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规范及问题处理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iis6s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必要性出发, 分析了实际检测工作中一些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相关规范作了论述, 以及介绍了如何处理实施检测出现的检测不合格问题。以期加深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问题的认识, 通过有效的检测提高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质量。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检测;问题处理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钢筋与混凝土两者的结合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成为现代建筑工程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但由于钢筋混凝土的使用量大,使用面积广,从目前建筑工程的监督现状来看,我国众多工程中经常出现由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不严,不少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病害原因,实际使用寿命远少于设计年限。所以在建筑工程的监督工作中,对钢筋混凝土的监测无疑成为当今建筑工程发展的重点。下面对检测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
  1 箍筋的保护层问题
   对于梁柱中箍筋的保护层,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不小于15mm。但在实际施工中,人们对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重要性重视不够,经常发现或抽检到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箍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甚至在主体验收前就已出现锈蚀(迹):有的可从构件下部的锈迹处隐约见到箍筋位置。
   出现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该构件没有垫设保护层或垫设数量过少,同时导致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也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绑扎不牢固、垫设方法不当,使主、箍筋分离,箍筋“下移”、“套空”而引起,但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可能是合格的。箍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甚至提前锈蚀,其锈蚀将会使保护层混凝土过早产生裂缝、脱落,继而影响到主筋及构件的耐久性。检测中抽测到这样的构件,特别是箍筋已有锈蚀(迹)的,应直接对该构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判为不合格。梁构件存在以上问题时,则底部需测的主筋保护层厚度应全部判为不合格并记录。这对提高箍筋保护层质量,保证构件的耐久性大有益处。
  2 现浇板负弯矩筋检测的必要性
   在一些工程中,现浇板构件负弯矩钢筋质量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现浇板裂缝与负弯矩筋绑扎不到位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踩踏变形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检测板底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同时,也应按照一定比例对负弯矩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促进负弯矩筋“质量”的提高。如某工程,根据构件总数及规范抽检数量要求,计划抽取l0块有代表性的现浇板进行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则应考虑在这l0块板中再抽取一定数量的板同时进行板端负弯矩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即可大致判断负弯矩筋位置是否正确。
  3 对保护层厚度小于某一数值时的检测
   当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低于一定数值时,检测仪器便不显示实际值。如使用某种仪器检测,当实际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6mm时,仪器便显示“<6”,而不是真实数值,但记录要求是真实数值,而不能为“<6”。对于这种情况,检测者不应放弃对该构件的检测而另选构件,应利用标准垫板加在仪器探头与构件间进行检测, 测得数值减去垫板厚度即为实际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 主体分次验收时的保护层厚度检测
   对于一些多、高层建筑,其主体分部工程可能要分两次或两次以上验收, 以利于与装饰装修工程交叉进行。对此类情况,其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有两种方式:
   (1)仍按单位工程抽样计划进行检测,抽样比例分摊。如:一栋l0层楼的房屋,主体分两次验收,每次验收5层,则前5层验收前检测构件总数的1%,后5层结束时再抽检1%(两次抽检数量总计达到构件总数的2%),主体结束时,对两次抽检数量相加并计算最终合格率即为该单位工程的合格率。
   (2)每次验收的部分,按照规范抽查构件总数2%且不少于5个构件,并对结果进行分次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如合格,则正常进行下一步主体验收工作,否则作相应处理。最后一次检测完后,对各次检测评定结果计算平均值,作为该单位工程最终的检测结果。
  5 超出1.5倍允许偏差时的评定
   在实际检测中,如果出现一点1.5倍允许偏差,但总评合格率大于90% ,是直接判为不合格还是再进行二次抽样检验”的问题进行讨论,现提出以下建议:
   1.如果1.5倍允许偏差点不超过(不合格点)一定比例,则只视为“一般性超过允许偏差值”(超过规范中规定允许偏差值),即把“超出1.5倍允许偏差值”的数值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内。超出该范围,即使总评合格率大于90%亦应视为不合格,而不是规范中笼统规定的1.5倍的定义,这样将更加易于操作。
   2.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评定时去掉一个最大及最小值。
  6 对检测不合格问题的处理
  6.1 不合格现象的分析
