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婚礼(外一篇)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u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机把车停在了路旁,低声嘟囔了一句:上厕所的在这儿下车。乘客们都没有动,有人在吃东西,有人在说话,没人理会司机。我有点替他尴尬,为了证明还有人领受他的好意,我在座位上站起来,挤过过道,下了车,转到车旁。为了把好人做到底,虽然我没有方便的需要,但还是解开裤带。但就在这时,车启动了,迅速从我身边驶过。我着急忙慌地边系裤带边在后面追,但车很快就走远了。我忽然发现这是一个阴谋,司机让乘客下车方便,其实就是为了把我骗下车。司机和乘客早已串通好,只有我一个人蒙在鼓里。
  我下车的地方是一个山区小镇,没有几户人家,似曾相识,但不记得什么时候来过。我也没有多想,沿着窄窄的马路往前走,想打听一下哪里有回家的车。把我丢下的那辆车是去离家很远的一个地方,但现在我只想回家。
  看到马路旁有一座镶着大块玻璃的房子,房前停着两辆半新不旧的摩托车,猜测里面一定有人,就推门走进去。里面很热闹,空间也很大,摆着一溜溜的圆形餐桌,几乎每张桌子都坐满了人。我试图找个地方坐下,但找来找去,没有一个空的位置,也没有人理我,我甚至在人堆里还看到了一两张熟人的面孔,但他们看到我,目光马上转向了一边。我站在热哄哄坐满了人的餐桌中间,有一种被遗忘感。比刚才被无理丢下的感觉更强烈。
  我找到吧台,问吧台小姐能否给我找到一个位置?吧台小姐说你跟我来吧。吧台小姐声音很好听,她穿着蓝色裙装,小巧玲珑的身体让我心动。我跟在她的后面,好像跟随着一团小小的温柔。她的身子在坐满了人的餐桌间转来转去,最后来到一个餐桌前,指给了我一个位置。我坐下来,对面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我看着他有点面熟。恍恍惚惚记起了他就是刚才我坐过的那辆车的司机,而我是来参加一个婚礼。
  大鱼
  那日,我看见小孙正在鱼塘边盖一座三层楼房。楼房和鱼塘只隔着一条道,鱼塘的水很清,我在里面看见了一条大鱼。我说这鱼得有一米长,小孙说至少五个一米。我见他说得没有余地,就信了他。这时,楼房那边有人叫他,他就离开了。
  大鱼在水中不怎么安分,自己冲上岸边几次,差点回不到水中。我想着它要是老这么不管不顾,就可能被逮到。这样想着,它又一次冲上来。这次它没有急着返回水中,而是直接钻进了泥里,只留一條鱼尾在外面摆动着。村中闲汉赵老四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他把鱼从泥里拽出来,抱到道边的柴垛旁,用碎柴盖了起来。然后,冷似的抱着膀,缩着脖子,戳在一边。
  小孙再次来到鱼塘边儿,说上次有人把鱼弄上岸,被他发现,那人却说鱼是自己上来的。你说说,鱼怎么能自己上来?我没有回答他,他也没打算让我回答,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或者在暗示什么。但还好,我们离埋鱼的地方有十几米远,他在我们跟前说话,没有发现鱼。我为了引开他,就说看看他的新楼,离开了鱼塘边儿。
  楼房还只是一个框架,几个木匠在干活。其中有个人穿着一条白色的体形裤,屁股包得紧紧的。还有一个梳着油光光的背头,一身笔挺的西装,还打着一条火红色的领带。我本来不打算再提鱼,比如谈谈楼房什么的。但小孙仿佛故意似的,执拗地把话题扣牢在鱼身上。他说为了守鱼塘,特别是守住那条至少五个一米长的大鱼,他盖了这座三层楼。然后,冲那个穿西服的木匠说,你说,我盖这栋楼是不是因为这个。此时,我才发现闲汉赵老四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溜走了,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把鱼埋在柴垛里的人。
  【作者简介】李云风,吉林省作协会员。作品发表在《阳光》《作家天地》《延安文学》《朔风》《红豆》《杂文月刊》《散文诗世界》等刊,曾获2011-2012年首届《延安文学》奖。
其他文献
慢与快  那年我三岁,和母亲去林甸  第一次坐火车  我说真慢,像屯子里的老牛车  人生的第一个比喻句  来得非常突然。干净,利索  绿皮火车启开大平原的嘴唇  茂盛的芦苇劈开一束束光  二十多年后  每周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  车窗外大山的褶皱,母亲的额头  把我生活的主语掏空  然后又被时光填满  现在,偶尔坐次高速火车  窗外的景物奔涌而来  转瞬消逝。就像家乡的亲人  离开这个世界前  不留
