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的贤者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读一读庄子的书,能够让我们更理性地把握好未来,多一分逍遥的味道。
  文化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面对生命的态度,即一个人如何理解生、如何面对死、如何在昙花一现的生命中把握自我和塑造自我的问题。对这方面的理解,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既实际又洒脱,既淡定又从容,既严肃又诙谐。
  庄子当时是宋国的一个“漆园小吏”,官职卑微,社会地位也不高。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楚威王曾经用重金聘他为相,他却“弃之如物”,终身不仕,快意于自由自在的生活,写出了十万字巨著《庄子》。庄子为何能够安于清贫,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却又能够如此深刻和理性地思考生命,为后世留下如此丰富的精神遗产?细品庄子的《逍遥游》,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逍遥二字很难用当下的一个词去准确地替代和表达,它比自由更潇洒,比随性更理性,比浪漫更厚重。逍遥是一种智慧生命所表达出来的状态,如何达到这种状态,庄子讲了三点:
  一是毁誉从容,宠辱不惊,得失泰然。
  庄子认为,一个人有没有修为,最关键是看他在得失和荣辱面前有没有理性的认知能力。《逍遥游》中讲,一个人应该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意思是说,全世界的人都表扬你,不要自以為是、沾沾自喜;全世界的人都批评你,也不要彻底绝望,要泰然处之,冷静分析。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原则、有立场、有信念,特别是在得失荣辱面前不要失去自我,失去理性,更不能为了一己之利,让自己每天活得战战兢兢。庄子将被功名利禄所困的人称为“天之戮民”“操之则栗,舍之则悲”,得到了就战战兢兢怕失去,失去了则痛不欲生,无法自拔,一个人彻底被身外之物所击垮。如今,一些官员罔顾党纪国法,拼命捞取财富,最终身败名裂,纵使没有案发,但其内心之纠结,可想而知。心不能安,更别提逍遥了。
  二是内省自修,乐天知命,乘物游心。
  做到宠辱不惊固然不易,但在庄子的眼里,这只是生命修炼的第一境界,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有些做法在内心深处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纠结与郁闷,会给人带来一种更严重的“内伤”。所以,庄子认为,能够认知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
  庄子讲,“天有道,圣人成焉;天无道,圣人生焉。”当一个人改变不了世界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做到自由与潇洒的时候,那就要在精神上追求一种更大的自由。这不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而是一种人性的客观精神。谁都期待阳光雨露,希望惊天动地,但是,人的一生很短暂,大多数人都要面对无奈和平凡,甚至一生只能在风雨中度过,这是生命的客观与真实。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担当,不要总把抱怨挂在心头。
  纵览古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诸多机遇,但是,同样也面临很多挑战,特别是要守住我们的灵魂和欲望,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为了金钱、地位和荣誉不择手段,丧失道德与良知。
  三是无来无去,无得无失,无是无非。
  勇于内省,敢于战胜自我和放下,也并不是最高境界。心中有斗争,说明头脑里还有是非,还有纠结,所以,人的灵魂往往也会长时期处于“备战”状态。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即抛下自我和是非,消除我与万物的边界,真正达到天人合一。作为生命而言,就是能够参透生死得失;作为人类而言,就是要融入自然;作为一个执政者而言,就是把自己的利益融入到人民的利益之中,即“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一个人到了这个境界,已经没有了自己,当然也就无所谓是非,更谈不上荣辱,也就是文化中所讲的“得道”二字。一个得道之人,可以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寒暑不浸,邪恶难近,而一切是非和荣辱举目可见,小可治己,大可治国。正如《逍遥游》中所讲,“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当然,庄子所讲或许只是一个圣贤的理想,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功利的现实世界中,有些时候,心必须“随风而动”。但是,多读一读庄子的书,或多或少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清风,能够让我们更理性地把握好未来,多一分逍遥的味道。
  编辑/独渚
其他文献
我的邻居经营着豆腐店的生意,我没事的时候常到他那里串门聊天。有次我到他店里时,他正准备做豆腐。只见屋里放着一锅刚磨好的豆浆,热气腾腾的,但等了好长时间这豆浆还没有变成豆腐。我不禁疑惑地问,这豆腐什么时候能做出来呢?邻居不紧不慢地说,别急嘛,马上就好。  这时只见他端出一碗不知用什么东西混的水往锅里一倒搅拌几下,你说神奇不神奇,这豆浆马上变成块状的豆腐了。这时邻居才告诉我,这倒的水是石膏水,如果没有
期刊
