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乔家大院》看影视艺术的民俗化处理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民俗化,即对民俗事象的影视化表述,也就是基于民俗学的视角来探究影视剧的内涵和形式,它可被视作对影视剧的民俗学读解,从中揭示出影视剧创作和审美欣赏的一些独特规律。把民俗文化元素有机地运用于影视创作之中,无论是从内在精神上,还是从外在形态上,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便捷而有效地赋予影视一种浓郁的民族气质。因此,在影视创作当中,“民俗文化资源无疑应当成为探寻与建构民族风格的根本路径”。
  谢尔曼认为,民俗学影视在描述表达性文化的同时,它本身也作为表达性文化在表演。就影视剧而言,需要通过剧中人物的活动,包括他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来向观众叙述整个故事情节,因此,他对于民俗的塑造就不只是某一方面的内容,而是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如《乔家大院》整部戏用45集30多个小时向观众呈现了祁县的整体形象,既包括了它外在的人们用眼睛看到的视觉形象,也包括了由剧情所展现出来的深层次的民俗文化事象。下文,我们拟从电视剧《乔家大院》对民俗元素的全景式呈现方面作一简要分析,以此来论证影视与民俗的相互作用及其发展。
  社会民俗
  社会民俗是指世代传承下来的各个社会集团结合,交往过程中各种关系间的习俗惯制。其中人生礼仪习俗是最基础的民俗,具体包括婚嫁礼仪、丧葬礼仪与各种风俗习惯等。社会民俗元素不但为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提供了一种独具民俗氛围的生存环境,而且情感化的民俗事象成为一种审美意象参与叙事。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让电影创作者直观地把握到所谓“电影民族风格”的精髓所在,从而使得他们在实践中能够有意识地、并且“可操作”地加强作品的民族化追求。
  (一)婚嫁礼仪
  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娶亲的一场戏就完全以民俗元素为依托,纷繁复杂的民俗元素背后是原生态民俗生活的呈现,而这也正是影视剧的基础。
  婚前礼仪,即俗话所说的“说媒”“提亲”“议婚”。过去男女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谚语说“无媒不成婚”。剧中,大奶奶派管家四处打听有没有合适的人家,给二爷乔致庸说媒,得知号称“山西第一抠”的陆大可之女温婉贤淑,待字闺中,便派人前去提亲。
  接下来,就是俗话说的议婚、议亲,过去又叫讨八字或生辰八字。由媒人讯问或告知对方的出生时分,看双方是否命运相克。其次是了解对方家庭情况,看是否门当户对,男女青年也互相审视彼此,看是否有眼缘。然而,这—传统习俗在《乔家大院》剧中却略有所不同。因陆玉菡之前已与乔致庸有所会面,且暗生情愫,这两家也算门当户对的大户人家,但因乔家濒临破产,陆大可才勉强同意女儿的亲事。因此省略了这一步骤,只是简单的讨要八字。
  迎娶,这是婚礼中最为隆重的一项礼仪,俗话说“热闹不过打锣鼓,高兴不过娶媳妇”。迎亲礼仪五花八门,但大体上是三个程序:迎亲上轿、拜堂、洞房。电视剧中,迎亲这一天,乔致庸头戴礼帽,身穿礼服,披红挂花。在洞房中,陆玉菡手捧两个画了男孩像的萝卜,下人对她说:“萝卜萝卜,摞着一辈又一辈”。萝卜代表儿子,剧中在洞房的炕的四角上放有七个萝卜娃娃。新郎新娘还要用红线系在一起的筷子吃下母饺子(一个饺子里包七个小饺子),谓之“五男儿女,七子团圆”。还有向婆婆讨取馒头吃的风俗,并且说“婆婆的馒头,明年的小子”。可见洞房重子文化的盛行。
  婚后礼仪,新郎新娘一同到女家,叫“回门”“双回门”,也有的叫“回花”“请女婿”。女家以回门为办喜事的正日子,有钱的还雇乐队吹打,热闹非凡,有如男家迎娶。《乔家大院》中乔致庸随陆玉菡回门的一场戏也笔墨颇多,回门时,陆玉菡向号称“山西第一抠”的父亲提出借银子的请求,最终爱女心切的陆大可答应了女儿的要求,并将祖传的翡翠玉白菜传给女儿。回门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一斑。
  (二)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是人生最后一道礼仪,也是体现一个家族凝聚力与团结力的关键程序。我们从剧中乔致广的葬礼来做一浅析。
  丧葬礼仪可以从病人病危时开始算起。人老临终前,要求全家儿孙全部在场,环饲其侧,儿孙们给老人以最后的安慰,老人给儿孙留言,包括临终嘱托,民间俗称交代后事。如果亲人未能守护身边,则为憾事,我们从《乔家大院》剧中也能窥出一二。大哥乔致广病危时,银两危缺,债主纷纷上门讨债。在这种情况下,理应交代清楚后事,如财产继承,交往以及债权债务等。但当时,乔致广念着进京赶考的二弟,不忍唤其回来。而乔致庸在考场中听到大哥病危的消息,也要求立马赶回来,并说“试可以再考,但哥哥只有一个!”坚持要见大哥最后一面。
  亡故后的当日应去本族及亲朋好友间报丧,并向人主家诉知病危经过及发丧安排等。来吊唁时,孝子要带吹鼓手到路口迎至灵棚前,行礼并设宴款待。
