象又几乎分布在为读者和研究者
期刊
摘要 中国现代新诗,挟“诗界革命”之威,充当“五四”文学革命先驱。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其在极为先进、科学,乃至庞杂的思想基础上突破语言的藩篱,开拓奋进,成为时代主体精神之强力的载体。郭沫若新诗应运而生,以《女神》破除一切陈规旧套的自由奔放形式、火山爆发般的叛逆激情取代了初期白话诗那种平坦自然而又缺乏想象和强烈情感的平实诗风。  关键词:新诗风 时代肖子 郭沫若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母亲”是琦君思乡怀旧散文的重要创作源泉,甚至可以说无母不成文。“母亲”的这种“源泉”性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母亲勤劳的一生为琦君的思乡怀旧散文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第二,母亲一生的悲苦使琦君的思乡怀旧散文总笼罩着一种凄凉的味道;第三,母亲一生悲苦的必然性是琦君思乡怀旧散文中“烟愁”世界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琦君散文 母亲形象 源泉 凄凉 烟愁  中图分类号:I20
期刊
摘要 科马克·麦卡锡是美国当代作家,他所创作的边境三部曲包括《骏马》、《穿越》和《平原上的城市》。本文通过回忆西部拓荒与牛仔神话,展现了西部的失落与毁灭,赞扬牛仔创造了美国的西部文化特色,以及牛仔独立的冒险精神和对牛仔神话失落的惋惜。  关键词:美国 赞扬 “边境三部曲” 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 ,1933-),美国当代著
期刊
摘要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凭借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而一举成名,并于200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并结合后殖民理论来分析其小说《野草在歌唱》中的女主人公——玛丽的悲惨命运。玛丽处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挣扎于种族、性别、文化和精神的多重困境中而无法确立自己的身份,她的死是时代的悲剧。  关键词:女性主义 后殖民主义 身份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多丽丝·莱辛是2
期刊
摘要 库切的代表作《耻》是一部寓意丰富、思想深刻的小说,从不同角度解读将会获得不同的启示。本文将小说置于新历史主义的语境中,分析作品中各个人物的“小历史”如何挑战、甚至颠覆官方的“大历史”,展示南非新旧交替时期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揭示“彩虹国度”的理念如何被质疑,以及作家库切如何抗拒南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遏制”。  关键词:J·M·库切 新历史主义 《耻》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