没有战斗的人生,只是一口枯井。  ——陶華碧  近日,美国监狱体系内的黑色交易市场确定了最新的流通规则——老干妈成为了美国监狱的地下货币。在监狱里面,一瓶200g的老干妈价值20美元,是准奢侈品,这是大部分监狱里面约定俗成的汇率。  “没有什么是一瓶老干妈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两瓶。  曾经万宝路和可卡因是监狱的通用货币,现在成了老干妈。每一个成功的“狱头”铺下面都少不了这些硬货,存的越多证明
期刊
春雨细小,细小得几乎感觉不到。春雨在寻觅杏花的身影,而杏花却躲在小巷深处,没有春雨的滋润,它开得很犹豫,也开得很难过。植物界是很重守承诺的,有了枝条就要返青,有了花蕾就要开放,有了花朵就要结果。这是一种信条,也是大自然最良好的信誉。春雨不是来不来,而是何时来的问题。春雨永远也不会爽约,就像风度翩翩的君子,怎么能失信于小女子呢!  在春天,江南江北,下雨的日子毕竟会多些,杜甫说“润物细无声”,这的确
期刊
“海棠睡未足”,语出宋人释惠洪《冷斋夜话》。说唐明皇有一天登沉香亭,召太真妃,可太真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便让侍儿扶掖而至,唐明皇见太真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便笑着说:“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自古及今,海棠都是一种妖媚的花,特别是红色的海棠,简直就是美人着红装,再涂上胭脂敷上粉。但海棠不像桃花、杏花,妖媚并不风尘,它给人的感觉是端庄肃穆,有着大家闺秀的气象。所以海棠登的都是大雅之堂,跟牡丹、
期刊
药王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再加入合适的药食同源药材后,更是相得益彰。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除了适当增强体育锻炼外,在万物生发的春季,我们该吃点什么呢?  春季在饮食方面要遵循《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原则,春季阳气升发,容易伤阴,可食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养阴食物;春季五行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木,春季宜养肝,可以适量吃点猪肝等;同时肝木易克脾土,雨水节
期刊
武松打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武松打虎之前,在路边一家小酒馆里喝了很多酒,我们也知道。  那家酒馆没有名字,但是有招牌,招牌是门口斜挑的一面旗,旗上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岗。”  现在的酒馆,用门上的匾额做招牌,用路边的灯箱做招牌,可是在唐宋元明诸朝,一般都是用旗帜做招牌。这面旗用竹竿高高挑起,材质一般用布,颜色一般是青色。辛弃疾老师说过:“山远近,路横斜(读xia),青旗沽酒有人家。”他笔下的酒馆
期刊
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过“终南隐士”。直到今天,终南山还被誉为是“隐土的天堂”。有不少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在终南山隐居修行。  相传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终南山的稻溪谷中隐居,他用一个无钩之钓,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王伐纣,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相。  秦末汉初,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角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皆秦博士,因逃避焚书坑儒先隐居商山,后隐
期刊
《朝云诗》  苏轼(北宋)  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戏作此赠之: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姻缘。  丹成随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  苏轼在惠州闲居时,有一回赶上了夏秋相交。青雨初至,落木潇潇,忽然心内五味夹杂,悲愁难以名状。于是命侍妾歌自作词,以解其愁苦之气。侍女歌喉将啭之时,已泪满
期刊
史湘云,《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称其史大姑娘。  史湘云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位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喝醉酒后,在大青石上睡大觉,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的豪放女性。  红楼里的女子似乎都能喝几杯老酒,连病鬼林黛玉吃螃蟹时,也要烫壶黄酒热热地喝上一口。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中,小姐丫头全都喝起
期刊
“国民奶糖”大白兔又对彩妆市场下手了,从润唇膏到香水,大白兔的跨界之路越走越广。上线半天,销量破万,大白兔与气味图书馆联手推出的奶糖味香氛,以“网红”之姿再次证明了情怀牌的作用。事实上,不止大白兔,面对产品单一且老化的局面,诸多老字号品牌都开始打出情怀牌。不过,潮流如风难长久,一时的火爆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品牌问题,“大白兔们”还需要在支撑品牌的产品上下功夫。  其实,老字号品牌搞跨界合作早就不是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