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060万户,个体户注册登记的约3000万户,没有注册的约2000万户。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供给,增加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作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各国的经验,同时积极吸取10年10月以来印度发生的小贷危机的教训,结合我们本国的国情,多管齐系,帮助中小企业和农民克服融资瓶颈,推动持续有效的健康发展。
一、小企业金融发展总体的成效是显著的
中国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还是在持续改善的。金融服务供需失衡状况是有所缓解的。综合数,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10年底7.5万亿,比年初增加1.7万亿,增长速度为29%。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约9个百分点。 另外,小企业的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小企业的各类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到11年6月末,村镇银行已经达536家,11年9月末,小贷公司亿达3791家,到10年底,全国有109家商业银行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在提升。这个不细说了。还有重要的一点,我们对于小金融的监管体系已经开始形成一些雏形,其标志就是我们中国所有的省市都已经成立了地方的金融办公室。
另外,小金融基础设施在进步,像全社会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支付体系的建设等等都在提高。
还有需要强调的是国家对小微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在今年有一个突出的、重要的政策出台,就是工信部和统计局等四部委在11年7月联合出台了中国小企业划型的新的规范。在调整小企业标准的同时,首次确立了微型企业的概念,并且明确了微型企业的范畴和划型标准。它一直划到800多个细行业,我认为这是小金融的一个历史性的标志。这对我们进一步增加针对性,对小企业、个体户、农户这样一些微小经济体的金融支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统计基础。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是什么
我认为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在中国是中国金融体系结构失衡。尤其我们现在10年以来,由于08年危机之后,我们有一些拉动措施,10年以来,央行收紧银根,抑制通胀,同时今年又爆发了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以及其他的国际国内经济结构的因素,使得我们经济运行增加了一些困难,增长速度放低。这样为小企业的发展产生的一些新的困难。
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实际上主要难的是在小企业和微企业。我提出一个概念,我们的国家生产性经济体有六类:大企业、中企业、小企业、微企业、个体户、农户。这六类,大中属于一类,他们能力比较强,声音也比较高,不容易为社会忽视。其中中企业曾经被忽视过,这十几年各方面的推动,在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旗帜下,我们基本上把中企业的融资状况改善了。但是我们在中小企业的旗帜下掩盖了小企业、微企业和个体户的融资困难。工信部前面提出了微企业的概念,为今后解决他们的问题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我们把后四类生产体可以综合概括为草根经济体。这就是小企业、微企业、个体户和农户。草根经济体融资难,它的症结我认为在于中国金融体系结构的失衡。简单说,就是我们为大企业服务的能力够了,多余,我们为草根经济体的服务能力十分弱,严重不足。我概括了一句话,我们中国现行以大中银行为主体,以大中型企业及有政府背景机构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大中城市为主要服务区域,基于正规财务报表和充分抵质押物来运作的这样一个金融体系,它是不适应草根经济体系的小、散、弱、多、缺少抵质押物,几乎没有正规财务报表的特点,而他们的新陈代谢能力很强,呼呼的生,呼呼的死,我们的金融体系不适应这样一个特点。所以解决草根经济体融资难的根本出路,在于着眼长远,立足于制度建设,构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草根金融体系,通过这样一个草根金融体系的建设,来提高城乡金融服务能力,根本改善中国金融结构是失衡的局面。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草根金融体系的建议
突出面临的问题就是机构问题、产品问题、监管问题,要遵循三分两化:金融机构分大小、金融产品分类型、金融监管分层次、金融队伍专业化、配套服务社会化这样一个基本理念。着重从五个方面:机构、产品、监管、政策、公共服务这五个方面来谋划构建我们中国草根金融体系,推动形成覆盖广泛、品种多样、服务便捷、高效稳定的中国特色的多层次金融市场。