   对参与评优的工程,按照《工程质量评价标准》,保护层检测不合格甚至达不到二档及其以上标准,则该工程不得参与评优,这也是对施工方的一种处罚。保护层不足将会影响构件的耐久性,所以工程不论是否参与评优,其不合格问题均不能轻易放过,应列入到质量问题的处理程序中来,而不是检测完了事。究竟如何處理, 目前还没有统一作法。在工程中有因混凝土强度不足导致的工程加固甚至返工的情况,但因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合格而加固或返工的例子还不多。在近几年的该项监督检测工作中,对抽取的现浇板构件也同时做了板厚的测量。结合板厚的检测,其保护层厚度不合格有以下几种情况:
   (1)板厚符合要求、保护层厚度偏薄。说明保护层垫置不到位或漏垫。
   (2)板厚符合要求、保护层厚度偏厚。说明受力筋上移,一方面过厚的保护层易引起构件底部混凝土的开裂;另一方面钢筋上移会减少截面的有效高度,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
   (3)板厚超过设计要求、保护层厚度同时也偏厚。如板厚设计100mm,而实际施工达到120mm,同时该板钢筋的保护层也超出允许偏差值(正偏差)。对这类问题,一方面要看该工程中存在此类问题的构件是否带有普遍性;另一方面,应交由设计方进行验算处理。
   (4)板厚不足同时保护层厚度偏薄或偏厚,这可能先要处理板厚不足的问题,然后是处理保护层厚度不足的问题。
  6.2 不合格情况的处理建议
   对保护层厚度不足的问题,一些施工方认为构件最终进行砂浆抹灰后会得到弥补, 即进行了抹灰就等于进行了处理。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其一、一般抹灰砂浆强度远达不到保护层混凝土的强度:其二、抹灰层不会像混凝土保护层那样与钢筋共同受力;其三、抹灰层易开裂、空鼓,与混凝土构件的粘接牢固性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抹灰层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保护层。
   结构实体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的几种处理方式:
   (1)对保护层厚度不足的构件,进行构件表面抹灰处理,但不是以上所说的简单抹灰,而应该有特殊的抹灰处理方案。首先构件表面应进行打磨处理,即处理面应是粗糙面以便于粘接;其次应提高砂浆强度且不易开裂(必要时在砂浆中增加抗裂材料),同时也可在构件底部敷设钢丝网片以增强抗裂性。这是目前采取较多的处理方式。
   (2)考虑到与(保护层不足)构件的粘接性能或不便于抹灰处理的,采用高压设备对构件表面多遍喷射高强度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等材料。
   (3)对保护层厚度不足的构件,当设计吊顶隐蔽时,一般不采取抹灰处理,但能否考虑在构件表面涂刷一层防水涂膜或粘贴其它防水、防火材料以对保护层不足面进行封闭,减少与空气接触以延长混凝土的碳化时间,增加构件耐久性。这是笔者的初步设想。
   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合格率时,对于偏薄的,一般会想到按照上述或其它辦法处理进行弥补。但是对于超过正偏差、过厚的,则往往对不合格问题很淡漠。对于保护层过厚导致的不合格,处理还是不处理、如何处理,似乎是个很棘手的问题。笔者近几年检测出的保护层整体过(偏)厚不合格问题,只要保护层“超厚”现象不是很“离谱”,加之在相对应构件几何尺寸(如板厚)检测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均以设计单位出具“经设计验算满足要求”而了结。
   建议:对于偏厚导致的不合格及由此引起的构件有效截面减少,应由原结构设计人员进行严格验算。对不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的,应要求责任方进行加固甚至返工处理,不应迁就。特别对于一些重要构件,如悬挑构件负弯矩筋下移严重(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应超厚)的,更应严格对待。以上是对实际检测结果出现了全部“偏厚”或全部“偏薄”两个(不合格)极端情况进行了分析。但是如果在检测评定不合格的情况下, 发现不合格点中有近一半不合格点属超出正偏差的不合格、另一半则属超出负偏差的不合格,即不合格点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又该如何处理呢?这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一个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
   另外,建议在规范修订中对此类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予以明确,避免各地出现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7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检测的精度问题
   目前各地多使用以电磁感应为原理的检测仪器,种类很多,功能不一。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以该仪器作为检测手段)检测技术规程情况下,加之对使用该仪器检测缺少相应的试验研究,面对不同构件内千差万别的钢筋位置(差异),该仪器究竟有怎样的适应性、在何种情况下易受到干扰而导致对检测结果的误判,还需进一步研究分析。作为检测者亦应多积累经验,对于利用相关仪器检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善于判断、分析,必要时应进行破损检查验证。
  8 结束语
   通过工程施工监测实践证明,只有高度重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做到检测人员加强事前、事中的控制和监查,事后及时进行检测、分析、总结 ,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才能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福生,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工作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9.03
  [2] 王书林,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保护层厚度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4-2002
  [4]《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
其他文献
摘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在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问题应该得到参建各责任主体的应有重视。笔者从工程质量监督的视角,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的监管提出一些见解来一起探讨。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监管  1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混凝土中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筋骨架制成的结构。钢筋的主要成分是铁,铁在常温下会氧化,
