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连接三大关键词:KOC、场景、体验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coffee_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体连接,KOC是枢纽


  站在传统企业角度,立体连接是线下、社群和网络打通。其路径是:线下→社群→网络。但是,这只是抽象的描述。具体讲,在连接过程中,谁是三度空间的连接主体?
  线下主体当然是终端店,即B端。直达C端是电商。
  网络主体是谁?当然是用户端,即C端。
  那么,社群主体是谁?有人会说,店主是群主,或店员是群主,或专门有人运营社群。
  如果真这么理解,那就把带有微商痕迹的私域流量乱象引入了立体连接。这正是立体连接所反对的。
  社群连接主体是谁,取决于社群连接要达到的目的。打通三度空间,一定不能只是线下用户迁移到线上。
  在用户往线上迁移过程中,最好能达成三个目的:一是抵达C端,这是基本要求,传统渠道只是触达B端;二是C端用户群数量放大;三是增强C端用户黏性。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既有存量迁移,也有增量。
  我们认为,与其说是线下→社群→网络的立体连接,不如用三大连接主体表述更清晰,即B端→KOC→C端的连接。
  线下主体是B端,社群主体是KOC,网络主体是C端。
  为什么要以KOC为社群连接主体?因为只有KOC社群能达到上述三个连接目的。
  传统线下是2B,电商是2C,立体连接是BC一体化。如果立体连接只是2B2C,那么,真的可能只是线下流量的迁移。
  立体连接,最佳连接模式是 2B2KOC2C。KOC是立体连接的枢纽环节,是打通三度空间的中心环节。

立体连接,三段式连接


  立体连接不是一次性连接,而是两段打通,三段连接。
  第一段:线下连接社群,即B→KOC连接。现在流行的私域流量做法,就是用专人拉群、建群,然后通过各种政策诱惑,活跃社群。这种做法是B端与C端直接关联,虽然拉群放大了C端,但是C端质量不高。
  从目前以拉群为主的群运营实践看,有两大问题:一是用户数量基本没有增加,只不过实现了用户连接。虽然在技术手段上采用了拼团等手段,但仍然是政策诱惑,缺乏黏性。二是只要没有SKU的增加,增量就很困难。
  发端于新冠疫情期间的社区电商,整体活跃度偏低,多数品牌已经放弃。近几年高速发展的社区团购,虽然平台表现不错,但具体到每个“团长”,客单价和销售额都不高,类似鸡肋。
  从零售角度看,不断增加供应链,增加SKU,还是可以持续的。但是,站在品牌商角度,线下连接社群,用户活跃是个大问题。
  经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线下B端连接KOC社群是最佳选择。B端直接连接C端,C端数量是有限的,但经过KOC有一级放大,间接连接C端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
  KOC的数量是有限的,B端与KOC建立强关系是有可能的。KOC与C端用户有强关系。
  第二段:社群连接网络,即KOC→C连接。我们一直认为,社群越有生活味,越有商业价值。我们反对异化的社群,即纯粹为了商业目的而建立的社群。
  社群连接网络,最佳选择是KOC社群连接网络。KOC的强关系特征,决定了KOC在社群中拥有天然的影响力,并且KOC的影响力与KOL不同,KOC是在熟人(强关系)中拥有影响力。虽然KOC影响的人群比KOL少得多,但强关系的转化率通常高于KOL。
  KOC社群进入网络的推送模式,通常不是政策诱导的推送,一般是下列两种情形:一是线下交往中完成了认知,然后推送云店;二是因为由衷的认同而发朋友圈,比如拍照打卡。
  社群连接网络,靠的是小程序推送。在三度空间的话语体系里,网络就是社交云店,有裂变性。
  第三段:线下连接云店,即B→C连接。只要通过前两个阶段连接,线下连接云店自然完成。
  B→C连接,交易即關系。只要有交易,即有深化关系的机会。在深化关系的过程中,可以完成两项动作:一是建立用户黏性,形成复购;二是发现有潜质的KOC,用KOC扩大连接。