(一)构建四个层次的机构体系。第一,建立数量众多的草根金融机构。中国金融机构总量是不足的,细分大金融机构有余,中金融机构稍有不足,少金融机构严重不足。我们应该按照大机构服务于大客户,中机构服务于中客户,小机构服务于小客户,微机构服务于微客户这样一个原则,重点建设以小微金融机构为主的草根金融体系。具体是引导大型国有和股份银行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营机构,他们有积极性。
第二,适当发展中型银行,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商业银行设立分支、跨域、兼营小微型金融业务。
第三,鼓励邮储银行、农信社要坚守基层,服务小微型金融的方向。
第四,要大力发展新型的小微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小金融机构,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使草根金融机构又好又快发展。以此应该形成中国草根金融的十、百、千、万四个层次的体系。
什么叫十、百、千、万呢?就是国家和省级层面拥有十家大型金融机构。地市级层面拥有数百家中型金融机构。区县级层面拥有数千家金融机构。街道、社区、乡镇拥有上万家微型金融机构。这些基层的微型金融机构,应该以只存不贷的经营方式为主。必须是专业的队伍,独特的流程和考核激励机制,他们应当是深植基层,服务于草根,扁平发展,成为永远长不高的,充满活力的草根金融机构。
(二)创新多样的草根金融产品。第一,要创新完善间接融资的金融产品,建议银监会加快组织编辑小微企业融资产品汇编,总结梳理草根经济体融资需求和特点相配合的金融产品目录,帮助城乡基层金融从业者选择和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主推业务品种,包括如何积极利用三品三表,如何积极扩大各类又可以作为抵质押物品的担保,同时可以扩大推广个人和微企业的联保机制。发展无抵押、无担保的小型、微型信用贷款。
另外,延伸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拓展小型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当前要改进完善中小版、创业版的证券市场,改进扩大全国性的新三板市场,同时积极探索创建大区性的第三板和第四板市场,力争在全国统一规定的859个细分行业里,每一个行业支持三到五个龙头企业上市。这样总数就可以有3000多家小型行业龙头企业上市,这对小微企业的发展会是极大的刺激和推动,来扭转当前我们股票市场中中小板、创业板,实际主要是大企业里的小和中企业里的大,他们没有做几个真正的小,要扭转这个局面,扭转资本市场没有惠及小微企业的局面。同时,建议试点以省或者临近数省为单位的区域性股权流动市场,实现本地企业股权在有限的范围内挂牌交易。扩大发展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和集合债券,逐步降低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工作。三是积极探索发展中小型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多样的农业农村保险。
(三)建设中央、地方两级草根金融监管体系。要按照分层次、多方式的理念建设中央、地方两级的金融监管。中国太大了,人太多了,农民两亿,你给每个人放贷,怎么监督它。上万家未来的小金融机构,现在只是小额贷款公司,08年才200家,三年3000多家,很快就会5000家,然后就会往1万走。我们中央银监会监管不了这样的细事,监管不了,非要做,就会出问题。谁做谁出问题就要下台,他就不太愿意做,要做就少少的做。怎么办?就是发动地方政府,我们有30多个省,数百个市,2000多个县,三级政府我们把它发动起来,他们有积极性,由他们再去监督、管理、控制那些基层的小机构。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所以应该倡导中国实行两级金融监管体制。
中央政府管大的、中的,这没有问题,小的、微的放给地方,但是小微的地方监管法规政策也由中央来出。那么地方制定一些操作性的细则。银监会主要负责全国性的国有商业银行、政策行、跨地区的股份行的监管,省银监局负责本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区县街道、乡镇层次的微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等等,可以由地方政府进行监管。他们是受托于国家监管部门,法律上是一个大法。这样地方监管实际工作由地方政府承担,地方政府监管具体部门可以交给省金融办。应该逐渐推广北京市的模式,北京市是全国唯一的金融管理工作局,是正式的政府机构。我认为这是方向。我们名正言顺的,光明正大的,责任重大的让地方政府把小微金融的监管承担起来。先从不储蓄的概念开始,向小贷公司只存不贷,担保公司也不存款,从那儿开始,储蓄的逐渐再把它放进来。
(四)加强政策支持。财税政策要秉承动税优于补贴,风险优于事前的贴息。尽量减少低效的财政贴息,增加公平平等、高效的减税和经营后期损失的分担机制,国家给分一点。适度放开小微贷业务的呆坏账,将现行主要按机构按照属性区别优惠政策调整为按照业务给予优惠,给农民放款,现在财政部有一个划时代的优惠政策,给农民放款5万元以下,这样的机构,它设定的是农村金融机构,县以下,这样的机构免营业税,减所得税。以此为例,首先表扬财政部,赞赏财政部,能够把国家的政策细到一个农民的贷款,非常地正确,非常好。但是此类政策在实行一段以后,不要按机构走,它是个机构,它给农民放款,他还给不是农民的放款,它不是一个专业的给农民放款的机构,但是他也愿意给一部分农民放点款,谁放给谁优惠,你给农民放款,只要5万元以下有优惠。