期刊
他远远地躲在树后,看着女人挎着筐慌慌张张地钻进苞米地,随后就传来“咔嚓咔嚓”掰苞米棒子的声音。  这块苞米地离屯子最近。其他地块都种的谷子和糜子,种得最多的是甜菜。队里的习惯,苞米都种在离屯子较远的坝外。今年开春的时候,队长偏要在这种一片苞米。好多社员不解,还不都得丢净了。  眼下正是八月初,苞米已经灌完浆,正是烧着吃,煮着吃的好时候。  女人还真麻利,一会儿工夫,挎着满满一筐苞米从地里钻出来。她
期刊
来吧狗日的,给我照张相!  当初升的朝阳把红艳艳的霞光聚焦在土伯身上时,土伯兴奋不已,立起弯了老半天的腰身,手拄锄头,挺直身杆,像凱旋归来的大将军,豪迈地冲着太阳喊出了这么一嗓子。  土伯把太阳叫作狗日的,由来已久。  逢到连阴雨,老天哭个没完没了,田里的水快满出田埂了,刚浇的粪水眼见着就要白费,土伯开骂:“狗日的,跑哪去了,就是戴孝也该出孝了。”酷暑季节,河水已经干了,田地干裂得像土伯的手,土伯
期刊
呼救  童年时玩捉迷藏,不小心掉进一口  深井里,冰冷的水刚好漫到肚子  呼救声亮如萤火,周围荒无人烟  只有淮河在远处低低地应答  一个夜晚,我都在抬头用饥渴的目光  在浩瀚的苍穹上寻找救援  不知不觉中停止了哭泣和呼喊  井口大的星空,渺无边际的未知  我的仰望绝对比这走得更远  脚下的水在渐渐长高,仿佛是  闻讯而至的淮河想把我托上地面  头顶的天空始终没有把井口盖实  有颗慈祥的星辰伏在井
期刊
不要错过  此刻,我拒绝回答  拒绝反复袭来的夜风  那些聚拢在内心的晨光  撕破宽容  更深的夜晚,等我叫醒  也许,我应该出去看一看  路边的梅花  放几朵在怀中,告诉  纷飞的大雪  捧起的暖,让你我  不要错过下一个相遇的春天  一朵桃花  微笑着,她低着头  眼波,水一样流过  心,点亮一道闪电  我抬头看天,看云,看似有似无的风  春天,带走的这朵桃花  倒映在幽谧的河流上,芬芳的样子
期刊
刈倒的秋草,顺着秋雨流淌的方向  空置秋野的悲伤,落单的雏鸟  定格在阳坡下的秋草丛中  挚爱的亲人,在远远逝去的方向  我像孱弱的秋日雏鸟,难寻归巢  我不知死亡轮回的无常缘由  雏鸟跌落,为了死得像一只飞鸟  浮在晚秋夕阳的虚空中  降落,飞起,念念南方  妈妈,别害怕  雪白的冬天,在小镇的冬夜里  泛白,我的妈妈  总是不愿意独自一人盘坐老宅  她这是怕孤独啊  妈妈不知道,她心爱的孩子们
期刊
M局的老党员老张,三年前被派到乡下驻村扶贫,以村为“家”,很少回家。女儿三年前大专毕业后,一直待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三年中,单位上,每年招聘干部职工的子女就业,总是因岗位太少,轮不到他的女儿。  这年是老张即将退休的最后一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老张的妻子突然病倒了,辞去了在小区当保洁员的那份工作。家里的生活来源全靠老张那份微薄的工资了。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一年三百六十天驻扎在乡下扶贫的老
期刊
仿佛已无路可逃  竟以双唇亲吻大地  急匆匆  投入草原的怀抱  仿佛是无比绝望  晴空为乌云遮蔽  凄厉的疾风  发出夜枭般的哀号  夕阳被幽禁于山坟  斑驳的世界沿着沙阶  一层层逐阶而下  瓦砾、树木、屋顶……  都被无情卷入云霄  本就是异类  为何还要忍受尘世的猜疑与嘲笑  重见光明的价码于无形中标好  可它偏不要  呵!这是沙尘暴  时间缝隙的雨水  走不完的路  渡不尽的舟  时空断
期刊
在最寒冷的季节里,年轮咔咔作响,一场清晨出发的雪从四面八方向我靠拢。我昂首伫立在海上,天空映满我蔚蓝色的身影。我猎猎扬起的衣袖是两片欲飞的翅膀,那些个仓皇逃窜的流年,我曾细心地为每一朵雪花注明出处。沿着这场雪向更深更远处泅渡,那些雪里正藏着我此生全部的沧海。  冬天的第一场雪到来之前,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从四面八方急着往家赶。草垛是第一个到家的,羊群牛群和马群从遥远的出牧点差不多同一时间赶到家。父亲挥
期刊
早上,李强买了早点刚进门,母亲就打来电话,让他晚上带妻子和儿子回家一趟。李强问有什么事?母亲说:“就吃个饭……”  “再说吧,很忙呢!”李强不耐烦地打断母亲,“啪”地挂了电话,喊儿子起床。  李强刚到单位,父亲又打来电话,口气强硬地说:“今晚你们必须回家吃饭!”还没等李强开口,父亲“啪”地挂了电话。  晚上,李强一家到父母家时,父亲系着围裙正在炒青菜。餐桌上摆着丰盛的菜肴:红烧蹄膀、清蒸螃蟹、手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