场景体验,激活KOC


  KOC有强关系,有影响力,但KOC凭什么为B端所用?KOC在立体连接中所起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关系让渡”,即KOC的强关系为B端所用。KOC的关系让渡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B端与KOC有强关系;二是KOC真心认同产品,而不是利益诱导。利益诱导是短期的,真心认同是长期的。因为真心认同产品,才会觉得推荐是有价值的。
  既然KOC在立体连接中那么重要,那么,KOC当然是越多越好。B端从哪里发现、找到更多的KOC呢?大致有两个办法:
  第一,历史积累强关系。历史可以积累强关系,关系是长期交互的结果。但是,历史不一定能够建立对产品的认同。比如,某KOC与店主关系不错,但不一定喜欢他所销售的全部产品。
  第二,快速强化强关系。强关系的快速形成,有共同经历是关键。
  现在很多企业搞团建,户外体验或者拓展训练很有效。拓展训练就是精心设计的共同经历,比如临时组建团队,共同应对挑战。
  场景体验,只要设计得好,同样可以视为共同体验。在体验设计时,我们曾经尝试过用户关系速成,非常有效。所以,一定要意识到,场景体验不仅对产品认知很重要,而且对关系快速深化很重要。

体验是高强度认知


  传统营销中,“广告—品牌”是主流认知模式。但是,这只是针对C端的认知模式,对B端并不一定合适,比如招商、渠道管理,靠的就是人链,以关系为主导的认知模式。因此,传统营销认知模式可以归纳为:C端品牌认知,B端关系认知。   互联网时代,“内容—IP”成为新主流认知模式。同样,这是面向C端的认知模式。那么,面向B端的认知模式是什么?除了传统的人际关系外,体验式口碑成为新认知模式。从B端与C端认知模式的差异,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C端是高密度认知模式,B端是高强度认知模式。
  高密度认知模式,比如广告(品牌)、内容裂变(IP),需要面向C端进行海量的无差别信息覆盖,形成高密度传播。
  高强度认知模式,则需要线下深入交流互动,更需要关系背书。因为高强度认知模式需要人际交流,因此效率比较低,不适合C端。
  体验式营销的对象,则是行业领导、专家、KOL、经销商、终端店主以及KOC,人数有限。上述对象,除KOC外,是广义的B端。
  高强度认知,需要在尽可能少的时间(次数),形成很难覆盖的认知。沉浸式体验,就是高强度认知。

立体连接,做透线下店


  立体连接,越是线上活跃,越是要线下做重、做透。
  传统的商店就是售卖场所,现在的门店,除了线下售卖,还要承担起连接KOC的功能。因此,门店要做好三件事:1.门店场景化。过去讲陈列生动化,现在讲场景化,唤醒用户的购物欲望。2.门店成为强化关系的场所。比如,现在烟酒店普遍设有茶台,用于强化用户关系。3.终端体验,筛选KOC,然后让KOC升级到更深入的体验。
  做透线下店的标志,就是三个关键词:KOC、场景、体验。