现在适用于农信社、村镇银行有一个3%营业税的政策,常规有一些是5%,小额贷款公司没有,为什么?说它不是金融机构,不要基于形式,它在做金融业务,而且这种地方更好,吸储吸多了,遇到坏着,打着包袱跑了,他只贷不存,放的钱是他自己的钱,所以这种优惠应该一样接受。
刚才说的5万以下的逐步给其他的,但是我赞成有一个试行阶段,慢慢放开。普遍的对这些支持小微经济体、草根经济体的逐渐在帐上都把它分开,给大的、给中的、给小的,统计上分开,政策上分别实施。不要笼而统之的给一个机构,这不可以,看他干什么事。
货币信贷政策方面,我建议要放宽草根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现在民间有资金,我们有一些资金都亢奋,上股市,看着不好了就出来,然后让房子,不好了又出来,然后上黄金,上古董,不知道往哪儿去。引导他们去投资小金融,让他们有合理的利率。对于不良贷款率容忍度要提高,利率要实行差别利率,要鼓励对小金融长期的实行适度的保底,这不叫封建社会的高利贷,供需双方互利共盈,都是老百姓,都是公民。要实行差别化的信贷规模控制,我们还是要继续控制一下信贷总规模,但是总规模增长幅度不要高,但是给小金融、小企业农民的贷款可以高,总规模8%,给小企业、小金融的贷款可以20%。
(五)公共服务。一个小机构很小,它根本没有能力编软件,它办不了服务,别人给它办。招人、培训、产品开发、信用评级、支付结算、审计会计等,都可以通过公共服务来为他们服务。
(六)加强领导和指导。第一,加强国家对草根金融建设的领导、推动,建议在中小经济体和中小金融体两个领域,即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加强跨部门的协调,建议将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功能明确扩大到农村,不要拘泥于工信部,你是管中小企业,包括城乡,把它明确的扩大到农村。成立国务院促进小微金融机构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城乡的小微金融,办公室建议设在人民银行。第二,继续改善基层经济和金融的统一工作。在新的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上,建议统计局能够做好12年初的2011年微型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这样我们对中小微型四类企业就可以做更好的分析了。建议尽快建立草根金融批发供资体系。众多小草根金融,特别是只贷不存的机构,以及可以存也可以贷,当然他们基层融资能力比较弱,建立国家和省两级批发供资机构,开发银行就可以做。其他的农发行等等,一个省可以搞一个,把社会多余的资金拿过来批发给小金融机构。这样可以改善小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同时现在对小额贷款公司,什么1:0.5的融资系数,我建议可以分类,表现好的,能力很强的,安全系数很高的,可以放到1:3、1:5,弱的就继续1:0.5。
(作者系中国国家开发银行顾问)
作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各国的经验,同时积极吸取10年10月以来印度发生的小贷危机的教训,结合我们本国的国情,多管齐系,帮助中小企业和农民克服融资瓶颈,推动持续有效的健康发展。
一、小企业金融发展总体的成效是显著的
中国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还是在持续改善的。金融服务供需失衡状况是有所缓解的。综合数,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10年底7.5万亿,比年初增加1.7万亿,增长速度为29%。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约9个百分点。 另外,小企业的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小企业的各类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到11年6月末,村镇银行已经达536家,11年9月末,小贷公司亿达3791家,到10年底,全国有109家商业银行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在提升。这个不细说了。还有重要的一点,我们对于小金融的监管体系已经开始形成一些雏形,其标志就是我们中国所有的省市都已经成立了地方的金融办公室。
另外,小金融基础设施在进步,像全社会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支付体系的建设等等都在提高。
还有需要强调的是国家对小微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在今年有一个突出的、重要的政策出台,就是工信部和统计局等四部委在11年7月联合出台了中国小企业划型的新的规范。在调整小企业标准的同时,首次确立了微型企业的概念,并且明确了微型企业的范畴和划型标准。它一直划到800多个细行业,我认为这是小金融的一个历史性的标志。这对我们进一步增加针对性,对小企业、个体户、农户这样一些微小经济体的金融支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统计基础。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是什么
