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体的乳化性质及对面包品质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食品添加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2001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大豆油体的乳化性及其作为天然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的潜质,对大豆油体的蓝值、乳化活力指数以及乳化稳定指数等指标进行了考察,并比较了不同添加量的硬脂酰乳酸钠(SSL)和大豆油体对面包的烘焙学特性、感官评价以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油体的蓝值相比于SSL偏大,但对淀粉有一定的络合能力;不同温度、保温时间以及氯化钠浓度均对大豆油体的乳化活力指数以及乳化稳定指数有较大影响.添加大豆油体的面包的比容提高,感官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大豆油体添加量为15%时,硬度最小,为248.2g(空白对照组为786.1g),硬度降低68.43%;添加大豆油体的面包的酸值、过氧化值以及反式脂肪酸值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经综合评价,大豆油体具有替代传统乳化剂应用于食品生产中的潜质.
其他文献
在pH=7.40的实验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法研究了食用合成色素日落黄与溶菌酶分子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日落黄能够以静态猝灭形式有效地猝灭溶菌酶的荧光,形成1∶1复合物.热力学结果表明:日落黄-溶菌酶体系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分子对接也说明了这个观点.同时,分子对接实验还表明结合位点位于溶菌酶活性中心附近.通过对日落黄-溶菌酶体系建立结合率模型,可以预测结合作用会对溶菌酶的抗炎杀菌功能产生影响.
为了能够对于动物源食品中的药物残留进行快速检测,本文提出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检测.以硝基咪唑类药物为主要研究目标,对其在不同动物源食品进行检测,利用固相萃取小柱对样品进行净化处理,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附加干扰峰对于样品检测的干扰.同时,实验结果表明,硝基咪唑类药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在添加水平为0.25μg/kg、0.50μg/kg和2.5μg/kg三个量级时,其回收率范围和偏差分别为70.4%-112.9%,RSD≤14.5%;75.3%~108.8%,RSD≤9.4%;84
利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红肉火龙果中花色苷,再用溶剂和S-8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对纯化后的花色苷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是浆液比为10∶1(鲜果浆体积计),乙醇体积分数为10%,超声提取时间为10min,提取温度为45℃,提取浓度为8.26mg/mL.最优纯化工艺:上样液浓度1.2mg/mL、上样液流速1.0mL/min、上样液pH3.0,洗脱液流速1.0mL/min、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20%、洗脱液pH5.0,纯化率为91.13%.结合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
为了探究煤层注水对巷道瓦斯解吸释放的影响以抑制瓦斯涌出,根据余吾煤业3号煤层N210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实际工程特点,构建了高压注水模型,采用煤层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注水压力分别为3、6、9 MPa,动压注水时间为4 h时,钻孔中心不同位置煤体水压分布、水流扩散速度、饱和度分布及含水等值线变化规律;选取N210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作为试验钻场进行现场工程试验,探究压力水瓦斯涌出的抑制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注水压力的增大,钻孔周围煤体含水率增加,由于液态水对瓦斯的驱替作用,促使瓦斯不断向边界移动,抑制了
以常山胡柚鲜果为原料,采用酶-化学联合法对果实中果皮内的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期获得提取的最佳工艺及其参数条件,为日后更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经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影响常山胡柚IDF提取得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淀粉酶浓度>碱解时间>酶解时间>碱浓度;其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是:淀粉酶浓度0.5%,酶解时间70min,碱浓度0.9moL/L,碱解时间70min.所得结果可为今后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采用Griess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沙棘黄酮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吞噬能力、一氧化氮(NO)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发现,沙棘黄酮在50~250μg/mL能够显著增加细胞吞噬能力且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内NO、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环氧化酶-2(COX-2)的产生,并均呈剂量依赖效应.结果表明,沙棘黄酮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分泌而抑制炎症反应.此外,比较了沙棘黄酮与抗坏血酸(VC)的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海鲈鱼鳞酶解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并对其活性性质进行表征研究.以海鲈鱼鳞为原料,经物理处理后,采用生物酶解制备抗氧化肽,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酶解pH、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制备多肽的抗氧活性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选择响应面优化确定酶解工艺条件,并对最优工艺下酶解的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分布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复合蛋白酶酶解效果最佳,其在料液比11.5∶1,酶解pH8,酶添加量8000U/g,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3h的工艺条件
以预处理后的黑蒜为起始原料,经过筛选,以pH=6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溶液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工艺条件变化对黑蒜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在较优单因素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由正交实验结果可知,本研究对黑蒜多酚的最优提取方案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 25,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60min,经3次重复验证实验确认了这一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黑蒜多酚显示出更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
谷氨酰胺转氨酶与蛋白交联可以形成较好的凝胶性,在食品工业上有广泛的作用.本文采用了单因素实验、响应面法分析酶添加量、温度、pH对酪蛋白酸钠凝胶强度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酶添加量为140 U/g、温度41℃、pH=8.0,凝胶强度746.51g·cm,将此工艺条件应用于肉丸中,牛肉丸及猪肉丸的凝胶强度较好.
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分析植物运动型饮料中牛磺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生物素、维生素B12、烟酸、烟酰胺、叶酸、维生素B6、泛酸等10种维生素的方法.样品前处理用体积分数10%乙醇提取后,经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以1.0%甲酸-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模式洗脱,采用ESCI复合电喷雾离子源的质谱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0种维生素在0.05~20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范围为0.002~15.0μg/kg,定量限范围为0.01~50.0μg/kg,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