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改变,教师应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通过这次活动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变成乐学数学、爱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会时常出现这样那样的教学问题,有教学问题与学生问题。我们来讨论一下,在课堂教学上出现的问题来分析一下。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问题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教师天天在教数学,可有许多人也许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要进行数学教学?”“应当怎样进行数学教学?”或者说“我是按照怎样的数学教学观教学的?”如果对这些都缺乏明确的认识,而处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则就往往会成为各种错误观念的俘虏,以致对数学教学工作产生消极影响。我们课题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数学难学、枯燥、课业负担重,但学习效率低,看得出他们的学习过程与方式、情感与态度是非常被动的,学习潜能当然不可能得到充分释放。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潜力等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陶冶,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二、问题提出的理论基础
所谓“问题解决模式”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发展和延伸、迁移与变形等环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目的,充分体现出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这种观点将会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和确定,并对课堂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问题解决”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
“问题解决”是一项基本技能。人们必须考虑问题的具体内容、问题的形式,以及构造数学模型,设计求解方法,一直到检验答案等等,有助于我们将日常教学中的技能、概念以及问题解决的具体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
三、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和实践
1.创设质疑想象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
2.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设计开放性问题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使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使题目的结论不明确,使题目的条件能蕴含多种结果,让学生去探索、猜测、估计,然后去论证自己得出的结论。这类问题有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思维,努力探索的功能,它能引导学生对问题所涉及内容作较深刻的、细致的分析研究,进行广泛联系,想出自己的见解,做出明确的判断,从而使问题获得一定创造性的解决。
3.创设纠错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纠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纠错”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活动。做好“纠错”,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4.拓展课堂空间,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引入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它强调扩大学生的知识,但不限于书本知识,尤其不限于仅仅由教科书规定的知识,它强调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多媒体和数学教学软件,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真实的情境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景”,认为当学习环境中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学生渴望探究问题的兴趣就愈浓,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愈强,思维就愈加活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就愈加深刻,所获取知识就愈加牢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几何画板制作图形、动画等,为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自主地实现“意义建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立体几何教学最难的是什么地方呢?毫无疑问,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建立这种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见多识广”——大量的几何模型,学生只有在思维中储备一些基本模型,才能“想象”复杂的、新颖的几何体。
四、随着计算机知识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学数学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借助多媒体和几何画板这座平台进行数学教学,不仅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我们能挤出一定的教学时间,把几何画板的基本操作与应用教给学生,无疑给学生送上了一套好学具,这对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精神以及创新学习能力,都将会大有裨益。
“问题解决”引入课堂,的确能使学生渐渐地接触自主运用探究的方法探究数学问题,使更多同学从以往怕学数学、厌学数学转变为对数学感兴趣,主动在数学的海洋中探索。要真正让学生跨出自主探究学习这一步,真正落实到当前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科课程标准,培养新时代学生的要求中去,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真正的活力,这还需要我们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深钻教材,读大量的专业书,吸收新的知识教学观点,勇于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創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多种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问题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教师天天在教数学,可有许多人也许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要进行数学教学?”“应当怎样进行数学教学?”或者说“我是按照怎样的数学教学观教学的?”如果对这些都缺乏明确的认识,而处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则就往往会成为各种错误观念的俘虏,以致对数学教学工作产生消极影响。我们课题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数学难学、枯燥、课业负担重,但学习效率低,看得出他们的学习过程与方式、情感与态度是非常被动的,学习潜能当然不可能得到充分释放。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潜力等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陶冶,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二、问题提出的理论基础
所谓“问题解决模式”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发展和延伸、迁移与变形等环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目的,充分体现出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这种观点将会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和确定,并对课堂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问题解决”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
“问题解决”是一项基本技能。人们必须考虑问题的具体内容、问题的形式,以及构造数学模型,设计求解方法,一直到检验答案等等,有助于我们将日常教学中的技能、概念以及问题解决的具体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
三、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和实践
1.创设质疑想象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
2.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设计开放性问题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使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使题目的结论不明确,使题目的条件能蕴含多种结果,让学生去探索、猜测、估计,然后去论证自己得出的结论。这类问题有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思维,努力探索的功能,它能引导学生对问题所涉及内容作较深刻的、细致的分析研究,进行广泛联系,想出自己的见解,做出明确的判断,从而使问题获得一定创造性的解决。
3.创设纠错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纠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纠错”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活动。做好“纠错”,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4.拓展课堂空间,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引入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它强调扩大学生的知识,但不限于书本知识,尤其不限于仅仅由教科书规定的知识,它强调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多媒体和数学教学软件,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真实的情境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景”,认为当学习环境中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学生渴望探究问题的兴趣就愈浓,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愈强,思维就愈加活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就愈加深刻,所获取知识就愈加牢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几何画板制作图形、动画等,为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自主地实现“意义建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立体几何教学最难的是什么地方呢?毫无疑问,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建立这种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见多识广”——大量的几何模型,学生只有在思维中储备一些基本模型,才能“想象”复杂的、新颖的几何体。
四、随着计算机知识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学数学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借助多媒体和几何画板这座平台进行数学教学,不仅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我们能挤出一定的教学时间,把几何画板的基本操作与应用教给学生,无疑给学生送上了一套好学具,这对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精神以及创新学习能力,都将会大有裨益。
“问题解决”引入课堂,的确能使学生渐渐地接触自主运用探究的方法探究数学问题,使更多同学从以往怕学数学、厌学数学转变为对数学感兴趣,主动在数学的海洋中探索。要真正让学生跨出自主探究学习这一步,真正落实到当前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科课程标准,培养新时代学生的要求中去,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真正的活力,这还需要我们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深钻教材,读大量的专业书,吸收新的知识教学观点,勇于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創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多种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