KOC密度,打爆线上


  C端是海量的,而KOC是有限并且稀缺的。同时,KOC的角色决定了商业化非本职工作(有些KOC可能转化为B端)。因此,KOC的利用一定是階段性的。
  KOC的价值,就是利用关系背书,弥补C端认知不足的缺陷。一旦C端形成高密度认知,即线上打爆,那么,KOC的阶段性工作就完成了。
  B端和KOC的高强度认知(线下做透),最后一定要转化为C端的高密度认知(线上打爆)。这是一项完整工作的两个阶段。
  两个阶段过渡的关键是KOC密度。只要有足够的KOC密度,比如一个县100个KOC,那么,一定会形成C端密度。KOC利用强关系为产品背书,把认知传递给C端,就会形成C端认知的交叉覆盖。线上打爆,就是认知信息在线上面向C端完成交叉覆盖。
  上述逻辑,与深度分销的铺货率是一个道理。过去,渠道驱动的逻辑就是,只要铺货率足够高,店主首推,就可以成为渠道品牌。
  (刘春雄,本刊高级研究员,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编者按:作为快速消费品的一种,今夏出现的以乐百氏的“脉动”、娃哈哈的“激活”、农夫的“尖叫”、雀巢的“舒缓”、统一的“体能”、康师傅的“劲跑”、汇源的“他+她”为代表的功能性饮料在中国掀起新一波浪潮,与世界接轨。这一浪潮是像流星一样即将随着季节的逝去而消亡呢?还是将从今年开始,一路狂飙,继续演绎新的传奇呢?如果要想发展得更好,我们又该从哪里入手为明年做准备呢?
期刊
对某个品牌或者产品来说,每个市场都有一个相对应的状态,比如空白市场、培育型市场、半成熟市场和成熟市场。每个市场都追求份额更大,但追求份额的路径各有不同。高密度占有和点状渗透  线下渠道,市场都有边界。一个是地理边界,往往用行政区划划分;一个是品类总额的边界,每个品类在一个具体市场都会有天花板,达到临界点之后就再难突破。例如某个县级市场有100万人,它的啤酒品类总额大概率是3万吨。  高密度占有靠的
期刊
在广告业,有一个经典的创作手法叫戏仿,Donald Gunn称之为Borrowed Format/Parody。意思是利用社会文化中的经典作品与IP,通过借用、模仿、再创造等形式用在广告和营销之中,起到放大品牌传播、丰富品牌内涵与资产的作用。这种文化IP包括历史人物、事件、经典文学、戏剧与影视作品、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等。  刚进入广告业那几年,总是非常羡慕国外有那么多IP可以用,而国内可用的IP似
期刊
在 10月的秋季糖酒会上,本社记者曾对饮料行业涌现的新产品及背后暗藏的趋势做了梳理,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便是“吃喝一体”。说的是,新生代主餐的休闲化特征和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带来“第四餐”新场景的出现,“吃喝一体”正成为新饮品的特征,或者说发展为新品类,比如银耳炖梨:嚼得到的银耳,喝得到的梨肉;果粒酸奶饮品也可以嚼着喝;还有些公司则是发现了果肉加果汁的风口。  而“吃喝一体”“第四餐”这个提法,是
期刊
体验是最强认知。场景激发情感,体验产生口碑。场景构建关系,体验形成认知。场景体验形成的不是简单的产品认知,而是有角色的产品认知。体验场景  从认知角度讲,体验场景大致分为产品溯源场景、终端场景、消费场景和游戏场景。  1.产品溯源场景。产品溯源,即产品是怎么来的,以场景化方式再现。场景化再现,与生产制造过程不同。现在生产工艺有可能使生产过程处于“黑箱”状态,根本看不到生产过程。比如,有的用户参观高
期刊
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家居建材行业也一路高歌,维持了二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这一高速发展的年代,本人称之为“家居建材2.0时代”,其最大的市场特征是:刚需大爆发,消费规模与消费档次同步稳定上升。家居建材2.0时代的前半段,絕大多数企业都处在创业及发展的初中期,竞争格局呈现为实力悬殊不大的完全竞争。2.0时代的后期,马太效应显现,企业间的规模实力差距不断扩大,进入了头部品牌寡头竞争时代。
期刊
一个产品或服务如何定价、怎么收钱、怎么赚钱,决定了这家公司能否做大,是否值钱或赚钱。  据研究,定价失误是很多创业者失败的第二大原因。本文分享一下我对“如何定价”的10个理解。  1.定价便宜,不是弱小,相反是强大的表现  人家要么融资能力强,要么供应链整合成本低,如果一个公司一开始就定价很便宜,你要小心了。  拼多多和原来的淘宝一样,最开始就是靠“便宜”吸引用户的。有时,“亏钱”也是一种本事,甚
期刊
信息千变万化,市场不断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更新,品牌要想在这个市场中求得生存就必须不断做出改变,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当年微信在一片质疑声中诞生。刚出现就遇到了“被黑复制抄袭”“推广策略不清”“产品体验不给力”等几大问题。但微信凭借着对中国网民的敏锐洞察,通过一步步升级,从而实现了其“智能手机必备软件”的神话,这背后其实是微信不断进行品牌升级的经典营销。  微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升级:  
期刊
如果你问我:“如何做好一场品牌campaign?”我没法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但如果你问我:“如何才能搞砸一场品牌campaign?”我会真诚地告诉你:“去拍一个走心广告片吧!你会把搞砸的概率提高到80%以上。”  大约在2013年开始,国内一些优秀的广告片惊艳了广告界,加上泰国故事片广告的风靡,把广告拍成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成了广告主和广告人之间的默许操作。  除了掏消费者腰包之外,品牌们还特别
期刊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后,每天早上都会和负责关押他的军官打招呼,每天重复相同的动作,重复相同的问候语,军官并不理睬他,但这个犹太人还是坚持每天重复,重复,重复……  有一天,这个集中营接到处决犹太人的命令,便把监狱里的犹太人一股脑儿赶出来,在外面站成一排。  决定他们命运的就是这个军官,每个人依次走到他面前,他向左指就意味着处决,向右指就可以生还。身穿囚服的犹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