  出殡,也叫“送葬”“出引”“发引”。死后五日,七日出殡者居多。《乔家大院》中,由于公布乔致广的死讯会引来大量债主,大奶奶决定暂不发丧,死者身体周围布满冰块降温以拖延时间。这一情况直到二爷乔致庸的归来才得以缓解,决定立即发丧,才得以顺利出殡。而出殡的豪华排场尽显大家族的礼仪风貌,吸引了大量路人的围观,同时也打消了众人对于乔家破产的疑虑。
  葬后礼仪包括服三,尽七,过周年等。尽七,也叫“斋七”“烧七”,每隔七天再到坟地祭奠一次,以五七或七七为重。过五七或七七,意为让死者的亡灵回家省亲,在此期间,大小事务一律不得打扰。电视剧中乔致庸正是利用大哥的七七这一缓冲期,积极筹措银子,多方奔波想办法,最终以迎娶陆家大小姐的条件借到了银子,有效利用了七七这一缓冲期来解决了与债主的矛盾。
  精神民俗
  精神民俗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信仰、语言习惯、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群体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素质的集体体现。要将我们的民俗文化引向深入,有必要对精神民俗予以正确的认识。
  (一)精神信仰
  伴随着惊心动魄、悲壮曲折的经商历程,乔致庸在继承和发扬晋商文化的基础上,创建了以“忠、智、勇、仁、义、信、利”为核心的内涵丰富的乔家文化。这种文化精神既是晋商文化的灵魂与精髓,也是晋商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源泉,更深刻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为了救茶民,他不顾兵荒马乱,疏通茶路,舍身远行,为天下苍生谋利;为了救灾民,他两次在自家门前支起粥锅,不惜倾家荡产、节衣缩食,当他的家人说他在做朝廷该做的事时,他却觉得这是他这一生做的最大的一件事了。这些都是儒家核心思想“仁者爱人”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电视剧的热播,不但广泛传播了晋商文化,宣扬了商业社会的现代文化价值,而且凝聚了商业群体,也有助于整个社会对商业文化的认同。
  (二)语言民俗
  方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独具个性的方言是某种独特的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透露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
  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特点鲜明的日常用语得到了较多的表现,显示着山西民俗文化的厚重与多样。“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护着。娃多着,女少着,婆夫两个常好着……”“太极十年不出门,心意一年打死人”等朴素的语言,无不透露着丰富的民间文化信息。
  《乔家大院》还巧妙运用了晋中地区的方言,如第一集中众人给乔致庸穿衣服,他的催促声:“快点儿!快点儿!”;再如乔致庸每次出发前都喊“走嘞……”被观众评为“山西招牌吆喝”,将山西人的豪迈奔放予以生动的呈现。物质民俗
  物质民俗是人们在为了生存发展所进行的物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有形的物质民俗中凝聚着特定的民族心理、民俗意味。在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中,民俗不再是被悬置的符号,而是民众的日常生活,这种日常生活体现为原生态的生活本相。
  (一)物质民俗的展演
  《乔家大院》的导演着力突出了山西民俗和地方特色,镜头通常在旧时的商号、客栈、酒肆、茶房和戏楼间辗转,并用一些相似或不变的场景进行衔接。而剧情场景全部采用实景拍摄,多选取在太原、祁县、太谷等处,大型场景则选取在山西榆次老城、常家庄园、平遥古城这些具有浓郁山西特色的地方拍摄完成,剧中人物的居住地更是主要选在中外闻名的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晋中地区特有的青砖大院、黄土地、窑洞、祠堂、庙宇等比比皆是,显露出浓重的地域风情,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
  (二)原生态的物质呈现
  电视剧《乔家大院》通过讲述主人公乔致庸一生在商业、婚姻、家庭中的坎坷经历,将山西在视觉、文化等方面的整体形象根植于观众的脑海中。当人们在茶余饭后想起《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剧中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坡、崖头下的窑洞,乔致庸衣服随便一披,趿拉着鞋就出门,剧中人物蹲在地上或凳子上吃面食,片中时常出现的独具地域特色的地方方言和民俗音乐等传播符号,想起晋中地区真实的生活场景,想起山西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而这些民俗符号是当地原汁原味民间生活的呈现,没有经过刻意的渲染和加工,是一种“原生态”的呈现。
其他文献