我认为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在中国是中国金融体系结构失衡。尤其我们现在10年以来,由于08年危机之后,我们有一些拉动措施,10年以来,央行收紧银根,抑制通胀,同时今年又爆发了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以及其他的国际国内经济结构的因素,使得我们经济运行增加了一些困难,增长速度放低。这样为小企业的发展产生的一些新的困难。
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实际上主要难的是在小企业和微企业。我提出一个概念,我们的国家生产性经济体有六类:大企业、中企业、小企业、微企业、个体户、农户。这六类,大中属于一类,他们能力比较强,声音也比较高,不容易为社会忽视。其中中企业曾经被忽视过,这十几年各方面的推动,在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旗帜下,我们基本上把中企业的融资状况改善了。但是我们在中小企业的旗帜下掩盖了小企业、微企业和个体户的融资困难。工信部前面提出了微企业的概念,为今后解决他们的问题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我们把后四类生产体可以综合概括为草根经济体。这就是小企业、微企业、个体户和农户。草根经济体融资难,它的症结我认为在于中国金融体系结构的失衡。简单说,就是我们为大企业服务的能力够了,多余,我们为草根经济体的服务能力十分弱,严重不足。我概括了一句话,我们中国现行以大中银行为主体,以大中型企业及有政府背景机构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大中城市为主要服务区域,基于正规财务报表和充分抵质押物来运作的这样一个金融体系,它是不适应草根经济体系的小、散、弱、多、缺少抵质押物,几乎没有正规财务报表的特点,而他们的新陈代谢能力很强,呼呼的生,呼呼的死,我们的金融体系不适应这样一个特点。所以解决草根经济体融资难的根本出路,在于着眼长远,立足于制度建设,构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草根金融体系,通过这样一个草根金融体系的建设,来提高城乡金融服务能力,根本改善中国金融结构是失衡的局面。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草根金融体系的建议
突出面临的问题就是机构问题、产品问题、监管问题,要遵循三分两化:金融机构分大小、金融产品分类型、金融监管分层次、金融队伍专业化、配套服务社会化这样一个基本理念。着重从五个方面:机构、产品、监管、政策、公共服务这五个方面来谋划构建我们中国草根金融体系,推动形成覆盖广泛、品种多样、服务便捷、高效稳定的中国特色的多层次金融市场。
(一)构建四个层次的机构体系。第一,建立数量众多的草根金融机构。中国金融机构总量是不足的,细分大金融机构有余,中金融机构稍有不足,少金融机构严重不足。我们应该按照大机构服务于大客户,中机构服务于中客户,小机构服务于小客户,微机构服务于微客户这样一个原则,重点建设以小微金融机构为主的草根金融体系。具体是引导大型国有和股份银行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营机构,他们有积极性。
第二,适当发展中型银行,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商业银行设立分支、跨域、兼营小微型金融业务。
第三,鼓励邮储银行、农信社要坚守基层,服务小微型金融的方向。
第四,要大力发展新型的小微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小金融机构,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使草根金融机构又好又快发展。以此应该形成中国草根金融的十、百、千、万四个层次的体系。
什么叫十、百、千、万呢?就是国家和省级层面拥有十家大型金融机构。地市级层面拥有数百家中型金融机构。区县级层面拥有数千家金融机构。街道、社区、乡镇拥有上万家微型金融机构。这些基层的微型金融机构,应该以只存不贷的经营方式为主。必须是专业的队伍,独特的流程和考核激励机制,他们应当是深植基层,服务于草根,扁平发展,成为永远长不高的,充满活力的草根金融机构。
(二)创新多样的草根金融产品。第一,要创新完善间接融资的金融产品,建议银监会加快组织编辑小微企业融资产品汇编,总结梳理草根经济体融资需求和特点相配合的金融产品目录,帮助城乡基层金融从业者选择和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主推业务品种,包括如何积极利用三品三表,如何积极扩大各类又可以作为抵质押物品的担保,同时可以扩大推广个人和微企业的联保机制。发展无抵押、无担保的小型、微型信用贷款。
另外,延伸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拓展小型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当前要改进完善中小版、创业版的证券市场,改进扩大全国性的新三板市场,同时积极探索创建大区性的第三板和第四板市场,力争在全国统一规定的859个细分行业里,每一个行业支持三到五个龙头企业上市。这样总数就可以有3000多家小型行业龙头企业上市,这对小微企业的发展会是极大的刺激和推动,来扭转当前我们股票市场中中小板、创业板,实际主要是大企业里的小和中企业里的大,他们没有做几个真正的小,要扭转这个局面,扭转资本市场没有惠及小微企业的局面。同时,建议试点以省或者临近数省为单位的区域性股权流动市场,实现本地企业股权在有限的范围内挂牌交易。扩大发展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和集合债券,逐步降低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工作。三是积极探索发展中小型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多样的农业农村保险。