期刊
摘要:交通噪声污染的治理是一项复杂且综合的工程,需要考虑城市规划、道路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因素。如何高效的解决交通噪声污染问题,不但需要不断建设适宜的隔声降噪工程,更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制定特有的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综合政策。在政策的制定上需要重点考虑现有相关法规的修订、行政政策指导、政府公共投入、引导公众参与这四个方面。  关键词: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配套政策、公众参与、管理、声源、
期刊
摘要:近年来,建筑工程模板支撑坍塌事故频发,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当前要将模板坍塌事故的预防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去对待。本文从设计、材料、施工方面对模板坍塌事故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多角度的提出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对今后模板支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筑;模板坍塌;事故原因;施工;预防措施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高危行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高大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中央空调系统已成为酒店、商场不可缺少的设施。本文根据中央空调工程的预算、设计、施工、调试方面内容,详细阐述了相关施工过程中的安装技术要点,并结合工作经验作分析。  关键词:中央空调;安装;要点;设计;施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在建筑中使用越来越广泛。中央空调能够在设定的局部区域范围内改善气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活环境, 使人们得到相对舒适的工作或生活环
期刊
摘要:近年来,小户型住宅发展迅速,市场占有率不断升高,但因其建筑面积小,空间相对有限的特点,所以小户型的设计就必须考虑恰当。本文针对当前市场上小户型设计存在的普遍现象及误区,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小户型;住宅设计;空间;规划  在我国城市发展的现阶段,人们对居住面积的追求越来越大,但是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和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中小户型的住宅建筑,对小户型的使用率、性价比、居住舒适度提出了
期刊
摘要: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沉井施工法凭借诸多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但沉井施工期较长且施工技术要求高,因此,必须广泛了解其施工技术要点。本文结合实践运用,探讨了沉井施工技术要点,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关键词:沉井施工;要点;封底;监测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沉井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建设中,沉井既是基础,又是施工时的挡土和挡水结构物,下沉过程中无需设置坑壁支撑或板桩围壁,
期刊
摘要:施工企业工程建设过程中,物资、设备采购,设备租赁合同的管理尤为重要,因此,从物资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设备租赁合同的签订及履行,合同履行的过程控制及合同纠纷的处理整个过程都要严加管理,以实现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防范合同风险。  关键词:施工企业物资设备 合同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物资、设备采购活动,设备租赁活动,大型设备的融资租赁活动都占有很大的份额,在这些活动中,施工企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为满足建筑的功能和美观的需求,大跨度、重负荷构件广泛应用与建筑施工中,因此,高大支模支撑体系应运而生。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含量高、难度较大,为此,本文从高大支模支撑体系设计方案、搭设、混凝土振捣、施工监测等施工方面进行分析,为同类高支模工程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搭设;混凝土;监测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混凝土日益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房产的快速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区环境已成为人们在选择居住区时除建筑质量外最为关心的内容之一,居住区景观是居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景观将在居住区环境中占有越来越高的地位,人们越来越关心居住区环境,本文就现代居民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相關讨论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字】居住区;园林景观;生态;人文  1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求及原则  1.1了解人们对居住区园林景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工程实例,对深基坑的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探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土方开挖    1 工程概况  某新建商住楼主体工程,2层地下室,基坑南北宽约39.5 m,东西长约97.2 m,工程占地面积仅4560 m2,基坑面积占其84% ,约3840m2 ,施工作业场地狭小,开挖平均深度9.25 m。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东距居民小巷最近2.08 m、小巷东侧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