01rn年轻无极限PK年轻无下限rn德国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小城蒙海姆市的2009年选举中,27岁的丹尼尔·齐默曼以30.35%的得票率当选为该市市长,成为北威州最年轻的市长.而他所领
罗志渊,著名文化学者作家诗人国学百家讲座团团长著名诗刊《明天诗刊》创办人及王编2009中国纯文学作家年度人物、《两岸》杂志文化顾问、《天下教导人》文化顾问《求是》杂志第一批优秀作者深圳微公益论坛发起人兼任中国新闻周刊厂州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专栏作家及凤凰卫视、华娱卫视、山东卫视等嘉宾王持,著书甚多,其作品多见于国内外主要媒体。  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什么是红色旅游?红色旅游就是参观游览革命纪念地,接受革命精神洗礼?是,也不是。简而言之,红色旅游约等于血色浪漫。血色象征革命,与浪漫相佐,而富有情怀。范蠡以西施作美人计,诓出一个越国。后来刘梦得怀古,“姑苏糜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邦国之争的韵事,也引来政治缠斗残酷如斯的喟叹。所以,纵使革命史诗浪漫非凡,夹以血色,凭吊之旅便何来放松可言?而难道当我们置身革命旧址时,只能通过模拟杀戮来获得快感吗
我的朋友任勇是一位修养极为全面的艺术家,兴趣及涉猎的方面极广。艺术是相通的,极为广泛的涉猎与修养对艺术家而言,到后来注定会变为极为可贵的滋养。任勇以深厚的文学修养
期刊
随着环境的恶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肿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进而带动了抗肿瘤药物的飞速发展。目前在临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虽然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因其选择性差、毒性较大,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很大,如果能寻找到一些活性较好的靶向抗肿瘤候选化合物,将有望解决这一难题。氟喹诺酮类化合物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的抗菌药物,其作用靶点为拓扑异构酶。研究发现,一些药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靶点和该类药物的
本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药物靶点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从肿瘤的治疗、诊断和检测方法三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分析个体患者基因突变的特征,深入了解个体患者肿瘤异质性的问题,探寻克服肿瘤异质性的治疗对策;另一方面,同样是基于药物基因组学层面,对作为药物作用靶点的基因家族进行功能分析,挖掘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作为抗肿瘤药物作用靶点或者分子诊断标志物;最后,通过对耐药性突变基于液体活检建立检测方法,旨
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蹴鞠斗鸡为乐。平民亦“康庄驰逐,穷巷蹴鞠”。古时候的足球似乎更接近这项运动的本质。庙堂之家、乌巷里弄里腾跃的都是快乐。曾在中国执教的著名教练特鲁西埃直言:“真正的爱是深入血液的。你看看在欧洲和南美街头,随处可见踢野球的孩子们,他们疯跑,他们喊叫,因为这是他们的生命。在中国,我真的看不到。你们根本不爱足球!”我们哪里不爱足球?!足球是我们的面子,因此也是我1门的生命。只是
5月16日下午,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北大百年讲堂作有关文明的演讲。这篇演讲实为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的总序,他希望用《易中天中华史》最终来回答一个“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的问题。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其主讲的“汉代人物风云”“易中天品三国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胡适与江冬秀都是安徽人,两家相距大概有四十多里。胡适定亲之后,就走出家乡,开始寻求接受新教育的生活方式。1910年,胡适有了出洋的机会,考取了留美官费生。  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国外的生活使他大开眼界,他也以极高的热情融入到新的环境中,逐渐成为留学生中的佼佼者。胡适经常与家中通信,将他的所见所闻报告给母亲,让她老人家也分享他的喜悦。在他与母亲的通信中,经常提到江冬秀,他寄希望于未婚妻的,一是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