(三)建设中央、地方两级草根金融监管体系。要按照分层次、多方式的理念建设中央、地方两级的金融监管。中国太大了,人太多了,农民两亿,你给每个人放贷,怎么监督它。上万家未来的小金融机构,现在只是小额贷款公司,08年才200家,三年3000多家,很快就会5000家,然后就会往1万走。我们中央银监会监管不了这样的细事,监管不了,非要做,就会出问题。谁做谁出问题就要下台,他就不太愿意做,要做就少少的做。怎么办?就是发动地方政府,我们有30多个省,数百个市,2000多个县,三级政府我们把它发动起来,他们有积极性,由他们再去监督、管理、控制那些基层的小机构。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所以应该倡导中国实行两级金融监管体制。
中央政府管大的、中的,这没有问题,小的、微的放给地方,但是小微的地方监管法规政策也由中央来出。那么地方制定一些操作性的细则。银监会主要负责全国性的国有商业银行、政策行、跨地区的股份行的监管,省银监局负责本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区县街道、乡镇层次的微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等等,可以由地方政府进行监管。他们是受托于国家监管部门,法律上是一个大法。这样地方监管实际工作由地方政府承担,地方政府监管具体部门可以交给省金融办。应该逐渐推广北京市的模式,北京市是全国唯一的金融管理工作局,是正式的政府机构。我认为这是方向。我们名正言顺的,光明正大的,责任重大的让地方政府把小微金融的监管承担起来。先从不储蓄的概念开始,向小贷公司只存不贷,担保公司也不存款,从那儿开始,储蓄的逐渐再把它放进来。
(四)加强政策支持。财税政策要秉承动税优于补贴,风险优于事前的贴息。尽量减少低效的财政贴息,增加公平平等、高效的减税和经营后期损失的分担机制,国家给分一点。适度放开小微贷业务的呆坏账,将现行主要按机构按照属性区别优惠政策调整为按照业务给予优惠,给农民放款,现在财政部有一个划时代的优惠政策,给农民放款5万元以下,这样的机构,它设定的是农村金融机构,县以下,这样的机构免营业税,减所得税。以此为例,首先表扬财政部,赞赏财政部,能够把国家的政策细到一个农民的贷款,非常地正确,非常好。但是此类政策在实行一段以后,不要按机构走,它是个机构,它给农民放款,他还给不是农民的放款,它不是一个专业的给农民放款的机构,但是他也愿意给一部分农民放点款,谁放给谁优惠,你给农民放款,只要5万元以下有优惠。
现在适用于农信社、村镇银行有一个3%营业税的政策,常规有一些是5%,小额贷款公司没有,为什么?说它不是金融机构,不要基于形式,它在做金融业务,而且这种地方更好,吸储吸多了,遇到坏着,打着包袱跑了,他只贷不存,放的钱是他自己的钱,所以这种优惠应该一样接受。
刚才说的5万以下的逐步给其他的,但是我赞成有一个试行阶段,慢慢放开。普遍的对这些支持小微经济体、草根经济体的逐渐在帐上都把它分开,给大的、给中的、给小的,统计上分开,政策上分别实施。不要笼而统之的给一个机构,这不可以,看他干什么事。
货币信贷政策方面,我建议要放宽草根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现在民间有资金,我们有一些资金都亢奋,上股市,看着不好了就出来,然后让房子,不好了又出来,然后上黄金,上古董,不知道往哪儿去。引导他们去投资小金融,让他们有合理的利率。对于不良贷款率容忍度要提高,利率要实行差别利率,要鼓励对小金融长期的实行适度的保底,这不叫封建社会的高利贷,供需双方互利共盈,都是老百姓,都是公民。要实行差别化的信贷规模控制,我们还是要继续控制一下信贷总规模,但是总规模增长幅度不要高,但是给小金融、小企业农民的贷款可以高,总规模8%,给小企业、小金融的贷款可以20%。
(五)公共服务。一个小机构很小,它根本没有能力编软件,它办不了服务,别人给它办。招人、培训、产品开发、信用评级、支付结算、审计会计等,都可以通过公共服务来为他们服务。
(六)加强领导和指导。第一,加强国家对草根金融建设的领导、推动,建议在中小经济体和中小金融体两个领域,即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加强跨部门的协调,建议将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功能明确扩大到农村,不要拘泥于工信部,你是管中小企业,包括城乡,把它明确的扩大到农村。成立国务院促进小微金融机构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城乡的小微金融,办公室建议设在人民银行。第二,继续改善基层经济和金融的统一工作。在新的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上,建议统计局能够做好12年初的2011年微型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这样我们对中小微型四类企业就可以做更好的分析了。建议尽快建立草根金融批发供资体系。众多小草根金融,特别是只贷不存的机构,以及可以存也可以贷,当然他们基层融资能力比较弱,建立国家和省两级批发供资机构,开发银行就可以做。其他的农发行等等,一个省可以搞一个,把社会多余的资金拿过来批发给小金融机构。这样可以改善小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同时现在对小额贷款公司,什么1:0.5的融资系数,我建议可以分类,表现好的,能力很强的,安全系数很高的,可以放到1:3、1:5,弱的就继续1:0.5。
(作者系中国国家开发银行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