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dh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适当引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相整合,是如今实验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增强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作者结合实例简单谈了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的介入和应用变得越来越常规化,在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使得生物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信息技术的大量介入也给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努力加强生物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深化理解实验原理
  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入的理解是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在现如今很多的实验教学中,一些学生实验已经做了一半,对于实验原理却还是一知半解。由于对实验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很多学生的实验活动仅仅停留在模仿教师实验操作的层面上,既不能深刻理解实验的意义和作用,又缺乏实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然而,与实验操作相比,实验原理往往在内容上十分枯燥乏味,抽象性也很强,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而教师在分析实验原理的时候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很难将一些抽象的原理表达清楚,导致学生对实验原理一知半解。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信息工具来进行辅助讲解,很多难点都可以迎刃而解。就拿“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来说,这个实验在操作过程中用到的实验器皿和操作方式,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都接触过,因此,实验操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存在什么困难,并且这个实验的结果也很容易观察得到,而这个实验的难点就在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四种色素彼此分离的原理如果仅依靠教材中的知识,学生在理解起来难免感到吃力。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信息工具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滤纸是一种吸附剂,层析液是一种展开剂,由于四种色素的结构和性质各不相同,在滤纸上表现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层析液中表现的溶解度不同,这样,四种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就会不同。基于这样一个原理,才得以将四种色素分离开来。与语言讲解相比,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工具将实验原理用更加直观的图片动画方式展示出来,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抽象的实验原理,这样在深入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弥补课堂实验条件的不足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实验在课堂上不具备操作的条件。例如,一些对实验器材要求较高的实验,一些操作难度非常大,且成功率较低,甚至还有很多带有较强危险性和较大的污染性的实验,在课堂上开展这些实验显然不太适合,然而,这些实验中很多又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回避的实验,因此,每当遇到这类实验时,教师只能用讲实验来代替做实验,这样自然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如果我们能够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模拟操作、动画演示等方式将实验过程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比起语言讲解,这种模拟实验的方式效果显然更好。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笔者就利用动画的方式给学生再现了普利斯特利、鲁宾、萨克斯、梅耶和卡门的实验,这些经典的实验在课堂环境下很难操作,但利用信息工具就可以有效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从而大大丰富实验内容。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实验的可观性
  在实验教学中,观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相关的概念、规律,透过观察行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观察的效果直接影响整个实验教学的效果。然而,在生物实验中,有很多的实验现象,像是一些微观的生物结构及其发生的变化、一些极快或者极慢的生物现象和变化等,学生仅凭肉眼很难观察清楚,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实验过程或者一些局部现象进行放大、加快或者减缓等,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和过程。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放大细胞膜的结构、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DNA的分子结构等,这样,学生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弥补肉眼观察的不足,提高实验的可观性,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各种规律和生命现象的本质。
  四、利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实验的时空限制
  在生物实验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在课堂上不具备实验条件,例如,一些反应时间较长的实验就无法在课堂上开展,这时候,教师往往只能把实验放到课堂以外,让学生自己回家进行家庭实验。在课堂以外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一方面无法保证实验的完成率,另一方面无法保证实验的效果,这样就使得课堂以外的实验要求形同虚设。而如果我们能够把信息技术引进来,利用录像、摄像的技术,把课堂以外的实验在课堂环境下呈现出来,例如,在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一中《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教材中的很多实验,如葡萄酒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在课堂上都无法完成,于是笔者就把这些实验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家动手做一做,并让学生利用手机、照相机等设备把实验过程拍摄下来,然后上课的时候,再让学生把自己的实验成果给展示出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课堂实验和课外实验很好地衔接了起来,有效突破了课堂实验的时空限制,优化了课外实验的效果。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实验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实验环境、实验方式、实验模式,从而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高中生物教师既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又要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样才能把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琴.信息技术对生物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J].教学月刊:中學版(教学参考),2005(10).
  [2]肖汉珊,崔鸿.信息技术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1).
  [3]把玉红.多媒体辅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作用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 提出一个问题,尤其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培養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等方面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 物理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提问能力  古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意思是:
物贵天然,人贵自然。不管干什么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以人为的方式扰乱它。要想让天下不至于丧失淳厚质朴,就该纵任风起风落似的自然而然地行动,一切顺于自然规律行事,让人
目的 研究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手术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均分,
摘 要: 作者于2013年9月参加江苏省农村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培训中多位专家教授就化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提出研讨和指导,期间作者正在进行与之相关的课题研究。本文结合省培学习和课题研究深入浅出地分析科学探究实验中出现的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教学误区,以期达到反思和改进的目的。  关键词: 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科学探究实验 误区  新课程改革已经到了关键的攻坚期,化学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就是科学探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简称LDH),又叫腰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根本原因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由于外力,如外伤、慢性劳损以及感受寒湿的作用下,使纤维环
摘 要: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性自然学科,在新形势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开展具有双向性、互动性和发展性的互动式教学已成必然。本文主要探讨初中化学互动教学的重要性,并具体分析初中化学互动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 初中化学 互动教学 重要性 教学实践  引言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动态互动性,旨在为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自使用鲁教版课改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以来,深感教材内容弹性很大,给了任课教师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因此,笔者从自己对新课程标准、新课程观的理解出发,试对教材里的几个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  1.分子运动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教材在第三单元课题2里安排了氨分子扩散的探究性实验。由于要将浓氨水倒入敞口小烧杯中,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躲避该气味的刺激。此外,实验室常用的最小烧杯一
几年来,我们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增强了团的凝聚力,连续四年被共青团天津市委命名为优秀团委。一、各级党委切实加强了对团的工作的领导一是思想上重
摘 要: 教师在教学中,贴近教材,贴近生活,巧妙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学会提问,从而乐于提问,善于提问,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提问讨论式教学 民主轻松 质疑提问  我们把某人知识渊博称为有学问,可见问的重要性。美国教育家科尔认为:“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问问题的性质和发问方式考察出来。”同样,学生学习的效果,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能从他们所问问题中反映出来。“凡好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学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教学。而反思性学习正是一种逐渐在课堂上崭露头角的高效的学习方式。下面我就目前我区中学生化学反思性学习的意识和行动展开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对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反思性学习意识、学会反思性学习策略和方法提出相应的策略。  1.我区初中生化学反思性学习意识的现状  1.1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浓,求知欲望不强。  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对化学有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